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引起胃炎、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gys903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界可谓家喻户晓,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它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解热镇痛,它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几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阻断血栓形成来预防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此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和防癌。尽管如此多的作用,该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胃炎和胃溃疡。

具体引发的机制要从前列腺素说起,前列腺素是人体内自身会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可以促进胃黏膜部的血供,利于胃内更新出新的粘膜。而这种激素的形成需要一种叫COX的酶来转化。恰恰阿司匹林属于COX抑制剂,可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则对胃粘膜的更新与血供作用也会减弱。并且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TXA2,来抑制血小板的形成(即凝血功能受抑制)。久而久之,胃部粘膜屏障薄弱,则胃部易发炎、溃疡、出血。尽管现在临床上见到的阿司匹林大多胃肠溶片,药效发挥时避开了在胃内进行,而在肠内分解。但其实并不代表,服肠溶片,对胃的损伤就没有了。因为,一阿司匹林成分被肠道吸收,COX 抑制剂依旧会发挥抑制合成前列腺素的作用,从而引起胃炎、胃溃疡。

以上了解了阿司匹林引起胃炎、胃溃疡的机制,那么在服用阿司匹林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对胃的损害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1、饭后服用。2、配合使用抑酸剂。3、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尽量不联用。4、小剂量使用。

本期答主:冯海燕,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如题,常有服用阿司匹林引起出血的患者来就诊,阿司匹林是环氧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血管成形术后等情况。但是其引起的胃肠道损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和溃疡,严重者可以发生出血或者穿孔。

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点:首先,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COX尤其是COX-1的活性,从而减少了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破坏胃肠道上皮粘膜的屏障作用,引起胃肠内细菌及侵袭因子的侵入,从而诱发新的炎性病变的产生,最终也诱发旧的溃疡病灶复发。其次,阿司匹林对胃肠粘膜的直接的化学刺激作用,由于其肠肝循环的代谢特点,从而延长了 其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肠腔内容物如胆盐,细菌和食物等可以进一步诱导损伤,其中细菌可能是主要侵袭因素。最后,阿司匹林可以诱导中性粒细胞在胃肠道粘膜受损的部位聚集,浸润,进一步加重受损部位的炎症以及免疫损伤。


中华医学科普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但是同时也会抑制对消化道血管有益的前列环素的生成的环氧合酶,从而减少胃粘膜血流量,从而减弱胃黏膜的防御机制。

可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H+逆流人粘膜上皮细胞,引起胃粘膜水肿、出血、糜烂,甚至溃疡。长期使用NSAID胃溃疡发生率显著增加。

正常情况下,酸性胃液对胃粘膜的侵蚀作用和胃粘膜的防御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平衡受到破坏,侵害因子的作用增强、胃粘膜屏障等防御因子的作用削弱,胃酸、胃蛋白醇分泌增加,最终导致溃疡。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在胃溃疡病人平均胃酸分泌比正常人低,胃排空延缓、十二指肠液反流是导致胃粘膜春破坏形我赞疡的重要原因。HP感染和NSAID是影响胃粘膜防御机制的外源性因素,可促进溃疡形成。在胃溃疡病人中可发现胃实部肌纤维变性、自主神经节细胞变性或减少这些改变使胃窦收缩失效、胃内容物滞留,刺激胃窦胃泌素分泌增加;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肠液中所含胆汁酸与成液可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进行扩散;用小弯是胃窦粘膜与泌酸胃体粘膜的移行部位, 该处的粘膜下血管网为终末动脉供血吻合少,又是胃壁纵行肌好维与斜行肌纤维的接合处,在肌肉收缩时剪切力大,易引起胃小弯枯膜与林膜下血供不足,粘膜防御机制较弱,因此也成为溃疡的好发部位。


