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向往诗和远方?

快娱丸


“诗”和“远方”这个口号最初是来自高晓松。它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火于综艺节目《奇葩说》。文章原句是为“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一、这个说法的流行,是因为人们对现实生活太失望了。

成人的世界有很多无奈、苟且,因此我们常常把梦想寄托给幻梦,人往往也在想象里美化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经典的红白玫瑰理论,不过是换了一个现实和梦想的说法。

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和远方”只存在于人的内心。

美国电影《燃情岁月》里有这样一句旁白: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所以,很多时候,“诗和远方”也只是人们矫情的鹦鹉学舌而已,最终沦为“空想”。真正能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潇洒辞职的人能有几个?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认为自由是相对的,同样,“诗和远方”也是相对的。 何谓诗?何谓远方?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和远方”只存在于人的内心。


一往文学


说说我的看法:

我向往诗和远方是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文艺的人,近些年读了一些书,越来越向往书中的生活,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觉得诗和远方是对于自己的定位。

高中读书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在古代,我一定会是一个将军,因为我身上总是透露着威严而又不失文雅的江湖气。

后面上了大学我有发现自己适合做一个谋士或者军师。因为我善于给予别人意见,并且能够做出相应策划,但不像领导者那样果断,所以我只能做二把手或者出谋划策的人。这就是我读书时候理解的诗和远方。

后来我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在大城市生活,有时工作的压力让我濒临窒息,这个时候我就想着如果我有钱,就回到自己的家乡,盖一座楼房,家前面挖一口鱼塘,我可以每天钓钓鱼,冬天的时候晒晒太阳,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后面一想,我这么年轻,怎么能这么快就回去过着养老的生活呢?后面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想着外出游玩,或者辞职之后就放自己一个月的假出去旅游,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就是我现在所认为的诗和远方,至少我现在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以前我很喜欢海子的诗,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这就是海子式的诗和远方。但是后面海子把诗和远方给了草原“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我想这是海子对于生命的敬畏,这是他对于生命超脱的诗和远方。

旅行不是为了看到多少人、多少事,而是在某一时刻,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我是很喜欢的一句话,在旅行中开阔自己的视野,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与大家共勉!








小猎人爱旅游


还记得去年一张辞职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火爆网络,刷爆朋友圈,虽然

后续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辞职信,但是其实后面的大多就都是炒作了。现在回过头来

我在想这个其实不放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其实并不会引起半点涟漪,为什么现在

会引起这么多的轰动。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其实现在看上去网络特别发达,人们不再会无聊,看上起

我们能做的事特别多,看电影、玩游戏等等。但是我认为其实看上去我们好似拥有

了许多,生活多了很多乐趣,真的是这样吗?我反而认为现在的人会更加孤独,

我们看似拥有了网络上的许多,但是我们可能失去现实中的很多,而且还陷入了一

中死循环,我们越孤独,就越泡在网络上,但是越泡在网络上就越会感觉到孤独。

现实中的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爱拿着手机,不停的点点点,上班路上,公交车上,

饭桌上……可能现在的我们离开了这个手机都不会生活了。人们常说的现在时代

发展的太快了,社会进步了。但是社会进步真的进步了吗,我真不认为这是一种

进步,现在有多少人,有多少心里话,不是对现实中对你好你最亲近的人说出,而

是对着你一个没有见过面,认识没几天,就因为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你把它当

做了可以倾诉的人,给你几句安慰,而现实中给你端水,为你准备衣服的人,我们

却无数次的无视。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在网络剧《一起同过窗》里面,任逸帆

追大二学姐的时候,学姐来大姨妈了,任逸帆給送水給学姐,学姐喝了,任逸帆

惊讶的说:你是我见过送过来真的喝水的。学姐说你是我见过真的送水来的。我们

现实中都忽视现实中的温暖,而去珍惜那网上的那些所谓的安慰。真是因为我们

太过关注网络上的那些安慰,情话,太过美好,现实中的我们忽略了那些温暖,

反差太大,所以我们感受都得孤独感就越强,所以我们会对诗和远方充满了向往

,那是我们梦想去不敢迈出的远方。那是我们也想去的远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却不能

