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河苦


希特勒在打苏联的时候是非常自信的,他拟定了三个月攻下苏联的计划,所以就连德军的冬装都没有准备。苏联在希特勒的计划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只要他夺下了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日本会师中东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巴巴罗萨计划还在具体细化之时,希特勒就已经开始要求最高统帅部指定更宏伟的蓝图。的确在希特勒的设想之中,苏联完全可以在1941年冬季来临之前全部拿下,下一步他要征服的就是被称为大英帝国珍珠的印度,再对英国打一个回马枪。英国拿下之后,德国再联合日本和意大利,已经有足够的底气直对美国。

在灭亡苏联之后,纳粹下一步的重要计划就是越过阿富汗攻打印度。这个计划并非是在打苏联之前指定的,早在1941年2月,希特勒已经开始下令指定这一计划。为了稳妥起见,希特勒将印度安排在了攻打埃及和中东之后。根据德军最高统帅推算,攻打印度的这场战役计划投入德军17个师。希特勒认为只要荡平欧洲战区的外围,英国人的战斗意志必然会被大挫。

只要德国和日本实现了合围,占领整个欧亚大陆的德意日如果一同对付美国,那么他们的优势将是非常大的,除非美国能够提前造出原子弹来。

在进攻苏联最开始的三个月之内,德军摧毁了苏联18000多辆坦克。苏联500多万战士阵亡,如果不是英美的援助,苏联面临的境地将更加困难。面对暂时的胜利,希特勒就已经开始将计划延伸到了美洲,当时希特勒的智囊团们也看出了元首的意图,早早就开始为德美大战做计划准备。1941年9月25日,希特勒对他的海军司令断言,只要攻下了苏联,就对美国采取有力的行动。

美国情报机关曾经截获一封德国的秘密邮袋,内部的地图显示,希特勒打算将南美国家全部糅合在一起重新划分成5个附属国,1941年10月,罗斯福曾经将希特勒的野心通过广播的形式告诉美国大众。希姆莱曾经将纳粹的蓝图毫不掩饰地讲述出来,他们觉得只要苏联被铲除,英国和美国也经不住战火,最后纳粹的任务就是在全球建立日耳曼帝国。

所以在打下苏联之后,希特勒的目标就不仅仅是欧洲大陆,而是联合日本和意大利的海军,打下他们海外扩张的最大敌人英国和美国。只是没有想到德军却最终止步在苏联这步计划,让他们的春秋大梦成为了一场镜花水月。


木剑温不胜


希特勒的野心大家都很清楚:占领全世界,实现独裁统治。因此,希特勒击败苏联之后,下一个是谁不难判断——谁阻挡他统一世界的步伐,谁就是他的下一个敌人。德军击败苏联之后,会一路向东,与日本会师于西伯利亚和印度。然后,希特勒组建德日意联军,攻击下一个敌人——美国。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没有马上找日本报仇,而是向德国宣战(要知道德国还没有进攻美国),说明美国把德国作为最大威胁。因为美国很清楚,一旦英国和苏联顶不住垮了,德军铁蹄很可能踏上美国本土,那就不是当年白宫被英军一把火烧掉那么简单了,整个美国都会遭到法西斯蹂躏。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日不落帝国”吗?可惜,英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元气大伤。二战初期,德国闪击西欧,英国又损失了不少兵力,好不容易动员全国的船只才把数十万英国小伙子运回来。所以,英国根本无力再积极主动进攻德国,能够守住英伦三岛就不错了。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把英国整得够呛,如果再大规模进行登陆战,英国恐怕就要去非洲成立流亡政府了。

除了英国,欧洲陆军强国——法国已经被德军占领,还成立了傀儡政权。欧洲其它国家不是“亡国”,就是中立国不参与战争。此时的西欧已经没有可以制约德国的“强国”了,这也是希特勒把德军主力调往东线进攻苏联的重要原因。只要把苏联啃掉,那么整个欧洲都将是希特勒的“私人物品”。

苏联面积太大了,国力也够强大,所以德国击败苏联不是那么容易战胜,要拿下它得付出重大牺牲。现在,咱们假设苏联已经成为“德军占领地”,德军的上百万兵力就得到了解放,只需要部署几十万部队维护后方治安即可。而且,德国还可以从苏联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补给和粮食补给。这对上千万人的军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战略物资。

德军和日军会师之后,日军将获得德国的武器装备,换装德械的日军,战斗力恐怕要上升几个档次。二战时期,德国海军的吨位和日军差不多,主要是以潜艇为主,日本则以水面大型舰艇为主。这个时候,德军可以将潜艇部队主力调往太平洋,通过“狼群战术”猎杀盟军运输船只和战舰。当德日联军取得太平洋主动权,就可以登陆美国本土。如果登陆成功,美国就要在西部和德日联军打游击战了。

这种情况可能吗?

