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嚴不嚴重?

任俠逍遙


我是消化內科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是一種比較模糊的診斷,或者說“百搭”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慢性胃炎通過病理活檢的結果又可以分成: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淺表性胃炎是其中最最輕度的一種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產生原因:

原因尚不是很明確,和很多因素有關:細菌、病毒及毒素,吸菸,藥物,刺激性食物,循環及代謝功能障礙,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幽門螺桿菌(Hp)感染,心理因素。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關係最為密切。

因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的變化,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下胃黏膜的變化最新的分類和標準,就有助於讓我們明白這個病到底嚴不嚴重。



胃黏膜改變的最新分類:


原來大家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理解並不是很透徹,也僅僅停留在內鏡診斷的層次上。隨著幽門螺桿菌和胃炎關係的確立,放大胃鏡的使用,把內鏡和病理結合其他看以後,對於胃黏膜的改變有了更加深層次的認識。

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幽門螺桿菌和胃炎的密切關係,根據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否,可以把胃黏膜分成三種類型:

1、幽門螺桿菌未感染的正常胃;

2、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活動性胃炎;

3、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非活動性胃炎。


以往我們都認為,只要是胃都是有胃炎的,也就是不存在正常的胃,所以就有了“淺表性胃炎”這個

百搭的診斷。但最新關於胃炎的《京都共識》和相關的教材提出了其實是有正常的胃黏膜存在的,換一句話說,有一部分診斷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可能胃是正常的,不存在胃炎。


哪些“慢性淺表性胃炎”是需要重視的?


上面說到其實有一部分診斷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其實在最新的分類裡面是屬於正常的,那哪些是要緊的,或者是需要重視的呢?

從分類中看,是2、3,特別是2,是需要我們重視起來的“慢性淺表性胃炎”,下面讓我們看看第二點的致病過程。


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活動性胃炎以及進展、萎縮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在嬰兒、幼兒期感染,先是感染胃竇,然後細胞毒性較強的東亞菌株向胃體部小彎移動並導致全層性的炎性細胞浸潤,逐步的發生萎縮,炎症向胃體大彎移動,萎縮進一步發展就變成了腸上皮化生。這就是慢性胃炎的發展過程。



拿到報告我們怎麼辦?


我們的病人拿到“淺表性胃炎”這個診斷報告後怎們辦呢?最後就講一講流程:

第一步:放鬆心情,因為有一部分是屬於正常的胃,也就是沒有問題;

第二步:如果有病理活檢,等待結果。結果一般可以分為炎症慢性活動期、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等,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是屬於有問題的淺表性胃炎,那就要了解下他們到底是怎麼發展的,要去查一查幽門螺桿菌

第三步: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那就屬於第2類,如果幽門螺桿菌陰性,那就屬於第3類;

第四步:根據不同的分類,來醫生這裡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制訂隨訪策略。


總結一下知識點:

1、慢性淺表性胃炎是個非常模糊的診斷,包含了一部分正常的胃;

2、最新的分類分為三類,後兩類是需要重視和治療的;

3、拿到報告後跟著我們的四步法來走,不用慌張;