我们是肠道循证营养的科学团体,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茄子营养师


阿司匹林这个药物,一般有两个方面的治疗作用,大剂量应用时(0.5g以上),用于解热镇痛,而小剂量长期服用(一般推荐剂量75~162mg/日),能够有效的预防血栓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个药物在服用时,特别是长期服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胃黏膜损伤,但如果说引起胃炎,胃溃疡,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阿司匹林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的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的通用化学名是乙酰水杨酸,本身水杨酸这个物质,对胃的刺激性是非常强烈的,药物化学家们,将水杨酸的结构上加了一个乙酰基,从而大大降低了它的刺激性,从而使阿司匹林成了一个风靡全球的百年老药,但是降低了刺激性,不等于没有,因此,从药物本身来说,阿司匹林对黏膜就有一定的直接刺激性。

因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我们一般推荐选择肠溶制剂,能够尽量的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于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但是即使服用肠溶片,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胃黏膜刺激和损伤。其原因是,阿司匹林在人体的内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而前列腺素这种物质,又是保持胃黏膜健康和正常血流非常重要的物质,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期间,由于PG的减少,同样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问题的出现。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造成胃黏膜损伤的高危人群

同样一个药,有的人吃了半年导致了胃出血,而有的人吃了十年却一点问题没有,由于体质不同,各种综合的外界因素不同,阿司匹林对于胃黏膜造成损伤的几率也大不相同,以下人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当更加注意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问题——

1.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部后,会释放毒性物质,破坏和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如果和阿司匹林的作用叠加,就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的几率增加。因此,在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之前,应当排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是阳性感染者,应先做根除治疗后,再行服用阿司匹林最佳。

2. 有胃病家族史的朋友,胃病一般不遗传,但是胃的抵抗力和胃黏膜的强壮程度,也就是所谓的“体质”,往往会遗传,因此,胃病家族史的朋友,即使应用阿司匹林前,胃部没有不适的问题,也要特别注意阿司匹林对于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作用。

3. 长期应用其他非甾抗炎药物的朋友,阿司匹林本身也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而其他的非甾抗炎药,由于非常近似的作用机理,对于胃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应特别注意胃黏膜的健康问题。

4. 长期情绪不好,压力大,焦虑的朋友,情绪对于胃部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之前,科学家一直把情绪压抑作为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压抑焦虑,不但会导致神经衰弱,还会使胃部的抵抗力下降,导致阿司匹林损伤胃黏膜的几率增大。

5. 吸烟喝酒的朋友,不论是吸烟还是长期喝酒,特别是经常大量喝酒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一定要戒除烟酒,吸烟有害胃黏膜健康,而饮酒更是会加大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几率。


李药师谈健康


才无忌大夫,也是执业药师,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让您满意,记得关注才无忌大夫。

阿斯匹林使用非常广泛,也为大多数人熟知。

以前,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

现在,主要用于心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预防。

阿斯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英文缩写NSAIDs),这类药很多,比如:布洛芬、消炎痛、醋氯芬酸、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

阿斯匹林属于非选择性COX抑制,非选择性意味着作用多、不精准。

也许大家不太知道COX是什么东东?

它是机体把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的催化酶,中文叫环氧合酶。

生理性的前列腺素,人体不可缺少,此时不需要阿斯匹林;前列腺素的过度表达表现为红肿热痛,此时阿斯匹林可以上场。

阿斯匹林可以抗血小板,抑制TXA2,防止血小板凝聚,这是它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理论根据

那么阿斯匹林怎么引起胃炎胃溃疡呢?

1,由于其为非选择性的COX抑制剂,服用它必然会出现生理性前列腺素被抑制。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的血供和黏膜更新(3天)至关重要!所以,从理论上讲,阿斯匹林引起胃炎胃溃疡有必然性。

2,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抑制TXA2的作用也可以加重胃炎胃溃疡出血。TXA2血栓素作用和前列腺素相反,看名字就知道有凝血作用,它由血小板产生,半衰期只30秒。

3,阿斯匹林就是乙酰水杨酸,从理论上讲酸性物质都不利于胃溃疡。


阿斯匹林两大突出缺点:

1,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胃出血

发生率很高,各家数据不一,个人认为>15%。临床经常遇到服阿斯匹林而引起的胃出血。

2,阿斯匹林抵抗

就是服用阿斯匹林无效。发生率也在15%以上。

刨去这两点,能用阿斯匹林预防心血管栓塞的人不到70%。

那么阿斯匹林怎么用能减少胃炎胃溃疡?

