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索“基本醫保”到追求“全民健康”——我省深化醫改工作述評

全民健康,事關全面小康。

解決群眾看病問題,一直是我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

從基本醫保到大病保險,讓“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基本消除;從以藥補醫到醫藥分開,讓公立醫院開始迴歸公益;從“醫聯體”到“家庭醫生”,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

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實施以來,特別是2015年我省被確定為國家綜合醫改試點省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省委、省政府把綜合醫改作為推進健康青海建設的重要抓手,秉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理念,緊緊圍繞現代醫院管理、分級診療、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建設,立足保基本、著力強基層、突出建機制,不斷強化頂層設計,積極先行先試,努力探索欠發達地區深化醫改的基本路子,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分級診療、大病醫療保險、統籌城鄉居民醫保、商保經辦醫保服務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初步構建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醫療衛生運行新機制,為深化綜合醫改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探索“基本醫保”到追求“全民健康”,一條以全省廣大群眾為中心的“健康之路”正在鋪設。

“幾年前來買藥,藥費需要400多元,現在再過來買同樣的藥,只要300多元了。”在省人民醫院繳費窗口,正在取藥的糖尿病患者李敏拿出自己的藥費單,高興地說,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後,我們老百姓看病花費少了,負擔也減輕了。

我省分別於2012年、2015年、2016年全面推開縣級、市(州)級、省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全覆蓋。全省各級公立醫院在改革中同步取消藥品加成,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公立醫院公益性正迴歸視野。

從2012年到2017年,全省共安排各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12.53億元,確保了各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順利實施。今年,下達各級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4.14億元,進一步鞏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

改革,就是要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

2017年,我省全面啟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對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醫院治理體系和加強醫院黨的建設等做出系統安排,選擇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等11所醫院開展試點,制定了醫院章程,修訂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2016年全面推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療服務項目由4049種調整為9714種,成為全國首個按《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2012年版)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省份。

我省積極開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西寧、黃南、海西試點的基礎上,全省全面實施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有效調動了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獎補機制,全省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率由2015年的12.23%下降到2017年的7.28%,藥佔比由2015年41.5%下降到2017年的29.35%,群眾看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資源下沉,構建合理就醫新格局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韭菜溝村,67歲的回族大媽索非亞第一次接受健康體檢,她在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健康體檢車上完成了各種檢查後說:“體檢車實話神奇,不用到醫院就能啥啊檢查上,還是免費的。”

從2017年9月份起,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先後深入到大通縣新莊、景陽、塔爾、極樂、朔北、向化等鄉鎮,完成了2153人的免費體檢工作。2018年,移動數字化體檢車繼續深入到大通縣27家鄉鎮衛生院和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40000多位老年人進行全面免費體檢、健康宣教工作。

從2013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合理界定四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制定分級診療病種目錄,建立四項轉診機制、五項調控辦法、六項監管措施,構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新秩序。

沒有改革,就不可能有群眾家門口看病的便捷。

2015年起我省開始組建醫聯體,以省級醫院為龍頭,組建了3個省級區域醫聯體和3個學科聯合體,各地積極探索組建不同形式的醫聯體。2017年按照醫療集團、醫療共同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四種模式的要求,所有公立醫院以及部分民營醫院、部隊醫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機構和339個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納入醫聯體,截至目前全省共組建不同形式醫聯體94個。實現了市(州)、縣級遠程診療全覆蓋,已開通遠程醫療的成員單位357個,全省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2.48%。

隨著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出臺和實施,在家門口看病正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新選擇。

我省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2017年全省全面推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076個,常住人口、重點人群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分別達到54.85%、79.98%和97.48%。

擴量提質,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

實施醫改前,“小病拖、大病扛”現象非常普遍,社會上流傳著“住一次院,一年白乾”的順口溜。

不觸碰難點,不叫改革;不擊中痛點,難見效果。

2013年我省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並軌,實行“六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建立起以基本醫保為基礎,大病醫療保險為補充,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和職工互助保障為託底的醫療保障安全網。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將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由2008年的104元提高到2018年的776元,全省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均穩定在98%以上。

我省不斷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對特困供養對象給予100%救助。完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從2012年起建立覆蓋所有病種的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報銷後,個人自負部分達到5000元起付線的按80%再次報銷,大病籌資水平和報付率位居全國前列。2012年至2017年,累計為21.17萬名大病保險患者支付大病醫療費用11.26億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省全面實施基本公衛和重大疾病防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8年的60元,服務項目擴大到17類。同時,抓好地方病、慢性病、傳染病防治,對確診的包蟲病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或免費藥物治療。制定出臺了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實施方案。將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由5000元調整為3000元,貧困人口住院費用政策內報付比接近90%。目前我省14種大病救治覆蓋率為86.01% ,今年上半年又擴大5個病種達到19種,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累計讓利於民2.5億元。

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省級居民健康信息平臺和8個市(州)級、部分縣級基層衛生業務管理數據中心初步建成,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全員人口、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建成率分別達到90%、 85%、 95%。

……

通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我省初步建立起一張覆蓋全省人口的醫療保障網,構建了一個嶄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平臺,綜合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辦醫條件大為改善,人才培養不斷加強,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強基層”的醫改目標初步實現;結束了“以藥補醫”的歷史,初步構建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運行新機制;群眾普遍得到實惠,全省衛生費用佔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5.87%提高到2016年的9.32%,居民個人衛生費用支出佔比由2008年的33.01%下降到2016年的27.52%……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提升了全省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出新時代醫改發展的前行方向,醫改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海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