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学数学?

软死呀


这个问题我太想回答了!

数学可能是很多人不能提的痛!作为一个教育专栏的作者,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偏科的文章,效果出奇的好。本来初衷是纪念一下我曾经的高中生活,没想到有共鸣的人这么多!

这些孩子数学能差到什么地步呢?英语或者语文很高的分数,150分的话大概能得到130左右,然而数学只有三四十分!甚至还有不少的大学生来参加讨论,网上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一题高数写一天!话说回来,在那篇文章下,偏偏就有数学130+但语文之类的甚至不及格的同学存在!

同样是数学,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极化的分布呢?科学一点可以说不同的人大脑分区不同,所以数学的学习能力也不同,通俗一点说,就是在数学上转不过来弯!

那么怎样简单粗暴的测试一个人适不适合学数学呢?比如高中生啊,就拿解析几何来说,如果你第一反应是用参数方程来解,那么你的数学意识就不错;如果你想半天用了点斜式,就说明你的数学思维还有待加强;而面对题目一脸茫然的同学,就不要挣扎了,乖乖的去找一些学习技巧吧!

所以说,如何判定一个人适不适合学数学,其实很简单,看反应就知道了!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啊!


烊烊爱学习


我本人是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数学老师。教课这么多年,发现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结束,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其实都没有不适合学这么一说,如果孩子肯学,老师善于引导孩子,一般来说成绩都不会差。

如果非要说孩子数学成绩为什么不好,无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孩子没有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有些孩子其实不是不适合学,而是上课压根不好好听讲,老师讲了什么他压根都没认真学,然后回家就说数学太难了,我觉得这是不讲理了,因为你连学都没学。
第二个原因是


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了,不过没记笔记,回家也不复习。这种情况多见于高中,因为初中和小学数学知识点并不多,但是高中数学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深,所以不仅要课上认真听而且回家要下功夫复习做题,而仅仅上课听懂了就忽略数学,最后肯定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数学学习环境对孩子不友好,平心而论,数学本来就是逻辑抽象思维居多,所以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困难一些,要是家长或者老师总是批评孩子,说孩子笨不适合学习数学,那么孩子肯定会更加惧怕学习数学的,所以对于真的努力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包容一些,多些鼓励,一次不懂就讲两次,一次做不对就鼓励孩子再做一次,只要持之以恒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上去的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津门刘老师


一个确定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来答一波。 首先自己智商大体上还是可以的,985本,top5硕,小时候曾经是学霸,初中都能随便考全校第一全市前二十的那种,还学过数学竞赛,然而高中开始,数学却成了一个噩梦,至今仍然搞不懂一个椭圆一条抛物线一根直线是要干嘛~更不明白为什么有微积分这种坑爹的东西~ 高考数学勉强考了100分,150的卷子(理科生,理化生都不错,理综稳定发挥都是270左右的样子),严重拉后腿,所以我避开生物的坑学了金融,也是老天爷眷恋。 然而我们大学整个经济学院要学数学分析,另一个噩梦的开始,第一学期背背勉强80分,第二学期70,第三学期老师心善给了我60分,我知道我一题都做不来。然后还有些数理经济,实变函数,随机过程等拉后腿的数学课,和中级经济学等一系列越来越多的数学模型.....各种打击下来,绩点很差,保研无望,遂考研。 考研期间发现拟考专业改革变为数一,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改考了企业管理,数三,考研辅导书背下来考了110多,我真的尽力了,大题全部只做了一半,通过技巧训练很好的掌握了选择填空的技巧。低分过线考上某名校硕。 读研期间仍然会因为经济金融统计模型里各种数学模型折磨……毕业后考cfa里也有模型,当然这些都比数学分析好对付,顺利低绩点混毕业。 说完了都是泪,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很可能是脑力不足,推理的东西两三步能应付,多了就hold不住了。另外自己是个懒人,总觉得数学模型没有用,事实工作后真的没有用,银行打杂初中数学够啦~ 希望楼主也好好找找原因,如果真的不擅长就保证考试通过,找找自己适合的东西,身边不少数学学霸,高中闺蜜有数学博士,数学在他们眼里很容易,在我们眼里很难,就不要为难自己了。 一般应付考试,考研辅导的书比较有效,可以早点看看。


神手渡判附低


并不觉得有什么标准或是条件可以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做什么


我的一个小闺蜜,从小学起数学就不好,所以小学的每一个数学老师都不是很喜欢她,三年级的时候,当时的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扇了她两个耳光,并且各种羞辱她,从那以后她对数学老师和数学都有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上了初中,班主任就是教数学的,特别负责的一个老师,可她的数学依旧不好,初三的二模,因为本就不好的数学出现了失误,让她错失了同最好的高中签约的机会,也是这次失误,让她中考报考时只敢退而求其次放弃了那所最好的学校


