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後,家長髮現與孩子親近越來越困難,溝通也越來越難該怎麼辦?

徐秦二級心理諮詢師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標誌著孩子從兒童過度到大人了,開始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不再需要依賴父母了,想要獨立和自由,把自己和父母分開來。但是許多父母沒有看到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依然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管教,引起孩子的不滿,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們了。孩子青春期後,家長髮現與孩子親近越來越困難,溝通也越來越難該怎麼辦?侯媽研究家庭教育十幾年,現在和大家說一下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1. 父母要正視孩子,把他當作大人來看,不能再拿他們當作孩子來使喚,要調整管教孩子的方式,以應對正在改變的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2. 多表揚和鼓勵孩子,多對孩子作正面的暗示和評價,不否定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3. 管教孩子要放鬆,要相信孩子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於孩子的事情也不要過多地去幹涉,不拿孩子與別人比較。

4. 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幫助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就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了。

5. 青春期的孩子價值觀正在形成,但孩子的思想還不有成熟,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被不良風氣所影響,誤入歧途。

各位父母朋友們想學習家庭教育,可以關注我,侯媽每天給你分享。


侯媽家庭教育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叛逆,他們的獨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強烈,所以說教、嘮叨、打罵他會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聽、不學、離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本來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沒用!

所以,對孩子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良好的溝通,如果不溝通,如果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對子的所有空洞教導在他耳中都將形同廢話。是無法教好孩子的。

我認為,改變應該從我們家長開始,我們在言語方面不要以家長制的口吻去和孩子說話,而應該以朋友交流的方式溝通,另外,要在生活中做到少念緊箍咒,多做好時而在左右,時而在前後的陪伴就好。


感恩9213


首先,這位家長應該是與孩子已經不在同一個頻道,所以溝通會越來越困難;

其次,這樣的結果不是一天兩天時間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即使要解決,家長要:有愛心、有耐心、用心去對待解決;

解決:

1、重新全方位去了解孩子,包括最近的愛好、關注、有哪些高興的事情、哪些正在鬱悶的事情等;

2、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和孩子站在一邊。家長千萬不要再在孩子面前反覆訴求、證明自己“有多正確”,你有“多正確,現在就有多錯誤”,別再錯下去了。

設身處地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把孩子的高興與委屈用語言訴說出來,讓孩子覺得你已經體會到了他的境地;

3、當你已經與孩子共融,孩子也感覺到了,孩子會給你說很多。你再慢慢引導孩子。用另一句話講,即是“以退為進”,你首先要了解、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共性,用他們能接受的方法去解決,而不是我們已經形成的固化思維與方法去強硬解決,強硬讓孩子接受你的管教與觀點。這隻能適得其反,也將與孩子越來越難溝通,同時也將錯過最佳引導期。

您可以查閱我的以前文章,“如何與孩子共情”的文章。希望對您有幫助!☺☺




親子心說


與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困難,也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困難,這是很危險的。

首先你不能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其次你的意見不能被孩子接受。這就從思想上切斷了與孩子的聯繫。

家教有幾種方式,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應該找找自己的問題。

第一種就是平時不管不問型,孩子出了問題,猛訓一頓。孩子沒養成與你溝通的習慣。

第二種就是隻告訴孩子不要去做什麼,至於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你從不教。比如家庭禮儀,為人處事,怎樣處理人與人的關係等等。你從不去教,孩子從你這得不到有力的指導,有了問題也就不會請教你。

第三種就是既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又交給孩子要做什麼,怎麼去做。孩子把你當成了良師益友,有什麼問題會主動的請教你的。

第四種就是言傳身教,既有言語教導,又能身體力行,孩子把你當成了導師,處處想向你學習,家裡來了客人,向你學習說話待客之道,鄰里有了矛盾,孩子想向你學習處理矛盾的藝術。這時孩子是渴望與你溝通的。

如果只是前一兩種方式,孩子是不願你溝通的。更別說整天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你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孩子煩還來不及呢,怎麼會願與你溝通呢。

所以,孩子不願與你溝通,責任在家長,家長應該自己找找原因,從自己做起,改正吧。


天涯明月268


孩子青春期了,身體、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想獨立實際又沒有獨立的能力,他們想認可但卻又做出不被認可的事情,他們想被關注卻又不想被關注太多了。總之,他們自己都矛盾。

