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

柯是我


曾經看過有人為孫科測的字,當然是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意思。“科”字拆開來是一個禾和一個鬥。暗喻孫科欲鬥無門,欲和無口。


孫科就比蔣介石小4歲,而且就像問題者所說的,孫科一手好牌打得很爛,一方面是當時叱吒風雲的人太多了,一方面也有孫科自身的原因。他有野心,但是能力平平。想要在動盪的政局之中立於不敗之地,孫科的修為還是太淺了,就連孫中山自己都看不出兒子有這種潛力。孫中山給孫科的庇佑的確讓他有了很高的起步,讓他在得罪諸多人之後還能好好地活著,卻也讓他揹負了一生“虎父犬子”的壓力。

孫科早年受父親孫中山的教誨,堅信人一身的浩然正氣正是由書中而來。所以孫科本人身上帶著濃厚的文人的酸腐氣,也會不自覺得表現處太子爺的傲氣,胡漢民還曾說過他在國外待久了,還有洋人脾氣。蔣介石在孫科死的時候說他是革命元勳,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其實熟知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孫科和蔣介石一直都是不對盤的。

1931年胡漢民被老蔣扣留,孫科成了反蔣勢力追捧的對象,在他們的支持下,孫科另組國民政府,並且通電全國,威脅老蔣在四十八小時之內迅速下野,卻又因為財政問題迅速倒臺。那時候的孫科應該是生平最為得意之時,終於可以把老蔣壓在腳下了,他將對老蔣的不滿毫不避諱地罵了出來,什麼反革命的東西、專制的惡魔、傳染甚速的鼠疫……但是事實卻是啪啪啪打臉。

蔣介石被太子黨如此咒罵,他礙於“國父”的臉面一直保持鎮靜,沒有在公眾面前對孫科動手腳。但是私下裡,他也沒少罵過孫科。蔣介石心中孫科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是總理的不肖子孫,在日記之中甚至總結道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在老蔣,或者在當時很多國民黨老臣心中,孫科根本不配稱是孫中山的兒子。

蔣介石和孫科相互厭棄,但是在逼不得已的時候還得擺出一派和氣,企圖合作。1948年,蔣介石想要支持孫科競選副總統從而打壓當時呼聲最高的李宗仁。蔣介石叫宋美齡兩次去勸,孫科提出了要求必須兼任法院院長,還開口討要競選經費。蔣介石氣得牙癢癢,不過競選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老蔣去了臺灣,孫科攜家帶口去了美國。孫科夫婦和兒子住在一起,還要幫家裡做家務。孫科過得如此潦倒,能想到的卻是蔣介石。他為了能回到臺灣,在記者採訪之時明確提出反共擁蔣的主張。彼時蔣經國的政治地位已經穩固,蔣介石料他也不能掀起什麼波浪,見他還有利用價值就將他請了過來,並且盛情招待了他,給了他一個有名無實的閒職。

所以為什麼孫科為什麼像跑龍套一樣存在,並不是他為人低調,而是因為經他之手的每一件能夠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事件,都輸得灰頭土臉。


木劍溫不勝


孫科身上最大的閃光點並不是他做出了多麼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他被人們所銘記的緣故大多數是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孫中山對孫科是寄予著厚望的,所以在後來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想把他培養成接替自己大業的人。


但是孫中山因為卻發現孫科根本沒有能力支撐起自己創下的大業,所以他的希望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在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的大權才被黑馬一般殺出的蔣介石奪走了。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宋慶齡,但是孫科和宋慶齡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孫科的母親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因為孫中山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孫科在四歲的時候就和母親一起遭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不得已之下被母親帶著流亡到了美國舊金山,最後在美國成長了起來。

當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的時候,孫科的年齡實際上和宋慶齡是差不了多少。

孫科和蔣介石一直以來的恩怨

孫科早年就跟隨他的父親為各種起義奔波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以他的關係地位還有資歷,他是很有可能繼承孫中山大位的。

但是怎奈能力不夠,根本無法和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相爭,所以最終只能靠孫中山給他留下的餘蔭坐上了不尷不尬的地位。

而在蔣介石和汪精衛、胡漢民爭奪國民黨大權的過程中,孫科對蔣介石是非常不服氣的。


因為在他的眼裡蔣介石只是一個靠權謀上位的投機者,與汪精衛、胡漢民這些同盟會的元老還有自己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所以他一直幫著汪精衛、胡漢民等人針對蔣介石。

不過蔣介石一直沒有把孫科放在眼裡,因為他知道孫科究竟有幾斤幾兩,以孫科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威脅到他地位的,所以他一直將攻擊目標放在了汪精衛和胡漢民等人身上。

(汪精衛)

在蔣介石獲得大位之後,也沒有針對孫科,反而因為顧及到孫科的身份,給他安排了一些非常高的行政工作,讓他先後擔任了立法院的院長和不同部門的部長,讓他擔任了一些權力不是很高的閒職。

孫科在抗日戰爭中有著不小的貢獻

當然孫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父親孫中山龐大的光環卻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在孫中山死後多年的時間裡,仍然有著強盛的光芒籠罩在孫科身上,靠著這些光芒,在抗日戰爭時期孫科才能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因為早年的事情,所以蔣介石和蘇聯是有著決裂關係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蘇聯這隻潛伏在中國北方的龐大巨獸卻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蔣介石一直極力地想修復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蘇聯人的武器援助。

