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困麦城时,如果刘封、孟达去援助,会是什么情况?

渴望爱我


如果刘封,孟达等到关羽被困麦城时才出发,那肯定来不及了。另外,刘封和孟达如果决定要援助关羽,也不可能一起来,必须留下一人镇守上庸。否则,申耽新降,申仪本来就有反心,两个人都离开,估计上庸立马不保,那结局也是一样。要命的地方就在刘封和孟达二人关系恶劣,这也造成了二人待在上庸,不去援救关羽的原因。



刘封是长官,却常常欺负孟达,连军中鼓手都被夺走。所以,刘封一旦离开,再回来时,孟达控制了上庸,可能就不鸟刘封了,他大不了投降了曹魏,事实上孟达日后果真投了曹魏。如果刘封命令孟达率部支援关羽,那么更危险了。为什么?因为孟达立了功,关羽感谢的是孟达,孟达估计就不回上庸“受苦”了。这还不打紧,估计刘封也知道孟达清楚他的“软肋”,就是“义子身份”。后来,和刘封闹翻的孟达,劝降刘封时用了:“疏不间亲,新不加旧。”又有“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所以,如果孟达和关羽在一起了,即使不告状,恐怕也会以“嗣子之争”来攻击刘封。因此,刘封不可能派孟达去援救。




但是,刘封后来回成都,一样被处决了。其实,站在刘封的角度,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第一,关羽当时劝刘备不要收刘封这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所以关羽和刘封并无过节。第二,以关羽“假节钺”的权力,是可以调动刘封的。第三,站在蜀汉大局的考虑,刘封应该在水淹七军时或者徐晃攻偃城时,过来支援。因为,这两个时期,关羽都是缺少兵马,导致无功。第四,站在刘封私人的角度,有“嗣子之争”的尴尬身份,如果结好关羽,起码还有生机。不救关羽又有夺位嫌疑,逼反孟达,丢失上庸,刘备,诸葛亮,张飞等,谁会放过他?第五,救了关羽,上庸也未必丢失,即使丢失,刘封不在,不需要担责。只要关羽不死,孟达也未必会反,东吴方面也有外交缓冲的余地。



可惜,刘封全都浪费了,可见就是不识大局,不懂政治,甚至情商低的武夫,最后被杀还来了一句:“早知道听孟达的”。可见,玩政治,刘封根本非孟达对手,有可能劝降的那封敏感的信,早就故意透露给成都了,所以刘封必死无疑。所以,如果刘封真心援助关羽,那么江陵丢失,关羽的荆州兵离散,只剩几十人,还有刘封带来的士兵。吕蒙等人要围困关羽就不容易了,关羽也不可能军败就身死。只要关羽手上还有军队,江陵鹿死谁手还很难说。退一步讲,关羽直接和刘封退回上庸,争取了成都应变的时间,那么大事还可以转圜和谈判。没有了荆州,但也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还有实力,只要保有上庸,可以作为《隆中对》的修改版。那局面对蜀汉来说,还是很有可为空间的。


大飞熊ヽ骑士


刘封怎么救关羽啊?

219年10月下旬,江东吕蒙主力偷袭南郡,陆逊负责迂回包抄宜都郡,占领秭归,封闭关羽西逃的最后一条道路。关羽劳江东四英将之二亲自出马,输得不冤。

当时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走,退入鱼腹,紧急向成都反馈,等刘备收到消息已经最少11月中旬,此时誰都救不了关羽。

诸位看清楚地图了吗?

即便这个时期的刘封立即出兵救助,也无法在襄樊曹军与吕蒙的拦截下到达。这还没说刘封本人得密切关注申家兄弟与孟达,如果刘封自己出兵两三千去,则上庸新城很可能被曹军获得,刘封就算救得关羽也是死路一条。

此外,上庸至麦城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点直线距离,这里是湖北四川交界处,至今都是原始森林的,山脉连绵,河流交叉,刘封那点军队能不能准时到达,都是疑问。

最后说明,关羽假节钺不假,但那是对辖区内才有用。刘封不属荆州体系,没有救护关羽也没有协助关羽作战的法定义务(关羽是写信请刘封出兵,不是命令)。真正应该被处死的是宜都太守樊友。



