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价值八亿,古人死后为什么要在嘴里塞东西呢?

李亚东


我们知道,古人是相当迷信的,即使在慈禧去世时的20世纪初,人们对丧葬之事依然看做是极其神圣的事情,对葬礼的各项细节力求细致周到,以求死者入土为安,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普通百姓尚且如此,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葬礼更是极尽奢华。

慈禧养尊处优了半个世纪,死后依然带着大量奇珍异宝随葬,希望在阴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结果,就如同我们知道的,慈禧在那边没怎么享受到好日子,仅仅20年,就被东陵大盗孙殿英带着军队给扒了陵墓。

且不论慈禧随葬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慈禧嘴里口含的据说价值8亿人民币的夜明珠也被孙殿英强行撬开取走。

据孙殿英描述,这颗夜明珠其实是分成2块的,奇怪的是分开的时候黯淡无光,合在一起组成圆球形就会散发绿色的寒光,很亮很亮,即使在晚上百步之内都可以看到发丝。

慈禧口含的物品俗称压舌,这是古代一种古老的丧葬风俗,不光宗亲贵族下葬时会压上一个物件,连普通的老百姓也会找个什么东西压压舌。

这古人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压舌会压诸如玉器、玉璧、珍珠、其他珠宝、钱币、铜币、贝壳等等,也有含大米或者含食物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殷墟遗址里,就发现了一些死者口内含有贝。

在河南洛阳中州路上的西周墓,在死者的口中就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而玉蝉在许多的汉墓里都有发现,可见玉蝉作为含玉的历史非常悠久。

那,古人为啥非要在嘴巴里整这么一个物件呢?自然有其特殊的寓意。

首先主要就是压住舌头,免得去世的人到了另一个世界多嘴饶舌话太多,毕竟祸从口出,即使死者生前有多么富贵,到了另一个世界都是全新的开始,如果不管住自己的嘴,可要在那边倒霉的。

其次呢就是可以让死者在那边当盘缠

,不至于在那边饿肚子,所以压舌又叫“饭含”,就是可以当饭吃的。

还有就是防腐作用,古人觉得这些珠宝能起到防腐作用,但其实古人的尸体下葬前本身就做了防腐处理的,夜明珠等珠宝本身起不到防腐作用。

还有一点,古人也会考虑到人死后皮肤塌陷,死者面部看起来无比狰狞,在嘴里放东西可以将面部撑起来,也算是体面地下葬。

当然了,古人在嘴里放这些东西关键还是迷信,还是希望死者在那边过的顺利一些。

当然,武则天在这方面也很厉害,她倒不是给自己搞压舌的东西,而是对于那些反对她的人,在处死这些反对派之后,武则天喜欢下令在这些死者的嘴里塞木头,以免他们到了那个世界说她的坏话,告她的密。

而武则天在自己死后也给自己嘴巴里塞了东西,还立了无字碑,自己不评价自己,这个活儿留给后人自己去评判。


云中史记


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抢劫一空,她口中含的夜明珠被孙殿英拿刺刀豁开嘴巴拿走,价值8.1亿。

其实这个8亿的夜明珠在我国墓葬文化里有一个名词:叫做口含,又名压舌,又叫玉琀。

《周礼中》记载:“大丧共饭玉,含玉”,意思是将玉和饭放入死者口中。

老百姓没有那么贵的玉,也会在入殓死者时,口中放个铜钱或者硬币,这是有风俗依据的,据说,人死后进入地府,口中含着东西,便不会乱说话,所谓祸从口出,用东西压着舌头就会避免。

第二种说法,口中的物品可以在阴间路上作为买路财,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我国古人对玉有着特殊的感情,最有名的便是这个玉琀,即含在死者嘴里的玉器。

这个玉琀可是有着太悠久的历史了,可以追溯到史前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就有了玉琀出土。

到了商朝,玉琀被贝壳代替,这是因为那个时候贝壳作为流通货币。

到了西周,玉琀的发展开始成多元化趋势,目前出土的玉琀有龙形、鱼形、马牛羊都有。

秦汉时期,是华夏民族大一统时期,这个玉琀也开始统一了形式,那就是著名的蝉形玉琀,所以,现在玩古玩的朋友,没啥事别拿着蝉形的玉器把玩往脸上蹭,那没准就是某个古人含过的。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人活着就要吃东西,嘴巴不会闲着没事干;人死了也要享受,嘴巴同样也不能没事干。所以古代丧仪就有“饭含”的习俗,也叫压舌。简单一点儿说,就是往死者的嘴巴里塞东西。



最早是在死者口中放置米或贝壳称“饭”;放置珠玉称“含”。据考证,殷商时期,死者口中就含有贝,到了春秋时代,富人死者的口中含的就是“珠玉”了。那会儿,人家古代人认为:往死者嘴巴里塞东西是子孙尽孝之道,压什么价值的东西,死者就会去什么样子的世界!