不過蔣介石知道以自己早年做出的事情是沒有任何緩和餘地的,所以他就將孫科派到了蘇聯,想通過孫中山的影響力尋求戰爭援助。

孫中山曾經和蘇聯的交流過程中給蘇聯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蘇聯人對他有著很大的好感,所以在愛屋及烏下,他們給了孫科很大的面子。

在孫科前往蘇聯的兩次過程中,他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在斯大林的決定下,分別給中國援助了兩筆程度不同的武器物資,從這方面來說,孫科對於國家是有著一定貢獻的。

孫科性格上的跋扈最後逼死了戴季陶

不過孫科的身上畢竟籠罩著太大的光環,所以他難免是會生出一些傲氣的,在蔣介石準備敗退臺灣前,孫科就和當時南下逃到廣州的戴季陶發生了衝突。

當時很多人都在逃亡,就連蔣介石曾經最好的朋友戴季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戴季陶和蔣介石的感情發生了破裂,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跟蔣介石同行前往臺灣,他當時是準備南下廣州前往香港的。


(戴季陶)

戴季陶跑到廣州的時候,住進了一家檔次還算不錯的賓館,但是正準備逃亡的孫科也看中了戴季陶住下的房間,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讓自己的手下人強行將戴季陶的行李從房間中搬了出來,完全不給戴季陶這個地位不亞於他的大人物絲毫面子。

然後在孫科的羞辱下,戴季陶因為早年患上精神病而一直服用安眠藥的緣故,在當天晚上因為氣憤不過服用的安眠藥劑量有些大了,所以就這樣被孫科間接逼死在了廣州。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孫科脾氣上的張揚跋扈,正因為他的張揚,所以一度和蔣介石鬧得很不愉快,在蔣介石前往臺灣的時候他做出了和戴季陶一樣的選擇。

他轉道香港前往了美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後才因為窮困不堪選擇了多蔣介石妥協,這才在後來前往了臺灣,並在臺灣度過了晚年。

所以說這就是孫科的一生,我覺得在孫科的身上是談不上犬子這個詞的,因為以他的人生事蹟來說,他並不至於是一個敗家的權貴後代,他的能力是有一些的,但總的來說能力又不是特別的強,這才會在有著那麼大政治影響力的情況下,一直做著一些閒職,不過也因為他地位背景太過於崇高的原因,導致他培養出了有些過於跋扈的性格,從這方面來說,在孫科的身上同樣沒有避免一些權勢二代的不良現象。


孤客生


野心不小,能力不足,就是一個蛇吞象。


其實說到孫科,很多人第一想法是比較懵。他是誰?怎麼有點熟悉。如果說孫中山之子,才會突然醒悟過來。哦,原來是國父的兒子。除非是喜歡民國史的人,否則對他的瞭解都比較少。

▲孫科(左一)盧信(右一)孫中山(中)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原配盧慕貞的孩子,也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他出生在1891年10月份,因為當時父親正在四處鬧革命,他和母親也被清政府通緝。因此在他剛剛四歲的時候,就跟隨母親前往美國居住。

那個時候的孫中山在忙於革命,甚至是連革命的錢都是靠著張靜江,也沒有錢去額外的照顧母子兩人。所以母子兩人的生活並不怎麼好過,但是作為革命領導人的孩子,還是不停的有人來接濟他們。

所以在孫科的童年生活上面,孫中山一直感覺有所虧欠,這也影響到了後面他對孫科的很多決定。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孫中山對其教育一直是遠程“遙控”。經常寫書信去鼓勵他,給他寄去各種中外名著。

揹著革命偉人之子的光環,孫科倒是沒有丟了孫中山先生的臉,順利的從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受西方的影響,稍長之後越來越支持父親的活動,在求學期間就在檀香山加入中國同盟會。


▲青年孫科(右一)

在國內形勢稍微好轉之後,孫科於1917年返回中國。雖然有著父親這座大山靠著,但是也不可能上來就給他一個什麼重要職位,就這樣先在父親身邊“學習”了兩三年時間。孫科倒是沒有他表面上看上去這麼老實,幾年時間就開始“拉幫結派”。

比如在廣州首任市長上面,他就是下足了功夫。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手段,讓廖仲愷、胡漢民極力推薦他到這個職位。其實孫中山一開始有點避嫌的想法,而且對於孫科能力也比較瞭解,並不想讓他做。但是孫科搬出了生母盧慕貞,如果不給他坐,他就叫著母親來找宋慶齡鬧,孫中山也只好將就同意。

那一年是1921年,孫科也正式的走上了政治生涯。但是也從這一個事件上,孫中山看出了孫科的本質。所以在繼承人的考慮問題上面,他並沒有太多想過孫科的可能性。但是對於這一點,孫科並沒有認識到父親的想法,也埋下了後來的職位之爭。

隨著孫科從政時間的加長,其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嚴重的有兩點。其一是野心太大但能力不足,其二是政治立場不堅定不斷改口。 孫中山曾經有段時間重病修養,在張靜江的安排下,蔣介石前來侍奉孫中山,趁機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自從孫中山去世後,當時以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三人最為勢大,也是最有可能獲得“皇位”的人。


▲獨子孫科、長孫孫治平、宋慶齡

但是很快事情出了意外,廖仲愷被暗殺,胡漢民深陷其中,最大的花環似乎是落在了汪精衛身上。可惜汪精衛也和孫科一樣,政治立場不是很鑑定,所以做起事來,骨子裡面並沒有蔣介石狠辣。面對蔣介石的漸漸起勢,孫科開始有點不服。