他們以為自己長大了夠成熟了,不想像以前一樣事事依靠父母,也不想做父母的乖孩子了。因此,他們不再喜歡父母的過於管制和嘮叨了。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夠大了能夠決定一些事和能自己選擇了。因此,他們會做一些以前不做的事情,交一些不被父母認可的朋友,父母一味的反對責怪,孩子們會認為這是在質疑他的決定和剝奪了他的選擇權。

因為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各方面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家長也應做出改變。不能像以前一樣對待孩子了。儘量做到關心但不嘮叨,把握而不強迫,提醒而不責罵。


凱米思琪老師


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類社會越是發展就越是感到,有效的溝通,才是第一生產力。很多家長反映出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難溝通,越來越難親近,其實不然。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雖然做父母的都經歷過青春期,當自己孩子處在這個時段的的時候,父母們開始困惑與孩子的溝通有障礙了,這不是孩子,青春期的問題,是父母不瞭解孩子自身,最喜歡的溝通方式,這是大多數父母所犯的共同錯誤。

每個孩子,都有其喜歡的溝通方式,這個是每個孩子特有的人格個。不是簡單的父母與孩子的簡單關係,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怎麼聽這樣簡單,如果是這麼簡單,我們中國的父母家長們,就永遠不用在說那幾個字了,“要聽話”。

要孩子聽話,絕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父母的要求,而是做父母的,真得指導孩子需要什麼?喜歡的溝通方式是什麼?孩子的潛在人格特質是什麼?這些太重要,只是這些信息,這些信號,太過隱晦,無法讓孩子告訴父母,家長也無法第一時間知曉這些問題。

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我們發現了人有很多這樣的潛在信息,恰恰是這些潛在信息的我們的不知曉,不自知,

彼此沒有進行互通,造成了太多的誤會,紛爭,衝突。且一直在這樣的碰撞中,試探的去理解,理解的效率是非常低,時間也是非常的漫長的。

當家長不知道這樣的底層信息之後,只想一味的解決與孩子的溝通,殊不知,要知曉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這是最為重要的,每個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其實是相當穩定,是一個能伴隨孩子一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發出方式。

故,面向孩子(重慶)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潛在人格特性!是老虎,還是考拉,還是貓頭鷹,還是變色龍等,如:孩子如果是考拉型人格特性,這樣的孩子喜歡做人溫和,心地善良,不喜歡意氣用事,不斤斤計較,他的思維是非常縝密豐富的,且能體恤他人心情的,有很強的同理心,喜歡聽道理,喜歡父母用正面積極的鼓勵,拒絕強硬的標準要求……

孩子的培養,一定是個用心的針線活,一針一線都得自己來,解決好這些前置的認知及信息的獲取,與孩子的溝通,與孩子的親近問題,其實與孩子的青春期,沒有太大的關係,與孩子溝通不順暢,與孩子不親近,這些都是做父母的,一直在觸及到孩子的自我意識底線,孩子的底線被觸及了,自然孩子的防範方式,就是降溫,少溝通,甚至不溝通。

相信孩子,更是相信自己,相信,就一定會看見哪些被你忽視的信息。


面向孩子


其實方法很簡單:一是傾聽,二是提問。

1、傾聽:青春期的孩子困惑很多,其實有很多困惑。此時,父母如果總是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心門。因此,父母只有管住自己的嘴,多聽孩子說,孩子才會願意向父母說自己的心理話。

2、提問:青春期是孩子尋找自我、發現自我的時間。父母經常向孩子提問,可以促進他思考,也就促進了他心智的成長。這是父母能夠幫到孩子最省心,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


李晶april


一般情況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願意跟家長交流這是叛逆的成熟表現家長只能通過觀察,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視溝通過程中的一些方法,使溝通變得更有效。

我是一名數學老教師,不懂的數學知識來問我!WX:老劉說數學。

教學課堂


首先要無條件地愛他們。孩子從全身心依賴、信賴父母,到青春期開始獨立的意識和思考,發現父母親並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的,不是神,但父母親仍不願意走下神壇,所以牴觸心、抗拒心特別強烈。

要有同理心,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想想自己當時希望父母怎樣對待自己。希望父母傾聽自己的心聲、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父母親在這個階段必須得學著去慢慢放開緊緊牽著孩子的手,讓他自己走,相信他自己能走好。


常識日常


小孩隨著時間的成長越來越有主見,如果他的主見跟家長的主見不合的話就會有代溝,代溝越大溝通的成本就越大。解決的辦法就是去了解他跟他有共鳴有同觀,關係自然就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