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道20號】不說不知道!原來站北路這麼有故事

今年是京包線通車95週年,在近一百年的歷史中,鐵路在包頭的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帶動了沿線老街老巷的繁榮,站北路就是典型。

烏蘭道20號】不說不知道!原來站北路這麼有故事

上世紀70年代的站北路

昔日“龍鬚溝”因鐵路鉅變

2015年,包頭市完成了對站北路有史以來最大的改造,原有路網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大為改善,特別是還實現了與哈屯高勒路的對接,青、昆兩區的車輛可以從哈屯高勒路直達包頭東站,分流了車輛,緩解了巴彥塔拉大街的交通壓力。

看著寬敞的站北路、看著鱗次櫛比的商店,誰又能想到這條路九十多年前竟然是一條雜亂無章的河槽,人稱包頭的“龍鬚溝”。

1921年,京綏鐵路通車,帶動了沿線的經濟發展,那時包頭已經發展成為塞北商業重鎮。經過兩年的建設,京綏鐵路延至包頭,1934年又建成航空公司。在80多年前,一個偏僻的小城就形成了水路、鐵路、航空、公路四通八達的運輸大通道,這在許多大城市也是絕無僅有的。

1925年馮玉祥進駐包頭,將包頭老南門西移100米,正對車站,然後修築一條筆直的通往火車站的大道,用爐渣和砂石墊起,這就是現在的南門外大街。當時南門外還是一片荒野,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站立在荒野中。因廟中供奉火神爺,人稱火神廟(原址即現在的太平寺商城)。當路修到火神廟地方的時候,一條寬2米的河槽攔住去路,修路隊伍就在河槽上架起一座石橋,道路順利修通。

烏蘭道20號】不說不知道!原來站北路這麼有故事

太平寺商城內的火神廟

那時河漕內常年有水,生長著小草魚和蒲草,秋季結有蒲棒。每到秋季,這裡就成了一個水肥草茂的地方,城裡城外的人,多來這裡割草。當時京包鐵路通車後,多數鐵路職工家屬來包沒有住處,就散居在薛家營子和二里半,路方將臨時工棚用白灰加以整修,後來也住了家屬。為了蓋工人住宅,路方大量購買土地,其界線南至二里半村,北至河槽。因為佔地問題路方和村民起了糾紛,當時主管綏遠政務廳事的榮祥先生親自趕來協調,最終解決了土地糾紛。

繁華的商號和廟裡的警察局

當年鐵路方面在這塊土地上首先建起正式車站,地址選擇在現今車站的西側,現在已改為行車公寓。再在西邊蓋供工人家屬居住西官房,後又在河槽南岸處修蓋了同樣供家屬居住的東官房,即現在的東官房小區。

據89歲的渠心寬老人講,由於鐵路通車後大量旅客上下車後需要吃喝拉撒睡,加上鐵路家屬逐漸增多,有頭腦的買賣人早就看準了這塊發財的地方,於是在火神廟南側、即河槽北面建起泥草房,幹腳行的人自己住,為的是距離車站近,可以幫助乘客拉東西掙錢。多數小商販乾脆蓋起房屋後出租出去,或者自己開起雜貨店、米麵糧油、菸酒糖茶、衣帽布匹。沒有幾年的工夫這裡便成了南門外最熱鬧的地方。南海子、薛家營、鄧家營、毛鳳章營子的部分農民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販來瓜果梨桃、新鮮蔬菜擺了一條街,有壕賴溝的香瓜、阿善溝門的大蔥、沙爾沁的辣椒、海岱的大蒜、水澗溝門的杏都是乘客的搶手貨。

城裡的一些老商號也紛紛下來開辦買賣,如城裡合盛樓澡堂的經理王德功來此開了澡堂,韓麻子開了韓記煙館,高家開了中藥鋪,胡德、老刁各開了一個肉鋪,劉家開了裁縫鋪,范家的修鞋鋪,李子光、老蘇、老黃、老金等人開了副食菸酒蔬菜店,還有一個小百貨,兩個理髮館,老房四的飯館。張茂開了獨一無二的京點、果品的京式小商店,李麻子和退休的鐵路工人老單各開一個專門接待乘務人員的公寓。再有就是姓施的開了連升客店。這些商店都聚在河槽北面。由於人越聚越多,欺行霸市、流氓小偷、地痞無賴、打架爭鬥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治安成了問題。包頭縣政府就在火神廟院內成立了警察局分駐所和稅警所,負責這一帶的稅收和社會治安,解放後火神廟被拆除,在院內成立了車站派出所。

後來緊靠河槽北岸也蓋起店鋪,這樣就形成了兩趟商鋪,中間一趟土路的商業區。住在鐵路附近職工家屬和居民,如果買東西就得過河槽北面,這條河槽成了一條自然分界線,時間長了人們就把河槽北的商業街為“河北小街”。

烏蘭道20號】不說不知道!原來站北路這麼有故事

當年包頭電燈麵粉公司

消失的河北小街與民族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在“開發西北”的呼聲中,山西愛國紳士李佔元、方慰農等在包頭籌辦中華麵粉公司,後因資金不足停工,1928年,山東省議長王鴻一等新投資20萬元。1930年5月,建成亦稱包頭電燈麵粉公司,開始發電。1931年5月面粉投產。這個包頭歷史上第一家現代化的企業就坐落在河槽北岸,也就是“河北小街”上,它既是包頭電力行業的起源也是內蒙古電力事業的開端,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如今在包頭供電局檔案館還保存著一張地契,蒙古人某某將包頭的彭貴仁巷2號,一畝零七釐地,由電燈公司永遠駐佔為業,作為辦公場所。電燈麵粉公司的小麥來源於河套、土默特和後山等地,到1937年,全市電燈總計約5000盞,麵粉產30萬袋。日軍佔領包頭,包頭電燈麵粉公司現金被搶劫一空。日軍強行收購發電部分,成立蒙疆電業包頭支店,由日軍派10餘日本人管理。又成立包頭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亦由日本人控制。

1945年11月9日,賀龍率晉綏野戰軍攻打包頭,其獨一旅兩個團向包頭外圍的禹王廟、火車站等各點發起攻擊,當時傅作義令國民黨守軍憑藉電燈麵粉廠居高臨下的優勢對晉綏野戰軍進行猛烈阻擊,戰事十分慘烈,晉綏野戰軍傷亡較大,攻城計劃未能奏效,隨後撤出包頭。此戰結束後,昔日車水馬龍的“河北小街”大部成了殘垣廢墟,大多商戶心有餘悸、另謀出路。

解放後,市政府開始大規模城市建設,火車站成了重點建設的區域,於是將這條臭河槽的填平擴寬成土馬路,這便是如今的站北路。麵粉廠後來轉變為包頭第一面粉廠,雙駝牌面粉成為老一代包頭人的名牌產品,後來在麵粉廠東側建成了裕豐糧油公司,現在是包頭最大的糧油批發中心。電燈公司後來轉變包頭髮電廠,也就是今天的包頭三電廠,三電廠後遷至九原區黃草窪,今天包頭三電廠廠區空地上還保存有一臺日本發電機。歲月荏苒,今年是京包線通車95週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站北路成為連接環城路和南門外大街的重要商業區,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平寺商城和各種小商品批發商城的建成,使站北路附近成為包頭市重要的商品批發集散地,輻射到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固陽縣、達茂旗、呼和浩特市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