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什麼硬傷,導致它成不了一流大國?

一米漫畫連載


作為南亞大國,印度守著南亞自娛自樂就好,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印度還沒有資格。自身一大堆的問題,還幻想著跟日本、德國、巴西組團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印度不能正視自身問題永遠都別想著成為世界一流大國。



一:印度處理不好與近鄰的關係,與南亞多國存在著領土糾紛。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首屈一指,但是其與南亞周邊多國的關係一直都不大好。印度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控制不丹和尼泊爾等南亞小國的內政外交,左右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妄圖像當年吞併錫金那樣最終達到其控制喜馬拉雅南麓大區這一重要戰略地區的目的。在印度的西邊,圍繞著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印度與巴基斯坦多次兵戈相見,從印巴分治到今天兩國邊境一直重兵駐屯,擦槍走火幾乎年年有。印度早年曾介入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的內戰,暗地裡支持猛虎組織推翻斯里蘭卡政權,兩國關係因此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在南亞,印度是毫無爭議的地區大國,但是與周邊國家持續長達幾十年的緊張關係,無疑讓印度的大國形象大大折扣。這是印度成不了一流大國的第一個原因。



二:印度所追求的人口紅利,不是提高人口質量,而是拼命的發展人口,預計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創紀錄的達到16.14億,無限膨脹的人口,在未來將成為沉重的國家負擔。作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如今的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剎不住車了,現在是直接奔著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偉大目標而去。2017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了1.13%,全年淨增人口將近1500萬人,等於再造了一個柬埔寨的人口。印度在1962年到1993年這21年的時間裡,人口年均增長率都在2%以上,人口從1962年的4.633億瘋狂增長到1993年的9.154億,幾乎翻了一倍,此後人口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2%到1.97%的高速增長。預計印度會在2025至2028年之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並在2050年達到其人口巔峰期,達16.14億。在這一段時間裡印度可以享受人口紅利所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同時,就業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愈加嚴峻,這兩大問題處理不好隨時都有可能把印度經濟打回原型。



三:在成為世界一流大國之前,印度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形象,腐朽的種姓制度、頻發的強姦案、不潔的公共衛生都在挑戰著世界人民對印度好感的底線。眾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直飽受詬病,這種源自古代的制度何以能延續到現代化的今天,以文明古國自居的印度至今還未擯棄這種明顯帶有人種歧視的落後制度,其所形成的印度社會的隔閡,是根本不利於國家團結,更何況印度還是一個擁有100多個民族聚居的國家。正在崛起中的印度近年來又多了一個新的標籤“強姦之都”,就在上月一名印度婦女在恆河邊洗衣服慘遭三名青少年的輪姦,印度強姦案頻頻發生,受害者從外國人到印度人,從幼女到老婦,這凸顯出印度政府對待治安案件處理上的嚴重放鬆和瀆職,又從另一面沉重的打擊了印度的旅遊業。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印度的經濟正在快速增長,但與之相悖的是,印度的公共衛生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基本的廁所問題都未能得到解決,基礎建設長期滯後,有大把的錢搞軍備卻不管人們的生活條件有多惡劣。



四:印度多年來拒不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大搞軍事競賽引發南亞緊張局勢,是南亞地區局勢不穩定的主做始俑者。印度長期與鄰國巴基斯坦保持敵對關係,作為南亞第一大國非旦沒有起到維護南亞,團結南亞諸國的作用,反而大搞軍事竟備引發南亞國家軍事恐慌,印度早年通過卑鄙手段吞併主權國家錫金就廣受國際社會的譴責,而今又染指其近鄰不丹、尼泊爾的內政外交。同時,印度早在1998年就違背國際法悍然進行了核試驗,迄今拒不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拒絕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南亞為所欲為儼然以大國自居。

有此四宗罪,印度何以有擔當,有魄力,有實力成為世界一流大國?


大國布衣


四月初至中旬我在印度旅遊,從加爾各答往北走,遊遍了北印最主要的城市和地區,多次遇到氣溫高達37度以上,在德里的幾天,氣溫更達到了42度。帶領我們的導遊說,我們這個團離開後,他就該休假了。因為到11月以前,很少有大量遊客去印度,因為太熱了。乾旱少雨、沙化現象嚴重,土地貧瘠,沿途常見。

印度有13億人口,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人口大國,國土面積卻只有32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處於熱帶地區。一個如此規模的大國,又處在如此炎熱的自然環境中,國民的思維邏輯和生活習慣、對自己和對神的態度,自然深受影響。我走過60多個國家,不得不說,印度是我到過的最髒亂差的國家。許多印度人,對來生的嚮往超過對現實生活的重視,想來這會影響到他們在今世的勤勞和創造力。