要知道蔣介石也只不過是比孫科大四歲,孫科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要是汪精衛、胡漢民這樣的元老,比他大了十歲左右,還可以稍微忍下。憑什麼只比自己大四歲,就可以奪了我的位置,所以他選擇跟汪精衛一起與蔣介石對著幹。

蔣介石在1931年軟禁胡漢民,再加上後來的“廬山刺蔣”事件,造成國民黨內部反對蔣的聲音越來越多。蔣介石在迫於形勢之下釋放了胡漢民,又在孫科、汪精衛等人的排擠下宣佈“下野”。

孫科與汪精衛等人在1931年5月,在廣州成廣州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相對抗。但是因為根基太過薄弱,絕大部分的資金都被蔣介石把控。由於廣州國民政府財務太過困難,孫科上任一個月便辭職。

▲廣州國民政府



孫科看與蔣介石對抗無望,於是開始轉向向其靠攏。他在1932年出任立法院長,開始鼓吹立憲制度。但是蔣介石叫的是獨裁,因此他的建議被蔣介石冷對待。在著幾年裡面,孫科過的並不好,雖然官職挺咋呼人的,但是也僅僅是聽上去。

早年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國共合作,並且積極同蘇聯進行聯繫。蔣介石代表孫中山前去與蘇聯談判,結果遭遇冷對待鬧得很不愉快。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革命還是得拉著找人家。而為了不至於太尷尬,就讓孫科作為代表前去談判。

對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蘇聯方面本來也沒有多大的異議。再加上還是孫中山的兒子,一直很給他面子。孫科多次前往蘇聯,都獲得了斯大林的接見。並且還從他那裡獲得了部分的武器資助,倒是沒有多下不來臺。

▲孫科

對於蘇聯給予的幫助,孫科似乎看到了另一條路。他試圖聯合蘇聯遏制蔣介石,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這裡要額外插一句其對共的態度,從他早年聯合汪精衛清共的行動來看。與他父親早年致力的國共合作,完全是背道而馳。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孫科又跟著蔣介石去攻打解放區。到了解放戰爭的後期,李宗仁聯合白崇禧逼迫蔣介石下野。孫科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選擇了與蔣介石合作。他藉助蔣介石在背後的支持,開始與李宗仁競選國民黨政府副總統。

這是在1948年的副總統競選當中,按照道理說本來是穩操勝券。但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救國日報》披露了一則關於孫科二夫人藍妮的醜聞——孫科借權利之便曾經為藍妮開脫罪責,造成其在大選中受到影響。結果經過四輪選舉,李宗仁獲得最後勝利。

▲孫科、藍妮(左一二)

然而在1948年年底,國內形勢對於國民黨來說急轉下降。白崇禧,李宗仁等桂系軍閥趁機逼宮,孫科趁亂插入一腳,使得蔣介石被迫下野。外部只知桂系軍閥的努力,殊不知也有孫科也是費了好大力氣。

蔣介石下野之後,孫科就開始謀劃其所謂的“光榮的和平”。其實是孫科,李宗仁,蔣介石三人圍繞建立什麼樣的和平,展開的一場較量。孫科的想法是維持國民黨統治,作為他的主要任務。

桂系軍閥主要是聯合共一致對蔣,防止他東山再起。另一方面是依靠長江天險,以達到長江為界,南北分治的目的。如果達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進行談判建立聯合政府。

而蔣介石則是想趁李宗仁談判的機會,準備戰略轉移,並且準備在李宗仁勢弱的時候東山再起。他以50萬兵力佈置於壺口,阻止我們渡江,同時控制南京,威脅李宗仁。即使都達不成也可以戰略性撤退,形成以臺灣為中心,使李分治目的破產。

▲李宗仁與蔣介石

這個時候的孫科要啥沒啥,所以相對來說沒有任何話語權。就算是談判,也輪不到他來講話。然而他也不想讓別人好過,為此他聯合蔣介石破李宗仁合談而劃江治理的計劃。中間還將常散佈各種不利於李宗仁的言論,拒絕回到南京。

但是他和蔣介石的合作也是與虎謀皮,在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雙方壓力下,孫科被迫在1949年3月8日辭去了行政院院長的職位,其所謂“光榮的和平”也不了了之。

當看到迴天無望之後,他選擇帶著家人輾轉香港、法國等地。他在國內和父親一樣從來不斂私財,最後還是賣了多處房子才定居到美國。也造成後來生活窘迫,戲稱其住宅是“火柴盒式房子”。與夫人孩子擠在小房子裡面十幾年時間,連衛生都是家人輪流打掃。

他於1952年在美國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及高血壓、失眠等病,為了看病生活更是入不敷出。到了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開始奉承蔣介石。在蔣介石的允許下,他才得以回到臺灣,生活稍微少好一點。



▲孫科

1973年孫科病逝,蔣介石念在是孫中山獨子的情況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致辭道:“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可是在早年的日記裡面,卻是這樣描述他:“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史之策




評價孫科,應該有多個視角。

用胡漢民的話說就是: “因為他是孫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氣;因為他在國外長大,所以有洋人脾氣;因為他是獨子,所以有少爺脾氣。他有時只發一種脾氣,有時兩種同發,有時三種一起發。”

再來看蔣介石對孫科的看法: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簡直就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總在關鍵時候誤黨誤國。



