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自1840年開始,沉淪的大清帝國在西方殖民者的打擊下不斷敗退,先是外圍藩國朝鮮,越南等喪盡;再是蒙疆回藏等羈縻地區被滲透成沙子;只到最後,就連自己國內的核心都市都遍佈了外國的租界,甚至連首都北京都有外國駐軍……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時期,但即便是在這最黑暗的時代,仍有無數仁人志士在為其而拼搏奮鬥,從而閃出不少亮光,而晚清最光彩奪目的成就,莫過於左宗棠收復新疆。

清軍為何能夠收復新疆?從戰術上分析,這當然與左公的運籌帷幄、前線將士英勇奮戰分不開,而如果從宏觀上分析,大清能成功收復新疆,又有何天時地利人和?

一, 天時,大清帝國雄風重振

19世紀40年代的清政府是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正處於“嘉道中衰”末期的清帝國將“什麼是衰退時期封建帝國的國家機器”展現得淋漓盡致,清政府極差的工作效率和決策水平令人目瞪口呆。在中英激戰正酣之際,中方最高領袖道光帝一次竟問群臣:英國在哪,到底有多大?而中央官員竟無人能答出!中央之顢頇可見一般。

而地方上呢?除林則徐等少數人外,大多也是一幫庸才,帝國高級將領想出的破敵之策令人瞠目結舌,前有楊芳“馬桶禦敵”;後有奕經“五虎滅洋”,清方官將水準之低劣,就連英國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19世紀70年代的清政府又是什麼水平呢?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邊防出現巨大危機。西北部,新疆大部分地區被阿古柏侵佔;東南方,日本的崛起使得琉臺等地面臨巨大危機……如何應對?帝國中樞分為“海防” “塞防”兩派。

“海防派”認為,日本威脅的是東南沿海“膏腴之地”,甚至能直接威脅京津重地,應先暫緩西北用兵,極力打造海防,待國威重振,再圖西北;而塞防派則認為,西北為內地屏障,不可棄之不顧……最終清政府採納了“塞防派”的意見,決定“海塞並重,錢餉均分”。

當然,後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左宗棠光復新疆名震千古,李鴻章則因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而遺臭萬年,大家現在基本肯定“塞防”,而鄙夷“海防”,甚至有人直接斥責李鴻章的“海防”主張是賣國賊。但這是“以今薄古”的做法,事實上在1875年,無論是海防還是塞防都是對國防策略的探討,並不是“正邪之爭”,甚至到甲午戰敗後都有很多人為“海防派”鳴不平。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然,這些古事我們無法判斷,但我們至少能發現一點,無論是“海防派”還是“塞防派”都具有極高的戰略眼光和決策能力;也就是說,同光年間的清政府的能力水準遠超道光年間,大清帝國這架國家機器似乎得到了“大修”。

這便是當時的大清,由於兩次鴉片戰爭將清政府打得七葷八素,中央開明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太平天國運動等又橫掃了腐敗的統治秩序,大清各級官員很多都由無能之徒換成了精明幹練之士!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便為同治中興打下了基礎,慈禧、慈安兩宮太后,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漢族幹吏一時君臣相得,使得已經沉淪腐敗的大清國家機器得到精修;瀕臨崩潰的封建秩序得到修補,此時的清王朝,掌控東亞局勢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當“用兵西北”的決策決定後,清政府顯示了極強的工作效率,在軍費開支問題上,皇帝和西太后當即果斷決策: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正式決定出兵的時候,大清中樞更是用人唯才,光緒皇帝和攝政的西太后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此時清帝國的精明與幹練與道光年間形成鮮明對比,而強大的中央,正是左公的底氣所在。

二, 地利,遊走於英俄“大博弈”之間的地緣爭奪

熟悉近代史的人一定聽過一個術語:大博弈(the great game),這指的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大英帝國與沙皇俄國爭在 中亞的一系列地緣爭奪。

