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

尼木子





我是三个孩子的爸爸,现在我简单分享下教育小孩子方法!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人,生活所逼导致在深圳打工!平时很少在家里,那小孩我都是怎样教育的呢?逢年过节我都回家看下小孩。你说现在孩子不多,你不好好教育真的不行!三个小孩其它两个都比较听话。数最难教育的还是这个小儿子真是伤透了脑筋!不大不小,打也打不得,经常耍小心眼!最后还是我把他降住了。这个小孩子,他的心机很重。记得上次的时候我哄他的时候,跟他说您不听话干脆就别读书了。我买两个牛回家,您跟跟爷爷一人放一个。小孩子都是哄大的,打又打不的,说话难沟通!所以呢不得不用这办法来调解他的心态,说实在的这一套真管用,就把他收实了!周末我经常打电话回家。跟它们聊QQ聊微信,三个都把作业的图片发到手机上给我看,那咱是农民工,只能这样来教育子女!跟进生活还有学习。每年到这个暑假的时候都带它们来深圳这边玩,这样生活,学习,教育三不担误!我们出门在外累死累活为谁呢?还不是为了子女,在挣钱的同时也别忽略小孩子,要多多关心,爱护,开导它们!如果一味想着赚钱子女都没教育好。你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朋友们,千万别忽略了对小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娇生惯养,手儿都不湿水,细时偷针,大时偷金!农村人常讲疼哝害哝就是这理!教育小孩要从小教起,细时不教到大了更难教了,各位朋友们多抽一点时间来好好教育自己子女,别光顾着挣钱,钱是挣不完的,好好考虑吧!


清湖仔HKL


这是我前几天回答一个关于书写问题的回答:
题主是不是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了?

哦哦哦哦,我弄错了,题主可能没有,但是我相信题主孩子的妈妈一定会有这种感觉的!

我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态度”,在书写上也是如此。我总是跟孩子说“学不好有时候是能力、天赋的问题,但是不认真学那就是态度的问题”、“写的不好看没问题,但是一定要认真写,只要认真即使你不刻意去练字,那么你的书写质量也会逐渐提高”!

题主自己来看看孩子前后的两幅作业对比,你觉得你更欣赏哪幅呢?



然后你再想想孩子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队友”,你这时候应该趁机跟孩子说“(⊙o⊙)哇!写的好棒!我就说你一定行的吧,你看你认真写的时候质量多高!虽然认真写会让你觉得写的慢一些,但是只要你坚持住了,那么就会越来越快,而且是又好又快!同时认真书写的过程中也会有助于你的记忆和理解,这可比你快速划拉完划算太多了………”

我相信在你们两口子的“套路”下,孩子一定会相信认真写是划算的,是对的!

那么最后受益的又是谁呢?

肯定是孩子嘛!

而且一旦孩子养成这种习惯,那么他在对待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的时候,都会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对他来说,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书写”的背后除了美,还有很多价值的不是吗?

所以我完全支持孩子妈妈的做法!有如此关注孩子学习的妈妈,我觉得题主你应该特别高兴才对,努力做好一名称职的“队友”吧!千万别,总是让孩子妈妈抱怨你是“猪队友”。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教育孩子一定要严格,特别是刚上学的孩子!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认知这个世界,分辨黑白对错,树立三观都是需要家长老师去引导的!你的好恶你的理解判断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形成!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严格的老师和家长去引导教育孩子!

我和我家包子(小1学生)不得不说的事情:

1:练字不看着就能拖拉1个小时,吼几句,打2下屁股立马老实;

2:不看着写数学题,20题能错15道,教训过后再写,只错1题;

3:过马路横冲直撞,惩罚过后知道这是错误的,以后就不再犯,而且还常常提醒我;

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多,你得告诉孩子对错,你得让他接受挫折教育,你得让他辨明是非!

但严格不是无序的暴力,你必须给他讲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打你罚你(只能打手和屁股,其他部位别碰,注意孩子安全),以后应该记住什么教训。

事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打完包子之后他不会怀有抱怨情绪,可以马上和好!

教育孩子严格要求,以规矩立方圆,多沟通多交流多引导!这是我个人的浅见!