當然孫科作為一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人,對國內的政治局勢不太瞭解,一生獨以喜歡讀書為人熟知::“孫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鎮以讀書為樂,實屬國民黨政要顯貴中的鳳毛麟角。說這是有惠於其父孫中山好讀書的遺傳個性,恐怕還不如說是受益於孫中山早歲對他循循善誘,力促其勤學苦讀的一片苦心,更為準確得當。”



作為孫中山的長子,孫中山對他一直是比較器重,為他選擇哥倫比亞大學法學,一直攻取到博士學位。在長期的鬥爭過程中,孫科一直陪在孫中山身邊擔任秘書一職,方便隨時培養提攜他,讓他認識一下週邊的大人物。

1921年起,孫科更是獨立辦事,擔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

上邊曾寫過蔣介石對孫科的看法,評價如此之低,都是因為孫科長期與蔣介石關係不合所致。


1931年孫科擔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看到孫中山的嫡系胡漢民被蔣介石囚禁,就馬上辭職,和汪精衛等人一起在廣州成立了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孫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責蔣介石為“專制魔王”、“怙惡不悛的反革命”、“最鮮明的反革命東西”、“過街老鼠”,號召全國人民“急撲殺之”。

各省軍閥紛紛響應,最終蔣介石不得不通電下野。

在新成立的政府中,孫科擔任內閣總理,但剛過了兩個月,孫科就發現管理一個政府實在是太困難了,才發現蔣介石的不容易。

1932年元旦剛過,孫科實在受不了了,只能親自請蔣介石出山。在以蔣介石為首的政府中,反對蔣介石的人推舉孫科為行政院長,但蔣介石一心想把孫科趕出局,指示宋子文辭職,把國庫的現金基本提光。這樣一來孫科的行政院長就不好當了,只有辭職。



1945年,被蔣介石壓制多年的孫科,認為當前的中國的局勢要以穩定為主,對領國蘇聯要求和,對中共以壓制為主,以軍事為輔。這些建議被蔣介石認為“誣衊政府,與中共合作,以俄人為後盾,意圖奪取國府主席”。

孫科負氣出走上海,再不願回重慶。當時全國譁然,紛紛宣揚國民黨內部大佬不團結,內部爭權奪利嚴重。

蔣介石為了爭取更多的黨內支持,派出自己的秘書吳鐵城去接孫科回重慶,但孫科表示堅決不回。

這時吳鐵城用計把孫科騙回了重慶,本來是說孫科可以坐飛機到處去,孫科上了飛機,飛機卻改變了航向,去了重慶。

但到了重慶的孫科,卻對蔣介石不理不踩,蔣介石就直接把孫科掛在那個地方,同樣不理不踩。



解放戰爭快要結束時,孫科先去了香港,後來想去臺灣,卻被蔣介石制止。不好在明面上反對他來臺灣,於是就指示保密局毛人鳳去辦這件事。

於是在香港就出現一個女子出面告發孫科與他有關係,要求孫科出錢。這場官司打了很久,最終孫科雖然勝出,卻導致他在香港滯留太久。如果去臺灣的話,臺灣新組建的政府中已沒有他的位置。

孫科沒有辦法,只好去了美國。孫科縱有萬般不是,但有一點,就是這個人不貪,因此身上也沒有什麼錢。

到了美國後,孫科一家生活一直很清貧。和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差不多,陳家兄弟為國民黨整黨不力背鍋後,也來到了美國,以養雞為生。

一直到了1962年,孫科不得不向蔣介石低頭,公開表示蔣介石是國民黨的英明領導,希望到臺灣去看看,盡一點綿薄之力。蔣介石看到後,為了團結孫中山的嫡系老派人才,同意孫科來臺灣。

1965年10月29日,孫科飛到臺灣,在臺北松山機場受到了蔣經國及2000餘人的熱烈歡迎。第二天孫科親自到高雄蔣介石的官邸拜謁。賓主雙方共同回顧了多年以來在國父孫中山的旗幟共同的革命經歷,對當前的臺灣國際局勢交流了看法,並展望了未來的美好前景和合作空間。

1966年,孫科出任“考試院”院長,得以再列“黨國”要人之列。1973年8月26日,孫科因病去世,蔣介石深為悲慟,特頒治喪令,稱孫科為“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力行三民主義,學術造詣淵深”。

大概是死人不會說話的原因,也許是為了給孫中山面子,在孫科死後,蔣介石終於給孫科了高度評價,與蔣介石日記 中記錄的截然不同。


新知傳習閣


蔣介石曾這樣評價孫科“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從這裡可以看出全是溢美之詞。不過這也有可能是主觀意識上的,並不客觀,畢竟不是很貼切。


△孫科

孫科是孫中山與原配夫人盧慕貞的兒子,與父親孫中山比起來,孫科顯得非常的平庸,只要談到孫科,似乎就離不開他的父親,孫科很難超越自己得父親,即使自己再努力,這就好比後幾部的影視劇永遠無法超越第一部。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孫中山也是如此,孫中山對孫科可謂是言傳身教、用心良苦,為孫科鋪平了人生道路,讓他進入同盟會參加革命,同時時常約束自己,引導孫科能夠成為國民黨中著名的人物。可越是這樣,孫科就越有壓力,因為他發現自己長大之後,周圍的人都在討論他的父親,自己在政治上革命上做的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人們就會拿他和孫中山做比較,說孫科不如孫中山,沒有沿承父輩風範,想要超越自己的父親,談何容易?


