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闲谈趣更


🌹中国历史上,伟人们在历史悠关的紧要时刻,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化险化益,转危为安。仅列3位伟人如下,与热心的朋友们交流。

🇨🇳毛泽东与“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全权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胜利到达陕北。

🇨🇳毛泽东——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党中央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赴西安调停。周恩来与各方面进行协商,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周恩来的艰苦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从此,持续10年的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邓小平与“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从此,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伟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笑看东篱


能把“死棋”下活的人,在整个历史当中是有一些,可出众的就那么几位。

1、毛泽东



纵观历史,能“扭转乾坤、枯木生春”的第一人非主席莫属。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久,毛泽东和朱德先后上了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彼时,红军的实力实在弱得可怜,几百号人,百八十条枪,就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极大地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看到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硬碰硬的状况,红军吃够了苦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可以说,这个战略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围绕“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毛泽东又提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策略,以保持战斗的灵活性,并保存有生实力。

事实证明,主席的眼光非常独到,靠着主席的伟大策略,红军四渡赤水,渡乌江天险,飞跃大渡河,巧夺金沙江,如此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围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1949年解放了全中国。

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毛泽东。

2、韩信



楚汉战争,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打下天下的概率会低得可怜。

刘邦和项羽先后入了咸阳,可是项羽势力实在太大,无奈,刘邦被项羽送到了汉中。

谁来看,这都是个死局

汉中相比关中大地,算得上是不毛之地,不仅山高路远,而且道路难行,只有唯一一条道路,还要经过长距离的栈道,可惜,为了安全起见,刘邦听了张良的建议烧了栈道。

这还不算,栈道那端,还有章邯的虎狼之师在日夜守着。

如果没有奇迹,那么,刘邦老死汉中是可以预见的。



但,韩信的出现,让困局得以突破,奇迹得以产生。

韩信被封了大将军后,一边假装在修理栈道,另一边派人暗渡了陈仓,并且连战连捷,开辟了关中根据地,让三秦大地成为了刘邦的大后方。

从此,刘邦的霸业正式启动。

这是经典的“死棋成活棋”,而创造这一经典的人是兵仙韩信。

3、朱棣



朱棣的成功,充满着太多的不可思议。

本来,朱棣造反的决心不是很大,可是侄子建文帝要削藩,而且削到了自己府上,这让前面“装疯卖傻”的朱棣太不爽了。

不爽归不爽,但还没有到必须造反的地步,可是身边那个黑衣宰相姚广孝,不断地怂恿着,思前想后,朱棣终于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举旗容易,成功却难。因为,这时候双方实力还是差距比较大的,朱棣明显劣势。

看来,朱棣的这步棋可能会失败

但,朱棣的好运气却慢慢来了。

朱棣是很厉害,但重要的是,对手(带兵的统帅)实在是“帮了不少忙”。早期建文帝派了善于防守的耿炳文来了,自然,仗着快速灵活地打法,朱棣以少胜多。

这下不得了了,朱棣全军士气大振。不久,接替耿炳文的人来了,整整组织了近50万大军,看来,朱棣难逃一死了。

但,意外的是,统帅竟然是李景隆。这人朱棣熟悉,是他表侄,很草包,除了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外,没有突出战功。人们总以为名将的儿子也会是名将,特别是建文帝也这样认为。但,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很水。

这让朱棣又打赢了一仗,而且又是“以少胜多”。

难道朱棣就无人阻挡了吗?非也,能人还是有两位,朱棣死活过不了这两人的防线,一个是盛庸,一个是铁铉,两人配合太好。

眼看时间拖得越来越长,如此下去,朱棣造反失败的可能一天天在增加,掉脑袋的时刻仿佛越来越近。



大路不通啊!那就不走大路了,朱棣派人去联络的京城和宫里的内应回音了:“赶快来,我们欢迎你!”

