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靳源春


公元220年,曹丕强迫刘协禅位于自己,并改元称帝,“封”刘协为山阳公。



曹丕称帝后,由于到处盛传汉献帝被曹丕所杀,于是刘备在蜀中称帝,继承汉祚。

虽然刘备可能不知道汉献帝这个傀儡还活着,但汉献帝刘协自己肯定是听说了刘备在蜀中称帝的消息,毕竟称帝是大事件,那他为何不前去投奔刘备呢?


首先,想逃那也得逃的出,虽然刘协被封为了山阳公,曹丕给他的待遇也是相当不错,但为了以防万一,曹丕还是会一定程度的把刘协给“监视”起来了,他的大致行动,曹丕还是会有个大概了解的,不可能让他离开自己的地盘。

刘协是山阳公,他的封地在山阳郡,山阳郡在兖州境内,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东南。而刘备远在蜀中,这一个东、一个西,距离相隔十万八千里,就是我们如今坐动车都得近二十个小时,在刘协那个时候得走多久呢?在洛阳的曹丕到蜀中去都比刘协去要近的多,刘协以其去找刘备,还不如去东渡日本算了。


除了距离遥远,路途上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使从封地过去,每个路过的城池都是曹丕的地盘,过一个就是困难重重,刘协要过多少个城池、关卡才能到蜀中?


接着,就算刘协经历了西天取经般的千辛万苦到达了成都,见到了刘备,刘备能容得下他吗?他来到刘备这,这让刘备多尴尬。即便他没心思抢夺刘备的帝位,但他的出现就是在“强迫”刘备把帝位给他。刘备经过了千辛万苦才坐上了皇帝宝座,能轻易给刘协?

肯定不会的。

但不给道理上又说不通,毕竟自己自称是继承汉祚,如今“汉祚”还在,有什么理由继续占这个位置呢?


为了保住帝位,刘备很有可能会将刘协杀害,比如制造个意外什么的,这对于刘备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况且即便刘备真的退位给了刘协,但大权依然会在刘备之手,刘协还是个傀儡皇帝。以前是曹操的,现在是刘备的,依然没变化,我想他自己也不愿做别人的“玩具”了。


最后,其实刘协自己真的也不愿再到处奔波了,他在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已经大彻大悟了,在被废后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虽然日子没有以前那么显赫,但至少衣食无忧,还不会再有生命危险,比当皇帝的时候估计还要好的多。


他在后来不再有帝王架子,利用自己宫廷中的知识,当上了一名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以看的出他其实已经对当帝王失去了兴趣。若他对帝王还有依恋的话,认为自己仍是九五至尊的话,他是不可能会融入田园山水,当一名郎中的,因为在当时郎中的地位是很低的。

刘协最终在公元234,寿终正寝,活的比曹丕还要长,与诸葛亮同一年去世,死时曹叡亲自率群臣亲自哭祭。若是他还有帝王之志,恐怕早死了。


夏目历史君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做了最长时间的傀儡皇帝,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公元189年,年仅八岁的刘协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命运改变,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从此刘协开始了长达31年的傀儡皇帝的生活,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后挟持,终于在公元220年,被曹丕胁迫让出自己的皇位,被封“山阳公”。


至于为什么不去投刘备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刘协本身肯定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公元220年,刘协已经是接近40岁的人了,长达30年的傀儡生活让他彻底的明白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拿自己当作皇帝了,曹丕不会,刘备也不会,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什么要拱手送给自己呢,虽然他是名义上的皇叔,但是亲兄弟都不会这么大方,刘协又何必再去当别人的傀儡呢,所以估计刘协肯定都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二:刘协没有人身自由,何谈投奔刘备;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逼退位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但是汉献帝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虽然他的地位看似在各大臣之上,参拜曹丕不用称臣,那只不过是曹丕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实际上只是软禁了刘协。刘协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焦作,那是离四川成都几千里的地方,试问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废帝刘协如何可以横穿几千里去投奔刘备?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怜刘协一生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中,作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摆布,他总是要奋起反抗,可是两次都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真可谓“天时不予刘协”啊!