软萌包子老虎妈


我是一名教师。来谈谈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如今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走向于专业化的教育。我为题主中的妈妈点赞。对于教育,它本身就有一个“教”和“育”的要求。这个“育”现在已经做到极致了,可以说没什么挑剔的。但是这个“教”,真需要家长拿出来严格的态度。

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家长配合的几种“严格”。

一、“童蒙养正”,需要父母给“正”的态度。

我个人的建议是,家长最好能召开一个“家长会”,建立“家庭规矩”。即,凡是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的人,包括父母、隔代人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坐到一起,由主张者,提出教育孩子的观念来。

先让大家统一一下认识,该纠正的必须要纠正,该鼓励的也要鼓励。绝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就一起硬起心肠来。否则,在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他人就避开。一旦需要对孩子“严格”教育时,孩子看到没人帮他,自然就会遵守这个家庭的规矩来。

建立家庭规矩,是“童蒙养正”的第一阶段。

二、“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依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岂能不懂点教育呢!最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家长的素养。在孩子成长阶段,特别是在小学时,最重要的素养,就是陪孩子。这个陪是专心的陪,不掺任何溜号的陪。

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人陪同。看着孩子去写每一个字。必须要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去做另外一件事。这个过程其实不长,如果能坚持两三个月,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就不会贪玩,磨蹭,墨迹。会保质保量、有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陪同,这就是孩子在“求”家长的阶段。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家长务必要弄懂这个关系。绝不能以“孩子快乐不快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做为养育孩子的指导方针。家长要多多利用孩子的“求”家长的阶段,为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教育观。

三、“蒙之专注,全在于父母”。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总碰到刚上小学的家长在念叨,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如何的墨迹,通常是一边写作业,一边做其他的事。家长吓一下,马上收心好好写,时间不长,又故态重演。一个小学生作业,通常写到了九十点钟,甚至十一二点钟。其实,孩子的问题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家长不知道罢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写作业之前,有必要跟孩子强调一下。必须要完成作业才能做其他的事。这一过程,不能因任何事情中断。比如:上厕所、喝水、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看故事书等等。一切其他的事,都要在写完作业才可以做。

这一过程,需要有一个人能够全程陪同。看着孩子去写一笔一字。如果有字迹潦草、错字错题的时候,能立即更正过来。孩子看到家长的态度,自然就会书写端正。免得被罚!

这一“童蒙”教育,也许会有很多的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必要搞的大人身心俱疲;但是认同的家长,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养成孩子端正的学习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会陪随孩子终身的。时间越久,威力越大。

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种严格,最晚在孩子上初二之前的任何阶段开始,都来得及。如果到初二还在对孩子的学习放羊管理。那么一旦孩子的学习已经两极分化,那么就再无回天之力,悔之晚矣!

我是世纪晨陽,点击关注我,看文章和问答有关教育的话题,欢迎大家关注与评论,我将及时与您交流。


世纪晨陽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应不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1、在学做人、安全方面的教育必须严格。

俗话说,黄荆棍下出好人。笔者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长说这一句话。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记忆中,自己很少被父母打。但是后来有一次被我哥打了,那是在我6岁左右,自己因玩皮私自邀约队上小伙伴跑到别人家地里去摘玉米,忽听到老远有别人的恐吓声,扬言要来逮我们。几个小伙伴听后吓得不得了,我自作聪明带大家跑到几里外的外婆家去躲避,害家人四处找人。下午表姐送我回家后,被我哥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再不敢私自去摘别人家农作物,再不敢私自离家。

2、对于尽力后做事效果不佳的孩子,应该适当放宽。


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情况不同,智商不同,他所表现出的对事情的结果也往往不一致。比如有的孩子,虽然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就是不好,那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适当放宽,不应要求他必须考好多分才行。

3、在学习态度方面,应严格要求。

而对于有些孩子,不是先天因素,而是自身懒惰造成的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严格要求,让他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放任他的缺点。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让他进步。

总之,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宽严相济。要既有原则,又有关爱。让孩子能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又让孩子知道哪些方面是不可作为的底线。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筝情筝艺


我以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教育孩子严格是必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并不等同于“严苛”和“教条”。家长、老师得明白这一点,才能把握好你对孩子要求的“度”,才会用心琢磨、教育孩子的方式。

就拿这位妈妈撕孩子作业来说。在妈妈看来,通过“撕掉重写”换来的是更工整的作业。这种方法如果滥用、蛮用,就适得其反。你的“严格”得基于孩子的基础情况和老师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如果孩子书写一直都很潦草,那可能还是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得根据他的自身条件,用稍高一点儿的标准,慢慢提高要求。通过态度的转变、进步换取的自信心来一点点“严格”要求,才有效。这需要老师、家长双方的配合。过程中监督和奖惩兑现的执行力必须不打折扣。这也是我认同的所谓“严格”。怕就怕,打着“严格”的旗号,动不动撕本、体罚,却做不到过程的监督和奖惩的兑现。那不叫严格,更不叫教育,而是对孩子的一种野蛮发泄。

不管是七八十年代的应试教育、还是现今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方向”和“尺度”。难就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把握不好那个“度”,或是在方式、方法上黔驴技穷,往往把本该对孩子的严格推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体罚、惩戒;要么就是顺其自然,一味赏识。


亦师亦母非专非家


孩子应该被严格要求。孩子有很多问题,都是被我们纵容出来的,动不动就以大义大爱来压家长来轻松对待孩子。

当然对待不同的孩子,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孔子还说要因材施教呢,一昧的搞"素质教育",而不分情况,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说,现在的小孩吃不了苦,动不动就以死相逼,受一点挫折就跳楼了之,我们应该反省。严格要求孩子,可以让孩子养成律己的习惯。作为现在的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扪心自问,小时候对我严格点,我会比现在更好,当然,这也有自己的部分责任,可成长道路上,家长和老师是重要的指导者。


爱他就要严格要求他!


