如何评价高学历人才选择成为中学教师?

月下0郁金香


首先得明确一下什么是高学历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所谓高学历人才,一般指的是研究生及其以上的学历。事实上,现在名校博士去中学任教的情形,并不罕见。



我有一个师兄,原本是可以出国做博士后的,但他最终选择了某一线城市的中学老师的职务。据他讲,对于该岗位,不乏有来自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来应聘。一开始我们也有所不理解,但后来想想,去中学,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著名中学当老师,其实也是个不错选择,待遇一点不比大学差不说,工作内容相对也更简单些。

公众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还不是待遇的问题,而是名校博士去中学当老师,是否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首先,这是个人的一种就业选择,无可厚非。毕竟不管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是自由劳动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其次,名校博士去中学当老师,一般都会涉及到指导竞赛和做实验。名校博士具有系统的科学研究经验,能够好的进行实验教学;名校博士本身就是学霸,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很有一手,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学效果一般也会更好一些。

就整个博士群体而言,去高校和企业依然是就业的主流。去中学当老师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大多数都是去的大城市的著名中学。



我们当然期待博士在学术上做出突出的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对于自愿投身中学教育的名校博士,也应宽容以待,也许他们真能为中学教育开一新局面,那就比随便发几篇文章,意义更加重大了。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当年硕士毕业时找工作,差点就留在了西安所谓“几大名校”中的两家。进入了其中一家的最后拟录取名册,和另一家甚至签署了就业意向合同,最后没去还支付了3000块违约金。

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不管是从应聘者的角度还是从招聘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如此。

其实学术这条路远比想象的要艰辛。本科时这个学霸那个学神,好像觉得学习很轻松,但真的到了研究生阶段,尤其是研一以后,大多数人就会发现“学习”和“学术”完全是两个东西。本科时平均分95分以上也不代表你研究生就一定能搞出科研成果来。我自己的粗略估计,在我们这种中等211学校,专硕不提,学硕里大概十个人里能有一个搞科研的料,都算是这一届学生素质比较高了,剩下九个里大概还有那么一两个属于虽然没啥天赋,但是靠勤奋,靠关系,或者靠心里素质好,靠能熬,大概也能在学术圈里混混,不至于饿死。博士圈里比例稍高一点,但真正有能力或者有毅力在学术圈里混的,和彻底走不了或不想走学术这条路的,大概也就是一半对一半吧?

那么剩下的这七个硕士或者五个博士的路呢?科研这条路走不了,也总得生活吧?起码在现在,那些著名高中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拿我差点签约的那家“名校”为例,硕士毕业第一年给我的月薪是8600,剩下的课时费,早操晚自习补,班主任费,一项项明码标价在合同里,我算了算要是自己够勤奋,苦活累活都愿意干,月入万元不是梦。

而我最终留在的这所中等水平211高校的待遇呢?第一年未定岗月薪是1890,课时费、科研经费、年底津贴一律欠奉。第二年定级助教一级,月薪2667,课时费,科研奖励,年底绩效全凭自己争取,要是没课上没科研,2667就是全部收入了。

中等水平高校和高水平高中,起码在对待新人方面,待遇相差近四倍!

实际上,当年硕士找工作时,那家“名校”给我的待遇是最高的,超越了军校的文职、著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国企建筑公司宣传部和本地银行的卡务部。

既然学术的路已经断了,作为一个单纯求职的社会人,选择一份性价比最高的工作,这种自然选择有什么需要惊讶或评论的么?

再从高中招聘方层面来说,同样的钱,能招到更年轻,学历更高(不一定是更高水平),更适合宣传需要的人,何乐而不为?

当时应聘时,从笔试到一面、二面、三面,足足折腾了20多天,和两家中学的人事干部,参与评选的学科负责人也聊了很多。高中的态度很鲜明:我现在引进一个高级教师,动不动都是谈年薪的,而且各家中学之间都是互相竞争关系,把自己的人才都看的牢牢的,能引进来的,要么就是外地过来的,光适应环境,安置家庭得好一段时间,要么就是快要退休的,好不容易引进来,干上三五年退休了,等于这笔钱就白扔了。

但是你们(新毕业的硕博)不一样,年纪轻,适应上一两年就能挑大梁,找个好老师带着,对学校忠诚度也高,而且学历高,跟高校这边人脉熟,将来发论文评职称都要轻松一点,我招十个,能培养出来一个高级教师或者特级教师就是赚了。

更别提多引进硕博士的宣传效应,试想一个中学如果敢宣称自己所有一线教师学历水平都是硕士或博士,对家长得有多大的吸引力?

