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登月”的張小平離職將被仲裁,“國企馬斯克們”下海會退潮嗎?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尚未“脫密”的張小平跳槽到藍箭航天並參與其項目面臨法律仲裁風險。民營火箭創業公司今後攬才或更難。航天國企下海潮會斷嗎?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藍箭航天是國內一家民營火箭初創企業

作者 | 任嬌 陸一夫 蔡浩爽

“涉密人員級別不同,但一般剛拿到離職證明的航天人不敢貿然去新單位上版,如果不過脫密期,會被保密局抓回來,或者面臨起訴。”一位航空系統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

在網絡和朋友圈“刷屏”的“張小平離職事件”掀開了航天人才離職潮的一角。

9月27日,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獲悉,在航天系統多家研究所內,都有高級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有的職級都高於張小平,其中不乏大所所長和主任設計師等主力崗位。

“挖走”張小平的是航天民企藍箭航天,該公司研發的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已經完成總裝,即將在四季度發射。這背後是大量資本和一些地方政府看好民用航天市場,紛紛入局。對航天人才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在資本湧入的航天民企“搶人”背後,是軍民融合之路的必然。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儲備來看,民營火箭企業遠遠無法與國家隊相提並論,但其技術又必須依靠國家隊的輸出。

“國內的民營的火箭公司,其實也站在科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肩膀上,沒有科工這麼多年在行業裡面的耕耘,也就沒有國內目前商業航天的發展,這個是必然的。”火箭企業星途探索CEO梁建軍說。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將對張小平仲裁

航天六院院長:張小平擅自離職

9月27日下午,張小平之前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十一所,中國航天六院院長劉志讓在接受媒體時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

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瞭解到,張小平元屬於航天系統研究員,重要涉密研究員脫密期3年,但尚無法確認張小平是否有脫密的期限。目前,張小平已在藍箭航天就職近半年。

“如果尚在脫密期內,張小平肯定就違規了。”一位曾在航天六院十一所工作過的科研人員透露,“但是沒有前單位離職證明的情況下,就區別的公司上班,用人單位也不會允許的。”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張小平尚未“脫密”,根據規定還不能入職其他公司。

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新京報記者求證發現,文中主角張小平確有其人,年初從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辭職,但多位航天系統科研人員告訴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文章寫的誇大其詞,多處細節失實,但不能否認,問題是存在的。”

2018年9月,有份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航天601所)蓋公章的《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工作》文件流傳開來,公文主要內容如下:張小平,男,研究員,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與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480噸液氧煤氣發動機、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等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及預先研究任務,長期負責低溫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及技術把關,離職前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

“張小平確實在今年年初辭職,但是辭職原因並不清楚。”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並沒有聽說過航天601所,但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屬於航天六院,內部稱呼是“六院十一所”,六院內部的人都沒有聽說過601所的說法。”

跳槽民企

“不是我們收入低,是外面開的太高”

一位航空系統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自己所工作的航天研究院的一位所長,已經跳槽去了民用航天,不久之後,一位主任設計師也跳槽到民用航天。

“不是我們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開的太高了。”和張小平所在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情況相似,在其他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告訴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 dujiaojingkeji),“我們單位也走了不少人,張小平這個級別的有,甚至還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基本收入會漲2倍到3倍,不然沒人願意走。”

“說單位不重視這種離職問題,肯定是是假的,但是華為一個普通員工都比我們所長待遇高。確實開不出這麼高的待遇,面對人才的流失,也就沒有辦法強留。”該研究員透露,“離開研究所基本就是兩個去向:華為和民用航天公司,有能力的技術崗位,年薪基本可以給到50萬以上。”

為何越來越多科研人員選擇離開航天研究所?該科研人員表示,待遇是一方面,主要是機關龐雜,效率低,個人只能熬資歷,沒有外面的公司有活力和前景。

“研究所不代表安逸,也不代表沒有壓力,沒有加班。”去年從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碩士畢業的小徐,畢業後選擇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在二三線城市,研究所的工作也許待遇一般,但相應的花銷也較少,很多可以報銷,依然意味著一份鐵飯碗。”

“雖然spaceX已經證明了商業航天的可行性,但是我們國家的民用航天還屬於萌芽階段,公司較少。”小徐說,“航天領域還是比較傳統,三分之二的同學畢業後都會進入研究所工作,之所以選擇民用航天公司,除了收入因素外,主要還是看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研究所並不意味著壓力小或者不加班。”

即便近年人才流失愈演愈烈,航天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依然水漲船高。

2009年從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畢業的李傑(化名)透露,2009年本科畢業的時候就有機會去西安的一家研究所,然後2014年直博博士畢業的時候,發現這家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變成了博士,“相隔五年,我從本科變成了博士,去的是同一家研究所的同一個崗位,收入卻相差無幾。”

有民營火箭企業負責人向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表示,越來越多體制內的科研人員加入商業航天的趨勢不會因此事改變,他相信這會成為促進行業變革的契機。“體制內一直存在薪酬待遇的問題,但在商業航天的大潮下,人才流動是正常的。”

商業航天大躍進:資本入場積極

2015年民營火箭企業陸續出現,除了藍箭航天外,比較知名的還有零壹空間和星際榮耀等民用航天企業。

其中小米創始人雷軍投資的星際榮耀,成立於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此前已獲得過多輪融資,其中包括雷軍掌管的順為資本。2018年9月6日發射了第一枚商業火箭,順為資本CEO許達來曾發文祝賀“我們上太空了”。