△孫科與父親孫中山

所以經常有人認為孫科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碎,兩王帶四二分開打,沒有驚天動地,畢竟古人都認為“龍生龍,鳳生鳳”,亦或是“老子英雄兒好漢”,這樣才符合常理,就好比劉禪,父親劉備建立蜀漢,而自己卻被認為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換個角度,如果阿斗的父親不是劉備,人們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魯迅先生就曾經坦言,往往有這種觀念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

△父親掛像下的孫科

孫中山恰好處在革命的時期,國家封建社會政權搖搖欲墜,外面又有西方列強的不斷碰撞,作為國民,孫中山為民族乃至中國的未來尋找一個自強的出路的理想,自此成了革命的探路人。所以孫科一出生,就是沿循著父親所開創的革命道路緩慢前行,他是革命的持續者卻不是革命的開創者,成就自然也沒有父親孫中山的高,評價更是天差地別,況且孫中山的個人魅力是孫科不具備的。


雖說和父親比多有不足,但是與同輩亦或是同時期的政治人物對比,又有些可以誇獎的地方,比如他並不是紈絝子弟、衙內、橫行霸道之人,孫科也有自己得抱負,他曾提出過實施憲政的政治主張、聯共抗日等,還一直聲討老蔣的獨裁,所以並不是一無是處,孫科曾任中華民國考試院、行政院、立法院長。

孫科也一直是久居高位,正是和父親孫中山一樣,從不利用官職獲取錢財,到了晚年還是賣了房子才出國遠行。1952年,孫科移居美國,擔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董事長。1965年前往臺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諮議、考試院院長,1967年擔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終年82歲。


孫科的一生還是有很多可以借鑑的東西,比如他喜歡看書,在當時的社會哪怕是現如今都沒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那樣熱愛書籍。


羽評郡主


民國時期,作為國父孫中山獨子的孫科,是典型的權貴二代。和如今很多權貴二代一樣,孫科身上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很多權貴二代的不良習氣。這點,從孫科在逃亡過程中飛揚跋扈地逼死戴季陶就可見一斑。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原配盧慕貞的孩子。但作為孫家唯一的男胎,孫科雖備受矚目,卻一直未得到父親的關愛。在孫科的童年少年時期,父親孫中山一直是缺位的。這期間,孫科一直由母親盧慕貞照撫。孫科出生的1891年10月,孫中山正在四處鬧革命,在這種情況下,他和母親也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緝。這以後,他和母親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四歲時,孫科隨母親定居美國。


父愛缺失下長大的孫科,雖受到孫中山足夠的重視,卻終究不像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慢慢地,長期與母親姐妹生活的孫科,開始出現了叛逆的性格。孫中山得知情況後,開始遠程“遙控”兒子的教育。他經常寫書信去鼓勵兒子,給兒子寄去各種中外名著。

於是,在孫中山的鼓勵下,孫科在學業上慢慢地有了相應的成就,這點讓孫中山很是欣慰。16歲那年,孫科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16年畢業後又順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學習。到此時,孫科也算是已經學有所成。

在求學期間,孫科還在檀香山加入中國同盟會。1917年,孫科回國後,開始跟在孫中山身邊“學習”。此時的孫中山才開始與兒子長時間地親密接觸,最初,孫中山對這個兒子抱著很大的希望,但很快,孫中山發現,孫科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般乖巧,他甚至在孫中山眼皮子底下開始“拉幫結派”。


直到這時候,孫中山才猛然意識到“近乎放養”的教育方式,已經對兒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這個影響的最大體現是在性格上,長期放養長大的的孫科,不僅絲毫沒有國父的度量,還養成了心胸狹隘、唯利是圖的性格特點。孫科的這種性格顯然不是遺傳,恰是耳濡目染的結果。

孫科母親盧慕貞沒有太多文化,自然,她的眼界和為人處世自然多少是狹隘的,實際上商人出身的她還將“小利”思想灌輸給了兒子孫科。

在政治上,這種性格顯然是大忌,孫科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本不該成為政治投機者,可是他狹隘、唯利是圖的性格促使他最終成了政治投機者。

孫科在擔任國民黨要職期間,就曾多少為了利益輕易倒戈。孫科的倒戈和政治立場全無關係,而只和他的喜好及利益相關。最初,在父親培植的接班人中,他對於僅比自己大四歲的蔣介石很是不滿,心理學上,人多半更容易對和自己同齡的人產生妒忌。孫科對這位父親極力推崇的人很是不滿,在他心裡自己才應該是父親的繼承者,而不是這個只比自己大幾歲的外姓小子。於是,孫科便聯合汪精衛開始對付蔣介石。之後,他又聯合汪精衛清共,最後他又翻臉不認人想踩汪精衛幾腳。再之後,蔣介石得勢,他又輾轉倒向蔣介石。孫科的這種做派,完全是商人從政的典型手法。



孫科的種種行為,孫中山不待見,孫中山身邊的人自然也是不待見。但畢竟他是太子爺,大家自然是敢怒不敢言。但私底下,孫科的反對聲從來沒消停過。

蔣介石便曾在日記裡鄙視過孫科:“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雖然蔣介石在日記裡罵得徹底,但在現實中,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只能供著孫科,沒辦法,太子爺啊,再說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誰讓人是孫中山獨子呢?於是乎,公共場合,蔣介石對孫科的評價成了與日記裡截然相反的存在,他大讚孫科:“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

