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陪伴能让宝宝情绪好?

春春的天天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夫妻俩一直自己带孩子,谈一下我们的经验和看法。

孩子1岁能走路之前,在出现哭闹情绪的时候,无论我们夫妻俩谁在孩子身边,都会马上抱起孩子,温柔的安抚,细声细语的跟孩子说话,检查孩子是否拉臭臭尿尿了,是否渴了、饿了,是否太热出汗或手脚冰凉,让小宝宝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氛围,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经常开心的笑起来(虽然多半还不知道笑是什么),但真的能够暖化人心。

孩子稍大一些之后,活动范围增大,但是往往走一段路之后就会闹着要爸爸妈妈抱抱,我们除非特别累的情况下会跟孩子商量要不要再坚持一下或者原地休息,否则都会很愉快的把孩子抱起来继续走路,对年幼的孩子提供及时的满足,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快速的安抚,避免情绪的激化导致孩子产生不必要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

现在带着元宝出去玩,只要孩子跑累了,伸手抱住我的大腿,或者看着我伸出双手做出抱抱的姿势,我就会马上蹲下来搂紧元宝,抱起来轻拍孩子的后背,直到我抱累了,或者孩子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从我身上挣扎着要下来的时候,才会放手让孩子继续奔跑玩耍。

两个孩子在1岁多到3、4岁还没有习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之前,有很强烈的玩耍和嬉戏的欲望需求,我们不会让孩子自己去玩,更不会面对孩子的央求和粗暴的拒绝,只要精力、体力允许,都会陪着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在地上一起滚、在滑梯和游乐场一起上蹿下跳,这种亲身的陪伴,跟孩子一起体验快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真的能够提升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情感,孩子玩的也更开心,情绪好了,闹脾气的情况少了很多。

目前元宝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作为全职爸爸,只要是陪着孩子玩的时候,都会陪着孩子东奔西跑,趴在地上看蚂蚁、蜗牛,一起在波波池里面嬉闹,完全无视周围家长异样的眼神和其他孩子羡慕的眼光,就是这么霸气咯。

女儿慢慢长大了,我们会利用空余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她想去的地方旅行,一起享受亲子时光慢生活,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分享书本故事的感受,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会坐在一边看书,尽量不看手机,从来不开电视。

妈妈是个情商高的人,经常会跟我和孩子一起讲个笑话,搞怪之类的,往往能够逗得笑点很低的我们爷三个笑的前仰后合的,这种氛围很容易放松大家的情绪,营造喜乐的气氛。

还有其他一些做法,不一一分享了,我觉得,作为家长,放松心态,对孩子寄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抱持同理心,是保证孩子情绪好的关键因素!

*************************************************

元宝爸爸:我是两个孩子的全职爸爸,70后花样大叔,专注育儿、教育和亲子旅行的话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转发我的观点,更欢迎评论发表您的意见,谢谢!


元宝爸爸聊育儿


什么样的陪伴能够让宝宝情绪好?我家小宝现在四个半月,见人就乐,小区里所有的爷爷奶奶看见了都会逗他,说特别爱看他笑。他基本上不闹,除了实在是饿了才会哼哼两声。总体来说,真的是一个情绪特别好的宝宝。

宝宝是姥姥带的多。姥姥先是帮我姐姐带了两个孩子,我的老大也是姥姥带大的。所以姥姥在哄孩子方面真的特别有经验,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

第一,姥姥喜欢跟宝宝说话。做事情也会跟宝宝先有个交代。比如,给宝宝洗澡了,就会一边抱着宝往浴室走一边说,宝宝,咱们洗澡啊。

第二,经常逗孩子笑。姥姥比我更会做夸张的表情,她一笑起来,连皱纹都是在笑的。孩子特别爱看到她的笑脸。

第三,宝宝偶尔闹腾起来,姥姥也从来都不烦,总是很温柔,哦,宝宝是不是饿啦?宝宝是不是尿啦?姥姥看看,姥姥抱抱,姥姥搂搂。

说来也怪,宝宝闹腾的时候,在姥姥的怀抱里,能很快就消停了。所以我觉得姥姥是给了宝宝足够的耐心和安全感。



姐妹们,你们也可以学起来哟。跟老一辈学经验,再加上我们可以自己给宝宝喂奶,宝宝一定会越来越开心的。

欢迎您关注我!在育儿的路上,多学习,爱分享,我们一起升级打怪!


小公主变形计


什么是好的陪伴?陪伴的质量很重要,但陪伴的人和陪伴的环境同等重要!

