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帝王相朱元璋真的奇丑无比吗?

裴红义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网上流传的那种“鞋拔子”脸,那么贫民出身的朱元璋又是如何被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看上的?青蛙变王子的故事吗?拜托,那只是童话世界,不管哪个时代都是看脸的时代,长得如此惊悚,谁还敢多看一眼啊?如果真是“鞋拔子”脸只怕马皇后是唯恐避之不及吧。当然了历史不能凭空想象,还是要拿出一些证据来反驳的,那么我先上一张朱元璋“著名”的画像


标准“鞋拔子脸”,那么根据这张画像,我来指出这里面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明代皇帝平常带的帽子叫“翼善冠”,又名“乌纱折上巾”,这种帽子前低后高,蔑丝织成,表敷乌纱,折角向上,明朝中后期这种翼善冠出现了一些修饰,就是著名的双龙戏珠,我们可以对比出土的两种翼善冠看一下

看过之后再看那张朱元璋的画像,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出不一样的地方?

没错,那张画像的帽子正中间有一块类似玉的东西,那叫帽正!请记住,明代皇帝戴的翼善冠没有帽正!而且那两只折角像刻意拼接的一般,根本看不出跟帽子是一体的,总的来说那张画像画的很粗糙,我严重怀疑有刻意抹黑之嫌。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明朝后世君主的画像一个比一个威严高贵,哪里有半点朱元璋的痕迹?看看他的几个儿子,孙子,看看朱棣,哪里像是父子俩?


最后我再发一张故宫南薰殿珍藏的朱元璋官方标准画像


也许有画师刻意美化的成分,但不得不说,这才是最接近朱元璋真容的画像!


咸鱼闲聊


这当然是假的啦。其实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只要看他的后代长什么样就知道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是个满脸麻子,月亮脸,下巴地包天的人,换句话说那真的是有多丑就有多丑。比如说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是,朱元璋的画像可不只这么一张,在明皇宫内还存放着另外一张朱元璋的画像,他长这样:

这张相比前面两张就正常多了,圆脸大耳,慈眉善目。黑色的帽子,黄色的龙袍也是明朝皇帝标准制式,这都没有错。

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画像,到底哪一张的朱元璋才是真的呢?实际上这有个非常好分辨的办法,那就是看看朱元璋的后代长什么样的。首先是儿子朱棣,长这样:

然后是孙子,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长这样:

这里可以非常显然的看到,朱棣和朱高炽二人长的都极像皇宫中拿出来的朱元璋画像,个个肥头大耳,鼻子也大,虽说这样的人讲不上是帅哥,但不管怎样也说不上丑,和月亮脸更是天差地别。而我们再看看明朝后代皇帝的画像,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样子,如此说来,老朱家的血统还真的有点厉害,每个子孙在样貌上都这个像,当然也从侧门证明了说朱元璋长的丑的画像是假的了。

实际上月亮脸的朱元璋画像多数在明亡之后出现,而之所以画成那样,可能是因为“朱”和“猪腰子”脸里的猪,谐音吧。


三观粉碎机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有民间和正统两个版本,相貌彼此之间的反差很大。

民间传说的相貌太过于怪异,不循常理,奇骨贯顶,面目可憎。而朝廷的正统画像又过于格式化英武,似乎有一些为尊者隐。我们可以大致做一个推测和平衡:

朱元璋的实际长相应该是普通之貌,既非异于常人,十分伟烈壮美,也非丑陋不堪,令人难以直视。


这一点有历史资料可以证明,明代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提及了自己亲眼见到朱元璋的真实肖像的感受,如此描述:

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髯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