4、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部疾病中最輕微的疾病。


有問題,歡迎關注提問留言,我會盡快解答~~~


參考書籍:八木一芳《幽門螺桿菌除菌後發現胃癌的內鏡診斷》


吉米大夫


隨著現在胃鏡技術的普及以及技術的日漸成熟,發現好多人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實際上屬於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有的人會有飯後胃部飽脹或者疼痛、打嗝,嚴重一點兒的還會有反酸。也有的人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只是常規體檢中發現。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消化性系統疾病中屬於比較容易治癒的,主要與飲食不節、情緒刺激、生活不規律等有關。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炎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原因,所以檢查出有胃炎時,首先需要查一下是否有感染,常有的方法是:13碳呼氣試驗和14碳呼氣試驗,簡便快捷對身體沒有損傷。如果有感染需要先服用殺菌藥治療,殺菌期間注意和家人分餐,因為這種菌具有傳染性。如果只是單純的淺表性胃炎,就需要服用抑酸藥物,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服用黏膜保護劑治療,當然,也可以選擇中藥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平時心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影響也很大,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在治療期間,飲食方面一定要多加註意,辣的、酸的一定要剋制,也不要吃不容易消化和太硬的食物。發現慢性淺表性胃炎後,一定要積極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相信大家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有了初步的瞭解,正確認識淺表性胃炎,發現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後不要緊張,正規積極的治療,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作息習慣,就會治癒的。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嚴格說來,慢性淺表性胃炎這一診斷已被摒棄不用,現在正規叫法應為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只是有部分醫院仍習慣沿用“慢性淺表性胃炎”這一疾病名稱。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對應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也就是說此類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發展成為胃癌,當然不是絕對會演變成為胃癌。胃癌發展過程一般是: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胃癌。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胃鏡定期隨訪,但也不必過度緊張,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不是癌前病變。

“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嚴不嚴重?

不能一概而談!

1、幽門螺桿菌(HP)陽性者,不論有無症狀都需要進行根除

HP陽性,是胃癌的重要誘因,所以即使沒有症狀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也需要進行正規、足療程的根除HP療法,以降低胃癌的發病率。

2、有症狀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當然需要治療

此類藥物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抗酸劑(如氫氧化鋁、鋁碳酸鎂)、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瑞巴派特),相信只要是胃炎患者對以上藥物都很熟悉。

3、無症狀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根據病檢結果

需根據胃鏡病理結果而定,如提示中重度慢性炎症,尤其是重度,仍應該進行適當治療。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藥物諮詢師軍


淺表性胃炎屬於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一種,大部分人在胃鏡檢查時都會被確診淺表性胃炎,患病率很高,但並不是很嚴重。淺表性胃炎表示對胃黏膜的損傷還集中在淺表部位,沒有深入,所以淺表性胃炎屬於並不嚴重的早期胃黏膜疾病,但不積極治療,會導致炎症繼續惡化,後果就比較嚴重。

淺表性胃炎的不適症狀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一般是吃東西時飽脹感明顯、不規律的上腹部隱痛以及噁心、反酸、噯氣等日常我們認為消化不良的症狀。淺表性胃炎的病人需要積極治療,並在平時的飲食習慣上多多注意。否則後續會導致胃黏膜發生不可逆性損傷,進而引發胃黏膜腺體萎縮,發展成萎縮性胃炎,目前普遍認為萎縮性胃炎為癌前病變。

另一方面,淺表性胃炎可能會伴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淺表性胃炎,積極治療,早期就遏制它的發展,避免更加嚴重。


KK健康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生活和飲食結構不規律的人也越來越多,得胃病的人數也就愈來愈多。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提高,胃鏡檢查也被人們所重視。胃鏡檢查也被加入很多體檢項目中。但是幾乎所有的胃鏡報告沒有“全胃黏膜及十二指腸未見異常”,即使是最輕的沒有症狀的也會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那麼什麼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呢,它到底嚴不嚴重,需不需要治療呢?

什麼是“慢性淺表性胃炎”

胃炎多種多樣,胃炎的診斷主要靠胃鏡觀察和病理切片。所謂淺表性胃炎,在顯微鏡下看,胃粘膜淺層有少量炎症細胞浸潤,而深層的胃腺體正常。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層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胃鏡下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可以發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別發生在胃竇、胃體、胃底或全胃。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呢?