震霜秋


汉献帝其实一生挺幸运的,他原本就不是皇帝,命运使然,董卓扶他做了皇帝。继而辗转几十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屡遭苦难,但最终还是寿终正寝。许多人为汉献帝鸣不平,认为曹操、曹丕欺负汉献帝,主张汉献帝应该投奔刘备。那么既然在你们心目中刘备这么好,汉献帝为什么不投奔他呢?归根结底还是刘备不忠呀!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谁对汉献帝比较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站在汉献帝的立场上看一下,究竟谁是忠臣。

首先看董卓,是董卓一手扶持汉献帝做的皇帝,那么董卓对汉献帝好吗?不好,董卓对汉献帝的态度基本就是三个字:无所谓。董卓基本视汉献帝为无物,连基本的礼仪都不遵守。他放任自己的士兵在洛阳烧杀抢掠,而自己则秽乱宫廷,肆意奸淫公主、宫女。你说这样的人算忠臣吗?肯定不是。

(董卓)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董卓死后,长安一片大乱。李傕、郭汜趁机攻占京都,并且挟持了汉献帝。后两人不和,郭汜挟持朝廷大臣,李傕挟持汉献帝。那么李傕对汉献帝好吗?更加的不好。汉献帝曾经因为乏食,于是向李傕索要五斗米,五具牛骨来赐给左右大臣,这时李傕送来的却是

一些发臭的牛骨,典型的搪塞了事,还发牢骚说:早晚两次送饭,还要米做什么?

此时的汉献帝落魄至极,连一日三餐都仰仗随身军阀的供给,稍有不顺,连着几天都没有饭吃。朝廷礼仪更是荡然无存,大臣们在残垣断壁中上朝,士兵们就趴在篱笆上观看嬉笑。苦日子没过多久,曹操来了,简直就是大救星。你还别说,当时只有曹操有粮,所以汉献帝也只有跟着曹操才能过好日子。为什么这样讲呢?

东汉末年,由于时局动荡,黄巾叛乱,连年征战等因素,几乎达到了人相食的惨状。大家都没有粮食可吃,当时袁绍在河北,他的士兵都吃桑葚。袁术在淮河一代,他的士兵都吃河蚌。只有曹操在许都附近屯田,种粮、收粮有粮可吃。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因此,自从汉献帝跟了曹操,有了上朝的宫殿,具备了基本的礼仪,恢复了作为一个皇帝应由的尊严。只有一样曹操没有给,那就是权利。因此,汉献帝很郁闷,认为曹操是奸臣。那么曹操对汉献帝好吗?三个字: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朝的没落几乎每个人都看到了,当时袁绍最具实力,却没有奉迎汉献帝。汉献帝入许都后,袁绍也没有相应的进贡。因此,在袁绍心中,汉献帝什么都不是。后袁绍更是欲扶持刘虞称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袁术更过分,直接僭越称帝。对比来说,曹操对汉献帝是最恭敬的。为什么呢?

汉献帝对曹操不满,有一次曹操找汉献帝请旨(请旨讨伐张绣),汉献帝突然对曹操发飙说道:你要是能辅佐我,就好好干。如果不愿意,就废了我算了。曹操当即吓得汗流浃背,不知所措,从此以后,曹操再也没有单独见过汉献帝。

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由此事可以看出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曹操尽可能的尊敬汉献帝,但是不给他实际的权利。而汉献帝平时也基本保持对曹操表面的尊重,两人心照不宣的保持着默契,彼此不给对方难堪。因此,终曹操一生,曹操都没有篡位,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汉献帝曾经以衣带诏的形式试图谋害曹操,曹操也没有追究汉献帝本人的责任,做到这样,还不够好吗?

那么曹丕呢?曹丕对汉献帝好吗?如果说汉献帝指望着以年龄优势熬死曹操的话,那么当他看到曹丕继位后,基本就绝望了。因为曹丕和他年龄一样大,基本没戏。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这些人都要一个名分,而想要给名分,前提就是曹丕必须称帝。所以汉献帝禅让是大势所趋,而曹丕对汉献帝不错。为什么呢?

