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什么硬伤,导致它成不了一流大国?

一米漫画连载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守着南亚自娱自乐就好,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印度还没有资格。自身一大堆的问题,还幻想着跟日本、德国、巴西组团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印度不能正视自身问题永远都别想着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一:印度处理不好与近邻的关系,与南亚多国存在着领土纠纷。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首屈一指,但是其与南亚周边多国的关系一直都不大好。印度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控制不丹和尼泊尔等南亚小国的内政外交,左右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妄图像当年吞并锡金那样最终达到其控制喜马拉雅南麓大区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目的。在印度的西边,围绕着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度与巴基斯坦多次兵戈相见,从印巴分治到今天两国边境一直重兵驻屯,擦枪走火几乎年年有。印度早年曾介入南亚岛国斯里兰卡的内战,暗地里支持猛虎组织推翻斯里兰卡政权,两国关系因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南亚,印度是毫无争议的地区大国,但是与周边国家持续长达几十年的紧张关系,无疑让印度的大国形象大大折扣。这是印度成不了一流大国的第一个原因。



二:印度所追求的人口红利,不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是拼命的发展人口,预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创纪录的达到16.14亿,无限膨胀的人口,在未来将成为沉重的国家负担。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如今的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刹不住车了,现在是直接奔着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伟大目标而去。2017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了1.13%,全年净增人口将近1500万人,等于再造了一个柬埔寨的人口。印度在1962年到1993年这21年的时间里,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上,人口从1962年的4.633亿疯狂增长到1993年的9.154亿,几乎翻了一倍,此后人口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2%到1.97%的高速增长。预计印度会在2025至2028年之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并在2050年达到其人口巅峰期,达16.14亿。在这一段时间里印度可以享受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就业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愈加严峻,这两大问题处理不好随时都有可能把印度经济打回原型。



三:在成为世界一流大国之前,印度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形象,腐朽的种姓制度、频发的强奸案、不洁的公共卫生都在挑战着世界人民对印度好感的底线。众所周知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饱受诟病,这种源自古代的制度何以能延续到现代化的今天,以文明古国自居的印度至今还未摈弃这种明显带有人种歧视的落后制度,其所形成的印度社会的隔阂,是根本不利于国家团结,更何况印度还是一个拥有100多个民族聚居的国家。正在崛起中的印度近年来又多了一个新的标签“强奸之都”,就在上月一名印度妇女在恒河边洗衣服惨遭三名青少年的轮奸,印度强奸案频频发生,受害者从外国人到印度人,从幼女到老妇,这凸显出印度政府对待治安案件处理上的严重放松和渎职,又从另一面沉重的打击了印度的旅游业。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但与之相悖的是,印度的公共卫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基本的厕所问题都未能得到解决,基础建设长期滞后,有大把的钱搞军备却不管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多恶劣。



四:印度多年来拒不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大搞军事竞赛引发南亚紧张局势,是南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主做始俑者。印度长期与邻国巴基斯坦保持敌对关系,作为南亚第一大国非旦没有起到维护南亚,团结南亚诸国的作用,反而大搞军事竟备引发南亚国家军事恐慌,印度早年通过卑鄙手段吞并主权国家锡金就广受国际社会的谴责,而今又染指其近邻不丹、尼泊尔的内政外交。同时,印度早在1998年就违背国际法悍然进行了核试验,迄今拒不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南亚为所欲为俨然以大国自居。

有此四宗罪,印度何以有担当,有魄力,有实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大国布衣


四月初至中旬我在印度旅游,从加尔各答往北走,游遍了北印最主要的城市和地区,多次遇到气温高达37度以上,在德里的几天,气温更达到了42度。带领我们的导游说,我们这个团离开后,他就该休假了。因为到11月以前,很少有大量游客去印度,因为太热了。干旱少雨、沙化现象严重,土地贫瘠,沿途常见。

印度有13亿人口,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却只有32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一个如此规模的大国,又处在如此炎热的自然环境中,国民的思维逻辑和生活习惯、对自己和对神的态度,自然深受影响。我走过60多个国家,不得不说,印度是我到过的最脏乱差的国家。许多印度人,对来生的向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重视,想来这会影响到他们在今世的勤劳和创造力。

