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0.6排量的車,為什麼中國沒有?

一誠不染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日本有0.6排量以下的小車,為什麼中國沒有。目前國內排量最小的車應該是1.0升的,像奧拓,夏利,f0等,實在是找不到一臺1.0以下的車。

日本人也並不是天生喜歡小車,但小車在日本確實擁有很大的優勢,首先是操控靈活,在擁擠狹窄的路況中開起來更加遊刃有餘,其次它還擁有大車無法比擬的政策優勢,稅費低價格更加便宜。整體上日本對小微型車是持更加提倡和鼓勵的態度。二戰後,日本沒有了禁止造車的限制,於是汽車廠家便想造出一款所有人都能消費的起的車型,k-car便開始出現,並延續至今。這種k-car車身尺寸都非常小,長度不超過3.4米,寬度不超過1.5米,排量也都在0.6以下。正是由於日本特殊的道路環境和使用小型車的傳統,也讓小微型車並不被排斥,而得以長時間存活。

在國內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以大為美的固有觀念天然堵死了小微型車的市場,不要說k-car了,看一看鈴木的下場就全明白了,口碑再好,穩定性再高也會被無情拋棄。國人買車有很大一部分面子需求,這也是小車所無法滿足的。另外我們也一直對大排量自吸抱有深深的情懷,排量越大越有逼格,動力也就越平順深厚,當大排量自吸改小排量渦輪增壓時市場是罵聲一片,小排量渦輪增壓改更小排量渦輪增壓時又是罵聲一片,可見國內消費者對排量的看重程度。

不過隨著油耗法規越來越嚴格,國內市場的汽車排量也越來越小,現在別克君越都開始用1.3t,英朗開始用1.0t了,未來幾年再出個0.5t兩缸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我們對挑戰極限的做法也並不期待。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首先我說一下,作為去過日本,開過0.66升排量小車的人,必須說一句——這車是日本特殊國情的產物,其實不是什麼好東西。很多人說什麼“國人好面子開大排量車”,其實不然。

一個反例就夠了,面子這東西,如果大家都是開1.6L的朗逸,1.5L的軒逸,那麼你從眾買了一輛朗逸或者軒逸自然不是什麼特有面的行為。在一般大城市裡開朗逸或者軒逸明顯不夠“有面子”,但是不能擋住大家對朗逸、軒逸瘋狂的購買慾。可見所謂好面子並非K-car不能在中國流行主要因素。



而且問題是:為什麼K-car要在中國流行???事實上是:出了日本國門,這種車在哪個國家都不受待見好吧?

第一,K-car動力太差,這車也就是市區代步能用,基本不能作為跨市出行的工具,不能跑高速。80km/h下,就感覺聲嘶力竭了。

第二,K-car空間太小,空間狹窄。一人或兩人出行還可以,全家出行是斷然不適合的——不光空間,坐四個人這車的動力系統簡直要崩潰——結合目前中國一家人一輛車是絕大多數,這車更不符合中國國情。後備箱放東西也是問題。

故我們沒必要盲目崇洋。去日本看看日本老城區狹窄的街道,困難的停車位,加上日本雨水多天氣寒冷,不適合我國臺灣那樣遍地機車,你就懂得為什麼這種小車很流行了。

日本特色東西而已,並非什麼好東西,不是看別人有就一定非要學的。


Magicocean60981045


在日本有種車,長寬高分別在3400mm1480mm2000mm以下,排量為660cc(一下)且最大功率不超過47.8kw,符合以上規定的車型稱為K-car。因小巧便宜加上政策優惠,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佔日本汽車總量1/3以上。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要問,既然這麼好的小車,為什麼不引進中國呢?且聽小強給您道來。


1.價格因素。就拿本田N-BOX SLASh來說,日本售價摺合人民幣8萬塊錢。進口到國內加上各種稅費會超過10萬的售價,這讓國人不能接受。

2.國人喜歡小車。國人的審美觀是以大為美,很多車到了中國就推出加長版,來迎合國人的喜好。本田飛度4米出頭都被嫌棄,何況不到三米半的K-CAR.