曹丕允许汉献帝行汉正朔,以天子的礼仪祭祀天地。虽然降为山阳公,但是排场仍然是皇帝的排场。而且曹丕说了,天下我和你共享。由此可见,曹丕跟曹操一样,保持了对汉献帝最起码的尊重。那么汉献帝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呢?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皇族后裔吗?刘备不是一直叫嚣着复兴汉室吗?

那么刘备对汉献帝忠心吗?未必。刘备唯一一次有机会拯救汉献帝就是在他在许都做豫州牧时,当时汉献帝秘密策划衣带诏事件,联络车骑将军董承等人诛杀曹操。当时刘备没有敢参与,只是后来见到曹操不容于自己,所以才勉强参加。还没等动手,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刘备这时获得一个逃生的机会。于是在

自己逃生刺杀曹操、拯救汉献帝这两件事情上,刘备选择了保全自己,放弃了汉献帝,由此可见刘备的忠心。

退一步讲,哪怕做一回刺客,效仿当年的荆轲刺秦,突然发难,刘备有这个胆量吗?还是没有。

当时刘备和曹操一起游猎,众人散去,只剩刘备、关羽、曹操等少数人。这时关羽劝刘备刺杀曹操,这时刘备拒绝了。后刘备被曹操赶得狼狈至极,逃往江夏。关羽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就该杀了曹操。刘备说:当初也是为朝廷惜才,如果曹操真能真心辅佐汉献帝,难道不是朝廷之幸吗?

其实刘备这句话也暗含一个意思,什么意思?曹操当年曾经说过,孤若死,不知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真有这么重要吗?没有。其实最应该说这句话的是汉献帝,如果汉献帝死,那么天下就会大乱,军阀会纷纷称王。

后期,曹丕篡位称帝,传说汉献帝被曹丕所杀,于是刘备称王,后孙权也称王。由此可见,汉献帝虽然弱,但是这面旗子只要不倒,天下就不会裂土纷争。而这面旗子刘备愿意扛吗?不愿意

刘备曾经有近在咫尺的机会刺杀曹操,拯救汉献帝,但是为了个人安危他放弃了

。后来,曹丕称帝后,刘备没有派人核查汉献帝的真实情况,立马在成都宣布称帝。这样的话就出现一个很搞笑的局面。什么局面?

曹丕的魏宣称继承于汉,而汉献帝没有死,仍然尊奉汉号,而这时蜀地突然也出现一个汉朝。这时汉献帝知道刘备称帝的消息只会苦笑,怎么还会投靠他呢?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丕称帝后,尽管汉献帝的爵位降了,成为了山阳公。但是相比于刘备,曹丕对待自己还不错。刘备曾经有机会拯救汉献帝,哪怕是杀身成仁,但是刘备没有做,而是独自溜走了。因此,汉献帝对刘备的心思心知肚明,在汉献帝心目中,刘备和刘表、刘璋一样,尽管姓刘,但都等着自己归天,自己一死,他们就可以宣布独立称王了。所以汉献帝还不如稳稳当当的做他的山阳公,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只有认命而已。


每日趣评


曹丕称帝后,下诏废帝为山阳公,并立即启程,非宣诏不得入朝。那为何不去投奔刘备呢?有书君觉得原因有三。

一,处境的限制。

汉献帝虽然被封为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但始终在曹魏的监视掌控之下,实际就是被软禁起来,寸步难行。

况且刘备的西蜀汉中路途遥远,加上“蜀道难”,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远赴益州。

估计还没出行,便被魏军抓回去,惹怒了曹丕,白白招来杀身之祸。

二,身份的尴尬。

刘备已在西蜀称帝,而且打着汉献帝被害死的旗号合理合法的继承了帝位。

俗话说“一国不容二主”,自己这个本尊去了,他怎么安置呢?

交出自己千辛万苦打来的江山,只怕刘备答应,川中那些将士会容忍自己吗?