在古代,不仅高层,就连基层群众去世之后也会找一些东西压舌。他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价值的大小。穷一点儿的就放一枚铜钱,再穷一点儿的就放几颗粒米;而那些利益集团的人死后,塞进嘴巴里的金银珠宝是应有尽有。



慈禧这个祸国殃民的老娘们儿,她尸首嘴巴中就塞了一颗夜明珠,后来,被孙殿英这坏小子给抠出来揣自己兜了。

注:参考文献,《公羊传》。


茅山夜话


 说到慈禧口中的这颗夜明珠,民间大有讲究,它俗称叫做压舌,是指人去世之后,塞外逝者口中的物件,尽管逝者身份有高有低,压舌种类也是各有差异,却总是必须要压上一个,至少也要是一个铜钱。而慈禧口中的珠子是所有压舌中最名贵的一个。

  1908年,慈禧归西,随葬的除了慈禧喜爱的珍宝古玩,最名贵的是一颗死后压舌的夜明珠,她相信这能让她尸身不腐,荣登极乐。事实没有那么完美如意,20年后,大军阀孙殿英炸开慈禧陵墓,打开棺椁,慈禧此时已腐败不堪,全身长满白毛,口中的压舌明珠,自然到了孙殿英的手中,一颗稀世珍宝,在当时价值超过千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十多亿。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慈禧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暴尸的代价。传言夜明珠辗转到了洛克菲勒家族手中,从此再无消息。虽然慈禧的压舌名贵,但它体现的也仅仅是皇家的奢华,而要说到赋予压舌深意,则要说下面的这两位。

  一位是清高宗乾隆皇帝,这位皇帝是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他治理的时期,和祖上,并成为康雍乾盛世。他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修四库全书,晚年又自号十全老人,他驾崩之后口中的压舌自然是大有深意。

  他口中的压舌是一只知了。众所周知,蝉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经过一次蜕变才成熟。正是经过了蜕变时期,蝉得到了升华。乾隆的口中含蝉的意思,自然一目了然。

  这知了不是活物的知了,而是汉玉片雕琢而成,线条流畅并且简洁大方。那么,为什么要用知了作为压舌,有什么意义吗?原因有两个,一是知了冬季脱皮,有金蝉脱壳的寓意,有轮回的意思,符合古人对来世的期待;二是跟宗教有关,蝉和“禅”同音,带有佛教的暗喻,乾隆生前非常信奉佛教,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用知了作压舌了。

  另一位皇帝同样赫赫有名,乃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皇登基本就不易,况且她又处在贞观之治的时期朝中能人贤士数不胜数。若无猛烈手段怎么能压住一大帮高人。自然手段狠辣,重用酷吏。同时她也杀了不少人。

  在这些人被处斩时总会在他们的口中塞一块木头,其目的是防止这些人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发出质疑的声音议论自己。所以提前堵住他们的嘴。尽管如此后世对武则天评价仍然不是很坏。毕竟她并没有扰乱天下反而连接了俩个盛世。抛开她的功过不提。只说她选择的这种压舌也的确是大有深意。

  那么对于在亡人口中放压舌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压舌呢?一是说压住舌头,免得死的人到了别的世界以后话太多,好多灾祸都是口舌带来的,所以把他舌头压住就好了;二是不想让死者当饿死鬼,去黄泉的路可远了,不能让他们在路上挨饿。所以压舌又叫“饭含”,顾名思义就是当饭吃的;最后一种想必大家都有了解,就是防腐。可具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现代人也无法得知。中国人向来重视礼节同时也极为敬重自然。认为阴阳本是无限循环。四季也在循环交替,人们观察到植物的生长收藏、动物的生长老已都在不断变化断重复。或许,小小压舌也包含了人们对于亡者的怀念与对他们的祝福也未可知呢。


流浪剪刀


所谓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是传说,有人说后来孙殿英把夜明珠贿赂了宋美龄,成了宋美龄鞋上的饰物,都是传说。

人头部有七窍,双眼,双耳,两鼻孔,一口,知道七窍生烟,灵魂出窍这些词语,就可以明白了。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从窍中溜走,所以,为了留住灵魂,要把死去的人窍给堵住。士大夫,帝王都是用玉塞塞堵住窍,口中叫用玉含,一般是玉蝉,蝉蜕壳,意为重生。

窍还包括肛,也要用玉塞。慈禧口中夜明珠流传甚广,多为不实。


乐途乐游


人一辈子就为了一张嘴,几天不吃饭喝水都不行,死了嘴也不能空着


阳光沐浴大道


玉具有实际的镇惊辟邪、护体守灵的意义


用眼睛去看历史


古代这个叫压舌,下葬时口含东西,进了地府不会乱说话,所谓祸从口出,不乱说话也就不会招来祸害,不会得罪人,在地府也好过点。


初始雨亭


习俗,古人也认为这样可以防止肉体腐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