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的是,到了高中的她,一开学就被数学老师相中做了数学课代表,这一做就是三年。虽然到了高中她的数学成绩依旧没什么长进,可我猜,是这三年数学课代表的这个职位,改变了她未来的方向


高考时她出现了很严重的失误,成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估,整个报考过程她都是哭着完成的。在面对纷乱错杂的专业选择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她选择了,统计专业


大一上学期,她喜滋滋的同我分享她拿到了一等奖学金的这个好消息

小闺蜜还和我说,既然选择了不回头复读,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拼尽全力好好走下去,她想考研去人大,高考没能抵达的梦想,她想在这四年里,继续努力着,一步步接近



人生真是一段让人捉摸不透的旅程。

她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梦想,是作家,是自由撰稿人,是编剧,是编辑,是那些与文字有关的轻盈又浪漫的职业。我们初中的语文老师,那个自负又自傲的男老师,都曾不止一次对她的文字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个在文字文学方面极其有灵性的女孩子。

可现在的她,戴起一副小小的框架眼镜,常常在自习室做上一整天的数学题,甚至和她聊天,她还会时不时谈到她可爱的数学分析





我想,在统计专业挣扎的小闺蜜也一定遇到过和题主同样的问题。但是既然我们都渺小卑微不能活的事事顺意,倒不如就勇敢一点接受命运抛来的难题


没有适不适合这个问题,或者,低下头全心全力去应战了,你又怎么知道,那个最适合的人,不是自己?


叫我暖男呦i


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不适合学某一学科不单纯是数学,我这里的适合指的是学的好,定语很重要~~比如我自己,整个高中时期都被物理虐,考试只能考及格线下,当时物理满分120,当时的班级是重点班,其他人大部分是100左右,个别好的经常满分,我是很认真听课的人,也做习题可惜不会,就是老师讲的我听的特别懂,但是自己不会做,公式不仅大部分记不住,能记住的也不知道怎么用,渣到什么程度,力的分解都画不明白。但其实我真的不是学渣,因为即使物理渣到这种程度,我依然可以考学年前几名,因为其他学科学的特别特别好,好到物理老师压力比我还大,觉得我对他有意见,班主任都觉得物理老师耽误我了,后来证明并不是老师问题,因为高三换了一个特别牛的老师但是我依然稳定,并持续到高考 所以你看,并不是我脑子不够用,因为其他学科非常优秀,并不是老师问题,我的态度也很端正因为那是高中阶段啊,但是结果就是这是一个未解之谜,高中班任都已经当作故事讲给学弟学妹们听了我大学数学系,如果仅谈数学,排除老师讲的太渣或太好,老师口音、课程进度问题,以及自己花费时间过少,精力不集中的问题,依然学不好那可能真的不适合


却被你牵扯


额,理科,我高考数学124,在我们这个渣学校,我们班120以上就我一个,考的还行,当然还是因为当年试卷简单,我大二线代依然挂了,一个班就挂两个,我大一高数也没学,觉得老师讲得太简单了,好吧,我作业题目也不会做,最后还是临时抱佛脚。数学现在都不学了,你说柯西,我还知道一些,后面的话,我也没看懂,我只是觉得,一般人——我是个一般人,所以我的理论只适合一般人——一般人,只要努力,会有收获,在大学之前的数学,我觉得还没到做题目需要天赋这种程度,当然试卷上总有一些不是给我们凡人能写的题——如果你指考研数学吧,是真难,我不考数学,所以,我只能片面的说,考研数学这种东西,做不出来也没事的,你看,不是也有那么多人做不出来吗?每年出考场总是有好多人崩溃——考研数学需要天赋的话,那个应该是勤奋吧——你已经很努力了,对得起自己就行——额,大家智商都差不多,你看,高中数学能考140的,考研数学考130,那种人,其实我们都不会跟他们比,我们都跟普通人比的话,当然是看谁勤奋——加油——勿喷——我还是匿名吧


你马子挺美cc


我觉得我自己就不适合学数学。之前几次月考数学成绩稳定倒三,最近一次月考成了倒一。那种白痴也能会做的题我永远做错。而且数学是从小差到大。小时候大家都会算比例尺我死活都不会,大家每次都能考90分我就不行,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大家都能及格,我只考30分,每天被数学老师嘲讽。我还记得上初中第一次考试,我考了58,随便问一个人都是70分以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记得我之前做梦梦到自己数学考了39分,然后还特别高兴。因为我快要上40了 判断依据就是成绩吧。。。


薛灵璧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觉得这个问题太没水平了吧!这不是一杆子就把成长的苗苗打死了吗?

但是回头一想,这个问题没有设置年龄阶段,所以,其实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

首先,人其实只要智商健全,学习什么理论上都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人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就算是一张白纸,你画下的第一笔就会慢慢影响它,最终形成它与别人不同的效果。

所以,一个人适不适合学数学,是长期的过程形成的,有可能是次次受挫折之后的逐渐放弃,也有可能是疏于练习造成的知识断层,后续跟不上就放弃了。

数学好的人也是有明显特征的,逻辑性强,思维清晰,脑子里有精确的概念,有很强的抽象理解能力,对公式和函数可以很自然的接受,并明白其中的原理!

