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合併40年,重慶對四川尤其成都的支持體現在哪些方面?

故鄉廣安


首先,川渝合併不是40年前,而是66年前的1952年。

合併前的重慶,其重要性超過成都是不爭事實。作為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的地位是成都無法比擬的。

現代重慶工業的基礎,是在八年抗戰期間奠定的。川渝分家前,重慶工業實力遠在成都之上,最早的發展基礎可能與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建設陪都、抗戰的“最後堡壘”有關。

新中國建立後,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都設在重慶,應該是承襲了之前重慶的發展條件。那時的四川盆地,一分為四:四川、西康、川北和川南行政區。這凸顯了重慶的至上地位。

幾十年間,國家習慣性地將重慶作為西南地區最大城市和工業城市進行打造,而成都卻成了西南局之所在,四川省的政治中心。如此一來,成渝兩地的分工、定位愈來愈清晰:重慶是個經濟型城市,成都是個政治性城市。具體來說,區別於重慶是個生產型城市+重工業城市,成都是個消費型城市+輕工業城市。

改革開放後,成渝兩市各顯神通,發展邁上了新天地。

成都作為省會城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優勢,發展轉型非常成功。

分家前,“人大衣服小”的體制弊端愈來愈明顯,重慶在省內的發展很受限制,脾氣火爆的重慶人感到憋屈。特別是擬建的“三峽工程”,對整個川東地區有重大影響。所以,為了協調好川渝兩地的發展關係,以重慶為依託支持“三峽工程”上馬,中央調整行政區劃,將重慶從四川獨立出來,成立直轄市,將原來的涪陵、萬縣、黔江、永川四個地級市和潼南縣劃入重慶市。

這樣,重慶在幅員面積、下轄區市縣、人口規模等方面,上升到了一個省級行政區的層次。當然,作為直轄市,重慶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受到中央政府的傾力幫助和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終於鹹魚翻身,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成為一個魅力十足的城市新星。

綜上,川渝本一家,成渝親兄弟。各展風采,這應是川人的驕傲!不該小肚雞腸地計較兩市的恩恩怨怨,糾結於陳年舊帳。歷史是向前的,生活在成渝兩市的人民體會最深。錢中書夫人楊降先生曾經勸人好好讀書,不要書沒有讀過或讀通,就喜歡思考那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大問題。(11.1.2018)


太平洋之遠


不多說,現在還不是吸全國的血!




兩岸猿聲啼不住呀


多得都數不過來,應該是問成都有什麼是自己的才對。











稀飯差紅苕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而當時西南大區駐地亦設在重慶。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北碚市併入重慶,重慶直轄市被撤銷,重慶從直轄市降為省級市,重慶併入四川。以前在川內是和省會成都相當的一個城市,甚至重慶的工業是川內第一。

1997年3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併,成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

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總的說重慶和四川是聯繫緊密的兩個省市,俗話說“川渝一家親”。很多新重慶人的老家都在四川,很多四川人的老家也可能在重慶。


潼南人微生活


重慶在沒有直轄前川企大多部局重慶,成都當時作為省會城市可以說沒有一點私心。當時重慶GDP高於成都,但重慶人從來沒有想過川企為重慶作出的貢獻。重慶直轄前後川企肯定要回川為四川作貢獻,不可能還為重慶未來打拼。還有什麼造謠說成都吸四川全省的血建設成都更是子虛烏有。四川省領導班子全川部局就是中央全國部局一個縮影。全國有貧富,全川也有貧富。你們在攻擊成都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是在攻擊國家政策,是在阻礙國家發展。


y北冥有魚u


重慶國民生產總值曾佔整個西南地區的三分之一,四川的70%???這個數據告訴我們,當時四川加重慶佔西南雲貴川藏渝的47%,而現在四川加重慶佔了西南gdp的65%。也從側面告訴了我們這個編造過來的數據被引用了多次,因為直到1992年國內才開始統計gdp,戰亂年代和飯都不飽的年代,國家有興趣gdp?重慶在戰爭年代確實有較好的發展機會,但是一旦到和平年代,那個時期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人們飽受氣候之苦,重慶就是一個大蒸籠,40度的溫度家常便飯,原先為了活命躲在這個地方無可厚非,但是局勢穩定後,各原先搬遷過來的學校、機構、企業、人員等等便紛紛回遷,這就成了重慶攻擊四川的理由,說四川搶了很多重慶的企業,建國前重慶是陪都,成都的東西還得往重慶搬,建國後重慶大部分時期是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稅收直接交國家或者稅收完全歸國家,居然還說成都用重慶稅收養自己,以前,工業從一定程度來說,就是一堆濃煙滾滾的煙囪工廠,重慶的定位就是工業城市,成都是商業城市環境好,製造去重慶,花錢來成都,所以成都民富很好,於是又被噴,都是拿重慶的錢富了成都,簡直可笑至極…當然,到現在情況不一樣,希望成渝一起帶動西部,為西部爭光😃😘


