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一女孩4歲時與家人走失,與親生父母同住一城卻不知

11月25日中午,在南寧市人民公園,5個姐姐來接小芳回家,姐姐們上前抱著妹妹泣不成聲。

小芳4歲時走失,多年來一直住在南寧,她住的地方離家只有7公里。天意弄人,沒想到就是這短短的7公里回家路,她走了28年。

南宁一女孩4岁时与家人走失,与亲生父母同住一城却不知

小芳(左二)和三姐蒲桂餘(左一)相擁而泣。

1.不慎走失

追逐嬉戲中,迷失回家路

1990年的農曆正月初二,千家萬戶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家住南寧市東溝嶺正街的蒲家父母帶著幾個女兒到人民公園遊玩。

傍晚時分,一家人陸續走出公園,準備回家。

“爸爸和三姐去哪兒了?”年齡最小的七妹小芳(蒲桂芳)問。

“爸爸和姐姐先回家了,我們看誰跑得快,先回到家。”四姐蒲桂柳說著,和3個妹妹追逐嬉戲,沿著望州路一直往家走。

跑著跑著,4歲的小芳不見了。

“以前去獅山公園玩,妹妹也是自己跑回家的。”蒲桂柳回憶說,開始她以為是小妹跑得快先回到家了。可爸爸媽媽和幾個姐妹陸續到家後,仍然不見小妹的影子。

2.心酸經歷

送進福利院,哭著喊媽媽

“從公園出來以後,和幾個姐姐追逐嬉戲,跑著跑著一回頭,人都不見了。然後我又跑回公園找,也沒找到她們。”小芳回憶說,再次從公園出來,天色已晚,道路兩邊已經亮燈,有些人家放起了鞭炮,開始吃晚飯。

坐在路邊,又冷又餓,小芳哭了。不一會,一位好心的阿姨路過,把小芳帶回了家。

“阿姨幫我洗洗手擦擦臉,問我家在哪裡。可我從來沒離開過父母,當時有點害怕,不敢說話,只知道搖頭點頭。”小芳說,後來阿姨把她送到了派出所,警察也曾帶她回到失蹤地點尋問周邊的人,可是沒有任何進展。在派出所住了一段時間,大約一個星期後她被送到了南寧市社會福利院。

“剛到福利院,誰都不認識,感覺好無助,特別想爸爸媽媽,一到晚上就會哭著喊媽媽,一直哭到天亮。”小芳說,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星期,她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當時年紀小,身邊又有許多小朋友,想家的感覺慢慢淡化。

福利院管理嚴格,小朋友們不能私自外出玩耍。之後,小芳也去過幾次人民公園,都是集體去集體回。

再長大些,在國家和愛心人士資助下,小芳讀了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那麼多年過去,她依然沒有父母的消息。

3.空留遺憾

父親臨終前,叮囑找妹妹

“從小妹失蹤那天開始,媽媽就一直哭,哭了一個多月,才好一點。逢年過節,母親就會守著一桌子菜發呆,肯定是想妹妹了。”三姐蒲桂餘說,小妹失蹤以後,家人也曾到處尋找,但沒有任何消息。

1992年,蒲家發生了一起火災,損失慘重,一時顧不上去找失蹤的小女兒了。

蒲桂餘說,父親的老家在湖南,母親的老家在桂林。一家人來到南寧後,父親賣過菜,賣過肉,後來收廢舊。

“在小妹失蹤前,大姐也曾失蹤過,為了找到大姐,家裡當時花了很多錢,後來大姐十五六歲就嫁了人,父親對此也比較失落。家裡有7個孩子,當時可能怕罰款也不太敢說。”蒲桂餘說,2010年,父親臨終前還叮囑她們“一定要找到妹妹”。現在,母親患有老年痴呆,雖然記不清是老幾失蹤,但依然記得是有個女兒不見了。