答案就是不嚴重,“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這麼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這需要根據有無症狀來決定,對於那些沒有任何症狀,只是體檢報告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人來說,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伴隨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噯氣,反酸,噁心等症狀時,那就需要對症治療了。

另外,對於那些“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Hp)的人,如果無症狀,則無須治療,如果有症狀者,那就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事實上,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也就是說,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炎還很遠。只要我們小心呵護我們的胃,積極治療,不再折騰我們的胃,是完全可以避免發展成胃癌。另外,建議大家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過去的稱呼了,現在規範化的叫法應該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由於胃和食管是食物進入體內的第一關,特別是胃,食物在胃裡面要待好幾個小時,通過胃的不斷蠕動,以及胃酸的強消化作用,將食物充分混合,碾碎。如果你狼吞虎嚥,食物沒有充分的嚼碎,或者你吃了比較硬的食物,例如堅果,蘿蔔等等。這些沒有充分咀嚼或者硬的食物,在胃裡面的時候,就有可能劃傷胃的粘膜。還有的人喜歡喝酒,酒精對胃粘膜也會有損傷。中國人喜歡吃鹹的,高鹽飲食對胃粘膜也是有損害的。

輕度的胃粘膜損害,就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了,所以,如果大家去做胃鏡,十個人裡面至少有九個人都會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以,淺表性胃炎是不嚴重的,很多人沒有任何的症狀,只有少部分會出現反酸,燒心,噯氣,噁心,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狀。

如果出現了這些不適,可以用藥治療,但胃病主要是七分養三分治,養胃比治療更重要。養胃包括規律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少吃油炸的食物,不抽菸,不喝酒,少鹽飲食。

治療的慢性胃炎的藥物包括抑酸藥,例如奧美拉唑等等;胃粘膜保護劑,達喜,枸櫞酸鉍鉀等;促胃腸動力藥,莫沙必利等等。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還需要根治幽門螺桿菌。


普外科曾醫生


先說答案:不嚴重。而且在我們胃鏡醫生眼裡,“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一個概念。

目前國際上慢性胃炎分類大部分是採用1994年,休斯頓胃炎研討會,提出新悉尼系統(Update Syndey system)。悉尼胃炎分類法根據病因學、胃鏡所見以及活檢病理形態學,將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大類。後者又分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縮性胃炎。但悉尼胃炎分類法過於詳細,臨床推廣難度較大,結合我國國情不好普及。所以在2000年5月,根據我國國情,結合新悉尼分類法,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即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三種類型。

換句話說現在很多胃鏡報告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其實是一個意思的。

順便也科普一下慢性淺表性胃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

為什麼這麼說?

以前也有科普過,我們的胃因為每天都要跟食入的食物發生摩擦(特別是粗糙的食物:比如筍乾、馬蹄、還有很老的一些蔬菜水果等),加上我們胃酸胃蛋白酶的腐蝕(初中生物應該 學過我們人體的胃酸就是鹽酸,鹽酸是腐蝕性比較高的一種強酸),所以我們胃內總有一部份胃粘膜會被摩擦和腐蝕而產生炎症,這種摩擦與腐蝕每天都在發生,所以每個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

換句話說這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這一輩子每個人都會偶爾腹脹、腹痛、打嗝、噯氣、反酸一兩下。所以如果偶爾一兩下胃不舒服不要太緊張,如果有持續不舒服那就要去看。

但比較嚴重的胃炎,比如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需要適當治療,但也是三分治療,七分靠保養。具體可以看一下我在頭條發表的文章!

我是消化科醫生,如果你有胃腸道不適,建議關注,每天花五分鐘時間看一下我的微頭條,我下班有空會把臨床上一些比較典型的胃病案例寫出了跟大家分享交大家如何預防和保養消化道疾病。#了不起的醫生# 最後願每個人的胃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配一張昨天做的胃鏡的圖片。這個人胃部雖然也是淺表性胃炎,但有明顯的充血糜爛,所以是需要治療。普通的淺表性胃炎是不需要治療的,好好保養即可。


消化內科葉醫生


如今隨著電子胃鏡的普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影響,很多有胃病的患者得到了明確診斷,很常見的一種結果就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這個病嚴重嗎?



