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属于汉族王朝吗?有何历史依据?

巭孬嫑浪x


属于汉族王朝。

李渊自己的说法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

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凉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国后投奔南朝刘宋,任汝南太守。北魏进攻刘宋,李重耳以城归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门镇将,后改镇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随着迁居于此。李熙生李天赐,李天赐生三子,即李起头、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

李世民承认是老子李耳之后。

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毫州老君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记下》。

高宗仪凤三年,诏 《道德经》为上经。

天宝元年,诏 《史记,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太上圣(《旧唐书,礼仪志四》)。

这些都是有史书记载的,说明大唐李氏皇族对自己身份的认可是很明确的。

李唐自己坚定说自己是汉族,千年后有些人非说不是,难不成这些人是李唐的祖宗!

而且从姓氏来说就不是鲜卑族,史书记载外族人改李姓就那几个人,一个皇帝家族根本不可能无声无息的改名,因为追封制度要上查5代祖先名讳来拜祭,连朱元璋不愿捏造自己出身。

因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崇拜,谁会去拜个假祖宗。

中国是历来是父系社会。

例如我

我母亲是白族,我奶奶也是白族,算下来我白族血统占多数,但我的身份证和我对宣称都汉族,因为我父亲是汉族。

看下老李家

李氏家族,老子后代,飞将军李广后裔

李暠——李歆——李重耳——生李熙——李虎

李昞:父亲李虎(汉),母亲梁氏(汉)

李渊:父亲李昞(汉),母亲独孤氏(鲜卑)

李世民:父亲李渊(汉),母亲窦氏(汉)

李世民(汉),妻长孙氏(鲜卑)

看下汉多还是鲜卑多。

至于李唐是鲜卑大野部改姓的说法,其实更不架不住推敲。

当时西魏时对汉族大族通过赐姓来拉拢,当时李虎、阎庆都被赐姓大野;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样姓李,却分别赐姓徒何、拓跋。而后来这些人也都改回原姓。

而且鲜卑姓未必是鲜卑人,当时很多人是汉改鲜卑,因为政治高压导致的。其实很多很多鲜卑就是汉人。所以没法子证明他们的老婆是真正鲜卑。

而且基因考证李唐是炎帝之后,别忘了王朝没了,骨头还在。

昭昭正史,千古正论是汉家王朝。说李唐是鲜卑王朝的,休已!


蓉儿是傻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中国从来都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现在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当然我们不能用今天中华民族的概念往上倒推,套用到古人的头上。但是,在历史上的中国,也并非是仅有一个主体民族,在主体民族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他们的所建立的王朝同样也是中国历史的有效组成部分,他们也是中国的一员。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

汉朝是汉民族形成的关键时刻

其次,我们的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这一主体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而汉民族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在汉民族形成之前,就有多个不同的族源。比如炎黄部落、东夷部落、南蛮部落等,他们融合为华夏族。比如文献记载中就说到舜是东夷人,文王是西夷人。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莱人、曾人、戎人、狄人、鲜虞等等族群与华夏族实现了融合,到了秦灭六国前夕,战国七雄的百姓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而到了秦汉四百年的长期大一统,最终形成了汉民族这一主体民族。

汉民族形成之后,民族融合并未停止

再次,汉民族形成之后,汉民族依然在发展壮大之中,民族融合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民族融合的过程当然是有血腥、杀戮等苦难。但民族融合之后的结果却是,大家已经不分彼此而成为一体。在汉民族形成之后,先后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柔然、高车、薛延陀、沙陀族、党项族、契丹族、山越等等不同的族群融入到汉民族之中。曾经有一本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汉民族形成的著作,名字就叫《雪球》。汉民族的发展历程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唐朝前期的疆域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唐朝。唐朝的建立者李渊、李世民他们宣称自己是老子之后,他们说自己是陇西李氏,也是当时的一个望族。他们宣称自己祖先是战国时期的李牧,西汉时期的李广、李陵,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如此说来,他们肯定是汉族。而且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汉族人。这一点十分明确。