說到底,孫科的身份雖給他帶來了光環和榮耀,卻也給他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孫中山的存在,既是孫科的政治資本,也是孫科的政治負擔。

孫科的出生背景雖然讓他“不勞而獲”地擁有了雄厚的政治資本,但是他的政治資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負擔便會有多厚。在人們看來,在孫中山的光環下,孫科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得不好說明他是廢物。所以,說起來,孫科也有他的無奈。

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如果說他沒有政治野心,那肯定是假的,只可惜,在這場政治角逐中,因為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孫科最終敗給了蔣介石。

縱觀孫科的一生,他雖然終未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樹,但在抗戰時,他依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這點相當值得肯定。


抗戰爆發後,孫科藉著孫中山獨子的特殊身份,多次前往蘇聯尋求蘇聯幫助。在當時,對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蘇聯方面本來也沒有多大的異議。所以,當孫中山的兒子親自前往尋求幫助時,蘇聯方一直很給面子。孫科多次前往蘇聯,都獲得了斯大林的接見。並且還從他那裡獲得了部分的武器資助,這些都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相應的力量。

抗戰後,孫科一度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在國民政府擔任過職位高但沒有實權的職位。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臺北。

附註:孫科一生共有二子四女,兩子分別是 ● 長子孫治平, ● 次子孫治強。


記者李滿


曾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讓好多草根屌絲熱血沸騰,但是經過奮鬥拼搏之後。發現,屌絲奮鬥的終點,僅僅是官二代、富二代生下來就已經擁有的。這就是,“我奮鬥了20年,才有了,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資格。”你自問一下奮鬥年可以做到市長,給你20年夠嗎?對比一下,人家孫科學校畢業沒多久就做了市長。

不管你有多麼倔強,不得不承認,“從乞丐到元首”這樣的屌絲逆襲事件,從來都是小概率事件。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說出了萬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的出生背景很重要。這裡就要聊到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孫科。

要介紹孫科,就不得不聊到孫逸仙,似乎孫逸仙是擋在孫科前面的一座大山,似乎孫科永遠活在孫逸仙的陰影之下。好吧,一般人是這樣介紹孫科的:“孫科,孫逸仙長子,虎父犬子,曾任****等政府要員,總之存在感很低。”

人們對對孫科的評價似乎就是,無理想、無能耐、無存在感的“三無人員”,話裡話外似乎還會有一種看不起人家、不屑一顧的感覺。且慢,此人是美國加州大學的大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生。在當時國家那麼積貧積弱的年代,能受到高等教育的有多少人?能拿出這耀眼學歷有多少人?就是放到現在又有多少人有機會出國深造?

國外鍍金,碩士研究生畢業,26歲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元帥府的秘書,27歲擔任國會參議院的秘書,起點這麼高的公務員有多少?

還有更厲害的,1921年,此人30歲,擔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30歲的年輕市長哦!現在的90後們——你快30歲啦,你在幹什麼?現在的80後——你快奔4啦,你的周圍有幾個市長級別的人物?孫科32歲的時候,成為國民黨中執委的委員,這是黨國的中央級要員啦。四年工作經驗,就可以做到市長;六年做到中央委員,你會不會有羨慕嫉妒恨呀?

前面說到“似乎孫科永遠活在他父親的陰影之下”,似乎有一個“國父”的爹很不爽。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陰影是不是很讓人享受不已啊?估計好多人在呼喊,讓上天給我也掉下這麼一個爹吧?ok,別幻想啦,天上掉一個大爹下來,也不怕把你一屁股坐死呀。阿斗有個好爹,他自己守不住攤子,做了階下囚;崇禎皇帝也有一個好爹,自己各種作死,最後還得上吊去。

1931年,老蔣下野,孫科任行政院長。孫科組建內閣後,老蔣、汪精衛、胡漢民各種拆臺、扯後腿。沒辦法作為一個從美利堅空降回來的政界鮮肉,真的制服不住黨國的那群老油條。別忘了,那群老油條,哪個不是在刀光劍影、陰謀詭計中千錘百煉出來的?人家動刀動槍鬧革命的時候,他還在校園裡撩小姐姐呢。

沒辦法,他曾經有過成為元首的機會,無奈技不如人。*他有治國理想,但沒有治國能耐;高起點的政治生涯,也不足以讓他成就一番事業。*他有做人原則,但沒有政治立場。一會跟著汪精衛反老蔣,一會跟著我黨聯俄聯共,一會跟著老蔣幹我黨。*還好,抗戰時沒有跟著汪精衛一起玩,沒有壞掉他老爹的招牌,這就是說他有做人原則的理由。

沒有做上國家元首也不必氣餒,人家孫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怎麼說也是黨國中央級的高層。人家從來也不用為柴米油鹽操心,也不用為下個月的房貸揪心,頂著“民國太子爺”的名頭,出門就有人恭恭敬敬。老蔣再怎麼不樂意,也得供著人家。

時勢造英雄,不是所有人都有父輩們的境遇和能耐。作為國父的兒子,世人不免要期望很高。魯迅說過“學問和能力,與花柳病不同,不能通過`啪啪啪`來傳給下一代”。不過,有個好爹還是很重要的,雖然能力不能遺傳,但是遺產和人脈是可以繼承的哦。假如,沒有“國父”的爹,孫科會為吃喝拉撒的費用擔心嗎?