3.動力太小。由於排量有限,動力水平太弱,只適合城裡代步。車身穩定性也很有限。

綜合這幾個因素,k-car是不會引進國內的。為什麼在日本如此受歡迎呢,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受國家政策影響,在日本這種小車在車位費,年檢,保險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優惠的。其次日本道路狹窄,也比較適合這種車子。難道日本人不跑高速嗎?日本地鐵十分發達,地鐵密度超過中國的5倍之多,上下班出行地鐵完全可以滿足。
不同的地理環境國家政策研究了日本的k~car.關於日本的這種小車您還有什麼要說的呢?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更多用車知識問題記得點擊關注哦。


小強說說車


印象中,中國最小排量的汽車,應該是奇瑞QQ吧,有0.8L的,賣得很不好,但主流的QQ仍是1.0L,這或計是國內消費者能容忍的最小排量了,微車火的時候,基本都是1.0L,比如奧拓等。

日本0.6L的K-car很火,佔日本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中國很難賣出去。首先就是國人汽車消費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為主,所以追求大排量、大空間、大尺寸。尤其是二孩三孩家庭增多,對汽車的空間要求更高。

另外,日本很多家庭可能有兩三輛車,那種微型小車足夠個人代步。再加上日本國土小,人口集中,公共交通可以滿足日常需求,汽車早就不是炫耀性消費品,買不買,買什麼樣的,都沒關係。再加上日本的政策引導,所以K-car才成為主流。


三個司機


其實這個問題挺簡單的,請允許我這個賣二手車的來怒答一波。

因為0.66這個排量是日本法規的產物,因為日本法規規定這個排量的kcat可以享受到稅收以及使用上的優惠,所以那些廠家都按這個法規來咯。

在天朝也有類似的法規,例如排量1.5的稅收優惠,所以一堆廠家推搭載1.5排量的車型,上到寶馬,下到奇瑞都推出了一堆搭載1.5排量的車型。

為什麼天朝沒有搭載0.66排量的車型?

沒市場需求啊…

而且政策也不扶持,要是0.66排量的車子不收稅,使用上還有補貼,例如保險減半,年審費用減半,不搖號,不限行~很快你就會在一線大城市裡看到遍佈的0.66排量的小車。

就跟現在知豆EQ這樣的電動車一樣。

因為技術上造這些小車對各大車廠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這樣的小車哪怕是推出了,市場也不會很大,滿足了上面這些條件的話大城市的消費者肯定是主力,小城市的就打個醬油。

小車也就在擁堵的地方可以排上用場,反正擁堵又用不上多大的動力,車身小還可以方便停車。

但小城市一般都不堵,也好停車,這樣買這小車就沒有意義了,說誇張點在路上你還不一定跑的過那些1.0的微面…

而且你還不如那些1.0微面拉的人多…

這畫面想想都覺得尷尬。

指望政策扶持0.66小排量的夥計可以失望了,因為我國現在的政策是推廣新能源車型,對政府來說再小的排量也是個移動的汙染源,還不如一步到位新能源划算。

沒市場需求,政策又不扶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話說你們那麼喜歡kcar,我現在有臺源於kcar的雨燕要不要支持一下啊…


賣二手車的小哈嘛


日本汽車協會2015年數據顯示,日本家庭中平均擁有輕型汽車比例達到54%,而部分地區則高達90%,透過這些數據,我們不難發現日本這種輕型汽車在街頭巷尾是相當普遍的。

那麼這種汽車在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呢?

我們應該從多方面對比日本與中國的狀況來分析

1.兩國自然資源狀況相差甚遠。



日本狹小的國土面積,以及曲折的海岸線的現實環境,決定了它先天性資源匱乏,因此日本的燃油價錢非常高,而0.6排放的輕型汽車貫徹了節能環保的理念,可以有效緩解資源不足這個問題。而中國地大物博,油價沒有日本那麼高,問題就相對小一些。

2.兩國消費觀念與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汽車的市場需求狀況不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過後,日本“以車炫富”的時代便已經過去,現在的日本人購車熱情並不是很高,況且交通系統遠比中國要發達,因此私家車並不是必需品,在這種淡然的社會情況下,購買低排量的小汽車並不顯得寒酸。而中國就不同了,中國的社會狀況以及貧富差距導致國人對這種微車的理解不夠深刻。短期內,“一家多車”的消費現象只是少數,並不能代表整體,因此這就決定了多數情況下一個家庭的出行還是需要一個大排量汽車的,0.6排量的輕型汽車顯然不能滿足需求。並且國人喜歡“以車炫富”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就像兩個人結婚,婆婆總要問一句:“有房子嗎?有車嗎?”因此這種輕型汽車不是我們造不出,而是在國內根本就沒有市場。