如今他已失去了汉献帝这个名号和权威,没有了利用价值,远道而去,孤立无援,跻身那里寄人篱下不如做自己的山阳公。

刘备已占据汉中,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不如将光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同宗“刘皇叔”的身上,兴汉大业也可以得以延续。

三,壮志雄心被磨灭。

自从董卓倡乱以来,汉献帝被扶上帝位后,就受人摆布控制,是个傀儡皇帝。

从长安逃出后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有个曹操接手,筑宫室尊养自己,又成了傀儡。

不甘心于此,反抗换来的是几百颗人头落地。

现在成了山阳公,可以称宾不称臣,还可以在封地内延用汉朝的年号和历法。

最起码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也不用窝窝囊囊地看人脸色,受人摆布。

在自己的封地内做皇帝,能够轻松快活地度过余生,也再不愿踏入乱世过着血雨腥风的生活。

汉献帝知道自己的大势已去,东山再起毫无可能,逃到哪里都没有意义。所以至死都没有离开过封地一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蜀汉即正义,曹魏是逆贼,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后,应该去投奔刘备兴复汉室。可刘协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乖乖地做山阳公直到234年去世,这是为何呢?


一、刘协已经心灰意冷。刘协做皇帝这些年,一直没有安稳过,被董卓、李郭、曹操轮番操控。刘协也为此抗争过,但后妃、许多臣子为此丧命,血雨腥风,不寒而栗。刘协认清了现实,知道汉室气数已尽,对此心灰意冷,只想安稳度过余生。

二、刘协和曹魏关系复杂。虽然曹操杀掉了刘协的后妃,但后来又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他,曹节还成为皇后,生下了后代。曹丕又把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非曹氏所生)纳为妃子。刘协和曹魏的关系太过复杂,不可能一走了之。


三、曹魏对刘协不错。刘协在禅让时非常配合,曹丕对刘协不错。虽然被废为山阳公,但曹丕特准刘协祭祀汉室宗庙,享受汉天子仪仗,上书不称臣,给了他最好的亡国之君待遇。再说,刘协要想从封地跑到蜀汉,那简直不要太难。

四、刘协要是真跑到刘备那里,下场一定不好。刘协在禅位后不久,刘备却给刘协举行了葬礼,理由是听说刘协遇害了,然后称帝。刘备这样做,使得匡扶汉室的旗帜和重担落在他一人头上,刘备成了汉室唯一合法代表。如果这个时候刘协出现在刘备眼前,刘备会作何感想,会怎么做?多半是把刘协软禁起来,严密监控。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死去的刘协远比活着的更有价值。
所以刘协不去投奔刘备是合情合理的。


石头说历史


一、汉献帝是个明白人。

汉献帝曾经历董卓、曹操等军阀之手,也曾为汉室基业做垂死挣扎,但最终没能如愿,白白害死了忠诚于汉室的大臣及皇后的性命,他知道反抗是徒劳的,最后乖乖地召集公卿百官,告庙祭祖,派兼任御史大夫的张音持天子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宣布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二十八日,曹丕上位,改年号延康为黄初,大赦天下。元年十一月一日,文帝将河内郡的山阳邑一万户作奉邑,尊举汉献帝为山阳公,封国内仍用汉朝历法,并以天子礼仪祭祀天地,上书不称臣,四个儿子为列侯。客观地说,献帝是体面地让位,待遇还算丰厚。

二、汉献帝如南逃归刘备,必定千山阻隔,魏国谍影重重,汉献帝插翅难飞。

三、汉献帝禅位,地球人都知道,曹丕继位合法。任何人再也无法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牌了。

曹丕利益集团是高智商的,他们决定利用禅位这种文明的方式来改朝换代,不授天下口实,极为高明。

说白了,山阳公和献皇帝的招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刘备是以献帝被害,自己作为帝胄,打着兴复汉室的名义上位的,献帝如侥幸南来,双方会很尴尬,献帝很难有好结果。

献帝南逃成功,刘备绝不可能让位,原因如下:刘氏集团革命几十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之不易;刘备绝非善男信女,他和曹操曹丕、孙权都是知音;老江湖刘备也知道一旦退位,必是献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已经成为千万富翁的集团董事长,他一回退位后,不是重新贫困的问题了,而是连卖草鞋、编韦席也不可能!脑袋也保不住!刘备为保江山永固,会千方百计干掉献帝。