印度沒有全國性統一的語言,印地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全國卻只有約30%的人使用。除了英語是第二官方語言,被廣泛用於政府管理和商務活動中,另有22種語言為印度附加官方語言。所以印度的憲法,有22個不同語言的版本。每個邦或者大區,都有自己的一種以上官方語言。事實上,印度現在依然在使用的語言有2000多種,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同樣還在鮮活地使用著。

另一個讓人驚訝的數字是,印度有212個民族。這些民族的人,信仰十數種宗教。除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這些誕生於印度的,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信徒。所以,印度又被稱為全球罕見的民族學、語言學和宗教學博物館。信徒最多的自然是印度教,往下排依次是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和拜火教。

種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堅不可摧,在印度社會形成了許多壁壘和限制。綜上所述,印度發展的硬傷,個人認為不外幾點:封建落後束縛社會創造力的種姓制度、火熱乾旱的自然條件、文化和宗教的過度分裂使國家難以形成合力打造實力。

印度至今有30%的人口生活在世界銀行規定的貧困線以下,5歲以下兒童中,近40%營養不良體重不達標。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全國人口中,營養不良的人口數高達15%。約1800萬印度人,依然過著奴隸般的生活。販賣人口、童工、大規模組織的乞討等社會問題,十分嚴重。單是童工的數量,就不下1000萬,據稱這已經是歷年來最低的數字。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數據,印度成人的文盲有足足3億。6歲至14歲的兒童,入學率雖然接近100%,輟學率卻高達31%。


世界真的很大


印度的硬傷太多了,簡單說幾個主要的吧。

第一,種姓制度,也就是公開化的種姓等級制度,這是非常古老的東西,和現代社會是格格不入的,但印度卻一直保留著。

第二,宗教衝突,穆斯林在印度占人口比重不小,而且是按照伊斯蘭教教法生活的,印度的國家法律並不能有效覆蓋這些地方,比如所謂的榮譽謀殺,至今在印度還在持續發生。

第三,嚴重的土地分配不公平,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絕大多數農民只是佃農,這才造成了印度糧食出口一直數量比較大,但同時印度卻一直存在餓死人的問題。

第四,嚴重的兩極分化,上層精英已經開始有比較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希望印度成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但絕大多數社會下層的印度老百姓還處在溫飽線的邊緣。

第五,嚴重的發展不均衡。印度的高科技產業比較發達,但能夠受益的人群很小,絕大多數老百姓與這種經濟發展沒什麼關係,並不能從中受益。

第六,印度的工業基礎總體來說比較差,結構問題也比較大,比如說能夠推動農業發展的工業,印度就不太發達,以印度普通老百姓為主要消費目標的工業也不太發達。

第七,印度表面上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但因為印度沒有經歷過統一戰爭,是被殖民者強行捏合在一起的,中央政府能夠實際有效控制的地方並不多,很多邦的獨立性很大,中央政府並不能有效管理。

總體而言,印度現在更需要的不是成為一流大國,而是需要一場深刻而普遍的社會革命,先把那些前現代的遺存消滅掉,讓印度更像一個主權國家,才能有前途。


蕭武


印度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除了西北邊境少量沙漠之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宜居住。此外,印度已有超過13億人口,考慮到這個國家年輕的人口結構,未來具有相當大潛力。從基礎條件來看,印度確實具有成為一流大國的潛質。

不過印度想成真正一流大國,至少得克服幾道障礙。這些障硬源於觀念、制度和文化,它們已深刻融入印度民族文化,很不容易克服。說是印度民族的硬傷,一點不為過。

第一項硬傷,是印度民族有深厚的國家干預經濟的基礎。在殖民地時期,雖說英國人對印度有深厚的殖民統制色彩,殖民當局大體允許私營企業發展。印度深厚的國有經濟傳統來自於獨立以後,尼赫魯引進了蘇聯式計劃經濟體制。大量國有企業成立,建立起濃厚的官僚經濟體制。印度自獨立以後,就建立起龐大的、自以為傲的民主制度。

在印度,哪怕最赤貧的流浪漢,他也擁有選舉權,能決定別人財產。這在早期實行代議制的國家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存在,是對民主的侮辱。早期英國人的選舉制有嚴格的限制,通常是有一定數量財產的成年男性。在他們看來,民主是商議決定國家大事,是對他人財產的支配,需要參與者有財產自理的能力。連自己財產都沒得支配的人,談何國家大事?