可以说是天庭饱满,俊朗和煦,面颊光洁,四平八稳,目光如炬。


此处透露出,民间流传版本的朱元璋相貌,确实是不怎么好看,基本上是下颚凸出,脸颊拉长,面颊布满黑痣,奇人异像,而京城皇宫的画像,却非常大气磅礴,龙颜无限。主要是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出身布衣,喜怒无常,得罪了士大夫,传说愈演愈烈,丑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矫枉过正。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不免被很多文化人想象成农民草寇的容貌。甚至,民间有传闻,朱元璋因画像事杀人的说法: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这明显就有点黑朱元璋了,因为画的丑杀了画像师。在朱元璋死后,贵为九五之尊,画家们根据传统儒家圣君的形象,画像演变为温文儒雅,五官端正,雄豪奇伟,深目长颊的传统形象,都是正襟危坐,面相端庄方正,和历代圣王们没有区别,这当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朱元璋颜值不高确实事实,他本人也不自信,历史上记载: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识其貌,所赐诸王侯御容一,盖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庙。也就是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都是赐予一些不太逼真的画像,真实容颜藏在深宫,引发出无限的想象。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历来开国皇帝,一般都是国字脸,有时候带点微微啤酒肚,以彰显不凡。据记载,朱元璋最后一张宫廷画像,如下图。


是不是很和善?且,相貌也不丑?

那是宫廷画,多多少少带点拍马屁的政治觉悟在里头,看过《乾隆十二妃图》,你立马就知道了。而在民间,朱元璋的画,那才叫一个古怪。


最典型的脸部结构是形似弯月,仔细观察过马云的人就知道,他的显示器也微微似弯月。从此不难猜测:朱元璋的脸形似弯月,宫廷画是朱元璋的正面照,民间画的侧脸照,侧看,弯月脸才显著。

在医学上,这叫“反颌”,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地包天”。


尽管这样,朱元璋相貌也不可能奇丑,否则马大脚怎么会嫁给朱元璋?从后世来看,其子孙也不丑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丑的面貌?朱元璋肯定会吹嘘一下,说自己“异常人”,帝王异相嘛,刘邦还不是说自己七十二颗痣?到朱棣,他说自家老爸是“奇骨贯顶”。毕竟朱棣得国不正,以此谋取利益。

不管怎么变,官方上,朱元璋的相貌朝神性发展,但是随时间推移朱元璋脸上出现“黑子”,甚至脸型是丑陋不堪的猪龙之形。


这个重大转折,那是在传世中被不断创作与改造的,是民间集体所为,是因创作者所处时代不同下观念、心态不同而表现的。

举个例子,明朝中后期国势衰微,很是腐败吧,民间老百姓肯定怀念朱元璋,朱元璋在位时可是肃清吏治,朱元璋怎么草根成皇帝?天命,那就是异相。

还不用说,很多人接受了……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曾率领文武官员去孝陵祭拜朱元璋,所奉的也是一张异相。


非常茴香豆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身世经历传奇,就连死后的相貌也成为了后世热议的对象。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人能够说清朱元璋的长相。而朱元璋的长相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形容丑陋的地包天画像。



当然除了丑陋的朱元璋之外还有一幅英气勃发的画像,如下图,方圆大脸、慈眉善目,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



以上两幅图可谓是天差地别,但实际上第一幅图有可能是清朝时期伪造的。

帽正的区别

帽正俗称一块玉,是帽子上的装饰品。通常由玉石、玛瑙等材料制成,形状也有圆形或者方形几种,比喻君子之德。

但是这种装饰是从清朝时期才开始流行,而整个明朝的所有帝王像之中,除了朱元璋这一幅丑陋的画像有帽正之外,其他帝王幅画像都没有帽正。以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朱元璋这幅丑陋的画像实际上制作于清朝时期。



相貌推断

现我们知道了遗传基因的重要性,一个人长什么样子,其子孙后代多多少少会遗传一些相貌特征,那下面来看看朱元璋之后的皇帝画像;





从儿子和孙子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是四方大脸,遗传了帅气朱元璋的画像。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朱元璋的长相并不可能是第一幅丑陋的图像。

故事推断

朱元璋早年曾经投靠郭子兴,之后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最初朱元璋在郭子兴身边担任亲兵卫队长,这一职位相当于郭子兴的贴身保镖和仪仗队队长,如果朱元璋长得极为丑陋,郭子兴怎么会用朱元璋当门面。所以由此看来朱元璋相貌应当是仪表堂堂,深得郭子兴的赏识。

另外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而且觉得一个不够,之后还把自己的孙女郭氏也许配给了朱元璋。如果朱元璋长相丑陋异常,郭子兴和马氏、郭氏怎么可能会同意朱元璋入赘呢?