不可能。

因为美国会源源不断支援苏联和英国,甚至提前出兵欧洲。二战时期美国未参战之前,就派遣过战斗机飞行员前往英国,调派了大量物资援助苏联。所以,希特勒的世界梦,最终还是美国终结了它。

参考文献:

1.卡雷尔:《焦土:苏德战争》

2.方飞:《不列颠大空战》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第一,德国打苏联是被逼的,当时的苏联已经把重兵压到边境上了,德国不动手,苏联也要动手了。所以德国在苏联还没有完成部署前下手,这也是为啥开战一周时间,苏联的主力部队全被打垮,因为苏联的边境都部署的是主力部队。按正常部署,边境一线是非主力部队,要起缓冲作用,主力部队要离一线100公里以上,因为按照当时的计算德军进攻速度一天超不过100公里,这样一但被攻击,主力部队有一天的准备。而实际上苏联正准备进攻德国,边境线上全是主力部队。

第二,如果德国打败苏联,肯定是转战中东现场,不会进入亚洲,亚洲是给日本的。双方是谈好了的,以印度为界,印度以西归德国,印度以东归日本。中国肯定在日本的版图里了。德国不会为中国做任何事。

第三,没办法登陆进攻英国,海军根本没办法保证登陆的需要,只能想的是通过空军的轰炸让英国主动投降。

第四,敦刻尔克不是希特勒向英国示好,而是进攻速度太快,后勤跟不上,希特勒怕被埋伏,因为冲在了前面的坦克部队已经是孤军深入了,大部队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所以他叫停部队前进,等待了三天!

很多人在质疑我的第一个问题的观点,建议喜欢二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两本比较有名的书《第三帝国兴亡史》(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随便付上关于苏联《大雷雨计划》的百度简介。历史的真相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判断分析。不要人云介云。特别是一些官方单方面的评说。推荐的两本书对二战中重大的现役都有军事战役图以及解密的文件复印本。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5196389


毫无疑问的是,德国当初发动二战的根本原因就是想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在莫斯科战役之前,德国实行的“闪电战”一直保持着连胜的战绩,而在遇到苏联这个地区广阔的大国时,他们的狂妄自大才终于遭到了压制。

起初,德国预计在冬天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只是后来由于苏联的激烈反抗以及一部分气候原因才导致了他们的失败。那么如果当时他们成功打败了苏联,其下一步攻击目标可能会是哪个国家呢?答案是英国或者美国。

首先,我们分析希特勒最初定下的战略目标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想实现大德意志帝国对全世界的掌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的第一步计划应该是统一所有的日耳曼人,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因为他们率先就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发动了进攻并解放了这里的日耳曼人。

第二,实现最终目标的第二步就是寻找一个可以容纳下所有日耳曼人的地方来作为他们的生存区域,而苏联就是他们看中的最佳选择,毕竟苏联早期由于不断地对外扩张而获得了极其广阔的领土。

所以说,如果拿下苏联这个计划完成的顺利的话,那么德国将顺理成章的进行其第三步计划,即越过海岸线称霸那些海外国家,而这些海外国家主要就是美国和英国,因此他们最有可能会成为德国在苏联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他们进行到这一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绝不是德国能够抗衡的。


军事观察员东旭


我换个思路回答这个问题

1、希特勒并不是没有理性狂人,一个领导德国重新站立起来的工业国家领导人并不是像宣传的那个样子是没有理智的战争狂人;

2、在当时的(能引起全球人类消失的战争能力这个前提之下)如果当时德国击败了苏联,那么,德国也只是消化欧洲苏联这个部分的战利品(英国在各个势力包括美、法、日这些挤压下,就会自然而然的与德国达成交易或者英国无可奈何的向德国投降);

3、在当时1945年技术条件下,德国也不会再次发动对德国没有意义的战争(因为德国和希特勒不是傻瓜),世界就会形成各个势力范围

又及:这个问题的提出,在我看来是考验历史爱好者的常识,(因为如果在1945年这个时间跨度的前提之下,那么德国就能研发出来原子弹和更有威力的飞弹;

