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弘扬知音文化,支持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

 蔡甸区原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汉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1992年撤县划区改为蔡甸区。

 蔡甸原为“蔡店”,是汉水边的一座小镇。以 “蔡甸”作为行政区名,读音与含义均不雅,不能承载绵长历史和文化底蕴,难以彰显地域文化,更不能标识我区和武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区和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外在声望,对此改名广大群众多有诟病。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蔡甸迫切需要一个契合自身城市形象和未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名称。积极弘扬知音文化,支持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人文和历史上传承不断,传播最广,底蕴最深,“伯牙与子期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强音符,符合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以知音为区名,将唤起人们对往昔历史的追忆,展现当今知音故里诚信友善、情深义重的传统美德,进而为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更好继承和发扬知音文化。知音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楚文化的精髓,其“诚信、友善、平等、包容”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具有普世价值。更名知音区,更能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知音文化的影响力,弘扬我区乃至武汉市特有的地域文化,为武汉打造文化之城增添自信。积极弘扬知音文化,支持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

  (二)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需要。蔡甸区正在着力打造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示范区,着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继而进入全国百强(市、区)。目前,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南屏通航产业园和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3+1”经济增长板块建设都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更名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更名知音区将为为打造知音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及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契机。

  解决方案积极弘扬知音文化,支持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

  一、建议市委市政府从知音文化弘扬传承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更名申报工作。我区认真研读了国家法律法规并咨询了相关专家学者,认为更名的条件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已成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工作专班,收集更名所需各类资料,起草更名工作相关请示报告。建议市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我区名申报工作,顺应我区广大群众呼声。

  二、建议市相关部门指导我区做好更名成本预算控制和风险可控工作。我区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完成了更名的可行性专家论证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工作,并将“蔡甸”更名为“知音”工作进展情况,多次向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请示并得到积极回应。建议市相关部门对于我区更名的成本预算控制和风险可控工作进一步把关,稳妥推进更名的各项工作。

  三、建议市区两级在更名申报工作中强化舆论正向引导。区域更名事关重大行政抉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特别是当前多元化视角、自媒体时代,需要高度重视更名事宜舆论引导,主动做好释理答疑工作,避免片面极端炒作,为更名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