爾朱少帥


讓我們先看看孫科的一生的履歷吧。這可能會讓我們更好的判斷孫科,理解孫科的一生的主要建樹。

孫中山與孫科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連生,號哲生,廣東省中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國父孫中山先生長子,其母是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早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參議院議長秘書。1921年任廣州市市長。194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後長期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1973年9月13日在臺北逝世,埋葬於臺北市陽明山第一公墓,享年82歲。

孫科

孫科為孫中山長子,但是其政治聲望遠遠不及其父親孫中山先生,但是孫科早年在父親兼人生導師的教導下,參加革命,喜愛讀書,從擔任廣州市長起不斷提升政治能力。但是由於其能力平平,並無多大的建樹。

孫科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上反對蔣介石,屢次對蔣拆臺。也使蔣介石對其日漸不滿,但是由於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的特殊地位,蔣介石對其也是無可奈何,只是對其限制勢力的發展,唯恐危及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孫科也是時刻利用自己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尤其是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在蔣介石下臺時期,組建了孫科政府,不過因其政治資源不足,以至於此時建立的孫科政府實在無法不能支撐下去i,在蔣介石的指示之下,各地不上交財款,頓時孫科政府爆發財政危機,這個政權僅僅一個月便就迅速垮臺。在雙方的角鬥之下,蔣介石也時常感覺孫科的力量雖然小,但是其父親孫中山的政治聲望,也是重要的力量,故蔣介石以立法院院長一職將其納入至自己的政治營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科此後主要經營立法院,為其勢力的重要政治活動舞臺。也許是這個原因,孫科一生均以實行憲政為其政治訴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孫科的這一政治訴求終究沒有什麼結果,也是隨著蔣介石政權的垮臺而作罷。

孫科一生的政治聲望不高,但是孫科喜歡讀書,這在孫中山給他的書信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內容,孫中山多次督促孩子讀書,也不喜歡斂財,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以至於家中藏書甚多,一生不置家產,為官卻也是兩袖清風,所以他在新中國解放後到海外像一個逃難人一般,只能寄居在親人或朋友之處。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坐擁書城以讀書為樂趣,但卻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有時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烹炊,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這一點卻值得人們欽敬。這樣的生活,他持續了十四個春秋。其為人能自甘淡泊,在國民黨黨政要人中當屬難能可貴。

最後我們再談談孫科的婚姻情況,關於這一點,可能孫科也是較為另類的一個大俠了。

孫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為表妹陳淑英。四個女兒中,孫穗英和孫穗華的生母是陳淑英,孫穗芳生母叫嚴藹娟,孫穗芬的生母是孫科的二夫人藍妮。

  孫科與原配陳淑英

孫科的妻子陳淑英,生於1893年,她是孫科的髮妻,也是孫氏族譜上孫科唯一的妻子。她同孫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孫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陳淑英與孫科是表親,她是孫中山的三叔孫觀成、三叔母譚氏的外孫女。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國,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陳淑英又生次女穗華,此時孫中山已赴北京。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1932年,嚴經由孫科的手下介紹和孫科認識,此後兩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孫科任立法院長時,嚴氏還到南京充任孫科的“私人秘書”,生活甚為甜蜜愉悅。嚴氏是浙江人,生了兩個女孩。1935年,孫科偶然結識了上海交際場上的名花藍妮,兩人頓生情愫,很快,孫科便冷淡了嚴藹娟,並迎娶了藍妮為二夫人。適時,嚴藹娟已身懷六甲,面對孫科無情的遺棄,她無可奈何。後來雙方反目成仇,嚴藹娟被孫科拋棄,女方不肯示弱,狀告孫科。經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師吳經熊出面調解,孫科同意支付嚴藹娟生活和教養費用,嚴女士才偃旗息鼓。1936年3月,孫科與嚴氏的女兒孫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國抗戰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孫科隨著也去了重慶。嚴藹娟曾設法託人,央求孫科為女兒提供點生活費,卻未能如願。嚴藹娟在上海帶著女兒孫穗芳,再也無法和孫科聯繫上,迫於生計,失去生活來源的嚴藹娟帶著一歲的女兒只得改嫁他人。嚴藹娟並未就此打住,息事寧人,而是不斷糾纏孫科。孫科曾經幾次給錢,以作養育女兒之用。日本投降後,嚴女士曾四處託人找孫科,希望孫科看在女兒的情分上給予資助,還接連給孫科寫過兩封信。1946年5月,孫科作了回應並且贈款。嚴藹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孫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藍妮與孫科

藍妮是孫科公開承認的二夫人,他們之間的曲折戀情對孫科的政治生涯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藍妮是雲南哈尼族苗王后代,容貌秀麗,對中國古典詩詞也有一定了解。1935年在上海的一次宴會上,孫科與藍妮一見鍾情,旋即邀請她擔任自己的機要秘書。兩人感情與日俱增,不久,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婚禮那天,孫科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賀聲中,他說:“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孫科娶了藍妮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她的忠貞感情,親筆給藍妮寫了一張字據:我只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1938年,藍妮在上海生下了女兒,孫科給愛女起名叫孫穗芬。抗日戰爭爆發後,藍妮告別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與孫科前往重慶。當時,藍妮廣泛地與社會各界人士交往,與鄧穎超、康克清等共產黨人關係甚好。1940年藍妮獨返上海,回到女兒孫穗芬的身邊。1948年,在副總統的選舉中,許多人都認為,孫科有蔣介石做後臺,穩操勝券。然而,這時發生了一件導致孫科功敗垂成的所謂“藍妮事件”。《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報道,說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中央信託局沒收了藍妮的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處理,可是孫科致函國民大會秘書長,說這批顏料為“敝眷”藍妮所有,要求發還……,《救國日報》的報道出來後,孫科在選舉中大受影響,經過四輪選舉,最後李宗仁擊敗了孫科,當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落選的結果也使得孫科與藍妮最後分手。據說,當時孫科為了能競選上副總統,面對政敵利用《救國日報》所做的大肆詆譭,不僅未替藍妮公開辯解,相反,還為洗清自己做了一些小動作,這就激怒了生性倔強的藍妮,從此和孫科形同陌路人。曾任美國商務部長的駱家輝不但具有華裔背景,其家族更鼎鼎顯赫。駱家輝的嶽祖母是藍妮,其與前夫離異後嫁給了孫中山的哲嗣孫科,因此算來駱家輝應稱國父孫中山先生為曾祖父。

