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和铁木真时期的元军哪个更厉害?

Zhonghello


这个问题,纵向没有可比性,横向比较,有三:

1、从军队战力上来讲,元军战力远胜明君,蒙古的战术素养更好,训练和长途奔袭能力更强,明军单兵战力绝对不行;

2、从将帅上讲,估计朱元璋是和铁木真没法比较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是吹的,但是朱元璋的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蓝玉都是更有能力,元军够呛打得过,铁木真没有统一宋朝,也是南宋能够阶梯防御,战将能力超强,宋朝都没打过,明朝就更不能;

3、从后勤给养上说,古代打仗,打的就是补给;元朝马背上的民族,没有给养,有马肉和羊奶,坚持战斗可以2个月,而明朝自从攻下南京之后,就确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所以明军应该更胜一筹。







徐鲜生优选


刚刚写完铁木真时期的蒙古骑兵,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点下关注,进去看一下。

铁木真的蒙古骑兵,那并不是大家印象中一群莽夫。那是有着强大的情报网,优秀的战术跟战略,强大的军事组织。那可是打遍欧亚大陆无敌手的存在,再加上轻骑兵跟重骑兵的灵活运用,那真的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其中还是以重步兵为主,对上蒙古骑兵本身就不占据着优势。当时元末的蒙古军队,真的不能跟铁木真时代的步兵相提并论。虽然是同宗,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腐蚀跟堕落,完全没有铁木真那个时代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

在铁木真那个年代,蒙古骑兵那真的是没有对手,打的多少国家闻风丧胆,灭了多少的国家,使得众多的国家臣服于铁木真的脚下。然而,朱元璋的明军,虽然也是经历着火于血的洗礼,但是也并没有成为当时世界上无敌的存在。

讲道理,我感觉朱元璋的明军打不过铁木真,无论是从兵源上,蒙古骑兵,人家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加上恶劣的环境,早就练就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再加上兵种,骑兵对阵步兵,本身就是天大的优势,更何况是骑兵达到顶峰的铁木真的蒙古骑兵。在历史战绩上,铁木真的蒙古骑兵,那可是打遍欧亚大陆,无敌的存在。在后勤补给上,由于蒙古的经济跟环境落后,人家需求也比较低。还有蒙古人当时作战的疯狂,那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在情报上,人家当时蒙古的情报网是遍布世界的,作战往往都是经过前方的情报汇总,来制定进攻路线跟行动计划。还有,人家是骑兵,机动性也比你强的多。


不懂历史的尘埃


元朝军队和明朝军队分属不同朝代,由于经济,军事,科技水平发展均不相同,严格来讲,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是我们通过看元朝和明朝两个朝代的军事制度和武器,可以了解到更多,

元朝军队按照亲疏关系分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与新附军等四个等级。蒙古军与探马赤军主要是骑兵。汉军、新附军大多为步军,也配有部分骑兵。水军编有水军万户府、水军千户所等。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编有炮手万户府、炮手千户所,设有炮手总管等。一部分侍卫亲军中,还专置弩军千户所,管领禁卫军中的弓箭手。

蒙古军是元朝军队的骨干,主要由蒙古族组成。蒙古军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即创立,平时分布在草原上驻牧,战时临时招集。采用兵民合一的万户制,按十进制编组成十户、百户、千户。只要是十五岁至七十以内的人皆服兵役,其童子稍微年长者也组成“渐丁军”。元朝时期在汉地和江南军户中签发丁男应役。探马赤军又名签军,随着战争的发展,统治者需要一支蒙古军队长期留守被征服地区,于是从蒙古各部中“签发”了部分士兵,组成专门用于镇戍的探马赤军。自1217年木华黎讨伐金朝时建立,由弘吉剌、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及亦乞烈思五部组成,西征花剌子模后回族、维吾尔族与突厥族等族成为探马赤军的一部分。探马赤军精于火炮与西方的回回炮,攻城力强。“下马则屯聚牧养,上马则备战”。

汉军是蒙古帝国占领汉地后发民为兵,主要由金朝女真与契丹降军、早期降蒙的南宋军、汉地的地方汉族武装势力与签发汉地百姓等所组成。窝阔台汗于1229年收编金朝女真与契丹降军,在汉地民户中大规模签发士兵,补充汉军兵员,将蒙古军的编制和官称用于汉军系统强。各汉军万户统军人数不等,“大者五、六万,小者不下二、三万”。汉军有“旧军”与“新军”的区别。旧军主要指敌国降军和地方武装势力,新军指从汉地百姓签发的新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蒙元帝国的统治重心由漠北草原移到了中原汉地。元世祖对军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建成中央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确定了元军的编制和隶属关系,在元朝对外战争中,汉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附军主要是元朝南征南宋期间收边的降军,又被称为新附汉军、南军等。新附军内名号繁杂,而是元廷因士兵所具不同特点而起的名称,如券军、手号军与盐军等等。估计当时新附军的数量在二十万人上下,元帝将新附军分编到元军的侍卫军和镇戌军中;或以蒙古、汉人、南人建立新的军府,管领新附军人。每当有战事发生,首先调发各军中的新附军出征,其余则从事屯田和工役造作。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和自然减员,新附军数量日益减少,最后式微。

元朝的防卫分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军由怯薛和侍卫亲军构成,其中怯薛军保留自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番直宿卫,常额在万人以上,元朝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或其后人充任怯薛长。在战争中,怯薛则是全军的中坚力量,被称之为“也客豁勒”(大中军);侍卫亲军则是忽必烈在华北汉人世侯的建议下所置,在初期蒙制怯薛未形成战斗力之时负责宿卫之职以及与阿里不哥争夺权力。其后,侍卫亲军用于保卫大都,卫设都指挥史或率史,隶属于枢密院。镇戍军由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守卫靠近京畿的要地,华北、陕西、四川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由各地的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共同驻守,防御重点是江淮地区,隶属于各行省。镇戍诸军,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则归属枢密院决定。

元朝水军原是为了元灭宋之战而准备,1270年命刘整建造大量水军。襄樊之战时元朝水军与陆军协同包围襄阳,攻下后降将吕文焕又率元水军与河岸陆军协同于丁家洲之战击溃南宋水军精锐,至此领有全部长江水域。而后张弘范又率元朝水军(平底船)渡海南下追击南宋海军,最后于崖山海战包围歼灭之,元朝水军在灭宋之战有重要的功能。元朝融合了南宋和阿拉伯航海技术,使海军技术更加成熟,然而在对外战事中,元日战争与元爪战争均以失败结束,而且对日战争两次均被台风所毁,只有对占城的战役获胜而已。


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准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戚家军,李如松的私人部队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国火器制造技术,在明朝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时的火器不仅仅种类多,而且制造技术以及性能均有极大提高。火箭与鸟枪是明朝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管形火器的发展尤为显著。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防需要的强化,火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火器技术的勃兴引发了一场火药时代的军事变革。佛郎机以及红夷大炮等西洋火器在此时期传入,使得明朝得以汲取其瞄准器的长处,以改良自产的火器性能。当时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即将终结,火器时代正在来到,亦认为中国有机会赶上西方的火器技术水平,但这一过程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中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