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先来看一幅外国漫画。

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这幅漫画中,上面的一个人是老板(boss),下面的一个人是领导(leader)。这幅漫画生动地揭示了老板和领导的区别。老板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下级累得要死,还可能满腹牢骚;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奋勇前进,即使累也快乐。

这则漫画也说明,不是谁都配得上“领导”这个词,管理者是有层次的。不同的管理者,管理理念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这当然是好的。但不能忘记了一个中国人,那就是古代圣贤老子,他其实是一个伟大的管理学家,他对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论述。

老子的管理思想,都在其所著的《道德经》里。我们熟悉的很多《道德经》中的至理名言都是论述管理的。

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比如,《道德经》第17章,只用了短短20个字,就将管理者的四个层次展现出来,论述非常精辟。

《道德经》第17章第一句话说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我们先从最差的管理者说起。

最差的管理者是“让人侮之”。这样的管理者差到何种程度?——被下属当面羞辱。这样的管理者可能无德,也可能无能,能坐上这个位置,要么单位实在没人可用,要么就是凭关系坐上这把交椅。

这个层次的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极为失败的。

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第三个层次的管理者就是“让人畏之”。这个层次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更多的靠自己的权力来管理下级,靠“权”来实现“威”。下级因惧怕其手中的权力而服从他,这种服从是被动的,下属在心底并不敬重他,只是害怕自己被辞退才被动服从他。

这个层次的管理者,可以是一个“将才”,但决不是“帅才”,所以在单位的基层中会常见这一类领导。同时,他只是一个管理者,配不上“领导”这个词,一旦出现危机,便无人服从他。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典型,国难当头的时候,满朝大臣没有一个人应他,最后导致亡国。

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第二个层次的管理者是“让人亲而誉之”。这个级别的管理者,人品佳,能力强,他不需要只靠权力来管理下级,所以能够得到下级的尊重,对他交口称赞。这个层次上的管理者,下属对他的服从更多是主动的。

这个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很高的能量,令人敬佩,让人舒服,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但还有级别更高的管理者。

管理者有4个层次,《道德经》只用20个字就说清楚,太精辟了!

最高层次的管理者是“让人不知有之”。也就是说,这个级别的管理者,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管理方法就是“无为而治”,既不干预也不控制下级,下级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将该做的事情做好,所以也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这个级别的管理者,除了识人用人,具体的工作都不是他要考虑的。

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草根出生,既不能文也不能武,他自称:“智谋不如张良,勇猛不如韩信,才能不如萧何”,但是他能够将这些能人汇集在一起,完成千古大业,可以说是这个最高级别的管理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