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俄羅斯以極低價賣掉阿拉斯加是為什麼?

小小嬴政


當時俄國心有餘力不足,沒能力開發阿拉斯加。

近年來在俄羅斯有這樣一種說法,當年出售阿拉斯加給美國只是把阿拉斯加的行政權賣了出去,而主權仍然屬於俄羅斯。當然這只是俄國內民粹主義群體的論調,但近百年來俄羅斯民間卻從不缺乏“收復”阿拉斯加的聲音。而深究歷史,對領土慾望極強的俄羅斯,為什麼最終放棄阿拉斯加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越過白令海峽佔據阿拉斯加,但從烏拉爾山向東直到北美均是高緯苦寒之地,而阿拉斯加更是常年凍土,根本不適合農業生產。因此俄國人沒有足夠的糧食資源在這裡形成人口優勢,甚至到俄出售阿拉斯加為止,算上俄國混血兒的俄羅斯人在阿拉斯加也不超過五百個。

與俄國人口危機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美國人口與國運的雙重膨脹。從美洲東岸的十三塊殖民地開始,美國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領土的成倍增長,這其中涉及到與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利益摩擦,但美國都以軍事恫嚇與極其巧妙的外交手腕予以化解。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已經是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國家,此時的俄羅斯卻在克里米亞戰爭當中一敗塗地。

俄羅斯發源於東歐平原,其戰略重心始終在烏拉爾山以西,但落後的農奴制決定了俄軍在與英法兵戎相見時的力不從心。戰爭的失敗不僅使俄國財政陷入危機,而且導致俄國西部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此時聖彼得堡方面最為擔心的便是英國從加拿大發起遠征。客觀來說,只要有一支小規模的英軍向阿拉斯加挺進,防務脆弱的俄軍就只能撤退或投降,所幸當時的英國也面臨著人口固化的問題,所以與英國相比俄國人更擔心的還是美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派出參議員向俄羅斯提議購買阿拉斯加,開價五百萬美元,並且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俄羅斯應該把經營重點放在黑龍江河谷,就像美國把經營重點放在密西西比河一樣。其實言外之意就是一旦買賣破裂,美國有足夠的本錢通過武力佔領阿拉斯加。此時此刻的俄羅斯對美國的意圖洞若觀火,因此極力促成這樁買賣,甚至不惜花重金在美國政界大造輿論。對於俄國人來說他們不害怕暫時失去阿拉斯加,他們只是害怕對方按照自己慣用的手段直接去搶,到那個時候自己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最終俄美雙方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談妥,而以歷史上俄羅斯對待條約的態度來看,俄國大概不會把這紙契約看得有多重,一旦形勢有利不排除再次用武力奪回。1959美國將阿拉斯加升格為第49個州,而在此之前阿拉斯加在美國手中和在俄羅斯手中沒有多大區別,除了一具天然冰櫃之外什麼用也沒有。

從1867年賣掉阿拉斯加到1959年阿拉斯加開始得到大規模開發,中間近一百年的時間可供俄羅斯翻盤,儘管他們也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美夢和打算,但卻始終不能在遠東地區形成戰略優勢,這也是時至今日阿拉斯加高度發達,而西伯利亞依舊貧窮落後的原因之一。


地圖帝


俄羅斯當年以極低價賣掉阿拉斯加給美國,每平方公里才4.74美元,一共才720萬美元左右,這絕對是白菜價都不如,更可笑的俄國人還是擔心美國中途變卦,為此不惜花大錢賄賂美國輿論界以造聲勢。總之是,求求山姆大叔,快快把它買去吧!在這筆生意做成後,阿拉斯加天寒地凍,是個連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在當時大部分人看來,這筆買賣是俄國賺了,美國虧了,而在很多美國人自己看來,美國就是花大價錢買了一個靠近北極的大冰箱,不過隨著美國人在阿拉斯加發現金礦、發現油氣田,後來冷戰軍事戰略位置的提升,美國人自己強力的開發等等,現在的阿拉斯加確實是世界最繁榮地方之一,俄羅斯是不是該腸子都悔青了?

在我看來以當時的國際環境俄羅斯還是賺了。西伯利亞寒風咧咧,但是俄羅斯在這裡找到了收入來源,那就是獵殺貂而大量像我們出口貂皮,從幾百年前知道現在都如此!但是在俄羅斯佔領阿拉斯加後,在當時這裡就是一塊不毛之地,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更何況沙俄作為農業大國,開發能力實在有些低下,這成為了一塊俄羅斯的負擔!

(圖:當年美國購買阿拉斯加的支票)


第二作為當時的農業帝國,沙俄的擴充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土地膨脹的太快,到19世紀初,俄國將勢力伸展到了巴爾幹半島,極大地觸動了英法兩國的利益,於是克里米亞戰爭爆發。還處於農奴制的俄國被工業革命後的英法聯軍打得滿地找牙,國民經濟幾近破產。這時候將毫無用處的阿拉斯加換成720萬美元,挽救因克里米亞戰爭而幾近崩潰的國內經濟,這無疑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第三就是作為新崛起的帝國與老牌強國英法的對抗中慘敗,讓沙皇意識到差距,而加拿大是英國的殖民地,如果英國從歐洲和加拿大同時進攻沙俄後果不敢想象,至少阿拉斯加是絕對保不住的,甚至英國會從東面登陸作戰,那麼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將形成一個很好的緩衝地區。

(圖:阿拉斯加海上油田)


這筆買賣雖然就是白菜價,但是在當時看來是一筆不錯的買賣,怎麼看都是俄國人佔了便宜。但是僅僅7年後,隨著美國人在阿拉斯加發現金礦,從此美國在阿拉斯加的淘金浪潮讓世界列強羨慕不已。1906年阿拉斯加所產的黃金可以購買3個阿拉斯加了。此後又發現了巨量的油氣資源,後來二戰對抗蘇聯成為東亞前線基地,加上美國人不斷的開發,如今的阿拉斯加已非當年的不毛之地,自然讓這筆買賣看起來有些好笑,但是如果放在俄羅斯哪裡,現在在不在俄羅斯還不好說,但至少沒有現在的輝煌場景!


狼煙火燎


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當時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聯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漸漸招架不住,為了籌措軍費不得不將阿拉斯加賤賣。

克里米亞是沙皇俄國從17世紀開始歷經9次戰爭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的一塊進軍中東的前進基地。在1853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因為農奴制弊端付出了數十萬人的傷亡代價,同時因為國內民窮財盡,眼看著克里米亞即將淪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人,以此換回軍費繼續作戰。

為了維持一塊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賣掉一塊1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是不是瘋了?

瞭解一下當時的世界局勢就稍稍明白,北美獨立戰爭以後,從英國母體上分離出來的美國秉承了英國的殖民主義基因,也將稱雄全球作為其既定目標。但是苦於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又無法克服兩洋阻隔的障礙,尤其是大西洋彼岸有著一群虎視眈眈的海陸強國。於是美國將目標放到西面,準備取道太平洋西進歐亞大陸。軍事上又以英國為假想敵建設軍備。

所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出於全局考慮,決定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樣一來在地緣上可以使英國的自治領——加拿大處於美國的南北夾擊之中,這裡面自然也有一定的“禍水東引”的味道。

只可惜,亞歷山大二世挖空心思用阿拉斯加換回來的720萬美元依然沒有挽回敗局,克里米亞最終還是淪陷了,直到70年後蘇俄內戰期間才被蘇聯紅軍收復。而阿拉斯加被美國購買後100年正式成為美國的第49個州,又經過幾十年開發成為較發達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