四川達州


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已经是穷途末路,实际几乎是一击即溃的形势,之所以还能坚持,就是孙权还有招降关羽的意思。

廖化突出重围求救,刘封孟达如果救援,以实力来讲其实没有什么把握,当时关羽归蜀之路已断,想出兵打通道路,刘封等是做不到的,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通过外交谈判来换取关羽归来。

首先稳住孙权方的情绪,化解战争氛围,重提孙刘联盟,陈述关羽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暂时答应到此为止,既往不咎,荆州地盘合法归属孙权。

其次,等待刘备派正式的谈判使臣,敲定相关条款,双方通婚加强联盟。

想孙权不过是为了讨回荆州,还要跟刘备联合抗曹,应该会明白其中的利害,最终放关羽归蜀。

可惜,刘封等辈,心怀不轨,愚蠢迟钝,导致刘备集团大好势头,颓然而止,刘关张英雄事迹,从此画上句号,让人唏嘘不已,可悲,可叹?




心无羁绊夜未明


关羽败走麦城时,曾向据守在上庸的刘封多次求援,然其结果我们都知道,刘封与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援,最终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和孟达也落得个一死一降的惨淡收场。话说当初刘封和孟达行关羽之令,出兵救援,会有怎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上庸必失,孟达不降,关羽必死,刘封可活。

上庸必失

为什么说上庸必失呢?当初刘封拒绝出兵救关羽的原因中就说到了一点,上庸是刚占领不久,内部还不稳定,所以不敢轻易离开,必须在此安抚人心。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为什么呢?我们先简单说说当年刘封和孟达是怎样拿下上庸的。公元219年,刘备派孟达攻取上庸,上庸可不是一个小地方啊,当初孟达进军上庸时,便遭到了房陵郡太守蒯祺的顽强抵抗,拿下房陵郡后,刘备担心孟达一人难以拿下上庸城,便派刘封又领一军与孟达合兵,一同围攻上庸,最终在一番较量过后,上庸太守申耽无奈率众投降。说起这个申耽,本是上庸的富豪,在上庸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当初投降刘封本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特别是其胞弟申仪对刘封向来不满,早有反叛之心。其实在刘封攻上庸前,申耽就曾秘密和汉中太守张鲁商议归附曹魏,后来张鲁降曹并得到了厚待,试问申耽作何感想?所以当时在上庸局势未稳定之前,倘若刘封孟达都去救援关羽,申耽是很有可能降曹的。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羽必死

首先我们尚不说刘封孟达是否能及时赶到救援关羽,但仅靠刘封孟达那点兵力,肯定是不足以解救关羽所面临的危机的。首先关羽面临的是吴魏两方的夹击,特别是孙吴,其目的便是要擒杀关羽,一是报蜀汉久占荆州南郡不还之仇,二则是报关羽羞辱吴主孙权之耻,所以吴国派出的是劲旅,领军之人更是吕蒙,潘璋等孙吴名将。而当时刘封孟达刚打下上庸不久,一番大战过后,兵力不多,战斗力也无法和吴国劲旅相比,跋山涉水一路急行前去求援,战斗力又下了一个档次。即使能及时赶到,也很可能被吴军一起歼灭。

孟达不降,刘封可活。

为什么说孟达不会降魏,刘封不会被刘备处死呢?我是这样看的,倘若刘封孟达出兵救关羽,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刘封孟达尚未赶到,关羽就被杀了,而关羽失荆州,上庸原太守申耽也会望风投降曹魏,此时刘封和孟达只得折返回成都,这也就不会发生后来(公元220年)刘封夺取孟达演奏鼓乐队,导致孟达降魏一事的发生。而孟达随刘封一同去救关羽了,只是来晚了,刘备最多也只会责怪两人丢失上庸之过,不会将关羽之死怪罪于两人,因此当初孟达降魏的那两条原因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孟达当不会降魏。

