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產車已經發展的很好了,為啥一些人還是選擇合資車呢?

破v位


簡單來說:第一是篤信合資品質優於自主的潛意識,二是面子心理在作祟。

首先,我們用客觀數據來看看合資和自主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投訴大數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發佈的《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受力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被投訴汽車品牌前十名單顯示,長安福特被投訴850次,排名第一;一汽大眾被投訴806次,上汽大眾被投訴712次,位列第2、第3名。再來看汽車核心部件之發動機,汽車投訴網數據顯示2017年發動機投訴量前十的車型,分別為福克斯、軒逸、英朗、科魯茲、傳祺GS4、哈弗H2、雪鐵龍C4L、帝豪、眾泰T600、哈佛H6。從投訴量來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各佔據半壁江山。是不是有些意外?

也許有人要說了,客觀數據反應不了真實情況。也許吧。就答主10年+的汽車從業經驗來看,得益於平臺化優勢,合資車在三大件上的可靠性、系統性確實是優於自主品牌的,舉個例子,據說吉利內部總結提到吉利的車現在什麼都好,就是車重、油耗高,長城的油耗也是一直被人詬病,朋友買的卡羅拉一箱油可以從廣州惠州跑回江西豐城;另外一點是調教,舉個例子,比亞迪從奔馳挖了一個漢斯哥,就能當比亞迪車型調教的扛把子,實際上漢斯哥在奔馳調校大牛裡地位只是一般,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三大件和底盤系統,合資確實優於自主,這一點確實是的,不服不行。

第二、再來說面子心理。除去品牌這個溢價,這個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怎麼會有人去買連門把手都是黑色素材件、配著收音機的雅力士致炫,也不去買個吉利,不說帝豪,最起碼買個遠景高配還是可以的吧。在電器配置方面,自主品牌說秒殺合資一點都不過分;在材質做工方面,緊湊型合資還在用著上個世紀的塑料儀表板,自主品牌早就普及了軟質儀表板。領克03起價11.68萬,比豐田卡羅拉(10.78萬)、本田思域(11.59萬)、馬自達3昂克賽拉(11.29萬)還高,憑的一是內飾質感、二是高配置、三是高出一檔的動力水平。另舉比亞迪的例子,全新一代唐車主在後背門玻璃上貼出了這麼一句“什麼奔馳寶馬奧迪,一腳油門下去讓你知道什麼是比亞迪”。這些例子說明什麼,自主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檔次,在日漸往上走。

最後一點要說的是汽車行業,整車端是終極體現,其實在上游的零部件源頭、甚至在更上上游的鋼材,存在難以逾越的差距才是更致命的。舉個小例子,因為愛信變速箱的事,傳祺GS8在風光無限的時候,被迫減產。愛信、採埃孚、博世、麥格納、大陸集團、法雷奧、李爾、電裝等等零部件超巨,而我國能拿的出手的估計就是福耀玻璃、萬向等這些吧,在關鍵的零部件幾乎沒有。好在新能源領域,開始出現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電池寡頭,也許國家提出借道新能源超車,有更長遠的戰略眼光,說不定也有諸多的無奈在裡面。


車格格


對自己買車究竟幹什麼?怎麼開?都沒想好,就一味的聽信別人或者某些銷售的誘導。比如我單位的一個小孩剛上班就買了卡羅拉,我單位開卡羅拉的很多佔一半以上。跟我說:哥,我買的這車省油省心。我說是啊,這車好。不過不適合我,我一年也就一萬公里,省的油錢沒有買車剩的合適。然後現在大半年過去了,小孩天天把車停單位停車場,因為家裡小區沒車位,沒地方停。那你買車圖省油省心幹嘛啊。你開的更少啊。油省哪裡了?心省哪裡了?