這種觀念放在今天屬於奇觀,其背後蘊含對民主之惡的警惕,不能說沒道理。過去二十多年,印度政府搞改革開放,可還是出臺大量仇視商業、敵視外國人的政策。沃爾瑪家樂福想在印度開一家分店,規模龐大的小商販們害怕失業,就去圍追堵截。外資在印度所受的壓力遠大於中國,根本原因在民意。這種民意通過政治安排,能發揮出實際的傷害力。

最低工資制度、勞工保護制度、免費醫療教育制度,這些反市場的制度,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哪個政客反對這些制度,無異於政治自殺。

第二項硬傷,是印度傳統文化糟粕太多,遺毒至今。

印度民間有濃厚的宗教傳統,主張禁慾冥想的印度教還大有市場。印度農村深陷舊文化束縛壓迫人的泥潭裡。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延續三千年的種姓制度的存在。印度的法律制度裡,種姓已被完全取消,實際它在民間還有很大影響力。低種姓者想實現階層跨越,晉身上流社會,千難萬難。隨著經濟發展,階層冰封板結的現象終會消融,但它卻是印度走現現代化國家的重大阻礙。

悠久爛熟的傳統對現代印度來說,也許意味著沉重包袱。印度多種姓、多種族、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語言現象,很多停留在很初級階段,彼此的對立衝突還很普遍。印度看起來是統一國家,其內部多元分裂著阻礙經濟發展,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糅合。這既是印度市場的統一進程,也是印度國家重塑的過程。在完成這點之前,印度要處理的內部事務還有很多。

第三項硬傷,印度擁有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印度民族情緒起源於殖民時期,甘地領導下,現代印度種下了抵制現代化、仇視西方的種子。直到今天,甘地粉絲仍是印度不可忽視的存在。尼赫魯執政時期,印度民族主義情緒達到狂熱。印度一度想充當第三世界國家領袖,為此牽頭搞出“不結盟運動”。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國,事實上印度都沒遵守。冷戰時期,印度和蘇聯走得很近。911以後,印度又是美國在南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印度民族主義情緒有幾處來源:一是對歐洲殖民者的排斥牴觸;二是和敵國巴基斯坦長期對立中,印度滋生起的“南亞霸主”心態。民族情緒是巨大的隱患。倘若經濟發展不順,內政不昌,會不會有人把矛盾的焦點引向外部,通過引發地區性衝突來轉移國內矛盾呢?這樣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一個國家要想走向現代文化,狂熱民族主義情緒是應該拔掉的炸彈引信。


菁城子


人!

一流的國家,必須得有一流的國民。要說印度以及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硬傷,最大的硬傷就是國民的平均素養

涵叔曾經去過印度中北部和南部的鄉村,發現雖然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城鄉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城鄉教育水平上。此外,即便是在城市中,精英教育和普通民眾教育水平的差距也非常大。

所以,印度為全世界提供著最豐富的CEO人口資源,也有著全世界數量最大的低教育水平人口。

一流國家的幾個主要指標是,一流的產業,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這都是需要有與之匹配的足夠一流人口作為支撐的。

對於人口大國來說,數量巨大的人口可以成為GDP總量快速增長和發展的巨大動力和優勢,但對於一個國家的全面現代化,並發展為一流國家,如果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國民公共素養跟不上,則會成為一種負擔

一邊是繁華現代的富人區,一邊是貧困髒亂的貧民窟,尤其是分佈在農村地區的低教育水平人口,這是難以成為一流國家的。



涵一


要先理解一流大國的概念。是全球經濟最發達,還是前五名?或者是軍事上最發達,或者前五名?木叔認為,印度即使目前不是一流大國,但是未來成為一流大國是板上釘釘的事。除非印度的發展被戰爭或者內亂所打斷。不過目前看不出這個跡象。

木叔認為的一流大國,肯定是經濟相對發達,國家比較民主,軍事也比較厲害,國際責任感比較大。所以印度如今成不了一流大國,也只是暫時在這幾方面有些問題。木叔就簡單說說。

經濟改革

印度經濟其實已經很厲害了。最近世界銀行剛剛公佈一個2017年的統計數據,印度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雖然還不是一流,但一個12多億人口的國家取得這個成績十分不尋常。也就是在5-6年前吧,印度GDP還是全球十名開外呢。

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30年印度GDP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2050年可能會達到第二位。這應該可以算作一流國家了吧,至少在經濟上。