于是,朱棣带领大军绕过了山东,直扑南京。

如果,京城此时有人坚守,那么盛庸和其他部队和京城的守兵可以两面夹击,朱棣就玩完了。

朱棣无疑是赌对了,因为内应很靠谱。

这个内应不是一个人,有太监,有官员,最重要的是有个内应叫李景隆。

朱棣到南京城下没几天,就在李景隆的帮助下进了京城,从此,朱棣的时代拉开了大幕。

死棋下活的人,有不少,最厉害的,我认为是这几位。


蓝风破晓


许家印,08金融危机负债累累,一方面借债捐款慈善,另一方面陪郑欲丹打牌几个月融资成功,扭转颓势。

王健林,17年壮士断腕卖掉酒店和国外全部资产,同时拉二马入股娱乐项目,还到期贷款两千亿,保住老命,不要小看这一招,几个月内霹雳手段完成的,和贾跃亭正好相反!

史玉柱,98年都已经凉了,被他借了一点火种,脑黄金改名脑白金,珠海转战无锡,三年时间满血复活!

马云,01和02互联网泡沫,孙正义两千万美金后没有大的融资,也不赚钱,业内慧聪挤压,业外易趣紧逼,遂决策淘宝c2c,开了一个流量新口。


飞行上云端


毛主席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因此“四渡赤水”无疑是军事史上“把死棋下活”最精彩的案例。

一、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国民党组织重兵对中央苏区进第五次行“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博古冒险主义等军事错误,中央红军抛弃了毛主席关于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正确建议,坚持用阵地战与国民党军作战,导致红军陷于被动,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二、错误路线影响,红军损失惨重

长征初期,博古等仍坚持错误路线,甚至实行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的优势兵力和围追堵截,作战不利,损失严重,特别是最惨烈的“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刚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7万人,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

三、遵义会议召开,关键时刻挽救革命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全党和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四、四渡赤水,毛主席的得意之笔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亲自调度部署,集中40万重兵向遵义进逼,妄图将最后的中央红军彻底围堵和消灭在遵义地区,1:10的兵力对比,疲惫不堪、装备落后,中央红军面临生死考验。

简单地说,中央红军面临着一盘死棋。

但毛主席毫不惊慌,他冷静、缜密、大胆,他开始发挥自己惊人的军事天赋,以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指挥红军在3个月内四渡赤水,缔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把死棋下活”的奇迹。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为摆脱敌军,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北上,在集中主力围歼尾追敌军未果的情形下,毛主席果断决策,撤出战斗,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河,又在面临敌人在长江北岸部署重兵围堵的情况下,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向扎西集中,寻机歼敌,是为一渡赤水,敌人没料到,也没追上。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一渡赤水后,蒋介石立刻调遣大兵围追堵截,当敌军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后,毛主席趁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果断决定避实就虚,立刻转兵东进,再入黔北。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激战夺取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累计击溃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是为二渡赤水,敌人又没料到,又没追上。

三渡赤水,放弃遵义,调动敌人。

被牵着鼻子走的蒋介石气急败坏,3月初,又重新纠集兵力,再度向遵义进攻。

这一招正中毛主席运动战下怀,毛主席果断决策,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主动放弃遵义,于3月16日指挥中央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再入川南,敌军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使用重兵前堵后追,是为三渡赤水,敌人又没料到,又没追上。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天险,摆脱敌人。

敌人的围追堵截早在毛主席预料之中。3月21日,就在敌人大举反扑,即将对我军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从敌军包围圈的唯一缺口钻出,突然掉头向东,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线西渡赤水,然后向南急行军,迅速渡过乌江天险,直逼贵阳。

蒋介石已经被戏耍的晕头转向,正在他手忙脚乱,从各处调兵准备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在毛主席指挥下,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

五、化腐朽为神奇,把死棋下活

四渡赤水前,中央红军面临死地,中国革命面临绝境,是毛主席运用自己的军事天赋,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充分发挥运动战优势,指挥中央红军如同游龙,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了战机,歼灭大量敌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最光辉的战例。