御風之風


啥叫“川渝合併四十年”?歷史上成渝同屬巴蜀文化,從古設四川至清朝,成渝均屬四川。清朝四川總督管轄四川省,省府為成都;1911年辛亥革命重慶宣佈獨立成立蜀軍政府,成都宣佈獨立成立大漢軍政府;1912年成渝合併恢復四川省,設巴縣(重慶)、成都縣(省府);1921年成都設市(成都市、省轄)、1929年重慶設市(重慶市、省轄);1939年重慶為院轄市(直轄市,僅管轄今渝中區範圍,其餘地區屬於四川省);1946年國府還都南京定重慶為陪都(直轄,今渝中區);1949-1951年四川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個省級行政區,重慶為西南局和川東區駐地;1952年四區合併恢復四川省,省會成都;1953年重慶直轄;1954-1997年重慶迴歸四川省,地級市;以後直轄至今。

在97年重慶直轄之前,僅1939-1949年、1953年累計十二個年頭院轄或直轄(僅為今渝中區範圍),其餘時間都和成都一樣是四川省的一個重要城市。不存在川渝合併四十年之說,97之前川和渝並不是一個對等的概念!


百態札記


這個問題是韓國人提的?

40年?哪40年?自戰國,巴不敵蜀,妄圖引秦滅蜀國,結果反被秦兵滅起,一直就在益州或者說四川管轄。民國的後10年加上52年之前的3年不過10來年。在你們南朝鮮人的嘴裡就成了沒有發生過的事?

再來說,所謂“對成都的幫助”:自戰國起,成都平原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人均收入從來沒有被“南朝鮮”朋友超過過。何來“幫助成都”一說?“南朝鮮”所謂的GDP佔四川比例高,也是建立在人頭和地皮的基礎上的(包括他們引以為傲的黃金時代)!

再來說究竟哪個佔了哪個的便宜:成都絕對數量也許在某個時間段被“南朝鮮”超過了,但是,人均從來沒有落後過!(歷年的GDP和人口資料都是公開的)

還有:說國家和四川對成都的建設撥款更多,這個更是“南朝鮮”的朋友心胸狹隘的表現!世人皆知――成都是平原城市,河網也不密集,城市建設修路就夠了。而隔壁的“南朝鮮”,地處山區,河網密佈。城市建設以橋樑為主。修路和修橋的投入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成都當年修二環,“南朝鮮”就像吞了個賴格寶一樣,彷彿成都佔了好大便宜!結果,國家和四川補貼了更多的錢給他們修路,修橋!

另外說一句,“南朝鮮”計劃單列,財政自主,根本不存在啥子給四川繳了好多稅這一說。反而成都既繳國稅又繳地稅,繳的錢就不是成都一個地方用了!“南朝鮮”敢說沒有沾成都的光?

97年四川100多個貧困縣,“南朝鮮”以除去三州三分之一的地盤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走了14個,究竟哪個佔便宜了?

反過來說究竟哪個幫了哪個:58年到60年四川大旱,李井泉反而同意支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147億斤糧食。而眾所周知的是,川東地區以山地為主,糧食本來產量就不高。而成都平原歷來就是糧倉,成都平原在支援全國的同時還運輸大量糧食給川東地區(包括“南朝鮮”)。這幾年中四川非正常死亡人口超過1000萬,四川的定量比全國的28斤還少,只有22斤。――所有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再有,“南朝鮮”朋友,總說成都沒有工業。成都有多少工業自己百度一下,我就不細說了。“南朝鮮”的重工業,有多少需要成都的科研院所,配套單位來支援,可能他們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最後說一下現在:成都轄地包括接壤的地區沒有一個貧困縣,成都每個區還要對口幫扶四川一個貧困縣,真正的起到了帶頭作用。而隔壁的“南朝鮮朋友”,97年起拿了國家N萬億的扶貧款,9成修了主城區。區縣兄弟只有靠兄弟省市來幫扶。除了把汙染企業搬到區縣,以外,實在看不出有哪一點複合他們自稱的“均衡發展”?

南朝鮮的朋友的心胸之“寬廣”實在是與自稱的“耿直”不沾邊!










吃一夾二眼觀三


你提這個問題就是白痴問題,為什麼這樣說你呢?因為你就喜歡看重慶的老一輩人和成都的老一輩人在這裡掐,說實話,我是成都本地人,我覺得成都和重慶都好,重慶為西部的山城,成都為西部的平原,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兩兄弟一樣!所以呢建議你以後不要提這種白痴問題,有的重慶的在說重慶好,有的成都的在說成都好,爭來爭去難道一個城市就會因為你們在這裡爭而改變嗎?


旅遊青蛙


說到了渝,川的和並40年。也就是,重慶和四川的40年。從中產生的生產值一直是重慶為老大,而四川大多區域只有農業發展,但產值不能滿足一億多人消費的。川西成都平原一片地震帶,夾帶大批高原地帶。人去了呼吸都困難,還什麼產值啊!所以當時的重慶以及,部分川東,川南,川北,地區,構建了一個生產帶,因為當時重慶市是國家副省級城市,成都卻不是。就這樣養活了沒事幹的成都人,……當然歷史已去……建議…現在重慶的發展要更多想想自己周邊,走出的定局,四川的發展嘛,畢竟西邊西藏,現在還不讓開發,又高海撥。方向上走周邊國省路,過去二十年的事就不必在提了,提多了更沒意思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