今年以來,多家民營火箭企業紛紛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例如在發射完國內首枚自研的探空火箭不久後,星際榮耀便宣佈完成A輪融資,累計融資超6億元;零壹空間亦在今年1月和8月完成兩輪融資,四輪融資總額將近8億元。

其中,地方政府起到了助推作用,包括零壹空間、藍箭航天等企業均獲得來自地方政府的扶持。目前藍箭航天獲得超過5億元融資中,有超過2億元來自湖州市軍民融合專項綜合投資,而零壹空間亦獲得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的入股。相應地,這些民營火箭企業亦將產能佈局在當地,形成火箭研發的上下游產業鏈。

“從運載火箭的整個產業鏈來說,除了上游的技術材料和火箭之外,中游會涉及到一些裝配設施的工作。目前在北京不太具備那些條件,尤其是涉及到量產,北京現在不允許類似的生產企業存在。”星途探索CEO梁建軍告訴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由於人才聚集,亦莊適宜作為火箭研發總部,但具體的生產製造環節只能放到其他省市進行。

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2012至2017年期間,衛星發射市場空間保持在55億-60億美元之間。其中,2018年中國火箭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一年,預計今年發射次數將翻番至40次左右。

隨著Spase X等民間火箭企業的出現,商業衛星發射的門檻大大降低,谷歌、Facebook和Spase X等公司均有意組建衛星組網,從而成為寬帶衛星互聯網運營商。

民營火箭創業公司擔心今後攬才更難

9月27日,有藍箭工作人員對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表示:“我們最怕的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以為這件事是我們故意炒作。”藍箭的競品公司們最擔心的就是相關單位會因為此事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出走的限制。

據瞭解,目前有過成功發射經驗的兩家民營火箭公司,主力研發人員都來自體制內。零壹空間的原體制內院所研發人員佔比為80%左右,而在星際榮耀,這一比例更是高達幾乎100%。具體職級方面,零壹表示,副總師級別研發人員比較難挖,外流會有諸多限制(密級一般是絕密),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師、高級工程師在零壹比較多。

目前國內民營航天公司尚處於起步階段,關鍵技術尚需倚仗從體制內流出、有研發經驗的技術人員。

“科學研究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民企承擔不起前面的605次。”軍事專家、知名軍事評論員董健告訴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因為國企和研究機構有國家資本投入,底子上是民企不能比的,“體制內人才到了民企可能很快就能搞出成果,但前面605次試驗的基礎都有賴於國家投入。”

“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在探討體制內外人員流動問題。我們計劃通過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更好的發展平臺、股權激勵等吸引人才,國企如若想留住人才,也要從這些方面反思。”零壹空間一工作人員告訴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據他了解,造成體制內人員出走的主要原因是待遇和晉升空間。

深圳前海通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陳敏此前曾對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表示,當下民營火箭人才窗口期已經關閉。有民營火箭創業者表示,體制內院所正在增加人員離職難度,“比如減慢辦理離職手續的速度。”

相關

藍箭航天四季度發射“朱雀”

怕被質疑“炒作”拒絕回應

“挖走”張小平的藍箭航天類似中國版的“Space X”。

2018年2月,馬斯克旗下Space X發射獵鷹重型火箭,將一輛紅色特斯拉射向太空,引發全球關注。2018年8月20日,藍箭航天宣佈其研發的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已經完成總裝,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度發射。屆時,“朱雀一號”將發射“未來號”商業衛星至SSO(太陽同步軌道)預定軌道。

9月27日,就在“張小平事件”愈演愈烈的同時,藍箭航天宣佈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短噴管推力室在其湖州自主建設的試車臺進行了20秒的短程點火試車並取得成功。藍箭航天CEO張昌武表示,本次短噴管推力室試車是對藍箭發動機產品和核心能力建設的一次“雙向驗證”。

公開資料顯示,藍箭航天是國內一家民營火箭初創企業。據稱藍箭是全球第三家擁有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火箭製造企業。按照藍箭航天的規劃,公司將在明年實現百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量產,並於2020年進行中型液體運載火箭的試驗發射。

從2015年成立至今,藍箭航天已經獲得多輪融資。今年4月9日,藍箭航天宣佈完成B輪2億元融資,該輪融資由金風科技領投,世紀天華、國開熔華跟投,創想天使、永柏資本等機構繼續追加投資。

藍箭航天透露,其湖州智能製造基地將具備200餘人辦公生產規模,預計2022年將形成年產200臺發動機、15枚中型運載火箭的能力。目前藍箭航天獲得超過5億元融資。

從技術儲備來看,民營火箭企業遠遠無法與國家隊相提並論,但其技術又必須依靠國家隊的輸出。“國內的民營的火箭公司,其實也站在科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肩膀上,沒有科工這麼多年在行業裡面的耕耘,也就沒有國內目前商業航天的發展,這個是必然的。”火箭企業星途探索CEO梁建軍說。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好文推薦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獨家、兇猛、理性,換個姿勢看TMT

歡迎各位讀者在朋友圈分享

“影响登月”的张小平离职将被仲裁,“国企马斯克们”下海会退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