四渡赤水,可以说是国共两党军事领导人蒋介石和毛主席之间的直接对话。

纵观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毛主席有如顶级弈棋大师,洞察全局,掌控全盘,举重若轻,气定神闲,游刃有余;蒋介石如同一个菜鸟新手,拘泥于一棋一子得失,被牵着鼻子乱跑,处处受制,招招落败,气急败坏,手忙脚乱。两人境界层次和军事能力的差别似乎也预示着两党的不同前景和中国革命的前途。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历史波澜诡谲,力挽狂澜的英雄有之,像后期的蜀国,全靠诸葛孔明盘活。山河破碎的帝王也有,末世皇帝的命运是一样的。这里说一个离我们很近的力挽狂澜,将死棋下活的英雄: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中国外交的奠基者,外交场上的艺术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虽然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受屈辱历史,但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国内正是一片百废待兴之态,经济需要恢复自不用说,而国际形势也是风云突变,二战的战败国德国日本,在新的冷战秩序中迅速恢复过来。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开始,虽然仅是冷战,但剑拔弩张的意味并未减少,大战一触即发。建国初期只能选择一边倒的中国,在五十年代与苏联关系破裂之后,中国的外交几近成为一盘死棋,这时,周恩来出来了,他在一次次谈判中的风姿,特别是万隆会议中的斡旋,让中国的外交恢复了活力。到七十年代与美国,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局面完全弹活,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多,周恩来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觉得谁是最能力挽狂澜之人?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张宗昌,绝对非张宗昌莫属!

1923年,张作霖再发定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在奉军内部进行大阅兵,张宗昌1920年后就带着一帮土匪兵寄居在张作霖手下,在这三年间,张宗昌虽然表面上很听话,但背地里也做些自肥的事情,比如说种鸦片烟敛财。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这事被人捅到了奉军高层,奉系参谋长杨宇霆就建议说这样的土匪兵,大帅每年拿上百万元军饷养着,却养了一群大烟鬼,最后形成的一件事,检阅部队,能留则留,不能留就裁撤。

局面对张宗昌已经很不利了,但是怕啥来啥,张宗昌的部队在检阅的过程中还真出了岔子。

当时数九隆冬,天寒地冻,高粱杆子杵在地里,被大雪埋着,一般都很难被发现,但是检阅部队的计划却是照常进行,由于检阅是随机的,就是你这边该做体操作体操,该打军体拳打军体拳。

检阅官员早一会晚一会肯定会来,张宗昌的部队在做匍匐的动作时,冻的僵硬的高粱杆子戳在当兵的身上,顿时就有人呲呲往外冒血了,张宗昌一看心疼了,张口就骂:“这鬼天气,是哪个狗日的指定的检阅计划!”


正骂的起劲,郭松龄来了,正想着怎么找茬,“茬”就自己找过来了:“你在骂谁?”

张宗昌急中生智:“那是俺的口头禅,俺谁也没骂!”

没想到郭松龄不依不饶,故意激张宗昌“我×你妈,这也是我的口头禅!”

张宗昌本来就窝了一肚子气,噌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手握着枪把,脸青一阵白一阵,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你操俺妈,你是俺亲爹嘞!”愣是凭借着自己没皮没脸的神操作,把一盘死棋救活了。

第二次战争爆发,张宗昌作为第二军先锋直捣华北关口,恰逢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内部大乱,张宗昌趁势进击,收剿直系散落部队,势力一下子扩展了七八倍。

后来被张作霖改编为奉系的嫡系部队,张宗昌的“爹”从后来的结果上,叫的真不怨嘞!


历史三日谈


1900年,慈禧老太后终于忍不住对11国宣战了,而洋人的使馆区,则是重点方向,不过董福祥的军队和义和团攻了好久也打不下东交民巷,毕竟装备太差了,就那机关枪一关就很难过的去。老佛爷急红了眼,于是命令用从德国进口的重炮把使馆区夷为平地。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北洋新军将领张怀芝协统身上,这可让他左右为难了,这重炮可没什么轻重,一袋烟的功夫,洋鬼子可得死不少,真把使馆炸了,这以后洋人若打败了朝廷追究起来,自己就是替罪羊罪魁祸首,不打就是抗旨,也是死路一条。

怎么办呢?张怀芝愁死了。

于是,他赶紧去找荣禄,毕竟荣禄是老佛爷的亲信,荣禄朝他白了一眼:你在那里打炮,宫里听得见。

真是醍醐灌顶,张怀芝恍然大悟,就下令手下朝使馆区的空地打了几炮,这样既执行了老佛爷的旨意,又没打死一个洋人,两全其美,而老佛爷听见了炮声,也浑身舒坦了很多,对洋人的气也消了很多,还派人往使馆区送吃送喝,关怀备至。