目前印度經濟的軟肋是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國有習氣濃厚,改革趨勢不穩定。雖然其科技研發很厲害,但是一些重要的製造業情況卻總是起起伏伏,這就是與政府改革力度緊密相關。比如莫迪政府大手筆著力推進商品服務稅改革、解決銀行壞賬問題的初衷很好,但是效果還要觀察,如果不能很快走上正軌,未來會影響印度的全球競爭力。

社會發展

印度的貧困人口太多,這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軟肋。

按照聯合國的統計,每天生活費少於2美元就可以算作貧困人口。印度因為人口基數太大,大部分都在農村,這個數據還是很龐大的。再加上印度種姓制度的困擾,讓貧困人口現象一直存在固化的趨勢。最近幾年印度也在大力減貧,這也是印度農村GDP發展快速帶動全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例子。

好消息也有。木叔瞭解到一份來自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最近的報告,截至7月9日,統計全球貧困人口的“世界貧困時鐘”的數字顯示,印度的貧困人口有7060萬人,而非洲大國尼日利亞有8700萬人。這意味著印度戴了幾十年全球最多貧困人口國家的帽子扔給了尼日利亞。

軍事發展

印度要成為一流大國,軍事短板太突出了。

沒有一流大國的武器裝備都依賴進口,自己不能夠製造的。目前印度就面臨這個尷尬的局面。該國在蘇聯解體之前,一直是蘇聯最大的武器提供國之一,目前印度的蘇制俄製裝備能佔70%。2014年對印度軍事很重要,這年印度從美軍進口的設備高於俄羅斯進口的國防設備。

不過無論如何,印度目前本國產的裝備太少,特別是高精尖裝備。未來要成為一流大國,這個短板一定得彌補。

國際責任感

印度在這塊做的還是不錯的。有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資格。這也是與國際社會對印度在聯合國維和等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分不開的。

印度目前是聯合國維和派出的第二多國家,很多網友或許都不知道這個例子。在非洲在中東在拉美等地,印度維和士兵獲得的稱讚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印度維和女兵的戰鬥力比較頑強,經常受到表彰。

此外印度還是第三世界領袖國家之一,不結盟運動的主導者,同時還是G20大國,以及金磚國家,目前正在積極籌備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後進入常任理事國席位。或許能夠進入安理會,就標誌著印度成為一流大國了吧!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是一個自視過高的國家,該國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國,並且也試圖在國際形勢的發展過程中佔有更多主導權。從國家體量的角度講,印度也許確實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資本,因為其人口數量在2017年已經達到13.4億,而且印度擁有29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又緊鄰戰略價值極其重要的印度洋,所以印度也並不是沒有發展機會的。

但是現在的印度仍然遠遠算不上是一流大國,因為印度在經濟發展、國家戰略、軍事實力等各個不同方面都存在不少內外問題,雖然2017年印度的GDP總計達到2.597萬億美元,但是折算下來的人均GDP卻不足2000美元,這說明印度的經濟發展是十分不均勻的。貧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印度很難均衡發展,印度國內自然存在許多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削弱了印度的對外競爭力。

印度的國家戰略也有嚴重的問題,雖然一心想成為世界性大國,但是印度卻不能從世界性大國的角度去制定發展戰略,印度總是喜歡在局部區域和鄰國角力,並且經常以霸權政策壓迫周邊小國。這樣的印度給其他國家一種咄咄逼人的形象,因此印度輸出的是霸權政策,而不是真正的影響力,印度的國際影響力是很有限的。和巴基斯坦的長期對峙,也嚴重導致印度國家戰略的不平衡。

在軍事方面,印度國防工業薄弱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印度的武器裝備全是典型的萬國牌武器,這些武器一旦失去了供應國的支持,就會成為擺設。所以印度的軍事力量是外強中乾的,名義上印度軍力排行已經排在了英法德等國家前面,但是如果這些國家不支持印度的話,印度的軍工是完不成的。美俄就更加不必說了,印度軍事力量能有今天,完全是靠這倆大國拉扯起來的。

上述問題描述起來很簡單,但是要解決卻是很難的。印度國內的種姓制度,就是社會發展不均勻的一種極端表現,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很難改變;印度的自視過高,又使得印度很難看到自己的短板,所以只能在膨脹的道路上走到黑;至於軍事技術,印度也就那樣子了,或許未來能夠繼續借助其他軍事強國的支持取得發展,但是要想真正實現“印度製造”,難度是很大的。