3.再生希望

二十多年後,網絡再尋親

四姐蒲桂柳說,這麼多年,他們家也一直不敢搬得太遠,就是怕小妹有一天回家找不到路,“一直到現在,我們每天走在路上遇到流浪者,都會看一看,像不像小妹”。

蒲桂柳說,之前看到過別人張貼尋人啟事,也沒見有幾個找到的,所以對這種尋親方式不抱什麼希望。後來聽說,可以進行DNA比對,2016年,他們就帶著母親去抽血,把DNA存到數據庫。當時就想著,萬一哪天小妹也把DNA上傳,就會找到了。

2017年5月,蒲桂柳在孩子的幫助下,把尋找妹妹的情況在寶貝回家網上進行登記。

小芳說,在福利院,很多孩子和她一樣,都是孤兒,沒有哪個主動想起來去尋找親人。

小學六年級時,大約1998年,福利院和南寧本地的媒體搞過“六一回家”的活動,因為舞跳得好,當時小芳還接受過電視臺的採訪,但上了電視也沒有得到家人的消息。

大學畢業以後,小芳和同在福利院長大的一個男孩子結婚成家。她說,之前也在網上登記過尋親信息,但沒有任何迴音,所以對尋親一直不抱希望。

有一次,朋友看了電影《失孤》後很感動,就轉發給小芳看,裡面提到寶貝回家網,於是今年5月她再次把尋親信息發到網上登記。

今年10月,喜訊傳來,DNA比對成功。

4.天意弄人

同一個城市,曾擦肩而過

今年11月25日中午,在人民公園,28年未見的姐妹們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不願鬆開。

“右手有個疤痕,沒錯的。”四姐蒲桂柳說,小時候她帶著妹妹到獅山公園附近的山上砍柴,妹妹就跟在身後,她右手的鐮刀用力過猛,一下子甩到了身後,正好割到妹妹右手,血流不止,後來是媽媽在附近找了些草藥,用嘴巴嚼碎給妹妹擦在手上的。

蒲桂柳說,小妹走失以後,家人不敢搬家,在原來的老房子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拆遷起了樓房,也是在原來的地方買的房子,就怕妹妹萬一回來找不到家。

小芳說,她上小學六年級時,學校組織同學們到獅山公園燒烤,但自己已經不太記得家的位置,爸爸媽媽的樣子也有些記不清了。

說起來,真是天意弄人。那麼多年,一家都在同一個城市,住得也不算遠,卻互相不知。

“大姐在靈山,二姐在南寧二橋南,三姐在珠海,我就住東溝嶺正街,五妹在高峰,六妹住雞村。”蒲桂柳說,她曾在友愛衡陽路口附近做生意做了10年,後來又搬到龍騰裡十街。多年來,她還參加了一些志願服務,“也曾多次到南寧市社會福利院去看望孤兒獻愛心,卻不知道自己的妹妹也在那裡”。

5.還有心願

希望幫丈夫也找到親人

姐妹們相認以後,又和妹妹一家人一起回家看母親。

73歲的母親早早在電梯口等候,小芳一出電梯,媽媽就挽著女兒的手一起回到屋裡,“孩子吃了那麼多苦,終於找到媽媽了”。

從地圖上看,南寧市社會福利院距離東溝嶺正街只有7公里。真是天意弄人,就是這短短的7公里回家路,小芳卻走了28年。

小芳說,親人找到了,但她還有一個心願:她的丈夫黨福生也是個福利院的孤兒,現在自己找到親人了,也想幫丈夫找到親人。

黨福生說,他從小在貴港市福利院長大,聽那裡的老院長講,大約在1986年左右,有人在貴港市區的一座石橋旁邊放了一個紙箱,箱子裡有個剛出生的嬰兒,脖子左邊長了一個大大的腫瘤,後來警察把嬰兒送到了福利院,他就是那個嬰兒。長大以後,他通過一個公益組織來到了南寧。後來,腫瘤慢慢變小逐漸消失了。

“小時候,的確有點怨恨親生的父母,畢竟是他們不要我的,但現在我已經有了兩個女兒,這種想法就沒有了。只想找到親生父母,讓他們知道我現在過得挺好的。”黨福生說。

來源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王世傑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