不偷不搶不騙不造假


國產車這些年進步很大,技術上成熟很多,包括設計上幾乎與國際水平相當,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偏向合資車。一方面跟風,過去我們自己造不了車的時候全靠進口,進口就是豪華好用的代名詞,但是即使放在現在進口也依然是大部分人不敢想的存在,不僅是車價貴,配件保養都貴,所以大家只能退而求其次,選合資。還有一點,我們自己的汽車文化不夠深厚,國產車起步晚,外來品牌先一步佔領了市場,所以為了追趕,只能縮短研發時間,東拼西湊,快速上市,否則的話下一款車研發成本都沒有,所以國產車在裝配工藝方面,和調教方面欠缺些火候,一般兩年的國產車已經開始有異響了,不過合資車現在也差不多,開幾年也會有異響。最主要的還是三大件,國產這方面真的有欠缺,都是玩別人剩下的,唯一有投入大量研發的還是會被一眾企業帶偏,最後即使好也淹沒在潮流中。總之希望大家對待國產多些包容,也希望國產品牌長點心吧


壹看車


“國產車”是否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不能直接性指向“好”的定論,這個說法存在著許多的分歧。至於合資車的存在,已是大部分佔領國內市場,這是市場決定了一切。(並非國產車“好”與“壞”能夠決定)縱觀國內汽車行業對人們的出行需求,是存在著各種因素來決定購買屬於自己的“出行座駕”。

以下個人觀點:(“國產”與“合資”之間的現象)希望可以幫得上有需要的人。

1.“國產車”近幾年的發展也算是淋漓盡致,該突出的突出 該作死的作死,大體來看國產近年所生產的車,基本就是(內飾以及外觀比以往還是有著非常大的轉變),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打造過硬的獨門武器與過硬的技術含量。例如:(抄襲就是獨門武器,模仿就是技術含量)搞得滿大街的車看過去,你會發現普遍性的都有異曲同工之像。真乃是魚龍混雜市井繁華!

2.“合資車”談到它就是一種對比性的問題了,首先先了解一下它們是以自主品牌標誌或能量損耗或安全性能等等......以此來奠定發展未來的前景。與之相比,(以大眾化合資車舉例一兩個系例)如:“德美系”(不包括所有品牌)雖說油耗普遍偏高,但它的各個機件還是相當比較硬朗結實,使用壽命也相當比較過硬(不包括把小車當越野開)。說到越野,我突然想起個問題想告訴大家!很多人不知道“SUV”與“越野車”之間的區分,卻將其混為一談,“SUV”轎車是以三大車型的組合形成的一種車型,將三大車型的種類用S.U.V.字母來命名它的橫空出世。好了,說一下“日系”,可以說是品牌相當得複雜,各有千秋所長。但它們的整體研發還是能耗問題(某幾個品牌,不包括所有)。有一點非常值得深思,能耗是出了名得牛X

可惜到了國內有些機件與外殼卻沒有它們自主生產的那麼牛X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國產”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並非認為說國產不好,只是覺得國產應該在技術與理念上與人家互相交流交流。

品鑑完畢,沒毛病!不喜勿噴!文明評論!謝謝合作!


交通神探社Pxs阿蚊


拙見:

不選擇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1、面子:大家覺得合資車有面子品牌知名度高。2、可靠性高:因為國外的汽車製造企業技術可靠,很多車企歷史長達百年。3、保值率高:合資車整體的保值率遠遠高於國產車。


瓜瓜1988


笫一,中國人崇洋湄外的心裡由來己久,根深地固,短期內很難改變,二,合資車進入中國較早,起步早,先入為主嘛!三,因以上兩點影響,合資車在市場的保值率比國產車高,大部分人都想開幾年再換車能多賣錢,重要一點,面子,面子,面子,人們認為開合資車有面子,


我很窮但我有志氣


選擇國產車還是合資車,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自身購買能力。每個人對於汽車理解不同,對於國產汽車的瞭解就更少一些,買汽車畢竟是大件物品,保守選擇合資車型無可厚非。瞭解車市,對國產車認知多的人,會選擇國產車,選擇國產新能源車型。不管買啥,自己喜歡就好。


車市觀察


1、可能面子上問題。2、國產車目前雖各有各的設計語言,但是總歸在模仿和抄襲上甩不開鍋,另外部分國產還是拼的車,很多關鍵性零部件不能自我生產,就別說研發了。3、營銷條線和售後太落後。


囉嗦夫老司機


崇洋媚外的心裡,感覺外國的啥都比中國的好,確沒曾想自己也是國產的中國人!


玉樹臨風151479405


就如同當年家電一樣,有一個自我認同的過程,當然具體到汽車行業因為技術涉及的領域更廣泛,技術要求更高,這個過程會比家電要長一些。目前還處在對國產汽車品牌認可的初期,大家基於不信任買合資品牌也情有可原,再過五至十年再看,估計國產品牌佔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時代就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