还有一件事情,洪武四年,大明王朝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当时吏部主考已经议定好了状元和榜眼人选,而且已经奏请了朱元璋的同意,就等着殿试了。

当朱元璋上朝时,传讯吏部拟定的状元郭翀、榜眼吴伯宗上殿后。朱元璋看到了拟定的状元郭翀相貌丑陋,而榜眼吴伯宗的相貌相对英俊一些。这时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嫌弃郭翀相貌丑陋,改其为榜眼,提升吴伯宗为状元。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朱元璋相貌如果真的丑陋异常,怎么可能会当着众人的面儿嫌弃别人丑陋?这不是自揭其短,自己打自己的脸吗?所以综合判断,朱元璋应当是相貌堂堂的人。而第一幅相貌丑陋的画,应当是后世王朝为了污蔑前朝,提升本朝地位而伪造的。


我是越关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明朝那些事儿。(多图慎入,土豪随意。本文500字,阅读需时2分)

古代的皇帝,就朱元璋的长相传闻最为奇特。

标准的鞋拔子脸,还长者一脸黑痣,简直是挑战对人类面貌的认知。

然而这些画像,基本上都是清代人的作品。

因为明清易代之后,清人极力抹黑明朝,最开始抹黑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就这样,在明代史籍中多记载其“姿貌雄杰”,到了清代,就变成了“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朱皇帝就这样被变成了一副鞋拔子脸,后又加上七颗痣,有人还嫌加的黑痣不够多,变成加满脸的黑痣。正如下图。

活生生的把朱元璋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

其实,朱元璋的真实长相,从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一、郭子兴将义女嫁给朱元璋。

郭子兴的这个义女,可不是一般关系的义女,是其至交好友马公之女,长时间由郭子兴收养,看到军中崛起的朱重八是个人才,作战勇敢而有领导才能,就将义女嫁给他。

如果朱重八真是长成那副样子,还真的能结成这样的姻缘吗,真是很难说。

朱元璋老年像

二、从朱元璋的子孙长相来看,朱元璋长相不会太丑。

基因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人力不可违的,父子之间还是有很多遗传可循的规律的。

从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和孙子朱高炽(下图)来看,朱元璋应改就是其传世的老年像的样子。

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亲儿子)

明仁宗朱高炽(朱元璋亲孙子)

从老朱家的其他子孙看来,基本上都继承了朱元璋的脸型。

由此可知,老朱绝不是清人抹黑的那样,鞋拔子脸。而是下图这样的。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现今世上有谁见过朱元璋吗?

没有的话,也就谈不上他的真实相貌是美还是丑。当然,早在明朝时期,民间就流传着朱元璋的相貌无比奇特的说法,并不是清朝在摸黑他。

例如,万历年间,张萱的《疑耀》记载道:“先大父令滇时,从黔国邸中模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 除此以外,范介儒《曲洧新闻》亦称:

在武英殿见太祖真容有二:壮年者,黑须,长寸余,面微长而丰,色甚皙,眉目有异。暮年者,须鬓若银,面益丰而圆矣,色更皙。乃知外间所传龙颔虬须,面有瘢志者妄也。

以上材料表明,在明朝中晚期,民间普遍认为朱元璋的面目奇特,主要表现为“龙颔虬须”,也就是龙形脸。

所谓的龙形脸,如果对比《剪灯新话》中的龙王画像,可以会发现就是大家熟知的鞋拔子脸,与现今网上流传的明太祖画像非常相似。

明太祖朱元璋那些奇丑无比的画像,并不是清朝在抹黑他,而是早在明朝时起就流传的画像,体现出的是民间对于皇帝面容的想象,这与宫廷的画像体系形成反差。

因此,当张萱来到北京,亲眼见到宫廷的太祖御容后,才会感叹道: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为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


HuiNanHistory


朱元璋的长相历来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认为朱元璋奇丑无比、一副麻相、下巴很长,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说法,把他说得不堪入目,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朱元璋真的长成这样的话,郭子兴会把义女许配给他吗?会对他委以重任吗?