五、退一万步说,即便把汉献帝恩养起来,将来蜀汉灭后,献帝会二次受辱。

刘备给汉献帝禅位、奉太上皇均无可能(蜀汉天上有两个太阳对蜀汉不利),汉献帝最好的结果是仍做山阳公(最多换个名号),蜀汉家穷,连封他一万户的公爵也有难度,最怕的是一旦蜀灭,山阳公怎么有脸去见曹丕?堂堂一国之君,竟先后两次向自己的臣子称臣,情何以堪?





苍茫大地顾炜斌


真以为刘备想扶汉?只不过打着扶汉的名义争权罢了。
刘备怎可收留一个废帝,四百年大汉已亡

我们就排除曹丕阻拦等外部因素,分别看看当事人汉献帝和刘备会怎么做?

首先是汉献帝,他去刘备那图个啥?光复汉室做个货真价实的皇帝?还是继续个孤家寡人?

首先他被曹丕废黜的时候,其实双方等于也就是达成了妥协,汉献帝交出帝位,搞个禅让,使得曹丕即位有个法理上的合法性。

曹丕让他去做个山阳公,采邑有一万户,也没有性命之忧,后来又继续活了14年,他的后续子孙还承袭了山阳公的爵位,一直延续了近百年。

综合来说,曹氏和后来的司马家族对这个废帝及其子孙基本上也没什么杀心,除了不好随便出自己的封国,不要太“关心”政治,自己爱干嘛干嘛,就像刘协就比较喜欢给封地上的老百姓看病,医术也很高明,深受山阳地区百姓的爱戴。

刘协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了,如果他再去刘备那,混的好的话兴许还能被用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像曹操对待刘协一样。

可这是不可能的。

估计过去几天,刘协就暴毙而亡,而刘备继续“大泣”,说献帝不堪路途上的艰难困顿,不行驾崩了,然后给献帝弄个风风光光的葬礼,授予个什么谥号之类……

对于刘备来说,这汉献帝不是“死”了么,我自己都称帝了,你回来干什么?如果有机器猫存在,一定会告诉刘备关于宋高宗、宋徽宗、宋钦宗的那些事儿。

献帝忽然来了,刘备首先的直觉就是“这是来抢我权力”的,刘备心底深处肯定不愿把权力交给正牌皇帝。

可是,问题来了,匡扶汉室可是刘备这些年不断团结人心的口号和宗旨,刘备可是很要脸面的人啊。

按道理,正统皇帝来了,你刘备肯定得乖乖地交出权力啊,不然天下人都看着哪……

这事情就这么纠结……

最终,刘备终究会找出一个合理的方式,送汉献帝归天……

其实,终究来说,献帝不过是一个筹码而已,在曹魏逐鹿中原的时候,面对四方诸侯,是个很好用的一张牌,但到了后期,三分天下的大势已经稳定,天下人才也该去哪儿去哪儿,三个政权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

对当时的人来说,汉室已经废了,即使是原先依附于献帝的东汉官僚集团,基本上也大都成了曹操的班底,真正忠于和思念汉室的人少之又少。

此时的汉献帝,孤家寡人一个,啥都没有,除了一个已经黯淡的皇帝头衔,刘备即使收了他,也没什么收益,反而会让曹魏和孙吴嫉恨,处境不利。

汉献帝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是曹操统一北方之前,那时候曹操还比较尊重献帝,等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了,刘协其实也就是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总而言之,刘协就这么呆在山阳国,安心地做他的山阳公,挺好的了。


云中史记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得知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孔明大笑着说了这七个字,刘备虚心采纳》:

汉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可谓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汉献帝的一生也可谓是大起大落。先是十常侍之乱,引来了董卓,董卓一开始也是满口道义,最后入京后就开始了挟天子令诸侯,连皇帝的后宫也是董卓经常出入的地方,董卓还逼迫汉献帝给他封侯。董卓这样的蛮夷之人,让幼小的汉献帝害怕不已,而当时的汉臣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凭董卓放肆。