最后,清廷自然战败了,在洋人的压力下,慈禧宣布惩治战争祸首,紧接着老佛爷像切西瓜一样砍了120多个大臣的脑袋,这其中,就没张怀芝什么事儿,他很幸运地没有为老佛爷背黑锅。下图是即将被处决的官员。

一个死结,用一个巧方法,就两头都活了。


云中史记


把死棋下活,伟大领袖毛主席绝对是一个最优秀的代表。

毛主席革命生涯中面对多次无解的难题,这几次解决的最完美。


1,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担任前敌委员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礼,千余名工农红军革命战士无处可去。毛主席毅然决定,向山区进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到达三湾时,毛主席对革命队伍进行改编,这支队伍成了真正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子弟兵!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丝毫不比南昌起义低!

到达井冈山,毛主席与当地革命队伍袁文才王佐合作,建设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存革命火种的同时,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后来彭德怀和朱德先后率领队伍前来会师。井冈山成为工农革命的新起点。


2,遵义会议。

我们说遵义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此言不虚。长征前期,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形势堪忧。尤其是湘江之战,红军损失过半,革命事业岌岌可危。

遵义会议召开后,大家一致认为军事指挥权应该归毛主席。毛主席受命于危难之际,运用他高超的运动战指挥才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四渡赤水战役中,毛主席三个月之内,四次度过赤水河,把十倍于己的敌人玩得团团转,变被动为主动,寻机消灭了敌人两万人,形式大好,红军转危为安。


3,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张澜为首的民盟作为第三方力量,响应我党的和平建国要求,组织和平谈判,地点就在国民党政府的陪都重庆。 毛主席以大无畏的精神参加了和平谈判,离开延安时甚至安排了如果遭遇不测如何应对。

国民党没有准备谈判,谈判一结束就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如何对付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毛主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三年中间,樯橹灰飞烟灭,蒋家王朝轰然倒地,崭新的新中国成立了!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建设伟大祖国,就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好怀念!


历史知事


先说一个把赢棋下输的人。再说一个把死棋下活的人。

西汉最贫弱的时期有二:一是建国之初,二是汉武帝后期。

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有二:一是汉武帝即位之初。二是汉宣帝时期。

然后再说谁把赢棋下输,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之初,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家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国家蒸蒸日上。

汉武帝却差点把大汉搞灭亡。

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立诽谤罪,夷族连坐罪。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

汉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压榨盘剥百姓,创立人头税。

汉武帝为敛财,还卖官鬻爵,死罪可花钱免死。

汉武帝还倾尽天下之财,寻仙求长生。

汉武帝后期,吏治腐败,饿殍遍野,盗贼四起。人口减半,相当于今天死了7亿人。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还没灭掉匈奴。

下面,再讲把死棋下活的人——汉宣帝刘病已。


汉宣帝在这个烂摊子上,整肃吏治,使政治清明。发展经济,减免赋税。使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彻底打败匈奴,匈奴首领单于到长安,朝觐大汉天子,向大汉称臣。汉宣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对西域行使国家主权。


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疆域达到鼎盛。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汉文帝使汉朝赋予了华夏灵魂,而汉宣帝则让大汉华夏挺直了脊梁。炎黄子孙因此也被称为汉族。


杨朱学派


说到把死棋下活的人,必定要提到开国中将皮定均将军。五十年代初期评定军衔时,毛主席的一句『皮有功,少晋中』的赞誉,就是对他把死棋下活最好的评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矛盾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当时位于大别山的中原军区由于地处国统区的核心地带,受到了国军的特别关照。截止1946年6月下旬,国军在中原军区的外线布置了三十万人兵力,十万余条战壕和六千多座碉堡,采取铁壁合围的战法将中原军区的六万多人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深不到两百公里的狭小地带。并计划于7月1日发起总攻,企图在24小时之内全歼中原解放军,为发动全面内战扫除障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只要脑子没毛病,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突围出去。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立即作出了突围部署: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王树声率领除第一旅以外的一纵队其余部队为南路。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以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待主力越过平汉路后,再自行突围