唐高祖李渊画像

但是,我们前面说了,在汉民族形成之后,东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点在李唐皇室身上也有十分显著的体现。首先,李渊的祖父李虎在北魏末年以军功渐露头角,西魏皇帝给李虎赐姓为大野氏,这是一个鲜卑姓氏。直到隋文帝掌权的时候,才恢复了他们家族的李姓。而从李虎开始,这个家族也与鲜卑人联姻。李虎为儿子李昞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子,李昞和独孤氏生下了李渊。李昞又为李渊娶了鲜卑人窦毅的女儿为妻子,李渊和窦氏生下了李世民。李世民的身上有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统。这就是那个时期民族融合的结果。

唐太宗李世民

而唐朝建立以后,在如此广阔的天下范围内,也并非是只有一个民族。唐朝的皇帝都有着比较开阔的胸襟,比如李世民就说过:“自古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遇之若一。”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尉迟恭、屈突通、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都是鲜卑人之后。唐朝建立后,在唐太宗、唐高宗时期,也还有大将契苾何力,铁勒族人,对唐朝忠心耿耿,曾经出征高丽,夺取了高丽国的都城平壤,俘获了高丽国王。不仅在唐朝初年,后来在唐朝宫廷里任职的胡人,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安史之乱中,有反叛的胡人安禄山,也有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的契丹人李光弼。至于社会生活层面,更是丰富多彩,诗人元稹曾经有诗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年画里的尉迟恭,后来他与秦琼一起成为门神

这也是我们所歆羡的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野叟杂谈


不属于,李世民的妈是鲜卑族,长孙皇后也是鲜卑族。其实从秦王朝开始就已经没有正统的汉族,秦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了民族大融合,只不过汉族人数多,绝大多数风俗生活习惯通化了其他民族,前段时间我做了dna检测,我有南方汉族,北方汉族,日本人,还有一个极其罕见民族四个民族主要血统。


薄暮金刚


答案是肯定的。唐朝是汉族王朝。中国历史上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最有名的莫过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满族人建立的清朝。但唐朝确实是汉族人建立的。正史的记载也是确凿无疑的。

《旧唐书 高祖本纪》: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为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仕魏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

李家的族谱,清清楚楚的,如果从李世民上溯到李暠,刚好祖宗八代。李暠是汉族,他的儿孙后代自然也是汉族。如果从李暠再向上溯,可以追到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唐王朝居然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后,大概许多人没有想到吧。请看历史资料。

《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遗腹生玄盛。

李广的后代当然是汉人了。

日本人的说法,是有意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其最终的目的是否认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和东亚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否认日本文化受汉文化影响,是汉文化支流的事实。在文化方面向中国人摆老大资格,从而打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日本人的做法,是聪明和骄滑的,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上面这个问题来说,李唐王朝后代帝王的血统中,确实有少数民族的成分。比如李世民的奶奶独孤氏,以及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血统。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李唐王室后代君主的身上,确实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不能因此否定他们汉族的身份。日本人以此得出唐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当然是不科学的。

按现代的中国法律。父母亲不是同一民族的。子女的民族可以随父,也可以随母。这是日本人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但这个理论放在现代是成立的,放在历史中,是绝对不能成立的。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子女的一切社会身份和属性都是随父,而不是随母。以现代的事实去反证历史,当然是不成立的。

日本人的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只是用在唐代,大概还用在明清历史的论述中。比如,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华侨,因此有些日本人说郑成功是日本人。他们当然有他们的理由,但是他们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就算是郑成功的母亲自己也确不会说郑成功是日本人。但日本人之所以这样说,背后的原因很明白。假如郑成功是日本人,那么台湾在历史上不就和日本有关系了吗?这种把戏和背后的狼子野心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穿,但并不防碍日本的一些不厌其烦的继续玩下去。