再次说明:苏联与美国不是天使,他们没有再次发动世界大战,那么我提醒各位:难道苏联和美国 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例外的有着“真善美”特质的天使国家?那是因为核子武器的出现,才无法再次发生世界级的战争,这是唯一的原因,美国和苏联都能有能力再次挑战世界都没有发动世界级别的战争,希特勒的德国(一个理性的、哲学的国度)会继续战争吗?(小战斗或与其他列强达成协议之下的战争是另外一回事)


蔺广地


阿道夫·希特勒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破坏型人物之一,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把德国一步步扩大之际,也让整个世界遭了殃。

阿道夫·希特勒对扩张目标早有计划,如果他成功击败苏联,悦史君认为,他必然会对英美动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欧洲大陆已无对手

在进攻苏联前,阿道夫·希特勒通过讹诈和发动闪电战,已经攻下了包括法国、荷兰、波兰等多个国家,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虽然没有直接吞并,但已经唯德国是从,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

苏联不仅是欧洲的大国,也是一个亚洲大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

阿道夫·希特勒如果成功拿下苏联,德国的实力将大大加强,而且从地域上有了更多的港口,与英美及其殖民地、盟友等毗邻,有了进攻的便利。

第二,与英国早已交过手

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吞并波兰后,英国就开始对德国宣战,尤其到了1940年阿道夫·希特勒直接攻打法国时,英国更是直接出兵,在敦刻尔克将大量法国军队接到英国。

阿道夫·希特勒对此非常不满,他曾与英国人谈判,想要他们屈服,但英国人没有同意,他又发动对英国的进攻,但因为空军震撼不够,海军实力不济,英国人也非常团结,阿道夫·希特勒没能成功。

接着,阿道夫·希特勒就转头去进攻苏联,如果苏联被他成功拿下,那么英国这个老敌手,自然就是他的重大目标。

而且有了苏联之后,阿道夫·希特勒离英美都比较近,进攻起来要比之前方便的多。

第三,和日本合作打世界

阿道夫·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曾经与法西斯国家意大利、日本结盟,但意大利实在不堪一击,需要德国的帮助才能存在,日本却不一样,在东亚、东南亚攻城略地,而且敢冒险,与英美开战。

在这种情况下,阿道夫·希特勒如果攻下苏联,他自然而然就会跟日本继续合作,与英美作战。

因此,悦史君认为,苏联对德国的有效阻击,和我国对日本的坚持抗战,都是二战能够胜利的关键!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说出来可能会让二战德军粉失望,因为希特勒还没有计划到那么远,就算是苏联,希特勒也没打算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击败:希特勒一直希望与日本实现会师,从东西两个方面瓜分苏联——他自知苏联的可怕与强大,只有让苏联陷于两线作战,才有可能撕裂这一个怪物。

为了实现瓜分苏联的目标,希特勒实行了“巴巴罗萨计划”,希望迅速将战线推进到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也就是所谓的“AA战线”。这个时候,德国的远东盟友日本也渐渐走向了军事上的巅峰,于是无首一开心,与意大利、日本制订了一个瓜分世界的计划,这就是1941年轴心国瓜分世界计划。

就在这个计划中,德国(抛开了没用的意大利)与日本商定,战后两国以东经70度线为国界。后来双方又对这条线做出了细化,从叶尼塞河开始,沿着自然边界一起延伸到伊朗。不过在这个计划里,希特勒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与北美东部归德国,西部归日本,中部则建立一个缓冲区。要注意,这可是轴心国势力最强盛的时间点,希特勒都没有真正用心去瓜分美国,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指望能走到那一步——如果真的瓜分了苏联,再去关心北美的国界如何细化也不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隐语


在二战的历史中,进攻苏联是德国攻打的最后一个国家,而且最后惨遭失败,但有人就提出,如果德军击败了苏联,那么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其实德军早有计划。按照计划,德军将会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帝国决战,主要理由有三点。

(图为德军轰炸英国)

第一,英国的地理为主会阻碍德军的军事发展,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虽然英国是个岛国,但它离着欧洲只有几十公里远,从英国起飞轰炸机能够直接飞到欧洲的腹地,并且这么近可以随时准备登陆计划,美军也能用英国作为跳板进攻德国,这对德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无论是轰炸还是登陆都会破坏德国的军事计划。


(图为德军轰炸英国)

第二,英国海军当时的主力舰接近200万吨,如果不及时消灭英国,这些海军随时都能阻碍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这对德国在用兵和经济贸易上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从北欧运输到德国的矿产,运输船很容易被击沉,而如果海上贸易无法继续,德国在各种资源上就得不到补充,这势必影响德国之后的扩军备战。