用肠溶片

小剂量使用

饭后服药

与其他NSAIDs尽量不联用

配合使用抑酸剂等

这些都相对减少服用阿斯匹林引起胃炎胃溃疡的发生率。


才无忌大夫


阿司匹林是属于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除了阿司匹林,其余的非甾体类药物还有: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等,这些药物在小剂量使用使会有退热止痛的作用,大剂量使用时会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非甾体类药物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病因,主要可以引起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等。

当然,如果长期性的服用这些药物,就会造成胃部炎症和溃疡的发生,此类药物之所以会引发这些胃部症状和疾病是因为这些药物对于胃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此处省略200字,当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被破坏以后,导致胃黏膜的薄弱和易感性,更容易被一些轻微的损伤因素所损伤,从而发生胃炎和胃溃疡。


所以临床上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要进行适当的服用和选择,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对于胃黏膜伤害较轻的药物或肠溶制剂,如必须要服用此类药物的胃病患者,可以加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减少此类药物对于胃粘膜的伤害,还有就是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在饭后服用,切忌大剂量的服用。

最后一点就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胃镜的检查,明确药物对于胃粘膜损害的程度,必要时采取停药等措施。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医学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另外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等,此类药物的确对胃肠道黏膜有损伤,引起胃肠道副作用。

由于阿司匹林用于止痛抗炎时需要较大剂量,对胃黏膜损伤较大,所以现在已经基本不使用它消炎止痛了,而是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药对胃黏膜有损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摄入非甾体抗炎药物后,其在胃酸环境中呈现非离子状态(PH越低,解离度越低),容易进入胃细胞内,对胃细胞造成损伤。

从这一点考虑的话,适当提高胃内pH,使进入胃细胞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减少,可以减少对胃的损伤。所以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的损伤。



2.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不仅仅是其进入胃细胞内。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所以非甾抗炎药对胃损害是因为减弱了胃黏膜的防御作用。

所以如果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选择铝碳酸镁、硫糖铝等保护胃粘膜的药。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无名药师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30年前,口服阿司匹林主要是用于以上目的,有效剂量是500-1000mg(注意18岁以下避免使用,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增加瑞氏综合征风险)。而近30年,阿司匹林被发现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理剂量在75mg-325mg。

阿司匹林导致胃溃疡或胃出血主要有以下这些可能的原因。

1.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引起前列腺素耗竭引起胃肠道粘膜和全身效应,前列腺素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和促进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合成和分泌来保护胃粘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保护胃粘膜的关键作用,而阿司匹林有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减少了胃粘膜保护。

2.胃内的酸性环境导致阿司匹林保持非离子化,使其在胃粘膜细胞中积聚,从而改变细胞的通透性并导致溃疡。

3.在没有正常的前列腺素合成的情况下,胃壁变得更容易受到外源性(例如,吸烟)或内源性因子(幽门螺旋杆菌,酸,胃蛋白酶,胆汁盐)的影响,因此更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和出血并发症。

4.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原有胃溃疡的病人中增加出血风险。

5.服用阿司匹林在以下这些病人中增加胃溃疡或出血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消化性溃疡或溃疡出血史;伴随使用其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抗血小板、抗凝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增加消化性溃疡风险的其他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吸毒和情绪紧张。这些因素有可能通过增加胃酸分泌而导致溃疡形成,最终导致粘膜屏障减弱,增加溃疡出血的风险。

因此,有过胃溃疡出血的病人,就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了,可以换用其他的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神内小美医生;
回答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留言;
互相交流、探讨、学习!!!


阿司匹林
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这是表示的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其中临床上我们神经内科的大夫,主要应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 抗血小板聚集:

制血小板血栓素A2(AT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理为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COX)合成!

  • 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阿司匹林属于非字体类抗炎药(NSAIDs),其对胃粘膜损伤主要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直接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二是: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黏膜屏障;
三是:抑制血栓素A2合成,抗血小板聚集,诱发出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神内小美医生”,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神内小美医生


阿司匹林有胃出人的人人要少吃,最好不吃,门口司匹林含马非过重吃了会影响胃,阿司匹林能治感冒发烧,还可以治疗风湿病人,有胃病的人要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