或者说不敢迈出那一步,去追寻我们自己的诗和远方。所以当有人去到他的远方时,

那也是我们的远方,也是我们的寄托。也是我们曾经的向往。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们的远方其实不在远方,而在脚下,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

我们是不是真的想去找他,他一直在脚下,不在于所有的一切,只在于你何时开始。


悦读杂志


凡是向往诗和远方的人都是因为自己不满现实,心怀梦想,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是属于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者!具有良好的心态,努力拼搏挣钱的为自己难以维持生活的人是不会向往诗和远方的!所有的浪漫主义者都会去向往诗和远方的!在现实里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的人,心里总是向往遥远的难以实现的诗一样的生活!属于浪漫主义者的体现者!其实心里有诗和远方的人都是心平气和的人!有很好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深圳快报


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喧嚣、太计较功利了,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改革开放前的单纯和质朴。加上现在人都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大,绷紧的神经很少得到放松和缓解,所以内心都向往宁静和悠然,故诗和远方成了我们极其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境界,可以暂时远离尘嚣、烦恼。抛开一切去追寻一种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悠然闲适。所以每到节日小长假,就有成千上万的男女,出去游山玩水,将自己置身于湖光山色诗一般的美景中,去荡涤心灵的污垢、让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去洗涤心灵的尘埃,沉醉于诗一般的田园生活中,这就是现代人追寻诗和远方的缘由。


US云在天边


诗书百卷气芬芳,

行路八千见识长。

五岳三山景色美,

江河湖海百花香。


费玉山905


诗和远方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的圈子太窄小,单生活节奏却很快,和朋友聊天他吐槽最多的是压力,压力,还是压力。工薪阶层的收入在大城市里勉强购生存,哪有高质量的生活。

诗和远方,给年轻人更多的是向往和憧憬。心中有诗,意在远方。年轻人更应该坦然……



知心爱人


对于诗和远方美好生活的期望,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现在的生活现状有所不满。学习工作上的压力,生活环境的糟糕,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容易导致人类身心疲惫。对于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生活,会让人有厌倦感。家庭的重担,会让人有压迫感。学习工作的不如意,会让人有挫败感。\r 而诗和远方,对于身心疲惫的人来说,可能是自由、快乐、舒适的疗养圣地,至少能够从眼前这个纷杂的现实中短暂逃离。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诗和远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TA们的好奇心。远方不一定是美好的,但一定是新奇的。对于哪些生活环境一成不变,却拥有超高好奇心的人来说,可能远方的世界充满了新奇。\r 可能好奇外面奇形怪状的瓜果蔬菜,好奇外面形态各异的山川,好奇外面无穷无尽的大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有空闲的时间,背上背包,去一趟未曾到达过的远方,去看一看未知的世界。诗和远方,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因为对美好的事物有所希冀,所以会更加向往诗和远方。\r 同时因为诗和远方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物,所以可以无穷尽的去想象,突破现实的限制,就如同VR技术一样,诗和远方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个奇妙的世界。因为生活的压抑,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因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诗和远方。\r


被遗忘的时光吧


这是个好问题!其答案也是有深有浅,各俱特点。我此时的见解是:人的一生,追求中不外乎两个方面,即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即是所谓的诗与远方。物质追求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希望物质的富庶能让自已身心舒畅,没有生理上的窘迫。而精神追求则是要解决心灵的安放,精神的愉悦!如果两个追求都能满足,那便是人生圆满!现实中更多的人是两方面总有一方面缺失,甚至两方面都缺失。因此人生的大戏徐徐展开,或华衣美食,穷奢极欲……或穷困潦倒,卑躬屈膝……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安贫若素,或人穷志坚……


cahw18


因为诗的韵味会勾摄吟诗人的灵魂,会令吟诗者深深的陶醉在其中。诗词中的深远意境令人寻味,诗语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可以勾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