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至今难忘的食物是什么?

志愿者棍棍


记得小时候在哈尔滨,最喜欢吃海拉尔大雪糕。非常醇厚的奶油味,冬天也总是忍不住经常让父母给买上好多,放在阳台外面冻着,想吃了跑出去拿一只进来。打开一本小说,边吃边看,暂时把什么作业啦,考试啦,统统忘掉!天下最美的事儿了。

现在超市里偶尔见到海拉尔雪糕,已经吃不出来从前的味道了。不知道是配方变了,还是我的记忆出了太多偏差?

成都的锅盔很常见,普通小吃而已。现在有名的一些是严太婆锅盔,王记特色锅盔,全记特色肉锅魁等等。读书那时候还小,只觉得街边随便哪个小店,支一个简陋的蜂窝煤炉子,都能烤出一等一的锅盔来。酥脆的皮,椒盐软软的内里,再夹上细细的麻辣大头菜丝——越吃越香,越吃越辣。放学时举着一个锅盔,就一天收获满满的感觉。也不知道是学习的收获,还是小吃货的满足。估计还是后者的成分居多。

昆明离成都并不远,但是美食差异却挺大。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到昆明,第一次吃到过桥米线时,大吃一惊!一碗看着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的鸡汤,周围一圈大小碟子,装了米线和各式肉、鱼、配菜等。都扔进汤碗中,再捞出来,居然就是一碗天下美味了!

虽然现在各地都有云南米线,但最初的那种惊艳的感觉,却找不到了。

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过去那些小吃,仍然是让人难忘的美食,留在记忆中。


吃货八姐


湖南吃的香辣蟹


小姚特别喜欢吃辣,记忆最深的就是去湖南出差,吃的香辣蟹,现在想起来都会流口水的那种!

它的大概位置应该是在太平街那边,不是那种很大的饭店,就是一个小的店铺,专门卖香辣蟹,具体叫什么名字记不清楚了。

我记得他的做法不同于我在北京吃的那种,是完全有肢解开,然后很入味的。应该是有独特的配料才对。

吃的感觉:蟹肉嫩嫩的,都很有滋味,辣辣的,超爽!

我特地搜了一下这种香辣蟹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我也试着做了一下,感觉还是差点什么,估计是料的问题!


小姚养生


烤猪皮!我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就是一烤油滋滋,软嫩Q弹,撒上一点盐,入口即化,偶尔滴下的油还会在碳里爆一下,真是视觉刺激大脑皮层,不停的分泌激素,使我流口水啊!


好了,说说至今让我难忘的那个烤猪皮,那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在教学楼后面的居民楼旁的一个小屋,只有一个小小的档口,屋里三两个桌(一般都不去里面坐),烤的人是个老奶奶,我们都叫她大奶,其他的烤品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肉皮啊,真是幸福了我好几年的初中生活,那个时候零花钱还不多,每周攒个几元去解解馋,想想真是回味无穷啊!那个时候真是无忧无虑啊,有一个烤肉皮就会让我很开心。


只是个90后a


味精拌饭,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有谁吃过?

我就吃过,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爸妈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我们学校离家里不是太远,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那是三年级还是二年级的时候我忘了。只记得那段时间家里特别困难,爸妈把饭煮好了放家里等我和我姐放学回来吃,他们中午都在地理里干活不回家。也没有菜,我跟我姐中午放学回家就自家腌的咸菜下饭,吃了继续上学。这样吃了多久我忘了,反正就每天都是咸菜下饭,有时没米做饭就吃煮红薯,越吃越烦越吃不下。有一天中午回家,照常咸菜下饭,实在是不想吃,就看到灶台上那包味精,当时怎么想不记得了,应该是觉得放了味精的菜好吃那放了味精的饭也应该好吃。所以就舀了一些直接拌饭里,加了多少也不记得了。吃了一下,就觉得那个味道就跟汽水瘦肉沫的汤拌饭一个味,那个好吃哦!当时就吃了两碗。20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我一直没敢试着再拌来吃一回,但那个味道那个感觉我一直记得。


食尚知源


18岁,距离去上海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吃到了昆明传统生活里两岁孩子该吃的东西,叫作鲜奶米哺。