第二种说法认为《明史》里“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一句说的是长相,后一句说的是气势,可见一斑。另外,从其后代来看,朱标、朱允炆、朱棣等人的画像来看,朱元璋的长相也应该不至于传言那样;还有一张朱元璋的画像是官方的,那上面的朱元璋很庄严、和蔼。

我个人还是支持第二种观点,更有说服力一些,也更符合史实。




洛哈鲁


无论丑与不丑,第一代帝王都一定会是腮骨有力(面相中腮骨有力的人能在恶劣环境下挣扎生存排除患难),其次必定有坚定的眼神。你们看看现在的中国首富马云是不是都有这两个特点?

你们看到丑应该是看到他的额头不好看,会有凹凸不平,因为朱元璋出生家庭就是当时元朝时的底下阶层的人物。马云的额也是凹凸不平的哦。

由于朱元璋中晚年后做了皇帝,他必然鼻子,颧以下的部位都很好。颧鼻一定是配合的,鼻会是高长直的,颧是有肉包又长到在眼尾下的。

做了皇帝了,下巴也会兜!代表晚年无忧。

总结:从相学来看出身社会底下的人做皇帝30岁前额肯定不会靓。眉毛也不一定靓,因为他要反元,眉尾也必定散!这点就像投机。爱投机的人尾毛都是散的多。这两部位正是一般人看相貌,丑与好的表现认知!


有玄人改运号


关于朱元璋长相丑陋的说法我是坚决不信的。其真实的面貌长相只有穿越到其生活的年代才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所看的作品基本都是后人根据前人的记载和描述所生成的,无法避免走样。

历史是由人的记载来完成的,既然是人,就难免有失公允,有失公正,所以在记载当朝及之前的历史时很难避免主观上的影响。更多时候,历史是由每一个朝代的史官完成的,史官必须要尊重史实,实事求是,不能刻意歪曲丑化历史,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底线。但是史官又不能完全脱离当权者的控制,独立完成编撰,所以政治干预是不可避免的。

司马迁著《史记》,就因为他对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的争辩而受到严厉处罚。除了因为他对李陵的刻意袒护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之外,还因为他是史官,他要记载历史,所以汉武帝对于李陵的态度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怀疑就是质疑,难道他要怀疑武帝的判断,统治者当然不允许。汉武帝怎么会允许史官笔下的他有政治污点呢?武帝晚年的罪己诏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声誉,希望借此可以减轻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自己青史留名。

不存在完全客观公正的历史,我相信历代所有的正史多少都会有统治者的色彩,史官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力去客观公正的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修史的传统,新的朝代建立后基本都会派人修前史,这既是统治的需要,对后世而言也是其的一笔政治遗产。为了向百姓及后世显示自己造反、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多少都会贬低前朝,甚至丑化,以达到宣扬自己正统、权威性的目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多少都是经过修正和改动的,不要天真的认为所有的正史都是完全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没有任何造假改动的成分。

我们目前看到的明史基本都是清史官修的,其要在维护清廷统治合法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记载历史,所以多少都会受到政治干预。丑化朱元璋形象既迎合了他们的统治需要,也维护了其推翻明朝建立大清的合法性,他们是上承天道,下顺民心,明朝的灭亡是上天的安排,大清只是顺应了时代发展。

即使不是史官著的历史文献,普通的文学作品写作也多会受到政治的影响,这样以来,贬低甚至丑化前朝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样,大清灭亡后,民国为了恢复汉人政权,也会在修清史时在一定程度上贬低、削弱其统治的合法性,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