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农民向地主租一亩地需要交多少租粮?

哥贵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玩意没个准,各地不同,一个地方各家不同。

随便举个例子。

大恶人刘文彩的租子。

采访片《大地主刘文彩》中有采访者问本地老人:刘文彩收的租有多少?

四川 是天府之国,一年收两季,刘文彩收租只收一季谷子,平均一亩一石,也就是一亩产量的一半,另一季麦子农民全部自得。

民安三队的老贫农李福清说,算起来交租占总收成的30%,也就是三成。

而众多的老贫农,老佃户都说刘文彩交的租不高,没有后来交公粮多。

安仁的一个生产队长罗友志讲那时上公粮上米每亩350斤,上麦子每亩200斤;刘文彩只收一石谷子,折合米只有290斤。

90岁的李福清还说:刘 文彩在的时候,这一带没有饿死人的事。


萨沙


关于近代中国地租额的变动趋势,每个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或增或减或稳定,比如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租就要涨,而在另一些地方,由于长期战乱,小农经济破产,田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的生产率变低,这又可能导致地租的下降,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地租)

本人试着以民国时期湘中地区乡村经济为对象,试析之。湘中为湖南乡村主要农业区域,但是在民国这一区域的农村经济显著恶化,土地兼并严重,地权变更频繁,佃农增加,赋税加重,农户负债率提高。

1.土地关系与地权变化

随着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是输出以及常年战乱,农村经济进一步凋敝,乡村土地进一步集中,在1917年和1919年统计,该地区佃农占 69.9%。湘乡曾国荃的子孙占地 6000 亩,衡山人聂缉椝有种福垸土地五万余亩。

(地主佃农)

1937 年《中国现阶段的土地问题》一文中指出10% 的地主富农占有近70%的土地。土地的集中,造成无地的佃户户数增长,半自耕农动荡不定。

2.地租形态与农民生活

租佃权分永佃制和定期制两种,以定期制为主。又可以分成包租和分收两种,包租就是不管年景好坏,佃农每年给地主数量不变的地租,分收就是地主家提供一部分农具,余则佃户自备。

(永佃制)

湖南额租之规定,一是五五开,田可收谷2 石,即输额租 1 石,也有的是四六开,佃四东六,这种形式佃农收入就比较少,可以在佃字上注明一些附加条件,如加送田鸡、田蛋、或稻草及糯米。有的地方如湘潭为东七佃三,这剥削就太重了,此外,更坑的是,佃户还要给地主送年节或承担额外的负担,比如地主家盖房子,佃农就得提供劳动,婚丧喜事也得去,只供吃饭,没有工钱。

(佃农地租率)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24篇)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在旧社会地主阶级霸占着绝大部分土地,农民世世代代租种地主的土地,给地主扛活,耪青,做牛做马,受尽剥削和压迫。地主出租的土地,不负担任何费用,佃户租种地时要向地主暂交纳押金,按租地面积大小,收获如何,而定其数量。地主不付给押金利息,丰收年景,地主还要提出增加押金,用此押金去放高利贷或贩卖其他物品,捞取外块,大发横财。

每年年底,刚打完场,就收缴地租,不论年景好坏,收成多少,一次交齐,不得减少或拖延;遇到灾年,农民所打的粮食,还不够交租子的。屯屯都有几家衣不遮体,屋不避寒,家无隔夜粮,靠吃野菜糠粕度日的“光腚户”。伪满时,饿死人和冻死人的事,屡见不鲜。贫困、疾病、债务,迫使许多农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还有一种情况分长工和短工!

与现在开发商给工程队工程款以楼抵账一样,当时短工是在忙铲忙趟时雇用。其报酬临时双方商定。长工为1年或几年,报酬两种:一是不管丰年歉年,所打粮食对半分成;二是吃死劳金,一般每年15—20石粮,不管丰年歉年。地主在年底算帐时,扣除“伙计”的吃粮;扣除应摊的出荷粮和一年所用的畜力工;扣除“伙计”误工受罚部分,这样实际所剩无几,而且不论粮价如何。农民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凡事都有特例地主在采取上述理财方式的基础上,自家也亲自耕种,甚至有的地主犹如葛朗台,自家人吃的和雇工一样,还驱赶家人和长工一样下地干活,以期望节约成本,赚取更多利润。




雄霸天下完活


我是古稀之人,我来谈一谈,过去租田种的农民,要交多少租呢,一般情况是三七开,就是说收一百斤粮食,地主占三成,而租种的人得七成,但是也不是收上来过秤,而是到粮食成熟时到田地里估产。收割后算账,但是农民仍然衣食无着落,因为当时产量低,我们这里每亩只收三四佰斤稻子。另外是农民没有农具和耕牛,要租或借,所以要付出一部分,另外农田事都是人手操作,一个劳力一年种不了几亩田,所以农民还是很苦的,吃糠吞菜,讨饭逃荒,只是难免的。


安徽巢湖记忆


民国地租,各地都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地租率范围大约在三成到六成之间。

1,民国福建江西边区地租率

有学者统计,民国福建江西边区地租率大约在36%左右。

民国时期,江西南城县多采用三分一法交地租,无论正产副产,地主得三分之一,佃农得三分之二,地租率为33%。

2,大地主刘文彩的地租

民国刘文彩有1万2千亩田地。

大邑县: 6133亩;温江县:1600亩;崇庆县:2000亩;双流县:200亩;新都 县:120亩;新津县:180亩;邛崃县:200亩;成都市:1200亩;华阳镇:250亩; 新繁镇:180亩。

刘文彩的每亩田,收租子是稻谷的六成。看上去很吓人!

