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全球雲倉”!劉昌敏和他的十年“雲倉”恩仇錄

過去三年,有兩家電商公司,都是通過社交模式交易規模跨過百億,迅速擠入電商第一陣營。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拼多多,一個是湖畔大學四期學員肖尚略創辦的雲集。

談到雲集,人人都說其CEO肖尚略嗅覺敏銳,想到給小微電商企業提供一條龍的供應鏈服務。

殊不知,早在2008年,有人就開啟了雲集模式。這家最早的“雲集”平臺為淘寶賣家提供供應鏈服務,短短3個月的時間,每月流水就突破了5000萬元,這平臺的創建者就是劉昌敏。

可惜,劉昌敏的運氣差了一點。

创“全球云仓”!刘昌敏和他的十年“云仓”恩仇录

8年,從“雲集模式”到“全球雲倉”

由於那時候電商的風口還沒來,供應商不相信淘寶,投資人看不懂淘寶,銷售額暴漲的同時資金鍊跟不上,劉昌敏只得放棄以300%勢頭增長的生意,被迫轉型成為輕量級的代運營公司。

雖然在之後的5年裡,劉昌敏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在阿里巴巴內部和淘寶業界聲名鵲起,連續5年獲得金牌淘拍檔,鼎盛時期同時服務上千家淘寶店鋪,手把手扶持起6家淘寶店鋪上市。但那個未能成型的“雲集夢想”,依然是他心中莫大的遺憾。

作為中國福利彩票系統和工商銀行IT系統的主架構師,劉昌敏十分清楚自己的特長就是用縝密的IT系統重構複雜的商業運作流程,讓原本複雜的鏈條變得簡單、精確,高效。而傳統的供應鏈過程冗長,信息龐大,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不暢,這正是他發揮優勢的最佳地帶,其中的商機自然不言而喻。

2016年,B2B風口正盛,作為投資機構的中科院國科嘉和和清華啟迪也從中嗅到了“雲集模式”的商機。

拿到中科院和清華2000萬的投資後,

劉昌敏終於有機會重啟“雲集”夢!不同的是,他的雲集概念已經迭代,從國內電商升級到跨境電商,用系統打通各大跨境電商企業的海外倉,從國內的“雲集模式”一躍成為“全球雲倉”!

“全球雲倉”不僅幫助大型跨境電商企業處理海外庫存,實現一盤貨賣全球,同時也為幾十萬家小微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條龍的全球供應鏈服務,從系統和貨源上解決了效率和資金的問題。

到2017年,劉昌敏的“全球雲倉”已經服務了近千家跨境電商企業,從大數據選品、海外營銷、海外倉供貨,到物流、聚合支付一條龍服務,幫助他們打破了困擾小微企業多年的“一千萬魔咒”(突破年營業額1千萬對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門檻)。

在B2C處女地中東創造20%的毛利率

2018年,劉昌敏做了一個有趣的嘗試,啃了一塊硬骨頭——開拓被譽為人傻錢多,B2C市場最後一塊處女地的中東市場。

肉雖肥美,卻無幾人敢啃,為何?

這是因為中東線上支付不發達,基本採用COD(貨到付款)收款,導致拒籤率高居不下,加之物流不發達,地派公司魚龍混雜,處處是坑,很多不懂行的小企業一腳踏入就深陷泥沼,拼死掙扎一番後,惶恐撤退,損失慘重。

在如此險惡的叢林“打獵”,劉昌敏一眼看到,問題的關鍵是風控。

從社交媒體和交易數據著手,獲取客戶大數據,建立客戶信用體系,每減少5%的拒籤率,利潤就提升10%!用系統打通物流公司信息體系,實時跟蹤和監督物流公司派送軌跡,加快派送速度,每提速一倍,拒籤率又能減低一倍!

就這樣,在中東這片看似極樂世界卻彌散著瘴氣毒霧的險境,劉昌敏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創造出20%的毛利率,這在跨境電商紅海著實讓同行眼紅不已。

當然,自己賣貨從來不是劉昌敏的初衷,樣板做好了,接下來的重點依然是分享。不同於培訓機構和孵化器,劉昌敏認為的分享不是傳道受業解惑,不是給大家講市場和經驗,而是把理論設計成系統,把每一步成功經驗設計成操作步驟。

“系統和人不一樣,系統不會犯錯,而只有保障每一步操作都正確,才會取得最終正確的結果。”這就是劉昌敏反覆踐行的理念,成功可以複製,而複製需要精準無誤的方法。

9月,針對中東市場的跨境電商孵化項目剛剛啟動,惠州、成都、河南等地的電商產業園已紛紛拋出橄欖枝,各大電商培訓學校、創業孵化器,包括大學生創業大賽都表現出對這個中東跨境電商孵化項目的強烈興趣和合作意向。

“慢慢來比較快。”

對於合作,劉昌敏認為目前只能挑選最合適的創業團隊幫扶,打造生態鏈的第一梯隊,再一圈圈向外擴散,“平臺剛起步,培訓能力有限,系統承載能力有限,一切還需在量變中步步升級,這樣才能服務好更多的創業團體。

【記者】崔潔

【見習記者】蘇國銳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