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提出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专家,现在怎么样了?在做什么?

yx李子龙


陈鹤琴!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句话人人会说,但是未必真懂!家长推老师!老师很无奈!

这句话理解的第一个误区在一个~好~字,何为教好,大家都直观理解为成绩好才是好!当然这和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其实,此好非彼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当代的分数化教育。这里的好,正确的意思是因材施教,能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擅长上加以引导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可能!这才是好!

看看现状,有几个教育者愿意去做呢!更多的是你成绩不好,只要你不惹事吧,别耽误我教育其他孩子成为分数机器!至于你将来怎么样,管我屁事!这就是我说过的,现代教育是用少数得分机器的教育绑架大多数人,让他们失去了本来也许可以多姿多彩的未来!

所以,怎么教!怎么算好!这是现在家长和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只针对一部分良知尚存的老师!

其实答案早就在书中!因材施教,几千年前就已提出!

每个人都有苦衷。中国教育,任重道远!


好人看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有时代背景的,放在今天并不合适。

这句话是民国教育大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那个时代的孩子,本身就有良好的家教和修养,再加上传统儒学尊师重道的影响,上学之前基本已经有了完善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每个人都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如饥似渴地学习。这里的“好”指的不仅是成绩,而是因材施教,兼顾思想品德的培养。

但是这句话却被有些人拿来乱用,以此将推卸责任给教师们。殊不知,子女的人生第一导师是父母,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而现在有些父母,自己玩手机,却要孩子专心学习;自己虐待老人,却要孩子孝敬自己;自己满口粗话,却要孩子讲文明礼貌;自己贪小便宜,却要孩子诚实;自己说话不算数,却要孩子说到做到……还有那种溺爱孩子,最后却把孩子养成白眼狼的……老师一批评孩子就到学校瞎胡闹的……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都是以物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物质欲横流,严重影响了很多人。对孩子和教育界也有一定冲击。

再加上体制问题,各种论文、考核、绩效……还有不顾国情的将西方教育照搬照抄的某些砖家,怎么可能全都教好?

陈老在那时代说这句话是为了鞭策那个时代的同行尽心尽力。但今天胡乱引用这句话的人,却是别有用心。


心理社工师约纳


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志,对这个观点估计有看法。提出该观点的专家早已去世。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要研究领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陈老(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主要从事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研究。

儿童,可塑性太强,头脑比较单纯。人之初,性本善。犹如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2.教育理念适用范围

相对来说,教育儿童有理由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想陈老先生主要针对儿童教育提出这句话的,并推广到青少年教育当中。该理念反映的是学生观,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顽石,是可以加工雕琢的。

3.预设的职业目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职业目标,学无止境。这句话可以推出其它一些难为人的话,如,没有管不好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再如难为公安部门的,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案的人,等等。这些都对,但都是噎人的话,因为一般人探索不到那个程度,悟不到那个地步。

学生是有差异的,擅长的方面是不同的,不能只用文化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这也是因材施教的要求。

教好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一样好,只要有进步就行。文化成绩没有进步,其它好的方面有提高,这也是能教好的表现。各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位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看成专家,容不得别人意见及期待。

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别人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把别人的合理要求当成自己努力方向。对别人提意见,应首先把该人当成普通人,按普通人标准提意见要求;对自己则要求高一些,如领导就不能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批评人,可以用‘’没有管不好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各级领导与家长也不能求全责备教师。你不能要求县级医院医生水平达到省级医院医生水平,你不能要求县级普通教师人人达到专家水平。再说学校开设的学习科目不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考察老师主要是几门文化成绩。老师对学生品德教育如何,学校都很少考虑,还谈其它方面?考什么重视什么。有些学生擅长方面确实得不到发展。家长、环境也是教师,这些有可能影响学校教育,甚至抵消学校教师教育成效。

教育部门领导,还要知道,学生年龄越大,问题学生教育难度越大,不能一概而论。再说,现在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文化成绩,也降低了对双差生的精力投入。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强富美高悦


