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政策趋紧,天然林封禁,荒山成了香饽饽,如何开发利用?


以木材为主要产品的林业经济曾经是我国很多山区的重要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也曾经使得有着丰富木材资源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但时过境迁,当下国家林业政策调整,封山禁伐,山区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人工林依然可以正常申请采伐,经营人工林经济效益还是很稳定的,因此,林业政策趋紧,荒山成了香饽饽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不仅能够稳定的获取收益,还能轻松申报项目,那么荒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呢?

营造用材林

其实,营造用材林是林业投资中最稳健的做法。以前山区农民喜欢“打火籽”,就是将一些杂柴山劈灌烧山,种上一季芝麻、萝卜、玉米之类的农作物,次年栽树,抚育管理还能套种一次,年复一年,能将成片的山场开发成一片绿油油的杉木林,一旦树木长大,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如今天然林禁伐,这些“杂柴山”纳入天然林保护了,造林的空间大大的压缩,而各地每年的造林任务依然存在,而且造林项目很多,补贴也相对较高,如果农民还想种树,只能去流转荒山,既能享受补贴,还能打造自己的“绿色银行”。

营造经济林

相对于以前造林大多栽植用材林,现在的选择性更大,各地都有一些具备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并给予高额的补贴,如当下流行的油茶、山核桃;一些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水果、干果等等,种植经济林相对前期投入大一点,经营管理复杂一点,但能够大大缩短经营期限,尽早产生经济效益,也是荒山造林不错的选择。

开展多种经营

如果您是个有心人,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还可以尝试搞一些多种经营,如林下种植的林菜模式、林药模式、林粮模式、林菌模式经营,林下养殖的林禽模式、林蛙模式、林蜂模式、林畜模式等等,甚至生态休闲、采摘体验等等,都能增加经济效益,缩短经营周期,获取更多更大的收益。


林业政策趋紧,造林空间受到挤压,要想发展林业经济,荒山自然就成了“香饽饽”,但荒山的开发利用需要根据荒山的位置和条件,灵活掌握,精准把控,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基层林业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林业政策的趋紧,是必然趋势也是环境改善的必然需要。所以,自然发展与开发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所以,开发利用首先的前提应该是保护,然后再利用。

没有生态的修复也谈不上利用的价值,所以,没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奉献和兴趣爱好 是不能开发利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