事實上整個19世紀,英俄博弈就是一條主線,沙俄控制住“亞歐”中心——中亞地區後,一直想再進一步,尤其是取得印度洋出海口,以求世界霸權;而對於英國來講,俄國人嚴重威脅了其南亞殖民地…...所以在波斯,在中亞,在阿富汗等地,這兩大強權龍爭虎鬥,而這兩國燃起的狼煙,終於也燒到了中國的新疆……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60年代,清中央政府逐漸喪失對新疆的控制權,阿古柏的哲德沙爾汗國政權引起了英俄兩國的注意。

對於英國來講,控制了新疆,一方面能夠攫取殖民利益,更重要的是,能夠為最重要的英屬印度再加上一把鎖,而對於俄國人來說,新疆這個地方他們更是垂涎已久。

阿古柏左右逢源,有英俄兩個主子的支持,甚至就連當時“伊斯蘭世界共主”的奧斯曼帝國都給予了阿古柏一定幫助,清王朝想從虎口奪食,似乎也沒那麼容易。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但如果仔細分析,這種局勢其實對於大清帝國是有利的!為什麼呢?

因為博弈的主角是英俄兩個對手,而清王朝只是配角,對於英國來說,它的第一目標是新疆不要被俄國人控制,當然,如果能自己控制最好;而對於俄國人來說道理也一樣: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自己的腹部不要受到英國的擠壓!

也就是說,對於這兩個強國來說,清王朝重新控制新疆,使其作為兩方勢力的緩衝區,雖然心裡不快,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於是乎,清王朝的介入使得兩強博弈變成了三國爭鋒,那麼比拼的就是意志力和魄力了。

很幸運的是,此時清帝國的督辦新疆事務的官員,擁有著這份意志力和魄力!

三, 人和,“帝國最後的鷹派”,左公寶刀出鞘

天時地利均有,只差人和,而清王朝的人和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清王朝對外強硬派的代表人物,現在被很多人譽為是

“大清帝國最後的鷹派”,在清王朝收復新疆的決策和行動中,毫無疑問,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左宗棠的意志力和魄力極為堅定,西征之初,他堅決拒絕了英國方面的妥協方案(把伊犁割讓給沙俄,天山南路劃給阿古柏的方案),使得新疆問題沒有“阿富汗化”,他不斷上書朝廷,力主全力西征,徹底解決新疆問題。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最高領導人慈禧支持了左宗棠。

左宗棠不僅意志力極為堅決,其謀劃能力和決策能力也十分高明,他非常清楚收復新疆的阻力來自哪裡,並想出應對方式。

對於內部主和派的阻力,他堅決鬥爭,不斷駁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堅定清政府西征決心,同時做好後勤準備,甚至想到了以“借外債”的方式籌措糧餉。

此外,他不斷積草屯糧,裁撤冗兵,安定好後勤轉運路線,並訓練部隊積極備戰,還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左宗棠從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先進武器。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左宗棠最終為大清打造了一支在西方觀摩團眼中“不弱於歐洲一流部隊”的西征野戰軍團,其騎兵、步兵、炮兵等兵力總數達八萬人之多,最終奔赴前線參戰的部隊也達兩萬餘人!

阿古柏的烏合之眾在這些精兵悍將的打擊下幾乎是不堪一擊,在“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正確戰略下,西征清軍勢如破竹,至1878年1月2日,清軍克復和闐。除俄佔伊犁外,新疆全境光復。

龍擊三千里,手擎邊疆歸版籍!左宗棠收復新疆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在對付俄國人方面,左宗棠顯示出了極高的政治手腕,其雖是鷹派,但絕不亂起禍端,他主張利用英俄矛盾先痛打阿古柏以震懾沙俄,但不主動挑釁俄軍,軍事上暫不涉及伊犁問題(此時俄人交換伊犁一節,暫可致之不論。)

而當曾紀澤與俄方開始交涉時,左宗棠的鷹派本色則展現出來,他做好和談破滅準備,做好三路大軍進發,以武力收復新疆的準備,甚至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談判時,其坐鎮哈密親領後路聲援,號稱王師四萬,以為曾紀澤後盾!

左宗棠的堅定給了曾紀澤以極大的支持,同時給予沙俄方很大震懾,最終,俄方讓步,清方以微小的讓步收復了伊犁地區。

至此,光復新疆之戰以清軍全勝而告終,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下,左宗棠也完成了這“勝天半子”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