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般預後良好,少數可以演變成萎縮性胃炎,當演變成萎縮性胃炎伴有重度腸腺體化生或者異型增生者有癌變可能,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各個報道有差異,癌變和病變的程度和時間長短有關。



當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時,需要注意規律飲食,戒菸限酒,保持良好的情緒,可預防胃炎的加重和復發。如果有胃酸胃脹胃痛等,可以口服抑酸護胃藥、胃動力藥等來控制症狀。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採用三聯療法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杏仁健康


您好我是低調的D醫生,一個普通的全科醫生,這個問題我來幫您解答。

慢性淺表性胃炎(或者叫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竇炎、B型胃炎)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就像您說的“十胃九病”,而我可以明確的告訴您的是一般來說它的預後良好(您也可以理解為不算嚴重,但前提是必須遵從醫生的建議),我接下來向您解釋原因。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因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炎症,胃鏡下觀察其粘膜不會看到萎縮、化生(通俗的講化生就是一種細胞為了適應環境改變,變成了另一種細胞)等改變,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這些病因包括:烈酒、濃茶、咖啡、過冷過熱過粗糙過辛辣的各種刺激性食物、長期服用大量非甾體抗炎藥(最常見的阿司匹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其中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佔90%以上。為什麼要單獨說明病因呢?那是因為對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病因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又明顯的感覺到患者朋友們在戒菸、戒酒、戒咖啡、按醫囑服藥等治療環節中的不夠堅持,這就是我之前為什麼說這病不算嚴重,但前提是必須遵從醫生建議的原因。

慢性淺表性胃炎症狀可輕可重,輕者可以完全沒有不適,重者可表現為疼痛難忍,當然這與患者本身對疼痛的忍耐程度有關,但值得提醒的是其症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損傷程度是沒有直接聯繫的。所以我一般建議患者不要盲目的以自己的臨床表現來判斷自己的病情,一切還是要以科學的醫學檢查為準。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分為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對症治療主要以抑酸、護胃、促進胃動力為主,而之前我已經說過病因治療對於慢性淺表性胃炎康復的重要性,而且90%的慢性胃炎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故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在治療中自然就佔到了重要地位(具體治療方案其他大佬早有分享,我就不在這班門弄釜了,如實在有朋友想讓我解釋,可以在回覆是提出,我會為您解答)。這時症狀較輕或無症狀的患者朋友可能會問“我沒什麼不舒服,為什麼還要吃藥呢”,在這裡低調行醫明確的告訴您,最好服藥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因為雖然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本身病情穩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變為萎縮性胃炎的可能,而且最新的觀點認為,長期持續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幾率,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癌前狀態,所以從預防的角度我也建議各位感染者接受治療。至於說戒菸、戒酒、戒火鍋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低調行醫作為醫生也只有不斷提醒您的本事了,關鍵還是得靠您自己,不是嗎。

以上就是我對於您問題的解答,不知道是否對您有所幫助呢?



全科D醫生


關於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嚴不嚴重?需不需要使用藥物來治療,一直都是此類疾病患者所關注的一個問題。

其實小克認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在胃部疾病中最為輕的疾病了,基本上很多人在去做胃鏡檢查是都會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病原因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在生活中一些日常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造成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如抽菸、飲酒、愛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愛吃一些生冷和過熱的食物,在吃飯時狼吞虎嚥、暴飲暴食等等。

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行為會造成胃黏膜的損傷,導致胃黏膜的炎症發生,所以有的患者在吃飯後會出現一些飽脹不適感、噁心、反酸、上腹部的隱痛等症狀。

所以,小克建議對於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應該從改變以上的生活行為習慣開始,俗話說胃病要“三分治療,七分養護”所謂養護,就是要避免一些傷胃的行為和習慣。只有避免和改正了這些行為習慣,慢性淺表性胃炎才會逐漸的好起來。關於慢性胃炎是否是需要用藥物來治療,小克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只要你避免了一些損傷因素的存在,那麼胃炎是會自身改善的,對於一些有反酸、噯氣、飽脹不適、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對症藥物來進行處理,如奧美拉唑、健胃消食片等。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