印度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语言,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全国却只有约30%的人使用。除了英语是第二官方语言,被广泛用于政府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另有22种语言为印度附加官方语言。所以印度的宪法,有22个不同语言的版本。每个邦或者大区,都有自己的一种以上官方语言。事实上,印度现在依然在使用的语言有2000多种,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同样还在鲜活地使用着。

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是,印度有212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人,信仰十数种宗教。除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这些诞生于印度的,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信徒。所以,印度又被称为全球罕见的民族学、语言学和宗教学博物馆。信徒最多的自然是印度教,往下排依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和拜火教。

种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坚不可摧,在印度社会形成了许多壁垒和限制。综上所述,印度发展的硬伤,个人认为不外几点:封建落后束缚社会创造力的种姓制度、火热干旱的自然条件、文化和宗教的过度分裂使国家难以形成合力打造实力。

印度至今有30%的人口生活在世界银行规定的贫困线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近40%营养不良体重不达标。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全国人口中,营养不良的人口数高达15%。约1800万印度人,依然过着奴隶般的生活。贩卖人口、童工、大规模组织的乞讨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单是童工的数量,就不下1000万,据称这已经是历年来最低的数字。根据印度官方的统计数据,印度成人的文盲有足足3亿。6岁至14岁的儿童,入学率虽然接近100%,辍学率却高达31%。


世界真的很大


印度的硬伤太多了,简单说几个主要的吧。

第一,种姓制度,也就是公开化的种姓等级制度,这是非常古老的东西,和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但印度却一直保留着。

第二,宗教冲突,穆斯林在印度占人口比重不小,而且是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生活的,印度的国家法律并不能有效覆盖这些地方,比如所谓的荣誉谋杀,至今在印度还在持续发生。

第三,严重的土地分配不公平,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农民只是佃农,这才造成了印度粮食出口一直数量比较大,但同时印度却一直存在饿死人的问题。

第四,严重的两极分化,上层精英已经开始有比较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希望印度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但绝大多数社会下层的印度老百姓还处在温饱线的边缘。

第五,严重的发展不均衡。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但能够受益的人群很小,绝大多数老百姓与这种经济发展没什么关系,并不能从中受益。

第六,印度的工业基础总体来说比较差,结构问题也比较大,比如说能够推动农业发展的工业,印度就不太发达,以印度普通老百姓为主要消费目标的工业也不太发达。

第七,印度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但因为印度没有经历过统一战争,是被殖民者强行捏合在一起的,中央政府能够实际有效控制的地方并不多,很多邦的独立性很大,中央政府并不能有效管理。

总体而言,印度现在更需要的不是成为一流大国,而是需要一场深刻而普遍的社会革命,先把那些前现代的遗存消灭掉,让印度更像一个主权国家,才能有前途。


萧武


印度国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除了西北边境少量沙漠之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居住。此外,印度已有超过13亿人口,考虑到这个国家年轻的人口结构,未来具有相当大潜力。从基础条件来看,印度确实具有成为一流大国的潜质。

不过印度想成真正一流大国,至少得克服几道障碍。这些障硬源于观念、制度和文化,它们已深刻融入印度民族文化,很不容易克服。说是印度民族的硬伤,一点不为过。

第一项硬伤,是印度民族有深厚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础。在殖民地时期,虽说英国人对印度有深厚的殖民统制色彩,殖民当局大体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印度深厚的国有经济传统来自于独立以后,尼赫鲁引进了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大量国有企业成立,建立起浓厚的官僚经济体制。印度自独立以后,就建立起庞大的、自以为傲的民主制度。

在印度,哪怕最赤贫的流浪汉,他也拥有选举权,能决定别人财产。这在早期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是对民主的侮辱。早期英国人的选举制有严格的限制,通常是有一定数量财产的成年男性。在他们看来,民主是商议决定国家大事,是对他人财产的支配,需要参与者有财产自理的能力。连自己财产都没得支配的人,谈何国家大事?