而刘封也一样,据《三国志》记载,当初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是这样的: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显然前面两条原因就不成立了,而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会不会也随刘封去救了关羽而有所改变呢?我认为会的。刘备当初杀刘封,确实是因为诸葛亮之言戳到了刘备的痛处,刘封坐守上庸,无视关羽之令,确有拥兵自重之嫌,可能以后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刘封。而当初刘封要是不违背关羽之令,或许刘备的这个想法不会那么重,加之又没有前面的理由,最多治刘封一个失守上庸之罪,毕竟曾经为蜀汉立下过无数功勋,加上十多年的父子之前,刘备不至于处死刘封!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刘封有没有能力?有,能力还非常强。而且强到能独立统军夺取上庸(孟达受刘封节制)、强到诸葛亮也对他忌惮三分。但是,刘封却不是统帅之才;胸无大局、仗势欺人、自私狭隘。这样性格的人,就绝不是做第一把手的料。刘备有会看人、会用人的特别能力,但他却在刘封身上屡屡犯错;

犯的第一错误就是收了刘封为义子;如果仅是收他为普通将领,那么,他还是寇封,那就不可有刘封这一身的臭毛病!所谓“知子莫若父”;既然他是刘封了,他的长短刘备应该非常清楚。

犯的第二错,就是命刘封去统率孟达!派他攻取上庸没什么问题,可让他统领孟达,就是大错特错。孟达是什么人?在刘备入川前,孟达就是与法正齐名的能人。也是与法正各率两千川兵迎接刘备的人。刘备得以入川,他是三个预谋人之一。曹丕还称他有‘将帅之才’,‘’卿相之器’的人。取得上庸后,就应该调走刘封、或许孟达。凭着孟达的名望,也不应该让谁去统率孟达,何况还是刘封?能统率孟达的,只有刘备自己和诸葛亮。连法正都不适合!

犯的第三错;上庸还是及其关键的战略要地,对北伐、东征都是极重要的前进基地。而且是荆州的后盾,汉中的屏障。这么重要的地方,不放心孟达情有可原,但应该派个孟达能接受得了的监军去。最佳的人选就是赵云,赵云大局观好,政治能力强,待人诚恳、和善,又忠于刘备,心存汉室,资格又老;是最佳的监军人选。级别可以低于孟达,但“监军”就等于持有“尚方宝剑”。赵云到上庸,绝不会与孟达闹矛盾,更不会逼降孟达。得到关羽的增援要求后,即使孟达不想发兵,但赵云不会听。有“监军”的身份,孟达不得不有所顾忌。赵云会不遗余力的支援关羽,有了上庸支援,哪怕是只发三千人。在关羽败走临沮,虽然荆州兵一样会全部逃散,但这三千上庸兵不会逃,因为他们的家属在上庸,没有受到吕蒙的威胁。关羽凭着这三千人,就足以突围。可是,刘备没有这样做,汉中战役后,赵云一直是闲置着。浪费了人才,坐视关羽败亡!


傲视苍穹39


一讲利益,就会有争斗,为利益,有私心,自私自利,先看自己利益,然后再决定事情走向,是不是要救,帮一把,往往事关生死,先想自己,无什么大义可言,这就是为什么喜欢内斗,内耗,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成为一些人信条,内不团结,如何对外,主因,但是人忘了内耗,那样也会自损八百,如果一致对外,可能另一翻景象,团结一致,努力上前,在外部拉仇恨,内部团结,有凝聚力。那么关公求援,他们不支援,没有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就不算得失,也不是同一战队人,打仗,最怕,见死不救,见失败,不支援,变成孤立无援。关公失望,刘备失望,那么,他们也不好过!一投行,二身死,对于这样人,少同情,少可怜,人少点得失,少考虑自己,才能有正气,有正义!


凤凰231960427


《三国演义》是文学巨著,每个人物的兴衰变化, 基本是由作者自己安排的,当然也参考了部分历史。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完全像考证历史一样去考证。


刘进荣5


救援来不及了,路太远。


LiJiuyun


荆州依然会丢,刘封,孟达却可以把关羽,关平父子救了……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历史不能改写,关羽败走麦城,刘封如若前去救援,或许会成功,也或许会失败,但关羽太骄傲了,格局不大,这是为将者最大的弊端,所以结局注定了,关羽肯定会失败,性格使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