總計而言,印度現在就是一個很膨脹的國家,外表看起來十分強大,內部卻問題層出。美國和俄羅斯現在確實都在拉攏印度,但是拉攏印度的原因,也就在於印度確實還不夠強大。如果印度真的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國了,那麼美俄就不會再採用現在的拉攏政策了。因此,在國際博弈的舞臺上,印度現在仍只能算是大國的棋子,而尚未發展到能夠自己制定規則的時候。


白虎堂


印度能成為超級大國嗎?沒有人見過一個只靠第一和第三產業就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印度的農業方面不錯,可以自給自足也可以出口,但倘若沒有發達國家尋找他們加工代工,其第三產業就得破產。

印度的國土面積是將近三百萬平方公里,從國土面積上講,它要成為一流大國還是夠格的。但其實,國土面積的大小和是否能成為超級大國關係不大,葡萄牙、英國、荷蘭等等都曾稱霸過海洋,都是超級大國,但他們的面積並不十分大。但從現代來看卻又不同,現在要想成為一流大國,估計對領土面積還是有要求的,畢竟想向從前那樣佔據廣大的殖民地來補貼自己已經不太現實了。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一流大國,國土大小最少總該達到大約200萬平方公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在自身的發展,政治力量、國際影響力、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缺一不可,沒有這些,想要成為一流大國還是痴人說夢。印度這幾年發展得不錯,但是要想成為一流大國,不管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還是影響力方面,還是不十分拿得出手。

地球上的資源已經永遠不容許再出現一個像中國這樣迅猛發展的大國了,若想要超越中國,必須要中國把現有的資源全部讓出給它才行,這要印度眼下就遠遠強於中國,而且它幾年內必須要超越中國,其實是痴人說夢話,這是不可能的。僅憑很多很多外部條件中的這麼一條,印度就永遠可以打消成為一流大國的念頭了。


楠竹一


如何定義一流大國?

如果按照美國的標準定義“一流大國”,那印度渾身都是硬傷,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教育水平、文化普世性等等,數不盡說不完。

如果按照俄羅斯的標準定義“一流大國”,那印度的硬傷:一是“不夠大”,俄羅斯領土廣袤,以至於對半個地球的事務都可以說“事關國家利益”,要插上一腳,從東歐到東北亞,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從日本海到北冰洋,到處都有俄羅斯的身影;而印度的領土“龜縮”在南亞次大陸,周邊要麼是小國,要麼是窮國,而且南亞次大陸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緣板塊,內部打得天昏地暗,對外面的影響也不大,於是也不太受關注。二是印度的軍事實力太弱,不像俄羅斯毛熊,坐擁萬枚核彈頭,彈指間就可以毀滅地球。

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定義“一流大國”,那印度就是“不夠硬”,這裡的硬是指“製造業”。印度的製造業也在快速發展,但是跟中國比起來,還差很多,特別是表現在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工業體系的產能、產業工人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上,印度差得太多。

如果按照英法的標準定義“一流大國”,那麼印度就差在歷史遺產上。英法雖然都在沒落,但是擁有傳統的勢力範圍。英國有英聯邦這個大家庭,英語還是世界性語言;法國在非洲有傳統影響力,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影響力難以被替代,且擁有價值觀的塑造能力。印度雖然試圖在南亞建立勢力範圍,但是並不太成功,其周邊小國總是想著拉攏外面的大國制衡印度。

但是,如果不以某個國家為標杆,單純看印度自身,那麼他的硬傷就是:作為傳統文明古國,在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揹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導致傳統習俗、文化阻礙現代化進程。


布萊克懷特


印度一直想成為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目前也成越來越向著這一目標邁進。要成為一流大國要滿足領土、人口、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條件。

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印度具備了成為成為世界一流大國的條件。儘管領土面積沒法和中美俄相比,但也遠遠超過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人口數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二,大有超過中國的勢頭。

不過在科技方面,印度還難以成為世界大國。儘管印度的IT人才為世界矚目,但精英人才大多外流,而且印度的製造業比較落後,難以支撐其大國重器,這也是導致印度的國防工業比較薄弱的原因。在經濟方面,印度雖然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不斷上升,但人均GDP排名還很低,總體貧困且貧富差距風險。在軍事實力方面,印度通過向美俄購買軍火,軍事實力不錯,但是難以實現國防自主。

除了上述因素外,印度的種姓制度、地方勢力等因素也限制了印度成為一個世界一流大國。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得內部晉升受到天花板限制,社會活力受到壓抑。地方勢力強大使得中央政府受限,難以整合全國力量衝擊世界一流大國。所以印度可能成為大國,但很難成為一流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