駱家輝與妻子

從上述可知,孫科作為孫中山的唯一的兒子,其政治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其不同與他人的政治身份,也是其的人生之路變得充滿荊棘坎坷。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幾個國家一把手的歷史權勢,以及在歷史轉折處的重要性能超過孫中山的,辛亥革命一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真正的變天的開始,歷史要記得一個人,那肯定是辛亥革命的一把手孫中山了。孫中山一手建立了國民黨,他的三民主義的主張,這些功績哪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


虎父犬子,比阿斗強,生活在孫中山陰影下的孫科,沒有那份統帥才能卻要揹負統帥的期望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樁重要的婚姻,但孫中山還有一個原配夫人,就像魯迅,胡適那樣都有一個“包辦婚姻”性質的原配婚姻,孫中山和原配夫人生了一兒兩女,兒子就是孫科。孫科比宋慶齡還要大兩歲。

單就太子爺的聲明,孫科就可以吃一輩子,只是孫科一生下來最大的聲名還是太子爺。雖然在國民黨內也做過內閣總理,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等職務,但似乎這些職務都沒有實權,孫科也沒有帶領國民黨的能力。

蔣介石稱孫科為“總理的不肖子孫”,但太子爺的身份讓老蔣還是拿孫科沒有辦法

蔣介石對孫科的評價一直不咋地,表面上蔣介石還是要與孫科維持著看似相安無事的關係,但在蔣介石的日記裡能明顯看到老蔣對孫科的不滿:

“把孫科叫來,大罵,罵得他低頭,啞口無言。”“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解。”

老蔣也是明白人,不滿歸不滿,表面上還是一面合作一面打壓孫科,維護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

你如何看待孫科的一生?他有辱孫中山之威名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可以說,如果孫科不是孫中山的唯一的兒子,孫科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普通人,孫科一生既不波瀾壯闊。也不轟轟烈烈。在民國政壇完全是依靠孫中山的得以成事。孫科,生於1891年。字連生,孫中山長子。長期處於國民黨的核心階層。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立法院長。既反對過蔣介石,成立反蔣政治團體,也曾依附蔣介石,公然擁護蔣介石,但最終為了自己自己的生活還是投靠了蔣介石、最後在臺灣去世。孫科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自己的政治班底,自己也沒有政治立場,更加缺乏軍事集團支持(在這一點和他父親一樣,始終沒有軍權)。

孫中山沒有在政治上培養孫科的意思。雖然孫科三次當廣州市長,但就執政水平而言真是不咋滴,這其是就是水平問題了。對比一下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實在是相差太太遠了。在孫科34歲的時候,孫中山去世,在孫科36歲時候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孫科雖然反對過蔣介石,到處宣揚:“蔣介石獨裁,中央的一切權力,均為老蔣一人所包辦……蔣介石是個疫鼠,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將其剷除”。但蔣介石根本就沒有把孫科當做政治對手,在蔣介石看來,他黨內的政治對手是汪精衛,黨外是李宗仁,閻錫山等軍閥,孫科的所做所為蔣介石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由此也可見國民黨內的各個派系和各個軍閥也都沒有把孫科當個人物好拉攏的對象。

在1928年國民黨名義上完成統一之後。孫科就完全依靠孫中山的兒子這樣一個身份在國民黨內“活著”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汪精衛並不看重孫科。孫科擔任的職位也是位高權不重,蔣介石在日記裡說孫科是孫中山的不肖子孫,是阿斗。可以數是不屑一顧了。作為孫中山的政治的天然繼承者。孫科對此並沒有加以奧援,而無論孔家,宋家。都沒有把這個大公子放在眼裡,孫科不是梟雄 ,不是成大事的人。說白了。就是缺乏領袖氣質。在47年的副總統選取中,即便是有蔣介石的全力支持也還是輸給了李宗仁,他的失敗也讓蔣介石對他徹底失望。孫科也就此徹底遠離國民黨核心階層。1949年,孫科輾轉香港去往美國。1965年應蔣介石的邀請到臺灣後,在臺灣出任總統府資政的閒差和無實權的考試院長一職。1973年去世,終年82歲。

孫科之所以一生平淡平庸,首先是因為他是偉大的孫中山的兒子、這既是孫科的幸運也是他的悲哀。期望值太高,實際又太現實。孫科的個人能力實在是平庸和缺乏能力 既沒有領袖手段。也沒有政治集團和財閥的支持。也沒有軍隊支持,孫科的失敗也就再所難免了。

我是 清水空流,歷史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