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所有的孩子都應該上大學?大學生的比例佔社會多少才合適?

思想加29454


此問題要辨證的看待

目前國內還是比較推崇學歷的,一個人的學歷至少能大致說明他的水平.當然,此話肯定太過絕對,但是在就業市場,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和985/211的畢業生,都會區別對待,更不要說本科以下學歷,也就是說對於沒有學歷的畢業生而言,機會會少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家長們,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上一個大學.

同時,又要注意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或者有能力考上大學.同時,在目前國內這麼高錄取率的背景下,即使是能勉強考上大學,那將來就業又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本身國內就業對很多專業的需求是沒有那麼大的,也就是消化不了那麼多大學生.這樣就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不僅如此,大學生的培養成本又高,很多家庭花了大量金錢和精力來培養孩子,最後效果卻並不好,特別是對經濟困難家庭則更加.

職業教育未嘗不可

若孩子的能力達不到上大學的水平,那直接進入職業教育未嘗不可.有時學習一門技術,就業是不用愁的,將來創業也是未嘗不可的,完全不必擠破腦袋往大學去.當然,這道理誰都懂,但哪個家長不願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很少有人承認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大學的吧,在這種固有觀念的影響下,其實國內選擇職業教育的還是佔比不高,除非萬不得以.要做到這些,其實家長們內心的觀念很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長處,若真不適合學習文化理論,則可以遵從孩子的意願進行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上不上大學其實與國內大學生培養的目標有莫大的關係,到底是想將大學普及化,還是想精英化.當然,無論哪一種,其實更應該重視的是職業教育,多種教育方式,多種培養方式共同發力,才是人盡其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良好方式.


學霸數學


我覺得不管比例多少,只要想上大學就能上,這樣才對!


狼哥161507250


在這互聯網的時代,大學生佔到30%就有益國家的發展,個人意見,在2011年普及還不到10%,希望越高越好。




收機用戶開心每一天


關於“所有的孩子是否都應上大學?”從以下兩個方面講解。

為什麼要上大學?

1986年以前我國文盲率太高,當年政府出臺九年義務教育直到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是掃盲的基礎,所以說時至今日年輕人中鮮有文盲,而在當年人材就是競爭力的企業觀念下,企業對員工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倘若你沒有大學經歷和一紙文憑,那你和別人相比就更沒有競爭力。

上了大學給帶給我什麼?

上了大學可以學習一項紮實的技術,能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學還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好工具,大學有各種各樣的社團,你可以和各種人為伍,從中學習從中受益。大學教育更可能給我們的是一種人文關懷,思想薰陶。因為一旦出了校門學過的東西都會很快忘記,不會忘的是思考方式,學習能力。而這兩項才會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話有說回來,也有未經高等教育但也成功的人,但他們畢竟是少數。以前一直有句話:你的學歷決定你的價值,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覺得是“你的不可或缺性決定你的價值”。就不可或缺性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以上就是我對為什麼孩子要上大學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知識與思維


上總比不上好些,必定有了文憑。



我是小臉貓


我的觀點,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上大學,但是所有的孩子在成人之前都應該學習,而上大學,不管是一個人生目標或者學習機會,都是每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該經歷的過程。

而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有知識,有能力,有想法,有抱負的人來參與建設,如果有條件,我覺得全員大學生都沒有問題,至於未來是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以後都有機會自己選擇。不過我知道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社會也需要不同類型的複合型人才,不是隻有大學生才有,所以在國家的整個選才體系中,都會有所體現和側重,為不同要求的人設立不同的教育機構。所以現代大學生的比例是難以用一個具體數字來衡量的。


甲殼蟲放牛


呵呵,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不能按需分配,要選拔出聰明的加以培養,笨的先乾點笨活,明白嗎?



大趣授漁公眾好


能不能上大學,在於個人的努力,其次是能力。因為現在還未普及大學,一部分人未上大學,也是社會及家庭的需要。至於比例的多少,也是由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而定,不是一概而論的!


逍遙客——走天涯


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首先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是理性的,而動物是感性的;而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別又在於不同的人的理性程度不同,正是由於這種不同才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了思想和認識上的層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認知水平,促進人類朝著高度文明、高度發達的方向發展。基於這個目的,我覺得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人人都上大學,人人都接受高等教育最理想。


藍天802532


所有孩子都上大學,人們就要喝西北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