我们读初中时就过听政治老师讲这句话,距离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回想起当时政治老师说教的情景,还真有充满自信,口沫横飞的感觉。他的话里有话是说明每个学生都能教好、学好,如果学生学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了。后来我们班上的一个做坏事屡教不改的学生,在拘留所里领了回来。开会探讨时那犯错学生诚恳地作了检讨。但是,那个政治老师作总结时又开始眉飞色舞,他说:"蒙小童同学知错能改,将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欢迎他回到校园,并盼望他能和我们一起共同进步,将学习成绩赶上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一个月之后,那个叫蒙小童的又再次犯事进了拘留所,而那个政治老师也帮不了什么忙,只有委托班主任去交涉。现在,那政治老师死喽,那个蒙小童也由于喝酒伤了肝早早就离世喽。

随口的说话其实几乎人人都可以说,除了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外,还有,"只要你肯去发达,就不可能存在不发达的人"。"只要你肯去做老板,就一定能成为老板"。这不是废话吗?


伟大诗歌


这句话是民国教育大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放在他那个时代是基本没有错误的,那个时代能上得起学的,一般都是富贵家庭的孩子,本身就有良好的家教和修养,再加上传统儒学尊师重道的影响,上学之前基本已经有了完善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即使是贫寒家庭的孩子,他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会要求自己做的更好。因此那个时代,这句话可以说是基本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如饥似渴地学习。如今这个时代,我们丢弃了个人成长最为重要的家庭教育,手里有俩钱就显露暴发户的粗鲁,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寒门纨绔,寒门富二代,寒门白眼狼,把这些人教育好,那是基本不可能的,能教育他们的,只有社会和国家暴力机关。


青柠檬就是太酸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个体的可塑性,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激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有点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陈鹤琴先生本意是学生具有多方面可塑性的,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陈先生说的教好不是整齐划一的分数,而是各种特长。比如有体育潜能的就培养他体育特长,有写作潜能的就培养他写作特长。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成了有特长、有优点的好学生。

这句话是被行政领导断章取义,拿着来教育老师的,从此以后行政领导手中就有了大棒。从此以后每次培训都是这句话,责怪学校老师没把学生教出一样的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为现在的教育是班级教育,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不现实的。

陈鹤琴老先生出生在19世纪末,是20世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那个时代,他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希望以这句话为动力,促进教育的发展进步,也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


宝鸡贾建勇


不该出生的杂种,不知坑了多少教师,

如果教育万能,哪还要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干啥?

该把全世界的的军队、警察都撤了,都去办教育!?


快乐就好67322


这是一句屁话,是混帐话,这世上确实存在不会教的老师,当然也存在教不好的学生。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出了一个小偷或者出了个杀人犯,其他学生都比较优秀,你能说这个老师不会教学生吧,


陆爸爸和柳妈妈


说这话本就是没有脑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圣人他老人家就曾经说过:朽木不可雕也!而且我们普通人都知道:人的智力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有聪明绝顶的更有近乎痴呆的(当然也有就是痴呆的),把那些近乎痴呆的给他教教看!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作为专家不可能不知道,大概是在某种情景下的特殊言论!但是就是这样,作为有大影响力的越不能随便说话,更加不能说满话甚至过头话!因为你一说,就有很多没脑子的拿来用,来教训他人!以至以讹传讹,错误越来越严重!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错的,但是他已经毒害了多少代老师了!是老师挨骂的逐多理论中杀伤力最大的一句,因为它是教育专家说的!


315维权行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确实是陈鹤琴老师说的。他提出这个观点的初衷是让教师个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一句格言,并不是像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领导用来规范所有教师的说辞。之所以会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那是他们对这句话的曲解,且使陈鹤琴老师受挂,实不应该出此局面的。试想,一个娇生惯养,性情顽劣的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他爸妈的话都听不进去,又不能批评,更不能体罚,老师能有什么办法?因此,希望大家想问题时,不要像那些专家或领导走极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