(英军实力强大)

第三,如果拿下英国,英国所拥有的殖民地很可能会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尤其是北非和中东,这些地区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足够德国支撑接下来的战争,而且英国所拥有的苏伊士和直布罗陀两个关键的要冲就被德国没有任何代价的拿下了,而拿下英国的殖民地后,地中海就成为了德国的内湖,这能够解放大量的德军兵力。


利刃军事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击败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当然是英国和美国,《霍斯巴赫备忘录》详细记录了这一切。

1937年11月5日下午,希特勒在帝国总理府召开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最高层极秘军事会议,这是他以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全面披露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略构想。参加会议的有五个人,分别是德国军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冯·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上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上将以及外交部长冯·牛赖特男爵。会议从下午4:15开始,一直到8:30结束,大部分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发言。元首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并在会后整理成一份绝密的备忘录(原记录稿销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查获此文件,经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确认,作为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

这次会议确定了纳粹德国扩张分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第一步是建立包含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第二步是为日耳曼人夺取“生存空间”;第三步是走向海洋,称霸全球。之后纳粹的扩张完全是按照这个三步走的规划进行的,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一、“解放”德意志人

希特勒在会议开始就声明“纳粹德国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拥有8500万人的德意志种族,谋求其安全、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空间”。“现在的空间划分状况,对维持目前水准的德意志民族构成极大威胁”,而且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更有权要求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德国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解决空间之需”。希特勒否定了通过自给自足的途径,或更多地参与世界经济的方法,去解决德国的问题,重申“只能在欧洲去寻找必需的空间……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求”。这些言论在《我的奋斗》中早就有了,只是这一次他是以元首的身份进行全面的阐述。

那么希特勒所说的生存空间是指哪里呢?其实就是指东欧,包括波兰、苏联等广大区域。在希特勒的种族观念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法国人)都属于雅利安人,属于优秀的民族,神族的后裔,而生活在东欧以及南欧的斯拉夫人则是劣等民族。但是现在斯拉夫人却占据了肥沃的土地,纳粹要为德意志人夺取生存空间,当然就是要消灭斯拉夫人。

纳粹之所以能够上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了德国人普遍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凡尔赛和约不仅要求德国巨额赔偿,还割让了很多领土。


当时,还有奥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生活着不少德意志人,因此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将他们“从劣等民族的奴役下解救出来”。所以希特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吞并奥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德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

二、建立大德意志

在当时的局势下,德国在欧洲有三个主要敌人,英国、法国和苏联。由于英国在海外,占据了海洋,纳粹于是把主要目标放在法国和苏联身上。

也就是说,德国一开始的进攻方向是波兰,但是需要防范的敌人则是法国和苏联。而德国要最终占据东欧,就必须击败英法,消灭苏联。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法国投降之后,德国没有先拿下英国,而是进攻苏联去了,因为希特勒的战略构想就是先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我们需要注意,法国投降了,但法国并没有灭亡,法国成立了维希政府,保持着相当大的自主权,并且全世界只有英国不承认维希政府。法国的遭遇跟波兰完全不同,波兰那是彻底的亡国了,波兰人正在被纳粹有计划的屠杀,这些在法国并没有发生。

法国既然已经失败,英国也退出了欧洲大陆,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敌人,那就是苏联。只有消灭了苏联,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才能实现。不过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到苏联的次数不多,因为要实现第一步计划,德国面对的对手是英法,苏联要放在后面解决。不过希特勒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以快速的作战行动对付俄国的军事干涉。至于这种干涉压根儿是否可能,鉴于日本的态度,看来大成问题。”当时日本正在酝酿北进,日苏关系紧张,而且苏联还在援助中国抗日。所以,希特勒判断德国如果对奥地利和捷克动手,苏联不会干涉。

三、走向海洋,称霸全球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到了7月份,希特勒正式提出对苏联开战的战略构想,巴巴罗萨就在之后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成形。当时纳粹掌握的各方面的情报显示,苏军不堪一击。1939年日本和苏联之间爆发了诺门罕战役,这场战争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日军被苏军暴揍,实际上苏军是惨胜,而且损失超过了日军。当时有德国军事人员观摩了这场战役,报告就指出了苏军的种种问题,并且相信苏军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因此,希特勒非常自信,自信到开始设想消灭苏联之后的行动。消灭了苏联,德国就控制了整个大陆,接下来的计划就要跟英美争霸海洋。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参谋部制定了“费利克斯”计划,该计划是要在征服苏联之后,借道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同时德军还要占领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等地中海战略要地,达到完全控制地中海区域的战略目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德军为何要进攻南斯拉夫,进攻希腊。当时德国派了大量的间谍渗透到直布罗陀,摸清了英军的防御。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北非军团也按计划向埃及发起了进攻。