这种观念放在今天属于奇观,其背后蕴含对民主之恶的警惕,不能说没道理。过去二十多年,印度政府搞改革开放,可还是出台大量仇视商业、敌视外国人的政策。沃尔玛家乐福想在印度开一家分店,规模庞大的小商贩们害怕失业,就去围追堵截。外资在印度所受的压力远大于中国,根本原因在民意。这种民意通过政治安排,能发挥出实际的伤害力。

最低工资制度、劳工保护制度、免费医疗教育制度,这些反市场的制度,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哪个政客反对这些制度,无异于政治自杀。

第二项硬伤,是印度传统文化糟粕太多,遗毒至今。

印度民间有浓厚的宗教传统,主张禁欲冥想的印度教还大有市场。印度农村深陷旧文化束缚压迫人的泥潭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延续三千年的种姓制度的存在。印度的法律制度里,种姓已被完全取消,实际它在民间还有很大影响力。低种姓者想实现阶层跨越,晋身上流社会,千难万难。随着经济发展,阶层冰封板结的现象终会消融,但它却是印度走现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阻碍。

悠久烂熟的传统对现代印度来说,也许意味着沉重包袱。印度多种姓、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语言现象,很多停留在很初级阶段,彼此的对立冲突还很普遍。印度看起来是统一国家,其内部多元分裂着阻碍经济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糅合。这既是印度市场的统一进程,也是印度国家重塑的过程。在完成这点之前,印度要处理的内部事务还有很多。

第三项硬伤,印度拥有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印度民族情绪起源于殖民时期,甘地领导下,现代印度种下了抵制现代化、仇视西方的种子。直到今天,甘地粉丝仍是印度不可忽视的存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民族主义情绪达到狂热。印度一度想充当第三世界国家领袖,为此牵头搞出“不结盟运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国,事实上印度都没遵守。冷战时期,印度和苏联走得很近。911以后,印度又是美国在南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印度民族主义情绪有几处来源:一是对欧洲殖民者的排斥抵触;二是和敌国巴基斯坦长期对立中,印度滋生起的“南亚霸主”心态。民族情绪是巨大的隐患。倘若经济发展不顺,内政不昌,会不会有人把矛盾的焦点引向外部,通过引发地区性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呢?这样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一个国家要想走向现代文化,狂热民族主义情绪是应该拔掉的炸弹引信。


菁城子


人!

一流的国家,必须得有一流的国民。要说印度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硬伤,最大的硬伤就是国民的平均素养

涵叔曾经去过印度中北部和南部的乡村,发现虽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城乡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城乡教育水平上。此外,即便是在城市中,精英教育和普通民众教育水平的差距也非常大。

所以,印度为全世界提供着最丰富的CEO人口资源,也有着全世界数量最大的低教育水平人口。

一流国家的几个主要指标是,一流的产业,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这都是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足够一流人口作为支撑的。

对于人口大国来说,数量巨大的人口可以成为GDP总量快速增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优势,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并发展为一流国家,如果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国民公共素养跟不上,则会成为一种负担

一边是繁华现代的富人区,一边是贫困脏乱的贫民窟,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低教育水平人口,这是难以成为一流国家的。



涵一


要先理解一流大国的概念。是全球经济最发达,还是前五名?或者是军事上最发达,或者前五名?木叔认为,印度即使目前不是一流大国,但是未来成为一流大国是板上钉钉的事。除非印度的发展被战争或者内乱所打断。不过目前看不出这个迹象。

木叔认为的一流大国,肯定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民主,军事也比较厉害,国际责任感比较大。所以印度如今成不了一流大国,也只是暂时在这几方面有些问题。木叔就简单说说。

经济改革

印度经济其实已经很厉害了。最近世界银行刚刚公布一个2017年的统计数据,印度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虽然还不是一流,但一个12多亿人口的国家取得这个成绩十分不寻常。也就是在5-6年前吧,印度GDP还是全球十名开外呢。

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30年印度GDP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2050年可能会达到第二位。这应该可以算作一流国家了吧,至少在经济上。