汉献帝

而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允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结果又出现了李郭二贼劫持汉帝,汉献帝估计这些年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等到逃离李郭二贼之后,汉献帝遇到了当初忠心耿耿的曹操,想到曹操当年刺杀董卓的义举,汉献帝坚信曹操定能匡扶汉室。然而曹操此时内心的野心已经膨胀了,也做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不过汉献帝还是很知足的,毕竟曹操只是要他发号施令,没有为难汉献帝。

但是衣带诏被曹操发现之后,汉献帝的伏皇后都被诛杀了,汉献帝此时可谓是看透世态炎凉,心碎不已。不过汉献帝也还是有盼头的,因为刘皇叔已经举起了反曹的大旗,刘皇叔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可以说是汉献帝最后的希望,只待刘备带领王师攻破许都,诛杀曹贼。

刘皇叔

然而令汉献帝绝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备为了汉室收了个谋士诸葛亮。在得知汉献帝被曹丕废除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了一席话,最后用七个字劝诫刘备。然后刘备就在西川称帝了,国号就为蜀汉。一下子汉室正统就成了刘备,估计汉献帝得知之后,会不会感慨自己这一生,遇见的全是要匡扶汉室的,但是最后都做下了如此勾当。

刘备诸葛亮

而当时诸葛亮得知曹丕篡汉后,诸葛亮知道刘备是个有皇帝瘾的人,于是对刘备说:“将军当继承正统。”刘备听后欣然接受这条建议,认为曹丕已经篡汉,所以为了名正言顺的讨伐逆贼,为了让天下百姓归心,刘备不得不继承汉室正统。不过刘备这个皇帝没有当多久就驾崩了,也许当初不是诸葛亮提醒,估计刘备这辈子都无法称朕了。

刘备

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想到却是当时的民心已经不向汉了,尤其是在魏地的百姓。由于魏国在曹操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赋税比汉时还低很多,所以当时魏国的百姓几乎是不在乎什么所谓汉室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而曹操死后,魏地的百姓莫不哀悼。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就远不如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可以让百姓吃饱饭的野心家,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小司马迁论史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想去;二是刘备不欢迎。

汉献帝刘协退为山阳公后,地位仍在诸王之上。曹丕给的待遇也很高,包括食邑万户、不称臣、以天子名义郊祭、沿用汉朝历法等等,差不多是个独立王国。除了有名无实的皇帝称号不在了,刘协的生活跟以前没啥两样——甚至更加自在,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刘协禅位并不完全被迫,他应该是想通了:与其战战兢兢当皇帝,还不如做个无忧无虑的山阳公。他从9岁开始当傀儡,没有过真正的皇权也就没有太多不舍。刘协留在曹魏也是最安全的,因为一系列公开而隆重的交接禅让仪式,他已然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曹魏政权的合法性。

投奔刘备则非常危险——去得了去不了倒在其次,因为刘备想要兴复的汉室并不是刘协的汉室,而是由他来继承并发扬的汉室。换句话说,他并不欢迎刘协。正因为和平禅让影响了刘备的皇帝梦,所以他才匆匆忙忙为依然健在而且还将一直健在十几年的刘协发了丧,从思想上将他连根剔除。刘协窝囊却并不蠢,投奔刘备这事我觉得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路卫兵


汉献帝被曹丕篡位之后为啥不投奔刘备,这个其实很简单。

“皇叔,朕来投靠你了?”汉献帝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刘备。

“这个家伙是谁啊?竟然敢冒充我的侄儿,拖下去斩了。”刘备对着呵道。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汉献帝被封为山阴侯,如果汉献帝去投靠了刘备,他的地位会更加的尴尬的,因为紧紧在221年,刘备就称帝了,显然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毕竟从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的,如果汉献帝这个时候去投靠刘备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刘备秘密处决掉,毕竟这三方之中,能够留他性命的也只可能是魏国和东吴,蜀国是不可能容下他的,所以汉献帝只要不是傻子,就绝对不会去投靠刘备的。很显然汉献帝能够作为傀儡这么久,不会是傻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