根据这个安排,第一纵队第一旅要在主力向西突围之前,提前向东运动,也就是与主力相反的方向突围,吸引国军的火力。而且还要等到主力部队向西突破平汉铁路之后(现在的京广铁路)才能自行突围。这就意味着第一旅要给主力部队挡枪,突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谓是凶多吉少。作为第一旅直接领导的王树声大将知道这是丢卒保车的做法,因此他在与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安排任务时,都不太好意思开口说,而是先说了一段话: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光荣的任务。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是对你们最大的信任。你们在豫西敌后活动了一年多时间,有独立作战的经验,我相信一定能战胜敌人。最后的胜利也一定属于我们

皮定均和徐子荣随即代表全旅官兵向军区首长保证:上级要我们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以战斗的胜利,回答党对我们的信任

随后王树声向皮定均、徐子荣下令:主力今晚就开始向西行动。你们赶紧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三天内找不到我们主力的行动方向。只要主力越过平汉路,就是突围的初步胜利……。(有资料显示当时首长连皮定均的便装都准备好了,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以牺牲皮旅,为主力部队吸引火力的方案就定下来了。虽然皮定均在接受任务时表现的很坚决,而且他自己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他是一个老革命,一个不服输的老革命。直接服输?不可能!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既要不打折扣的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又要尽量的保存自己,做到“保车不丢卒”

首先是完成狙击任务,这一点好办。当晚回到旅部后,皮定均就制订作战计划:一团和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 6月26日拂晓,国军对中原部队发起围攻。由于被一旅的行动搞得摸不着头脑,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大大减轻了向西突围的中原军区主力的压力。

到了下午,国军察觉第一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移动,攻势骤然猛烈起来。便也兵分三路,从皮旅攻击的三个方向实施反攻。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国军攻势,皮定均指挥一旅各团沉着应战,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战至傍晚,国军在一旅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越防区一步。



完成阻击任务之后,真正的难题来了。一旅下一步该向哪个方面突围呢?当时主力部队已经越过平汉铁路,一旅的背后没有了依托,四面全是敌人,不管往哪个方向突围都很难!于是在一旅生死存亡的关头,关于该怎么突围,一旅上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西进,去追主力!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理由很简单,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为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三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第二种意见是向南,越过长江发展。但是这一种意见也遭到否定。因为长江天险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过去的。皮旅作为一支脱离根据地的孤军冒险就等于送死。

第三种意见是向东北或者向北,北上到晋冀鲁豫根据地。这一个意见比第二种稍好,但是北面是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当时正是黄梅雨季,一支步兵部队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这个建议也被否决。

第四种意见是向东,也就是从国军十万大军的封锁线中穿插出去,争取到达苏中根据地。这一条意见的好处就在于,皮旅的行动方向与主力背道而驰,可以把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的压力。但是往东也有难题,就是东面有敌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地方武装。面对十几万敌军,历时半年,打下的几十道铁箍,以区区数千人之旅、疲惫之孤军闯如此雄关,无疑是以卵击石。

最终皮定均和徐子荣选择了向东的建议。因为他们认为,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皮定均认为,主力西进可以瞒住敌人一时,但无法长久隐瞒,敌人一旦得知主力西进,东部兵力会拥向西部,东部就会转变成为敌人守备的薄弱环节。


(最右边那条红线就是皮旅行动方向)

就这样,一旅突围的方案确定了,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后决定向东突围。但是具体如何突围呢?这确实是个难题,向东突围,这时敌人主力还没有离开,现在向东突围是自投罗网。于是在一旅内部就如何突围这件事情上,又产生了分歧。

有人提意:集中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血路,沿着大别山脊向东穿插

。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有人反对。因为只要这样一干,国军立刻就会明白过来,共军这是要突围!而如果国军一旦全部压上来,一旅会很难脱身。

于是又有人建议:向东南突围,直奔大别山腹地,这样走还可以避开顾敬之的土顽势力。这个方案可行,但是大别山的地形很复杂,必须要强占高地才能行动。如果每次都要靠强占高地才能突围,这就很难做到避实击虚,只能硬突。国军十几万人马,一旅只有几千人。到最后肯定还是全军覆灭。

还有人提议:干脆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这一意见遭到了皮定均的否定。他的理由是,如果此时化零为整,无疑就是以逃命为主的无组织行动,跟全军覆灭没区别。所以这是绝对不能采取的。

最后政委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等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

