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东诸候欲入关中为何非取函谷关或潼关?不会绕道南面的武关吗?

于无声处34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对于古代来说,绕道太远。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中国的文明中心在关中和河洛地区,关东诸侯的主要势力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绕道武关需要向南再向西进入南阳盆地,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绕道武关相对更加困难。



第二,武关不利于大军前进。

从地形图上来看,函谷关关隘比较短,函谷关内外都是比较平坦的开阔地,有利于大军前进,而武关处于秦岭山脉,山路更长更狭窄,不利于大量的军队前进。


第三,通过武关后还有各种关隘。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通过武关尽头是峣关,中途还要通过丹凤、商洛,从武关进攻,需要连续攻破几道易守难攻的关隘,不如直接从正面进攻,一旦打通函谷关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即使失败,后撤也很方便,不至于把后路切断。


津城沐雨


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无论从那条路进攻秦国都得翻山越岭,唯独从函谷关入秦后地势平坦,距离咸阳最近。因此从函谷关进攻秦国是最经济的一条路,利于六国集结兵力,破关后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如果从武关进攻秦国,则击破武关后还有崇山峻岭,易被秦军伏击而功亏一篑!

秦国东有函谷关与魏国相接、南有武关与楚国相接,西有大散关与戎狄相接,北有黄河、太行山相隔,属于易守难攻的帝王之资。六国大军如果从武关集结攻击秦国,则首先要击破武关,接着翻越秦岭进入秦国腹地。秦岭山高岭骏,交通极其不便,大军从武关入秦真是九死一生,秦军只要在秦岭设置一万守军,则六国三十万大军寸步难行!山高林密,容易设置伏兵,也容易截断粮道!



六国大军如果在赵国境内集结攻击秦国,那么六国大军不得不翻越太行山,再西渡黄河。太行山在三晋手中,但河西之地却在秦国手中,故秦军可在黄河西岸设置雄兵狙击六国大军!就算六国强渡黄河了,沿河汾平原进攻秦国咸阳,路途亦有千百里之遥,秦国完全有机动力量消灭六国大军。因此从赵国境内进攻秦国风险太大,粮草又很难跟上;从西面进攻秦国或者沿长江逆流进攻秦国都路远且阻!

六国如果从函谷关进攻秦国,则一旦关破,则可沿渭河逆流而上,走平原数百里直击咸阳,相对而言十分的经济有效。第五次合纵由魏无忌率领,攻破函谷关,打到距离咸阳数十里的一个小县,虽然被吕不韦伏兵击败,但也从侧面证明走函谷关这条路是最经济的。刘邦入秦虽然走的武关,但是他没有通过战争手段,而是招降手段进入咸阳的。刘邦可以招降秦军,但是六国是无法招降秦军的!


大秦铁鹰剑士


这四关之中,东大门潼关,犹为重要。民谚;丢了潼关,守不住长安。公元755年,唐朝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从渔阳发动判乱,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东都洛阳失守,守将封常青退守潼关,以潼关天堑阻击判军,安禄山久攻不下,相持三月之久,判军锐气顿减,安禄山几次准备撤退,被部下劝阻,后唐玄宗命名将高仙芝来潼关督师,战略进攻判军,高仙芝根据战况,仍以坚守防御为战略措施,以待勤王救兵,后玄宗闻讯大怒,赐监军宦官边令城尚方剑,斩杀高仙芝,封常青,让名将哥舒翰代取,与判军决战,判军溃逃至.灵宝西,唐军追击遭遇埋伏,全军覆没,哥舒翰投降,潼关失守,得到消息的唐玄宗,带少数随从,逃往成都。


1942年,日军占领山西全境,企图从风陵渡越过黄河占领潼关,控制西北,截断新疆通苏联的国际供给线与南方日军南北会攻四川,蒋介石集结五个师的兵力固守潼关,其中就有他的二儿子蒋纬国临阵督察,双方激战数月,多次击败渡河日军,成功阻击粉碎日军控制大西北的阴谋。这就是有名的”潼关大捷”。

作为西北的军事重镇的潼关,如果京师是长安,其战略意义犹为重要。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之一《潼关吏》就祥细叙述了潼关天堑的坚固。



如果说攻克不了,潼关或函谷关,绕道通过,往那儿绕?无论函谷关潼关,南边紧倚秦.岭山脉,北靠黄河,向南翻山越岭,森林茂密,别说马匹车仗,就是单兵徒步行走都非常困难,就算前边有人为大军开路,走到武关没有半年,也差不了几天,这其中的粮草给养,淄重都是无法转运的,没有了给养,部队还能作战吗?等你的是严阵以待的勤王部队。所以说,这个想法是不可行的,如果那个蠢材将领,这么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领


手机用户52347605903


关 东的概念指的是春秋战国以来连接关中与关外的一道咽喉地点,是一道十分险要的地关口。函谷关是也,函谷关以西又一关口,潼关,潼关是咸阳或长安大门,潼关不守,京师是破。 与"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一样锁住蜀中与关中,一样重要。

大家对函谷关并不陌生。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火沒火不晓得,但关令伊跟着老子出名,人们并不追究关令伊非法囚禁老子,相反还万分庆幸这家伙有些识人之才,榨豆腐样榨出一来部老子的《道德经》。这是老子不走武关入西,而走捷径函谷关惹的祸。

孟尝君厉害吧,偏是一道关口挡住了他出关逃亡的路。幸好三千门客中有"鸡鸣"先生,一声鸡叫万声和,我敢肯定这是只母鸡叫的,不然半夜不到会有雄鸡唱和?反正吧,关令下令开关门。孟尝君打马就跑,这才脱离了秦昭王的追兵。他咋不走武关呢?因为那儿太远,绕道。

六国合纵攻秦,来势汹汹,止于函谷关而裹足不前,不是不想攻,而是函谷关关门一闭,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呀。于是大家散伙,秦兵蹑脚而追"伏尸百万,流血漂杵″。显然有关口就有了胜利保障。

陈胜手下大将周文引百万大军攻秦,又是在戏下扎营不进,那函谷关紧锁,挡住了路。

魏晋南北朝,这地方成了有兵者的菜园,沒个像样的帝国首都。

回到正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氏……

这”崤函",指的是崤山和函谷关。习惯上,崤山以东就称山东,函谷关以东称关东。到三国曹魏时,他们几乎是弃之不守的,建都关外了。 唐朝安禄山攻破潼关,首都不保,玄宗西走。自此后长安洛阳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关口介于东西二京之间,军阀们夺来夺去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后来,有了万里长城,长城龙首的山海关成了天下第一关。在这里,关口以东,称关东,即是东北地区,关口以西,称关内。很少称关西。不 是战国秦汉时的关东,而是另一个焦点山海关。非常险要。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恨了吾等几百年,这汉奸给害的!不提也罢。





劉一千五


凡关皆难度,绕道亦枉然。若无通天力,不如在家眠……



茶韵禅风hj


粮草不济。毕竟函谷。潼关才是最近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