所以这两家中学,起码据我观察,我所在的这个学科,从年龄上都是两极分化,几个经验丰富,年龄稍大的骨干教师,带着一帮年龄相差五岁之内的青年教师。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努力干,每年都会淘汰几个人,每年也都有新人补充进来,照当时那个每年新陈代谢的速度,假以时日,一线教师全是博士学历都不是梦。

所以,这同样是自然选择。

所以,除过那些非走学术不可的人,对于普通人而言,中学对于高校的优势一个是薪资待遇,一个是前期的发展空间,而劣势不过是学术环境和所谓的“社会地位”不同。

不过,一个著名中学副高职称的中学高级教师和一个边缘的大学副教授相比,“社会地位”谁高谁低?


皮耶霍


什么是高学历人才?通常我们将博士生视为高学历人才,认为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应该从事研究或大学教学工作。一旦出现有博士生从事中小学教学,立马能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就好比北大毕业卖猪肉一样。人们普遍认为博士生去教中小学是资源的浪费,甚至感叹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来教中小学。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偏见。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要想培养出富于创新,思想新潮,能力突出的学生,还真的要有厉害的老师。毛主席当面也还是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但那个时候湖南第一师范也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才培养出一代伟人。

现在的牛逼的高中招的老师,不但是硕士或博士,而且还来自名牌大学,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这是一种趋势,将来到中小学教书的高学历人才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好学校。

图一:人大附中招聘的教师入围名单

图二:南开中学招生教师入围名单


韬韬看教育


这个问题其本质上是指,高学历人才选择了较为稳妥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题主的意思是,高学历人才经过长达十几二十年多年的教育培训,成为知识结构中较为靠上的塔尖人群,照世俗的眼光看,应该选择创业或是到知名公司中就职,而不是选择成为中学老师这样的普通岗位。

那么我来说说,中学老师这一岗位是怎样吸引这类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的。

中学老师是事业编制,并且按照规定,薪资不得少于公务员标准。

事业编制说白了,跟公务员是一个性质的,端的是铁饭碗。职场中的很多烦恼,如得罪老板,中年危机,老年危机,在这里都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当你人到40,感觉精力体力不如人时,后有大批小青年追上来时,不必担心老板会觉得你没有剩余价值而炒掉你,也就不会出现像中兴跳楼那样的事件。得罪老板了,顶多就是被穿小鞋,校领导无权把你开除。退休后,也有退休金,还不少,足够用了,而且隔几年还会上涨。

另外,老师有阳光津贴、集资房等便利。拿我本身来说,虽然工资只有3K多,但是有两套房子,第三套集资房的名额已经占上,马上就要交首付款了;最近交通银行又针对教师出了0利息贷款十万元的优惠政策,加上公积金等,差不多这第三套房的首付为0,只需每月还款1000元左右即可。

我的朋友是一家招标公司的总监,年收入三十余万元,可她目前也只有一套房,并且每月商贷压力不小。实际上算起来,她每月收入是我的6-7倍,但在这个城市零起点无背景无依靠的她,所赚的钱几乎都交给了房子。

第三,事业编制有住房公积金,退休金等。

住房公积金刚才已经说过了,提取出来做首付,每月还款等,都有极大的诱惑力。

退休金的话,每月自动打到卡里,4-5K,对于老年生活,简直不要太爽。

第四,事业编制的医保报销力度大,请假扣薪非常少。

报销项目、比例之多,是外行人不知道的。

拿我同事来说,每年都要请半个月假去疗养,因为检查费用几乎都报销,请假全部算下来就是几十元钱,何乐不为。

我另一个同事的女儿,去年因为发烧住院,后来转成肺炎,再后来不知何故住进了ICU,生命垂危,前后花了4、5W。后来单位报销了大部分,个人出了5K左右,再加上有商业保险,这些钱几乎全部报完了。普通家庭哪里承担得了大病,而因病致贫则是我们国情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第五,部分城市有安置费,安家费,人才费等。

某些城市或学校,为了挽留或邀请优秀老师进驻,会有十几至100万的安家费。据我所知,沿海城市、西部边陲城市等,都有这样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或挽留人才。而这么大一笔钱,显然也会打动很多老师,为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以上都是老师这一行业的优势,当然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这里就不细述了。

高学历人才固然可以走创业、职业精英这一条路,但同样,也可以选择较为稳妥保守的职业。

更何况,教书育人也是非常有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事,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和荣耀感,也不是其它行业可以比拟的。造福人类,千秋万代,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爱吃火锅也爱鱼