这个建议很有创意,但问题是一个旅有六千多人,而且还是布置在二十多公里宽的正面。突击很容易,但是往回收缩,而且还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藏起来,这一点太难了。所以很多人都否决了这个建议。结果没想到的是,皮定均同意了这个建议!因为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藏兵地点——刘家冲



刘家冲,一个只有六户人家的小村子。冲子位于小丘陵地带,树木茂密,这里没有大山,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然而中原突围时,皮旅的主力就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这个地方是皮定均一次路过此地时,偶然间发现的。因此很早就看中了这个绝佳的隐蔽之地,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还真的用上了。

1946年6月26日,皮定均指挥一旅官兵顽强阻击了敌人一整天。到了大半夜,按照预定的计划,皮旅开始向后缩。在回缩的过程中突然天降大雨,接着又变成了狂风暴雨。一时间阵地上电闪雷鸣,一片混沌,能见度只有几米。这可真是天赐良机。于是乘着国军被大雨阻挠的时机,皮定均指挥一旅几千人,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悄无声息的退到了小小的刘家冲。

第二天清晨,国军突然发现皮旅不见了。于是十万人,几百门大炮,上千辆汽车,按照惯性思维向西紧追。他们没想到,皮旅六千官兵其实就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其实说实话,如果当时国军选择搜山,对着沿途经过的树林进行射击试探,皮旅很有可能会暴露。而如果一旦被发现了,皮旅几千人瞬间会被十万国军团团包围,估计都要不了一天,肯定是全军覆灭的下场。然而国军就是这么神奇,居然就愣是没发现皮旅就躲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皮定均和皮旅官兵在刘家冲躲藏一天后,料定向西的国军主力如果没有自己的行踪,必然会折返回来对白雀园地区进行搜剿。于是皮定均果断的在6月28日清晨,率领全旅官兵从刘家冲出发,出其不意,向西南疾进。采用运动战的方式避开了国军一个旅的正面防御工事,待迂回到敌军后方时,却出人意料的不与敌发生冲突,而是突然转向,让敌军摸不清他的行动方向。

6月29日,国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发现了一旅的去向,于是立即展开对皮旅的围剿,结果皮定均指挥部队再次来了一个90度大转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国军封锁线的薄弱处杀出,使整编七十二师的围剿计划落空。整编第七十二师看到皮旅突围后,继续在后面尾随,同时还电令其它国军在皮旅可能行动的方向提前进行堵截。然而皮定均早已有准备了,他安排旅部侦察营派出一支先遣侦察队,化装成整编第七十二师的谍报队,偷偷的把前方拦截的国军指挥部给端了。趁着国军大乱之际,皮旅再次从合围中杀出。



冲出合围之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因为国军已经知道皮旅的大致运动方向了,因此在皮旅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全部设下包围网,等待皮旅进网。皮定均知道,好运气不会时时都有,不打硬仗是出不去的。于是皮旅的第一场硬仗——大牛山之战由此爆发。

6月30日,皮旅抵近商城境内的瓦西坪,准备翻越大牛山。国军在这里提前部署了一个旅的兵力,并且抢占了高地,企图进行截击。并且大牛山附近还有保安团也占据了大牛山附近的几处高地,对皮旅形成夹击之势。皮定均指挥皮旅的主力一团,强攻大牛山的国军阵地,打得国军狼狈溃逃。然后又迅速指挥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全部越过大牛山。甩掉了追兵。

越过大牛山之后,皮旅躲在了吴家店进行短暂休整,安置伤员,补充给养。国军侦察得知一旅抵近吴家店后,急令附近部队赶往吴家店地区进行阻击。同时又集中了八个团的兵力进行围堵,企图将一旅围歼在大别山区。

7月10日,皮旅在青枫岭遭到国民党军挺进纵队第二团的堵击。国军抢先占领了青枫岭主峰,居高临下用机枪封锁了皮旅的前进道路。但皮定均命令二团成功拿下青枫岭,保障全旅通过。

离开青枫岭后,皮旅再次在淠河陷入国军整编第四十八师的堵截。皮定均命令先头营抢先渡河,并命令工兵排搜集材料抢搭浮桥,保障全旅过河。谁知抢先渡过淠河的先头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先头营营长显然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过河之后只派一个连占领山头,突围行军已经13天的官兵疲惫到了极点,营长和两个连在山下睡起大觉。占领山头的一连官兵都由大别山子弟组成,因不愿意离开家乡,集体跑回到大别山打游击。在山下睡大觉的两个连差点被摸上山的国民党军包了饺子,险些给全旅造成灭顶之灾。