对唐朝历史的曲解,其本意也是为了打击解构中国文化。消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他们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背后掩饰着肮脏的目的。他们把谎言编的天花乱坠,比真的还真,骗取了不少人的信任。社会存在的许多“精日”分子,就是在他们这种“学术”营养的滋补之下,成长起来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唐朝属于汉族王朝,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很好奇怎么还有人提出这么个幼稚的问题,大概是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是鲜卑人,李渊的妈妈独孤氏也是鲜卑贵族,然后就说李世民,李隆基是胡人之后,这是错误的。李渊的先祖是古陇西狄道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临洮人。他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这是《旧唐书》第一卷第七十三页记载的内容。他的先祖曾被西魏皇帝赐姓大野氏,后追封唐国公,爷爷叫李虎,爸爸叫李昞。


邹伟鸿1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朝代。是不是汉人不是重点,因为唐代没有汉人的说法,汉人的说法到了台面上是蒙古,把北方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叫汉人,南方的汉人叫南人。因此,原来西南少数民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人称呼没啥变化,可是长城黄河之间的人都成了汉人。

唐朝的文化属于中原文化,最主要的依据有三点。主要现在人看书太少,不认真想。这三点都是历史课本有的,是中华文化的光辉之处。

首先是农业政策。中国自从炎黄子孙开始以农治国,到北魏开始,北方开始了租掉制,大唐农业的租庸调职鼻祖。租庸调职一直用到了清朝,这个政策除了反动的蒙古元朝不好好用,别的朝代这都是基本制度。这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政策,能说是外国的?

其次是禅让制。中国禅让制从古至今,尧舜禹是禅让,汉魏晋也是禅让。后来西晋脆弱东渡,北朝开始北魏-东西魏-北周齐-隋-唐这一脉,需要注明的是,禅让制是中国特有制度,今天最明显的是汉传佛教寺庙,之所以说是汉传就是因为禅让制。

这一脉到了唐没结束,五代还有后唐,和这个唐从法理上是一脉。

第三是文化。大唐的唐诗文化是中国历史高峰,也是世界文化宝珠。


童琪雅


这是必须的,也是肯定的。首先,唐朝皇帝的父系就是汉族,这是没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唐朝全面的继承了汉家的文化传承,而没有走鲜卑化的道路。一个民族被认同,更重要的是看文化认同感,而不仅仅是血缘。如果通读历史,你会明白,到了今天,恐怕没有哪个人敢说他身上的血就是最原始的哪一族,最重要的还是相同的文化将大家扭结在一起。


星火辰


照他这么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夷人的历史了,先是夷人黄帝吞并正统炎帝,后有殷人取代正统夏人(注意他们不是一个部族,后面也是这样),再有西面人牲周人取代殷人,接着一群养马的部族又统一了六国,连我们的老祖宗夏人后裔(匈奴)都不认了,你们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汉人?同姓之人五百年前尚且还是一家人,何况华夏大地上的民族,同样是以前分开生活的兄弟而已,口音变了,就不相认了?


文军


你该是搞错了民族观念,现在人类社会是按照父系传承的,该是以祖源来搞民族认同,而不是单单靠血统成分比例。查DNA可以查血统成分也可以查染色体祖源,如果O3的就是正宗汉族,这是汉藏语系民族的主要染色体类型。你这文盲都没文化,不懂民族大义,丢脸[机智]


心飞扬9093


对,他们是故意这么说的。

为什么他们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国族身份产生疑惑,进而让中国像东欧、中东、北非那样乱起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为什么会产生疑惑?因为有一些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很容易让人疑惑。比如‘汉族王朝’,你觉得什么是汉族?什么是汉族的王朝?