我有一个同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本来是和一所地方高校签订委培合同,地方高校支付她读书及生活费用,她毕业后回来工作。这是在2004年左右,地方高校苦于无高学历人才出的人事政策,结果这个同学硕士毕业与地方高校毁约,进了一线城市的一所初中,学校给了她户口与编制,她也很顺利地找了条件比较好的老公,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高学历人才选择成为中学教师是他们的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这选择里有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中学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附加值是我们无法揣测的。我们不能说高层次人才去做中学教师是人才浪费,中学是学生的关键时期,高学历人才大多数是学霸,有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学业基础的夯实,这对中学生也是一种幸运。并不是所有的高学历人才都适合搞学术科研。天赋勤奋静心是搞好学术和科研的条件,很多人忍受不了学术的清苦半路出逃。而高学历人才选择去做中学教师既满足了她的所求,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这种双赢,何乐而不为?

但今天,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中学教师的招聘水涨船高,我们县高中老师招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而在一线城市高学历人才想进一个心仪的中学还是有点难度。


黄黄66336


一份工作而已。

之前很多学校(包括现在很多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本科起步)对老师的学历要求是本科起步,这些年水涨船高的到研究生学历,这是大家所谓的高学历吗?在北京很多学校还有要求某些专业是博士毕业。

高学历人才更多的参与到基础教育中去,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的视野宽度才会有所提高。

是不是大家认为高学历人才当老师有点“屈才”?有些“大材小用”?有些“不划算”,明明本科毕业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为什么非要研究生来?

在收入和待遇上,学历越高,进入某些城市的重点中学当老师,各方面综合的收入指数就越高,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些重点中学,名校招聘的编制内的老师,都是解决户口的,会有上千人争夺一个岗位的也不少见。

其实,从家长的角度,我们更希望从孩子的幼儿园开始就接触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师,这样整个教育体制才有希望。不只有到中学时期,从他们小时候开始,接触到高素质的父母,接触到高素质的老师,这样下来,对整个教育环境来说,不是好事吗?

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很多中学都要求硕士起步,未来可能会延展到更多的城市甚至农村,只要收入待遇有保障,就不愁找不到人,这是好事!


九斗学生心理


应该说聪明智慧的人当老师最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们学校一位77级的师专毕业的女教师。教物理,物理难学,人所共知。但是你她教学生物理成绩都很好。德艺双馨的老师。难得啊。

低学历。女教师。物理学科。成绩高。学校,学生,家长。都称赞。她培养的学生人才辈出。

后来知道,她是著名重点中学高材生。65年高考前就保送了中科大。文革爆发。未能成学。77年回复高考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只选择了师专。

安。没文革。她会是位科学家。

科学家当老师最合适。


老王12069


这个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例如清华北大的很多毕业生,甚至是留学回来的人也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我当时在招聘会上看到他们这些人时都惊呆了。不过后来也想通了。

1,教育为国之根本

古代的老师们,必须是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才会被人请去做先生。而当今的这些人从名校毕业就具备了学识渊博,而这素质如何虽然不好保证但是也比一些不知来历的老师要强!

2,学校比拼脸面

这很直接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一个学校好还是差,就看这个学校老师怎么样,怎么看?看学历呗!清华北大毕业的来你学校当老师,厉害不?!

3,家长看教师学历

现在的家长素质逐渐提升,那么也会选择看老师的学历,好的名校毕业,在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并且出门在外,还能跟别人说道说道。

所以相对应这个社会教育的发展,老师高学历的要求在慢慢被默许,哪怕教师资格证后考的也没关系。

但是,有时高学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老师的智商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然后学生上课就会感觉压力大,老师说这题都简单的很,结果自己不会……

还有的上课只讲二十分钟这节课就结束了,其他的自己复习……

这些都是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仔细想想也挺可怕的。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全看怎么想。


学之有地DL教之有理


我们是武陵源片区国家贫困县省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在县城。211师大毕业的2位老师都45岁以上了,是1990年代包分配时分回家乡的女老师,从前有过具211师大学历的男老师晋升高级后就走了。这几年二本毕业生都难招,本校高中毕业考上二本预科的回来成教学和中层管理骨干了。


楚天138714903


首先搞实体已经没前途了,工资低,除非搞搞互联网金融之类,否则一个硕士之类的进入企业或者研究所啥的,工资低得可怜,领导每天给你谈情怀,况且国家又不重视实体;其次,老师工资也涨上来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了,福利待遇也不错,还有那么多假期。曾经我也是师范,但是实在不喜欢,跨专业读了工科硕士,出来工资低得一逼,还是所谓的为国防做贡献的人,不如我媳妇一小学老师,还有两个大假期,舒服死,小屁孩么过个节啥的还给送点花花草草,老师们可高兴了,在企业你就是苦逼干活的命,干不好还得被领导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