再听一首歌


我们说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而孩子则是复印件。这即说明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原生家庭的对孩子的影响。
你愿意看到你的孩子也是遇到问题就大吼大叫,并且粗话连篇吗?我想你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这两个方法都是行不通的。
那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希望给孩子最好的。那我们除了给孩子爱,还要给规则,否则只会培养出一个问题孩子。
如何爱?要尊重孩子,无论孩子多小,他都需要被尊重,我们不能把大人的想法和理解强加给孩子,一方面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和成人不一样,另一方面,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能力。另外很重要的是,孩子的情绪,我们父母通常认为孩子要乖,要听话,但是当孩子真的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孩子容易被骗,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有情绪是正常,正如我们成人有情绪是一样的,所以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那么他也不会随便爆发。当冷静下来后再去处理事情。和我们成人一样,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么规则你随便定,你说了算,孩子小时无法反抗,当他长大你则无法掌控。所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一起遵守和约定,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在成长的过程,建议父母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和方法。除了让你自己轻松外,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一个有责任心,明理,有担当的孩子。
另外不仅儿童教育很讲究方法,早教识字教育也很讲究方法,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比如【猫,小,帅学汉字】是一款采用图片演化成字体的软件,让孩子在好奇快乐中学习汉字,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是一款免费的好软件。【猫,小帅,识汉字】中的图片演化汉字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让孩子感知世界同时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方法 思维能力 对以后繁重学习任务有重大帮助。


发狂小腼腆


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个严或者是不严就能全部概括的。

有心理学家把家庭教育分成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四种,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为有利。

怎样才算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民主是指一切都听孩子的吗?不是,那是溺爱型。什么都家长说了算简单粗暴的是专制型。什么都不管随他去吧的是放任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通俗的说就是跟孩子商量着来,共同定规矩双方有约束。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好处在于,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意识,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从个案去看,每种教养方式里都有发展得不错甚至相当成功的,所以你不用拿个案来怼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的结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看北师大陈会昌教授放的他们做的棉花糖实验(研究延迟满足的,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的一个视频,里面有个没通过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北大。所以极端的个案总会有的,朱元璋还是孤儿呢,哪里受过什么家庭教育?什么家庭教育理论对他都不适用。

当父母不易,尤其是这个年代,学校的选择、学业的要求、孩子的表现、周围人群的压力……全都堆集在我们身上,并非每个家庭里都有懂教育的父母,并非每个家庭的条件都允许孩子有选择的自由。我们教育孩子,只是在自身条件限制下,追求最好的结果,这个是前提。说白了,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力,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幸福。见过一些工薪阶层砸锅卖铁把孩子送到富豪扎堆的“贵族”校,你说除了增加孩子的自卑,还能收获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陪伴他们,现在通信条件很好,如果你很忙,晚上也给孩子视视频一下,你有工作有朋友圈有职业理想,孩子的世界里却只有你。你给他安全感,他就会感到温暖,一个时刻都能感觉到父母温暖的孩子,对周围的人才有基本的信任,也才会有胆量去探索身外的世界。


严格要求可以理解,严厉教育则完全没有必要。

认真阅读我的回答必有收获,如果喜欢您就关注我,一定会给您带来更多的精彩。

HR那些事儿


家长朋友,学点家庭教育吧。

学习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你会明白。教育子女并不是简单的是非题。

家庭教育一直讲的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讲的是适度教育,而不是极度教育。

而严和宽都是相对的。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处理。

严格与不严格,都是具体的处理手段。因为你朝着任何一个方向发展下去,都会形成教条主义。

现在家长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手段当成模式。总想把问题简单化。

类似的问题还有,对孩子是批评好呢,还是表扬好呢?

同样的答案也是一样的。表扬和批评都是管理教育孩子的手段。都不能经常随意用的。

学习了家庭教育的管教模式部分。你会明白什么是管理手段,什么是管理模式?

那时,你就再也不会提出这些低级的问题了。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来分辨一下,他的家庭教育是宽还是严?

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是教着爸爸成长的。爸爸很有耐心。孩子从一加一开始叫爸爸。一直教到4,5年级。

结果孩子在小学,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是学习优生。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这个小女孩的爸爸是我的一个朋友。

总是想找到一个标准模式是去死板模仿的家长醒醒吧。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长付出智慧的。需要家长灵活掌握的。在这方面,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