数学是越学越深奥越学越有趣的东西,对人的大脑开发很有帮助,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多注意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也是包容性的,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其他学科的知识。

有的人说,我学好数学没什么大用处,数钱不会错就行了,如果已经成年了学习已经搁置了,这样说也无妨,但是不要说给小孩子听,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学习数学乐趣无穷,学好了真的可以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的。


江城资讯观察



在悟空问答那么久碰到了几个数学系学生常见的错觉。

第一,我不能在从来没学过的前提下自己证明书上的定理,我不适合学数学。

第二,我有几道课后习题不会做,我不适合学数学。

第三,导师给我一篇论文,我完全看不懂,我不适合学数学。

第四,导师给了我一个课题,我花了一个月没找思路,我不适合学数学。

这些情况很常见,也不能说明你不适合学数学,要是你这样就放弃了,你才不适合学数学。事实上你大概不适合做任何有价值的工作。任何有点价值的工作往往都伴随着困难和痛苦,这才是人生。觉得我在说鸡汤,看看两位大牛怎么说的吧:

"研究的头一两年是最为困难的。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学习,甚至有一些小问题你都无法解决,这样你就会非常怀疑自己证明新定理的能力.....塞尔 (Jean-Pierre Serre)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就是他也曾经跟我 讲过,他在一段时间里认真地想过是否要放弃数学" ------------ 《Advice to a Young Mathematician》" both among my "elders" and among young people in my general age group, who were much more brilliant, much more "gifted" than I was. I admired the facility with which they picked up, as if at play, new ideas, juggling them as if familiar with them from the cradle - while for myself I felt clumsy. even oafish, wandering painfully up a arduous track, like a dumb ox faced with an amorphous mountain of things that I had to learn ( so I was assured)," 但是在前辈和年轻的数学家中,在那么比我聪明得多的人当中,我觉得自己特别蠢笨,他们对概念如此熟悉,像玩乐一样产生新的想法。我像一个笨牛,在一个艰苦的道路上痛苦地前进。 ---------Alexander Grothendieck

所以啊,连Serre和Grothendieck都会产生劣等感和挫败感,你凭什么就觉得自己可以一直保持优等感。记住,数学不是你拿来享受优越感的东西,那是一种亵渎。

当然了,如果你连这两个人是谁都不知道,那就别参合这个问题了。

下面我讲讲我个人对四个错觉的评价。

第一,书上的定理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你不能在从未见过的情况下自己证明甚至看完证明不能马上理解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书上大部分结果你都会马上能证明,这本书你也没必要看了。

第二,有些课后习题本身就没价值,特别是算一些奇怪的积分,当然了有些奇异积分非常有价值。

第三,我导师给的论文有时候他自己都未必看懂。他给你看的目的有时候就是希望你看懂后报告给他听,一个论文你马上能看懂那么这个论文对你也没啥价值。我自己最近在为了看懂某论文就先自己翻译了一个法语论文,然后自己又学了半本书的新内容。

第四,一个你马上就能做出来的课题也没啥意思,你应该建议你导师给你换一个难一点的题目做。

很多人把我说的话当成鸡汤,真是我表达能力不好的锅吗?数学这东西,如果你要做出好结果,不克服困难和艰苦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数学家都是在不断苦苦追求中前进,别以为人家就是开挂人生种马文主角那样。 我在读博士的见过很多厉害的数学家,常常问他们,你们也会被困难难倒吗?怎么克服?他们经常笑笑说:欢迎来到研究者的领域,这里对所有人都不友好。你可以找trivial的问题去水,避免让自己难受,当是那是慢性自杀。作为研究者你要不畏艰险,而且还得给自己制造困难。

只有平庸者才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越出色,你为自己的标准就越高----你可以预见那些目前不在你能力研究范围内的目标。Only the mediocre are supremely confident of their ability. The better you are, the higher the standards you set yourself—you can see beyond your immediatereach. ---- 阿蒂亚爵士

PS: 这问题莫名其妙火起来了,好多莫名其妙的人跑到评论区污染人的眼睛,我都给删了。这样把,不知道Serre、Grothendieck和Michael Atiyah的人请自重,我说的话是给那些真的做数学的人听的,起码是知道这些人是谁的人听的,别来捣乱。


唐朝视频


数学是我的死穴 高中三年都在数学斗争 怎么考都没有及格过初中三年也在和数学也是从来都没有及格过高考的时候还是不及格, 到了大学选了会计专业 没想到还是要学数学 没办法 就只能硬学 但是却从来都没有挂过科 因为我真的很努力在学 没想到考研又要考数学 我又败在了数学上面 公务员怎么也还要考数量关系 又不会做数量关系 我这一生就被数学给害惨了 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