盛夏的某个下午,闺密带我到一家八十年代开起来的昆明小吃店,只要了一碗鲜奶米哺。米粉和牛奶调在一起,在小砂锅里搅拌,小火煮到锅里呈现亮眼的白色糊状,奶香四溢。挑起一大勺,用舌头挑起一点含到嘴里,牛奶的绵柔几乎在一瞬间填满口腔,加上米粉的黏稠,像丝绸一样的质感缠绕整个味蕾,我陶醉地皱起五官,发出满意的哼哼,像个两岁的孩子一样惊喜得无以复加,拉着闺密的手直表感谢。我是个嗜甜如命的人,很多东西只要带上甜味我就会兴奋得不行,闺密说我具有把所有食物变成甜味黑暗料理的特异功能,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腻到不能下咽的甜食,对我来说是不舍的食物。

然而在我这样嗜甜成瘾的味觉世界,所有的甜品里,征服我的确是鲜奶米哺——几乎算不上“甜品”的、一点儿也不好看的鲜奶米哺。仅仅是牛奶和淀粉在口腔交融以后孕育出的苦的对立面,甜味常常淡到要停下来仔细寻找。因此一小锅米哺常常可以吃很久,每一勺都是一次欢欣的寻找。

那绝对不是马卡龙式的直冲脑门,芝士系列的自始至终,更没有奶油带着强烈的卡路里色彩的罪恶感,甚至不像蛋挞奶挞那样具有如沐春风的强烈治愈力。相比起一切色彩斑斓的华丽甜品,它更像是在黑暗中轻轻被抱住一般的突如其来,小惊喜往往让人转瞬忘记,但是一旦再次想起的时候,它能让人忘记一切身边的事物,只想回到那一刻。

到上海的一年时间里,我吃了很多甜点,浓烈的甜味可以让人在那几十分钟里忘掉长得看不到尽头的乡愁,拿破仑很酥,马卡龙很正,红宝石的奶油也很纯,可是我想念那样隐晦温暖的味道。


六月和美食爱着你


家乡的地锅鸡



行走的铁锅


我最难忘的食物就是舅妈给我做的一碗酸菜面,酸菜是我们这儿的萝卜叶子做的。首先放自家的菜籽油,油烧热了就放酸菜放盐,炒一会儿就加水,水烧开了就放面条,喜欢吃熟一点的就多煮一会儿。然后剥一颗蒜,把它压碎放在锅里,加上几颗在山上找的野葱,就可以吃了,这是我吃过最简单的也是最好吃的。永远都忘不了的那个酸爽。





农村兰园


空心琉璃丸子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空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鲁菜。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玲珑剔透,形圆如珠,颜色金黄,酥脆香甜,百食不厌。

中文名

空心琉璃丸子

主要食材

精面粉,白糖,花生油,白芝麻

分类

鲁菜

口味

酥脆香甜

难易程度

中高等。只有刚做出来的才好吃,小时候只有别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才吃的到。现在再也吃不到了。





丽cc74212


小时候妈妈用搪瓷杯蒸的米饭🍚



小甘果铺


小时候吃啥都香,什么都是妈妈亲手做的,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记忆中,每次打了小麦磨了新面,妈妈都会隔三差五的做面汤给我和爸爸吃,把揉好的一团年捧在一只手里,另一只手不停的扯面耳朵扔到滚烫沸腾着水的锅里,等面耳朵全部浮起再煮一会儿,再放点包菜进去,涮一下一起出锅装盆里,再打入碗中,根据个人口味放入一点点猪油,辣椒油,盐巴,味精,酱油等等佐料,拌匀就可以吃了,真的好好吃,汤汁浓稠,每次我都可以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还有便是妈妈做的馒头,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用自家打的小麦面蒸很多的馒头,又泡又大,一顿饭两个管够。每顿饭就拿几个放蒸锅里蒸,我和爸爸可以不吃饭,专门用馒头活着妈妈做的咸菜吃,直到吃完为止。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咽口水,这些美食一直伴随着我到小学四年级,后来就很少做了,慢慢的都不做了。可是记忆中的味道怎么也忘不了,有机会还要叫妈妈做给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