希特勒的基本构想是消灭苏联之后,接下来控制地中海沿岸,瓦解英国的殖民体系。比如从伊朗或者阿富汗向印度出击。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空前成功,进一步刺激了纳粹的野心。德军统帅部甚至提前制定了德美作战计划。德国计划占领冰岛、巴西、非洲西海岸等地方,作为进攻美国本土的基地。美国情报机关曾经在巴西截获到一个秘密邮件,里面有一张秘密地图,地图显示,纳粹计划将拉美国家合并为5个附庸国。党卫队头子希姆莱在讲话中声称:“到战争结束前,当苏联最终精疲力竭并被铲除,而英国和美国再也经不起战火,到那时,我们面临的任务将是建立全球帝国。在这一战争中,我们将把自1938年以来所征服的一切牢牢掌控在手里,并将其并入大日耳曼帝国。战争的目标是使德国成为一个全球帝国,战争的意义就在于此,不论它要持续多长时间,不管是五年、六年还是七年。”

当然了,《霍斯巴赫备忘录》里主要讨论的是第一步计划,当时希特勒在会议上提出的构想并没有得到全部人支持。勃洛姆堡、弗立契认为计划过于冒险,而牛赖特也质疑希特勒对于外交形势的判断,三个人很快就丢了官职。1938年,盖世太保搜集了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当“妓女”的材料,同时指控弗立契是同性恋。希特勒迫使两人辞职,同时撤换了一批对纳粹的事业“不太热心”的高级将领。内阁也被整肃,里宾特洛甫接替了牛赖特的外交部长职位。从此,再也没有人对希特勒的谋划有异议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军最终在苏联跟前栽了,第二步计划未能完成,也就不存在第三步计划了。



迷蝶梦文史社


在希特勒原先设想的计划中,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中东地区,这一点是有所考证的。希特勒曾多次向在1939年至1942年期间担任德军总参谋部部长哈尔德(没错,就是那个策划了巴巴罗萨计划的一级陆军上将)提出这一设想,希望在德国击败苏联之后向伊朗发动进攻以进驻波斯湾,并南下印度洋与日本会师。日本外务大相重光葵也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希特勒认为,军队南下,进攻乌克兰的高加索地区,就可断绝英、美在波斯湾方向对苏联的支援,并使德国的势力能够蔓延至中亚细亚,并南下印度洋,与印度方面的日军取得连系。”


当然了,这个也仅仅是设想,希特勒的军队在高加索战役中完败给苏军,这一设想也就成为了泡影。而德国在高加索战役中失利后仍然不死心,在1942年间整出了一个《中德军事密约》;以与日本停战为诱饵,企图拉拢和引诱蒋介石向印度进军,将中国绑在轴心国的战车上。而蒋介石对德国方面回复称:“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回绝了德国提出的这一提议,这一计划也未能得逞。
当然了,希特勒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彻底的消灭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当时在中东地区的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在1941年前都是亲德国家,与德国关系密切;不过英美苏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了避免亲德政权在中东造成可能的威胁,便在1941年暗中操控,迫使这些亲德势力下台。而伊朗政府和苏联是一条船上的人,那么希特勒如果想和日本会师,那就必须从英美手里夺得对中东地区的控制权。


而在中东地区被英美颠覆政权的这段时间内,德国已经发动了对苏联的攻势,此时德国根本没有可能再去抽调空余兵力和资源进驻中东干涉当地政权;那么德军就只能通过占领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并以该地为基点向伊朗发动进攻,在占领波斯湾之后南下,进入印度与日本会师。而德军要是想彻底控制高加索地区并集结优势兵力进军中东,那么前提就必须是促使苏联投降,将德国剩余的军事资源集结起来,利用闪电战的优势,一举击败伊朗并将势力范围向周边地区蔓延,最终达到其目的。

但是苏军在1942年9月对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展开了攻势,这使得德军被迫停下了进一步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步伐,而苏军在1943年1月对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展开的新一轮突击使得德军逐步丧失了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之后的夏季攻势则一举击溃了剩余的德军;至此标志着苏联彻底从战略防御转至战略进攻,也使得希特勒的计划成为了一纸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