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有些父母把子女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秋風落葉飄284710702


中國古典文學有句名言,子曰: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認為我們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這是行孝的開始。父母也理所當然的覺得,你是我生的,當然就是我的,該聽我的話,才有了“父母之命,媒約之言”一說。中國在受了2000多年這種封建思想的影響,自然而然的認為子女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現在的廣大農村裡,生了兒子就是為了自己養老的,正所謂老有所靠;生的是女兒,也好不了哪裡去,經常以各種理由向你索取錢財,今天跟你暗示去醫院用來多少錢,明天說弟弟想買車買房什麼的,後天說家裡想蓋多一層,反正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你就變成了提款機。

當然,這與國家的社保還沒有完善也有一定的關係,導致老人們也很焦慮,本來到了該享福的年紀,還要經常“敲詐”子女們。我不是反對孝道,只是覺得一家人應該開誠佈公的,正所謂家和萬事興,每月子女或者可以商量個養老金什麼的,沒必要搞的像討債似的。


吃瓜的太史令


中國的父母絕大多數把子女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造成這種現象取決於社會的大環境和國民的受教育程度。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在奴隸社會時期,人口甚至是可以進行買賣,相比當下的社會,整個人類還是進步了很多,中國的國民的素質也在不斷的進步,思想也逐步在提高,但是仍然還有很多封建思想的殘餘,也有很多不願求新進步的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這類人群往往固執己見,不但自身不在乎生活層次的提高,甚至通過家庭影響使自己的下一代在矛盾中成長,孩子最初來到這個世上,父母就是天,不僅僅是自己的保護傘,而且是帶著一顆無比崇尚的心去仰望父母。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的教育與社會的教育背道相馳時,孩子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產生懷疑並做出選擇。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兒童”,久而久之,就像複印機一樣,製造出一代代思想傀儡的父母!

父母們在當下物慾橫流的今天,面對生活環境的壓力,始終在默默的為子女打拼著,他們有的熬白了頭髮,手上佈滿了雙繭,凸起的青筋刻畫著生活蹂躪的痕跡,他們始終是一群可親、可敬的人。

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夠偶爾停下手中的活兒,靜靜的思考下子女究竟最需要什麼!作為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什麼!同時能夠常常自省,和子女一道成長!相信不久的將來,家庭教育的進步將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將使更多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共享心靈驛站


子女就是私有資產本錢,,人小到老那一樣不是做父母一滴心血負出,,人世萬千變化註定了私與公之分而利,當有成績,有地位,再立於官權時,就可大告鼓吹厚臉說,我們的一切所國家之人,國家主人之主,?而生活在低層,為了一天生活生存四處流浪討口飯而忙前後汗水,身份地位為求生早出晚歸過日是家主人嗎,?國家主人,要承受,抄地抄房並取巧不義不正重擔嗎,,國家主人,?要承受高房,高醫,高學費責任嗎,,國家主人,?要承接,六個包購房,再每年增質6%價單嗎,這樣下去,?難到不是私有資產嗎,官權位是國家主義,其它一切歸私有,誰無法否定現實。??


念長飛


傳統觀念裡,龍鳳呈祥,都期望自己的兒女比自己強大,作為父母的自己想擁有卻實現不了,順利成章的嫁接到子女的身上去了,做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我(父母們)有權利讓孩子聽我的安排!就像封建包辦婚姻一樣,一切父母說了算,反對無效!子女就成了私有物品一樣!


財神光顧我家


因為這是和古今國情相吻合的。自古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飢之說。今天,國家又有對不贍養父母的子女的懲罰法令!就是說,中國從古到今的養老都是由子女(這個私有財產)負責的!


夕陽一晚景


當然不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子女是父母愛的結晶,但是一經出生,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人格,是一個不受任何人支配和所屬的,當然不能是財產,包括子女的財產,父母也不是可以隨意支配的,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子女的財產,父母只有保管和進行有利於子女的使用。


SaiBei1314


不是私有財產,莫非是國家財產??

生孩子,上學,養大,頭疼腦熱生個小病,國家是否全管??絕大大大大部分的經濟壓力,還不是家長承擔??這就是為啥很多家長把孩子看成私有財產的原因,自己經濟/精力,付出太多了


網絡衛道士



夜1671947


這也是一種比較糟糕的傳統啊!所謂“君叫臣死,父叫子亡。”因此,從古至今,很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子女當做私有的。


虛無285277191


把孩子當做私有財產的父母主要有兩種,一種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頭懸梁錐刺股”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以此滿足自己今生不能達成的心願。還有一種認為孩子只有按照自己所說的做,繼承自己的經驗,人生才能順順利利,子子輩輩無窮匱也。

前者可稱謂實現,後者可稱謂延續。對前者,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夢想。就像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校長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專家,這個專業是最吃香的,但顯然很多人在這方面並不能出類拔萃,甚至做成了墊底的角色,一輩子鬱郁不得志,但轉為自己熱愛的領域,這些學生就能快樂的發揮自己專長。把自己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我建議看看這部電影,定會收穫良多。當然我鼓勵自己的夢想自己去實現,如果沒有實現,把沒有實現的原因和其中經過的種種挫折告訴孩子,傳承給孩子,讓孩子明白實現夢想路上的坎坷曲折不亞於西天取經。作為父母,嚴格監督孩子,從小養成不怕苦不怕難、百折不撓的優良作風才是明智之舉。

對後者這樣的父母,他們靠一生總結出了一套順順利利、趨利避害的人生法則,並希望自己的孩子嚴格按照自己所說的做,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思想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否認,父母是為了孩子好的。但世界時刻在變,過去所適應的法則並不一定適用於現在。尤其是父母總會老去,孩子終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用舊的法則面對新的世界,被教育的亦步亦趨的孩子會有多麼無助和窘迫,作為父母可曾想到?我想後者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後代,讓後代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法則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