但刘文彩是四川人,田可以种正产水稻一季,还可以种副产小麦一季,而小麦是不收租的。小麦的产量要比水稻低一些。

总体来算,刘文彩的租子是40%左右。在民国时期,这是比较正常的租子。

2,二五减租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

孙中山说:(农民)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

1926年10月,北伐开始,国民党通过《最近政纲》,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简称“二五减租”。

计算方法举例:如果租子原来是60%,60%-60%*0.25=37.5%。

如果是六成的租子,二五减租后就是37.5%。

1927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佃农保护法》, “佃农缴纳租项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百分之四十”。基本上也是二五减租的精神。

但只有浙江省执行得比较好,却很快就受到地主的反弹,指责二五减租:适以奖励惰农,生产力因之骤减,纠纷又日甚一日。

很快二五减租就成了一纸空文。

3,三七五减租

陈诚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相当于二五减租,1950年6月公布,1983年修正公布。

主要内容是:耕地地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375‰;原约定地租不到375‰的,不得增加。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小编今年几岁?知道什么叫地主,什么叫贫农吗?远的不说,就说你想骂的民国,就说我们这里大家几乎都有地,土地价格也不贵,不到两块大洋,我们家是贫农也有十多亩地,没有地的,都是吃喝嫖赌的,懒货。当时肯定能吃饱穿暖,中国的农民一直到1976年,都是这个水平。


青衫客23


农民向地主交多少地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与阶层问题,也是一个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关于近代中国地租额的变动趋势,史学界至今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大致来说有三种说法:

一是增加,因为城乡商品经济和商业流通加速发展,水涨船高,地租额也随之变高还有就是人口增加了,自耕农破产导致地价上涨、佃农竞佃;

二是稳定,因为从租佃契约中看到,租额并无多大变化。

三是下降,因为民国经济长期凋敝,人民生活在水平线之下,田地生态的恶化,农田生产率的低落,长期战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想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情况,地租率也不同,下面用山西和苏南的资料作一探讨:

第一,晋省货币地租。

清代至民国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水平低下的,雍正朝推行的摊丁入亩在山西执行的很不彻底,一方面是豪绅地主的强烈反对,一方面是人口流动性大。

因此,直到1822年也就是道光2年才普遍推行,根据资料统计,道光三十年(1850),亩均征银0.038两,到光绪十三年(1887),平均每亩征银0.056两。

到了民国元年(1912),平均每亩征银0.100,用这样的统计资料看,山西的地租貌似一直上升,但这是除去实物地租之后的。

第二,苏南地租。

从上海档案馆所藏的“认田契”资料为中心,发现在今天的松江、青浦地区,利用光绪11年至民国 25 年半个世纪的 942宗认田契,经过统计光绪时期的25年,每亩平均0. 833石。民国时期的21年,每亩平均0.635石。很明显,清代晚期高于民国时期。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业户与佃户之间的博弈,佃户通过中人或田地的种种缺陷来降低租额,一是田地生态的恶化,劣化是租额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确实,山西和苏南地区情况不同,所以统计结果各异,当然就在情理之中可。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我今年74岁,民国时期的事所知不多,但我年青时听老人们说过一些。在我地,地租的标准是每亩1.5石稻谷(0.15立方米)但因为水利建设等都是由地主承担的,所以佃户总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减租,另外国税由地主承担,如果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还会责令地主求灾。


问天老人


现在知道這一问题的人很少,即是七八十岁的人也未親身经历过,小时听我祖祖,也就是我爷的父親說过。因我家是小土地出租成份。一般好田一年租金是二至三斗稻谷,每斗稻谷在27斤左右。算下耒一年一亩田在70斤稻谷左右。当时正常年景一亩田能收六担稻谷,约合6oo斤左右。但皇粮。《即农业税》和水费则由田主人承担?碰見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也会減勉一部份。


毛圪瘩5


真正知道的人都去世了。现在的人真难有人讲的清具体的数字,总之那个年代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受欺受压受剥是铁的事实。现在的年青人根本不了解了,那时侯的人民衣衫滥褥,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真不如最落后地区到现在未动的房屋,有的空心椽子线香瓦,泥土芦巴墙,衣着是补丁加补丁,卖儿卖女,逼男上吊,逼人妻为他妻,有上顿无下顿,以上那些都是劳动人民想要的生活吗?不是。是社会制度的堕落,不顾广大人民的死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