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道20号】不说不知道!原来站北路这么有故事

今年是京包线通车95周年,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中,铁路在包头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带动了沿线老街老巷的繁荣,站北路就是典型。

乌兰道20号】不说不知道!原来站北路这么有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站北路

昔日“龙须沟”因铁路巨变

2015年,包头市完成了对站北路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造,原有路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大为改善,特别是还实现了与哈屯高勒路的对接,青、昆两区的车辆可以从哈屯高勒路直达包头东站,分流了车辆,缓解了巴彦塔拉大街的交通压力。

看着宽敞的站北路、看着鳞次栉比的商店,谁又能想到这条路九十多年前竟然是一条杂乱无章的河槽,人称包头的“龙须沟”。

1921年,京绥铁路通车,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那时包头已经发展成为塞北商业重镇。经过两年的建设,京绥铁路延至包头,1934年又建成航空公司。在80多年前,一个偏僻的小城就形成了水路、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的运输大通道,这在许多大城市也是绝无仅有的。

1925年冯玉祥进驻包头,将包头老南门西移100米,正对车站,然后修筑一条笔直的通往火车站的大道,用炉渣和砂石垫起,这就是现在的南门外大街。当时南门外还是一片荒野,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站立在荒野中。因庙中供奉火神爷,人称火神庙(原址即现在的太平寺商城)。当路修到火神庙地方的时候,一条宽2米的河槽拦住去路,修路队伍就在河槽上架起一座石桥,道路顺利修通。

乌兰道20号】不说不知道!原来站北路这么有故事

太平寺商城内的火神庙

那时河漕内常年有水,生长着小草鱼和蒲草,秋季结有蒲棒。每到秋季,这里就成了一个水肥草茂的地方,城里城外的人,多来这里割草。当时京包铁路通车后,多数铁路职工家属来包没有住处,就散居在薛家营子和二里半,路方将临时工棚用白灰加以整修,后来也住了家属。为了盖工人住宅,路方大量购买土地,其界线南至二里半村,北至河槽。因为占地问题路方和村民起了纠纷,当时主管绥远政务厅事的荣祥先生亲自赶来协调,最终解决了土地纠纷。

繁华的商号和庙里的警察局

当年铁路方面在这块土地上首先建起正式车站,地址选择在现今车站的西侧,现在已改为行车公寓。再在西边盖供工人家属居住西官房,后又在河槽南岸处修盖了同样供家属居住的东官房,即现在的东官房小区。

据89岁的渠心宽老人讲,由于铁路通车后大量旅客上下车后需要吃喝拉撒睡,加上铁路家属逐渐增多,有头脑的买卖人早就看准了这块发财的地方,于是在火神庙南侧、即河槽北面建起泥草房,干脚行的人自己住,为的是距离车站近,可以帮助乘客拉东西挣钱。多数小商贩干脆盖起房屋后出租出去,或者自己开起杂货店、米面粮油、烟酒糖茶、衣帽布匹。没有几年的工夫这里便成了南门外最热闹的地方。南海子、薛家营、邓家营、毛凤章营子的部分农民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贩来瓜果梨桃、新鲜蔬菜摆了一条街,有壕赖沟的香瓜、阿善沟门的大葱、沙尔沁的辣椒、海岱的大蒜、水涧沟门的杏都是乘客的抢手货。

城里的一些老商号也纷纷下来开办买卖,如城里合盛楼澡堂的经理王德功来此开了澡堂,韩麻子开了韩记烟馆,高家开了中药铺,胡德、老刁各开了一个肉铺,刘家开了裁缝铺,范家的修鞋铺,李子光、老苏、老黄、老金等人开了副食烟酒蔬菜店,还有一个小百货,两个理发馆,老房四的饭馆。张茂开了独一无二的京点、果品的京式小商店,李麻子和退休的铁路工人老单各开一个专门接待乘务人员的公寓。再有就是姓施的开了连升客店。这些商店都聚在河槽北面。由于人越聚越多,欺行霸市、流氓小偷、地痞无赖、打架争斗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成了问题。包头县政府就在火神庙院内成立了警察局分驻所和税警所,负责这一带的税收和社会治安,解放后火神庙被拆除,在院内成立了车站派出所。

后来紧靠河槽北岸也盖起店铺,这样就形成了两趟商铺,中间一趟土路的商业区。住在铁路附近职工家属和居民,如果买东西就得过河槽北面,这条河槽成了一条自然分界线,时间长了人们就把河槽北的商业街为“河北小街”。

乌兰道20号】不说不知道!原来站北路这么有故事

当年包头电灯面粉公司

消失的河北小街与民族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在“开发西北”的呼声中,山西爱国绅士李占元、方慰农等在包头筹办中华面粉公司,后因资金不足停工,1928年,山东省议长王鸿一等新投资20万元。1930年5月,建成亦称包头电灯面粉公司,开始发电。1931年5月面粉投产。这个包头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就坐落在河槽北岸,也就是“河北小街”上,它既是包头电力行业的起源也是内蒙古电力事业的开端,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在包头供电局档案馆还保存着一张地契,蒙古人某某将包头的彭贵仁巷2号,一亩零七厘地,由电灯公司永远驻占为业,作为办公场所。电灯面粉公司的小麦来源于河套、土默特和后山等地,到1937年,全市电灯总计约5000盏,面粉产30万袋。日军占领包头,包头电灯面粉公司现金被抢劫一空。日军强行收购发电部分,成立蒙疆电业包头支店,由日军派10余日本人管理。又成立包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亦由日本人控制。

1945年11月9日,贺龙率晋绥野战军攻打包头,其独一旅两个团向包头外围的禹王庙、火车站等各点发起攻击,当时傅作义令国民党守军凭借电灯面粉厂居高临下的优势对晋绥野战军进行猛烈阻击,战事十分惨烈,晋绥野战军伤亡较大,攻城计划未能奏效,随后撤出包头。此战结束后,昔日车水马龙的“河北小街”大部成了残垣废墟,大多商户心有余悸、另谋出路。

解放后,市政府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火车站成了重点建设的区域,于是将这条臭河槽的填平扩宽成土马路,这便是如今的站北路。面粉厂后来转变为包头第一面粉厂,双驼牌面粉成为老一代包头人的名牌产品,后来在面粉厂东侧建成了裕丰粮油公司,现在是包头最大的粮油批发中心。电灯公司后来转变包头发电厂,也就是今天的包头三电厂,三电厂后迁至九原区黄草洼,今天包头三电厂厂区空地上还保存有一台日本发电机。岁月荏苒,今年是京包线通车95周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站北路成为连接环城路和南门外大街的重要商业区,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太平寺商城和各种小商品批发商城的建成,使站北路附近成为包头市重要的商品批发集散地,辐射到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固阳县、达茂旗、呼和浩特市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