在危急时刻,皮定均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命令一团火速徒步涉河,协助对岸先头营保护渡口。渡河部队利用夜暗和大雨的掩护,拼死强渡。登上东岸后,与先头营会合占领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河。(强渡淠河时,皮旅一个连被敌人切断,与主力失去联系,后被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第五团收编)

杀出淠河后,皮旅离开了大别山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完全没有地形掩护,一望无际的皖中平原。



对于这个皖中平原,皮定均的计划是五天之内冲出去,突围到华中根据地,与当地的新四军会合。

冲进皖中平原的第一战,是毛坦厂战斗。皮旅在歼灭毛坦厂民团后,当即召开旅党委会,决定咬紧牙关,神速行动,争取在敌人部署完成前,穿越皖中平原,争取突围的最后胜利。

全旅所有炊事担子、公文箱、走肿蹄子的骡马、个人用品全部精减掉,只留下一身单衣和武器弹药,轻装前进。

离开毛坦厂,皮旅以每昼夜50多公里的行军速度闯进敌人心脏地区。

7月15日拂晓,皮旅抵达官亭镇。这里由伪军改编的民团把守。皮旅三团前卫第一营以突袭方式将睡梦中的100多名民团官兵俘虏。接着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沿途多次击退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袭扰和阻击。

7月16日,皮旅到达吴山庙。这里由国民党寿县保安队驻守。皮定均决定采取奇袭方式夺取吴山庙,一团前卫九连化装成国民党军,三下五除二,没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保安队30余人,向津浦线飞奔。

7月17日中午,皮旅到达红心铺,离津浦铁路只有20多公里,跨过津浦路就是苏皖解放区了。

7月18日,国军以12个旅的兵力,自徐州、夹沟、固镇地区分三路进攻淮北津浦路东解放区,将重兵屯集在津浦路沿线。他们利用日军留下的碉堡、工事和护路沟,严防皮旅通过津浦线。为防止皮旅闯过最后的防线,国民党第八绥靖区还命令整编第七师的两个团和整编第四十八师的一旅在明光一线全力进行堵截。

皮旅党委在红心铺召开紧急会议,皮定均在会上指出,不惜一切代价在翌日6时,从明光与管店之间突破津浦铁路线,并做了战斗部署:全旅编成两个行军纵队,以旅直和第一、第三团为右路纵队,第二团为左路纵队,急速行军向津浦路挺进。

7月20日晨,皮旅到达津浦路边。这时,一列满载国民党部队的装甲列车赶来截击;铁路两侧碉堡内的敌军也以轻重机枪疯狂扫射,配合装甲列车将正在过铁路的一团截成两段。与此同时,明光、管店、滁县的国民党军分五路出动,企图从两翼钳击。

危急时刻,皮定均命令三团截住滁县方向之敌;二团堵击明光、管店之敌;工兵排点燃炸药阻止装甲列车;全旅迫击炮集中轰击敌人车站据点,掩护一团冲过津浦路。一团指战员从铁路两侧奋不顾身跃上路基,攀上装甲列车,将集束手榴弹投进车内。国民党军遭受重大杀伤,向明光方向仓皇逃去。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皮旅终于在7月20日10时全部越过津浦线。

越过津浦线后,一旅向嘉山全速前进,与前来接应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会师。辗转将近一千里的皮旅,终于是杀出了合围。在突围的过程中,

皮旅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上级赋予掩护主力西进的艰巨任务。而且还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层层险阻,连续行军24昼夜,经过大小20余次战斗,粉碎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攻、封锁和阻击。为全国其它战区的兄弟部队减轻了负担。

而指挥皮旅成功突围,把死棋下活的人,就是开国中将皮定均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突围前。皮旅的任务本来是最重的,最有可能全军覆灭的。但是结果恰恰是皮旅损失最小(6000多人保留下了5000多),比主力好得多。这也证明了一点,断后不是被抛弃,关键要看指挥员怎么灵活的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