3、中國人敬畏自然,崇尚節能環保的意識遠不及日本。


由於日本是島國,天然的地理條件不好,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因此日本民族的傳統中保留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可以說不光是汽車行業,日本在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這一方面已經遍及這個設計圈,譬如建築、食品包裝、工業設計等等……所以日本人對小排量汽車的鐘愛是有時間沉澱的,人們骨子裡就有著低碳出行的意識,這已經成為他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與觀念雖然有所普及,但由於人口眾多,國土龐大,觀念轉變仍需時間。

4、兩國政策支持不同

日本政策支持小排量汽車發展。政府曾明確定義,K-car排量不大於660cc,最高時速不要超過100km每h,車身長度不超過3.4m,寬不超過1.48m,高不超過2m。只要在規定範圍內,廠家便可以隨意發揮,做自己想做的K-car。而中國政府在這方面並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二三線城市。


綜上所述,這種汽車在中國普及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環保,我們一直都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線城市諸如深圳,雖然也多半是大排量私家車,但政府在低碳出行方面的做法是把公交車都換成了電動的,因此我們對於低碳出行方面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只不過由於兩國社會狀況,國民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導致對此的做法不同而已。


wtq雙翼虎


原來是有的,83年曾有進口鈴木的小貨車,是0.6升排量的,非常好用,省油,國產微型車、微面也是以此仿製,但發動機、底盤一直不行。後來廣州市規定上高架、內環路必須1.0升以上,之後就沒有了。我認為微型車走到今天,已經不再需要0.6排量,因其大多是用在城市內的短途小量貨物運輸,完全可以用電動的取代,但必須是四輪的,比現有的三輪穩定性安全性好得多。


圓頭哥3661100051


凱翼汽車雄起











凱翼汽車網絡工作者


原因大概是,在眼下,不適合中國國情吧。

在日本,0.6排量的小車,屬於輕自動車一類,在購置稅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優惠。它適合的消費者目標群,一類是小城市和鄉村地區的家庭主婦,主要用於送小孩上學(這不是主要的)、出外購物、會友等;第二類是小城市和鄉村地區剛畢業就職的年輕人,主要用於上下班,或外出娛樂;第三類是小城市和鄉村地區的上了年紀的老人,男女皆可,外出看病,購物或會友,或者去當地的文化館、市民館去參加各種文娛活動。這些人群或用車的場合,基本上都不會上高速,並不追求高速度,且停車方便(小城市或鄉村基本上都無需停車費),耗油又少,再加上日本的鄉村地區都是窄窄的車道(公路網極發達),大車行駛不方便,因此很受上述人群的歡迎。日本已經完全走過了以汽車炫耀身價的時代。

為什麼這類車在中國無法暢銷呢?第一,在中國的城市地區,除了用車的各種目的外,顯示身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個年輕人或中產階級買一輛0.6的,恐怕會被別人恥笑,男人的話,會被女友看不起,更何況像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牌照的競拍就很貴,結果用拍賣拍照一半的錢去買一輛車,恐怕自己也很難接受;第二,中國農村相對貧窮,不可能人人有車,汽車還沒發展到生活必需品的程度,農村婦女不會開著車去購物(在日本農村都普遍開設設施物品都跟大城市一樣的超市,有免費停車場),老人也不可能自己開著車去看病(日本全民醫保,農村城市一樣的待遇,醫保卡全國公私立醫院通用,小城市和鄉村地區也有一流的醫療資源,老人無需去大城市看病,都在當地解決);第三,中國人開車喜歡飈速度,且中國高速公路網很發達,從某地到某地,就可上高速,如此,0.6的小車就會覺得很不過癮,真正能買車的人不會青睞這類小車。

這大概就是眼下(以後如何很難說)0.6小車無法在中國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吧。


復旦大學徐靜波


哦是嗎?你讓日本人開著0.660排量的車給我跑趟拉薩,川進青出!你看他能不能活著出來!0.66排量,海拔4千變成250摩托車拉一個幾百百公斤鐵盒子!爬30公里上坡路,哈哈哈!哈哈哈!這輩子爬不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