民族并不是中国的固有观念。中国和欧洲不同,历史上的中国长期是个统一的大国。所有的大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弱化容易造成分裂的部族、家族、民族,强调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否则大国就会分裂成一些彼此纷争的小国,大国将不复存在!就像前苏联,强调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当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崩溃时,前苏联解体了。就像美国,苏联解体后,一家独大的美国强调:全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全人类有普世的价值观。。。

长期统一强大的古代中国,很久以前就这样做了。汉武帝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记载:匈奴是夏后氏的后裔,是夏朝灭亡后,一些王族逃到北方,以猃狁部族为主,聚集很多部族组成的王朝。唐太宗的时候 ,房玄龄在《晋书》记载:鲜卑乃有熊之后裔,世居北狄,号东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匈奴、鲜卑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

什么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就是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的子孙。东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以炎黄子孙自居的周人曾经有过‘华夷之辨’。好端端的周人为何会有‘华夷之辨’?因为戎狄入侵,周人要与戎狄开战。。。戎狄是谁?你知道炎帝吗?神农氏的炎帝姓姜,姜同羌,就是说:炎帝的母系祖先是古羌人,羌人属于西戎。你知道黄帝吗?姬姓的黄帝是轩辕氏,不看字形念一下读音:轩辕、荤粥、猃狁,周朝的猃狁就是殷商时期的荤粥,在更古老的时代叫做轩辕,就是说:黄帝的父系祖先属于北狄。。。对于重视血脉的古代人,必须分辨华夷——强调‘华夷之别’在于文化、在于生活方式。强调相同是为了‘和’,强调不同是为了‘争’。强调文化有别,才能动员大家与流着相同血脉的戎狄争战。

但是近代的中国羸弱了,为了保存华夏,与列强抗争,先辈们从西方引进民族和国家观念。清末康有为第一次提出‘黄族’或者‘中华民族’的概念。民国的时候提出‘五族共和’,中国才粗粗划分了‘满蒙回藏汉’五个民族,汉族这才第一次确定名字。当时白崇禧将军反对把‘回’划分为民族,认为‘回’属于宗教。若按照宗教划分民族,那么回族应该和佛族、道族、基督族、、、并列。还有,若把回教划为回族,不但白崇禧将军成了回族,明朝的十大开国将领中,至少有七、八个是铁钉钉的回族。

划分民族对于一个长期统一强大的文明来说,是一件很复杂的工程。共和国建国后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划分了56个民族,有些民族的族名还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起名,才确定下来。如此吃力不讨好,为何还要划分民族?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现代化(西方化)。为什么要现代化(西方化)?看看中国近代百年耻辱,你觉得日本人凭什么觉得可以‘三个月征服中国’?因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民族观是很淡的,抗战期间伪军的数量甚至超过日军。。。你还觉得‘三个月征服中国’狂妄吗?

是百年耻辱让华夏的主体人群成为汉族,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强加给我们的祖先。汉族是民国时期才确定的名字,共和国成立后才具体划分的民族,就是说:中国有王朝的时候,还没有汉族;而中国有汉族的时候,已经没有王朝。‘汉族的王朝’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穿越历史,混淆历史。

古代的‘汉人、唐人’和现代的‘汉族’不是一个概念。汉人是汉朝的国人,唐人是唐朝的国人。汉人和唐人的后裔在近代划分民族的时候,大多划为汉族。比如,鲜卑人多是唐朝的国人,他们的子孙在现代大多划为汉族。我们只能说:‘古鲜卑人是现代汉族的来源之一’,不能说‘唐朝是鲜卑族的王朝’。很明显的道理:部族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鲜卑旗下的汉人多到让鲜卑人不说汉语,不写汉字就无法指挥部队,无法推行政令的程度。。。而且唐朝的国人可不只是鲜卑人,还有很多突厥人,当然更多的是汉朝遗民的后裔——汉人。

再比如,匈奴人和氐人都是汉朝的国人,汉朝灭亡后,他们分别以‘汉’的名义建国,企图推翻晋朝,复辟汉朝。但是他们屠杀平民行为,导致自己不断分裂内斗,所谓‘拯救汉族的英雄冉闵’也在其中。这段长期的乱世,后人称之为‘五胡乱华’。

现代有一些人学着‘五胡’那样——不知道‘汉’的本质是什么,却以‘汉’的名义,分裂中国的历史和族群,诱导中国人内斗,,,中国人才吃饱几天饭?。。。不要上这种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