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国”找到了,不在京口在山西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霸国”找到了,不在京口在山西

“霸国”找到了,不在京口在山西

“霸国”找到了,不在京口在山西

2010年前后,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发现了大量西周青铜器,其中带有“霸伯”、“霸仲”铭文的青铜器引出此墓地国属的争论。因为在以往任何史籍中均未见有“霸国”的记载。而在与翼城毗邻的山西曲沃天马—曲村西周墓葬曾出土一件霸伯簋 。故知晋与霸曾发生过关系,更有可能此器系晋灭霸后的战利品。

大河口西周“霸伯”墓地位于翼城县以东约6公里处一片两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墓地年代横贯西周,晚期进入春秋初年。 在发掘阶段,考古队发现这是一个诸侯国君级别的墓,墓葬二层台四壁有11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有漆木器等物。在墓室内棺椁之间或棺盖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其中出土有1000多件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特别是青铜鼎内壁铭“伯作宝尊彝”、圈足三足簋盖底对铭 “霸中作旅彝”等铭文,揭开了“霸”是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氏名,“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这些令人惊叹的文物珍宝,全部来自一个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诸侯国,证实了霸国的存在。

在该墓地出土的带铭文青铜器中,不但有“霸伯”、“霸仲”铜器,还有数量不少的“格伯”铜器,如 的格仲盉的铭文“格”作,与他器不类。其形左从木,右从各。 学者认为, 出土的格伯甗 的“格”字构形与曾仲大父簋铭的“霸”字下半部所从之“格”形颇类,且“上古音‘霸’属帮母铎部字,‘各’属见母铎部字,二者韵部相同,帮、见二母关系比较密切”,故“各”也可以读作“霸” 。盖“霸”或系从革得声,而“革”又与“格”、“各”音近之故。 所以,“霸”与“白”、“伯”、“百”、“格”、“各”等字均通。 “霸”与“格”、“伯”互通,而“格”字从木旁,或亦可通作“柏”。 则进一步认为,“霸”可通“伯”,而“伯”又通“柏”。由此也间接的证实“霸”为文献缺载的西周诸侯国。

从诸“霸”器铭文上也可以探知,西周霸国不光与晋国有所往来,还曾与北燕、芮和南面的倗等国以及周王室有往来 。关于“霸国”的来源,学者根据其墓葬形式与风格判断,“商、周文化因素都比较明显,并具有自身独特文化风格。其人群应为狄人系统的一支,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人群”。 是一个由周王室贵族建立的,但又兼有商族、姜戎族混居的多族群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