目前印度经济的软肋是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国有习气浓厚,改革趋势不稳定。虽然其科技研发很厉害,但是一些重要的制造业情况却总是起起伏伏,这就是与政府改革力度紧密相关。比如莫迪政府大手笔着力推进商品服务税改革、解决银行坏账问题的初衷很好,但是效果还要观察,如果不能很快走上正轨,未来会影响印度的全球竞争力。

社会发展

印度的贫困人口太多,这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软肋。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每天生活费少于2美元就可以算作贫困人口。印度因为人口基数太大,大部分都在农村,这个数据还是很庞大的。再加上印度种姓制度的困扰,让贫困人口现象一直存在固化的趋势。最近几年印度也在大力减贫,这也是印度农村GDP发展快速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例子。

好消息也有。木叔了解到一份来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的报告,截至7月9日,统计全球贫困人口的“世界贫困时钟”的数字显示,印度的贫困人口有7060万人,而非洲大国尼日利亚有8700万人。这意味着印度戴了几十年全球最多贫困人口国家的帽子扔给了尼日利亚。

军事发展

印度要成为一流大国,军事短板太突出了。

没有一流大国的武器装备都依赖进口,自己不能够制造的。目前印度就面临这个尴尬的局面。该国在苏联解体之前,一直是苏联最大的武器提供国之一,目前印度的苏制俄制装备能占70%。2014年对印度军事很重要,这年印度从美军进口的设备高于俄罗斯进口的国防设备。

不过无论如何,印度目前本国产的装备太少,特别是高精尖装备。未来要成为一流大国,这个短板一定得弥补。

国际责任感

印度在这块做的还是不错的。有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资格。这也是与国际社会对印度在联合国维和等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分不开的。

印度目前是联合国维和派出的第二多国家,很多网友或许都不知道这个例子。在非洲在中东在拉美等地,印度维和士兵获得的称赞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印度维和女兵的战斗力比较顽强,经常受到表彰。

此外印度还是第三世界领袖国家之一,不结盟运动的主导者,同时还是G20大国,以及金砖国家,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后进入常任理事国席位。或许能够进入安理会,就标志着印度成为一流大国了吧!


木春山谈天下


印度是一个自视过高的国家,该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国,并且也试图在国际形势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更多主导权。从国家体量的角度讲,印度也许确实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资本,因为其人口数量在2017年已经达到13.4亿,而且印度拥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又紧邻战略价值极其重要的印度洋,所以印度也并不是没有发展机会的。

但是现在的印度仍然远远算不上是一流大国,因为印度在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军事实力等各个不同方面都存在不少内外问题,虽然2017年印度的GDP总计达到2.597万亿美元,但是折算下来的人均GDP却不足2000美元,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均匀的。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印度很难均衡发展,印度国内自然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削弱了印度的对外竞争力。

印度的国家战略也有严重的问题,虽然一心想成为世界性大国,但是印度却不能从世界性大国的角度去制定发展战略,印度总是喜欢在局部区域和邻国角力,并且经常以霸权政策压迫周边小国。这样的印度给其他国家一种咄咄逼人的形象,因此印度输出的是霸权政策,而不是真正的影响力,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是很有限的。和巴基斯坦的长期对峙,也严重导致印度国家战略的不平衡。

在军事方面,印度国防工业薄弱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印度的武器装备全是典型的万国牌武器,这些武器一旦失去了供应国的支持,就会成为摆设。所以印度的军事力量是外强中干的,名义上印度军力排行已经排在了英法德等国家前面,但是如果这些国家不支持印度的话,印度的军工是完不成的。美俄就更加不必说了,印度军事力量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这俩大国拉扯起来的。

上述问题描述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解决却是很难的。印度国内的种姓制度,就是社会发展不均匀的一种极端表现,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印度的自视过高,又使得印度很难看到自己的短板,所以只能在膨胀的道路上走到黑;至于军事技术,印度也就那样子了,或许未来能够继续借助其他军事强国的支持取得发展,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印度制造”,难度是很大的。

总计而言,印度现在就是一个很膨胀的国家,外表看起来十分强大,内部却问题层出。美国和俄罗斯现在确实都在拉拢印度,但是拉拢印度的原因,也就在于印度确实还不够强大。如果印度真的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国了,那么美俄就不会再采用现在的拉拢政策了。因此,在国际博弈的舞台上,印度现在仍只能算是大国的棋子,而尚未发展到能够自己制定规则的时候。


白虎堂


印度能成为超级大国吗?没有人见过一个只靠第一和第三产业就能成为超级大国的。印度的农业方面不错,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出口,但倘若没有发达国家寻找他们加工代工,其第三产业就得破产。

印度的国土面积是将近三百万平方公里,从国土面积上讲,它要成为一流大国还是够格的。但其实,国土面积的大小和是否能成为超级大国关系不大,葡萄牙、英国、荷兰等等都曾称霸过海洋,都是超级大国,但他们的面积并不十分大。但从现代来看却又不同,现在要想成为一流大国,估计对领土面积还是有要求的,毕竟想向从前那样占据广大的殖民地来补贴自己已经不太现实了。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一流大国,国土大小最少总该达到大约200万平方公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自身的发展,政治力量、国际影响力、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缺一不可,没有这些,想要成为一流大国还是痴人说梦。印度这几年发展得不错,但是要想成为一流大国,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还是影响力方面,还是不十分拿得出手。

地球上的资源已经永远不容许再出现一个像中国这样迅猛发展的大国了,若想要超越中国,必须要中国把现有的资源全部让出给它才行,这要印度眼下就远远强于中国,而且它几年内必须要超越中国,其实是痴人说梦话,这是不可能的。仅凭很多很多外部条件中的这么一条,印度就永远可以打消成为一流大国的念头了。


楠竹一


如何定义一流大国?

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定义“一流大国”,那印度浑身都是硬伤,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普世性等等,数不尽说不完。

如果按照俄罗斯的标准定义“一流大国”,那印度的硬伤:一是“不够大”,俄罗斯领土广袤,以至于对半个地球的事务都可以说“事关国家利益”,要插上一脚,从东欧到东北亚,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从日本海到北冰洋,到处都有俄罗斯的身影;而印度的领土“龟缩”在南亚次大陆,周边要么是小国,要么是穷国,而且南亚次大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内部打得天昏地暗,对外面的影响也不大,于是也不太受关注。二是印度的军事实力太弱,不像俄罗斯毛熊,坐拥万枚核弹头,弹指间就可以毁灭地球。

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定义“一流大国”,那印度就是“不够硬”,这里的硬是指“制造业”。印度的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跟中国比起来,还差很多,特别是表现在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工业体系的产能、产业工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印度差得太多。

如果按照英法的标准定义“一流大国”,那么印度就差在历史遗产上。英法虽然都在没落,但是拥有传统的势力范围。英国有英联邦这个大家庭,英语还是世界性语言;法国在非洲有传统影响力,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影响力难以被替代,且拥有价值观的塑造能力。印度虽然试图在南亚建立势力范围,但是并不太成功,其周边小国总是想着拉拢外面的大国制衡印度。

但是,如果不以某个国家为标杆,单纯看印度自身,那么他的硬伤就是:作为传统文明古国,在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导致传统习俗、文化阻碍现代化进程。


布莱克怀特


印度一直想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目前也成越来越向着这一目标迈进。要成为一流大国要满足领土、人口、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

从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印度具备了成为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条件。尽管领土面积没法和中美俄相比,但也远远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人口数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二,大有超过中国的势头。

不过在科技方面,印度还难以成为世界大国。尽管印度的IT人才为世界瞩目,但精英人才大多外流,而且印度的制造业比较落后,难以支撑其大国重器,这也是导致印度的国防工业比较薄弱的原因。在经济方面,印度虽然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不断上升,但人均GDP排名还很低,总体贫困且贫富差距风险。在军事实力方面,印度通过向美俄购买军火,军事实力不错,但是难以实现国防自主。

除了上述因素外,印度的种姓制度、地方势力等因素也限制了印度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国。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得内部晋升受到天花板限制,社会活力受到压抑。地方势力强大使得中央政府受限,难以整合全国力量冲击世界一流大国。所以印度可能成为大国,但很难成为一流大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