陪伴的质量很好理解,陪伴时全心全意,放下手头上的事,还有手机,好好享受亲子时光。

而陪伴的人和陪伴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要做一个快乐,心理营养富足的妈妈。

快乐的,有自信,有正能量,有自己生活,有自己价值感的妈妈才能给孩子好的陪伴,从而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妈妈情绪好,宝宝情绪自然不会差。



第二,0-3个月,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0-3个月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唯有哭是他唯一的语言。

如果此刻妈妈能无条件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的一切,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平和,满足的。

一个内心满足的孩子,是不会情绪化的。



第三,4个月-3岁的孩子,给足安全感。

爸爸妈妈关系要和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没有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就不会有大的波动,他内心一定是平静而有温度的。

第四,4岁以上的孩子,给予肯定与认同。

当孩子拥有自主意识时,总是希望自己做的事得到肯定,赞美,认同,孩子拥有这些会更加健康自信快乐。


第五,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好情绪,父母在处理自己情绪问题时要有方法,绝不能无理由的乱发脾气。


放开那孩子让我来


谢谢提问我!宝宝马上五岁了,我带了4年又六个月,此刻11:09,一边回答提问,一边看幼儿园的视屏,他正在午饭,我就是这样心不离,眼不弃的天天24小时。陪,我做到了。伴,我是这样努力的,也还在努力追求中。

如何伴得宝宝情绪愉快,高高兴兴,我是这样做的:第一,直到今天,理性,情感上,从不主导他,强迫他。让他像春天的幼苗,享受阳光雨露,勃发的生命力,本身就写着幸福愉快,花样的美丽,色彩斑斓。谁要调味,只能是蹩脚的厨师。家里五个人时,七个人时,什么时候问他最爱谁,我都排第一,只是前几天,破天荒排了个第二,他妈妈排了第一。第二,情绪饱满。家里人,小区带娃阿姨,奶奶外婆,总能见到我的努力,情感总是那样充沛,以此跟宝宝的频率共振。第三,不当看娃人。身体,动作,行为共振,协同一致。他滑滑梯,我也滑,他荡秋千,我也来;他折纸,我也折,就在周日(9月9日),正在折乌篷船,桌上折了9只,突然挑另艘船要我折,近70分钟才折成功——跳在一个大坑爬不起来。

我这样认知和努力,宝宝的情绪好吗,不知道。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问,最愿意跟谁在一起,不用怀疑,肯定是我。


退醒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应该不光是停留在让孩子感到快乐上,而更应该关注到陪伴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上

孩子的情绪好不好与陪伴教育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

就如,孩子想要很多的玩具,你不买他就又哭又闹不开心,那你是依不依他呢

又如,孩子已经吃了一个冰淇淋了还想在吃一个,但你又怕他吃坏肚子不给买,那孩子会开心吗

有的父母可能就想,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多买几个玩具,多吃一个冰糕也没什么,就依了他了

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可是在害了孩子,这是等于告诉孩子,不用遵守规则,不用自我约束,想干嘛就可以干嘛,这个社会是无法无天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近几年亲子教育越来越受家长们的重视,从而诞生了“高效陪伴”这么一个新慨念

其实作为父母,没有谁是不愿意陪伴自己的孩子的,都想多多的陪伴孩子,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总是没有时间

终于有点时间的时候,却又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原本美好的计划被很多的“不应该”打破了

不应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还在玩手机

不应该没有认真的听孩子讲故事

不应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不应该轻视了孩子的想法

不应该存在的不平等

太多的不应该,都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才明白的

要提前预防这些“不应该”

首先要从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开始,要学会把孩子放在与我们大人平等的位置上来,以身作则的为孩子做榜样,不能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不开心都会过去,人还是小孩都不能做

然后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误解了孩子的想法,没有什么比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误解更让人伤心的事了

还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与孩子分享所以的快乐与悲伤,让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不是每一天的事情都是开心的,但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成为过去,明天又是值得期待的美好一天

最后是相信孩子,如同孩子信任你一样信任孩子。多支持他,鼓励他。

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双宝老媽


一般来说,父母不妨这样来陪伴孩子:

1、保护和肯定孩子。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并肯定孩子,告诉孩子,有爸爸妈妈在,不要害怕。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与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起因,并在交流中照顾孩子的情绪。最后,给出孩子可行的建议。

2、感同身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Ta,不管是高兴的还是痛苦的,都要学会尝试理解,以让孩子感到更安全、更信任父母。

3、学会倾听。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更是一种爱与陪绑。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倾听,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当孩子诉说说,不要随意打断,而是微笑点头认真听,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好。


欧爸说


理解与接纳,是我们所能给孩子的最好陪伴。

——摘自《爱,让我们彼此听见》

一、当好宝宝的好玩伴儿。

将自己的童心挖掘出来,做一些简单的游戏。

如:唱儿歌、讲故事、砌积木、吹气球、在房间里转来转去藏猫猫……

亲试有效的共玩技巧

1. 在介绍一种玩具之前,先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几分钟。

2. 当孩子有不当玩法出现时,不妨建议孩子:“我们来试试另一种玩法”。

3. 不要怕弄脏弄乱而限制小孩子活动。

4. 父母应让在交谈互动中协助孩子去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而非立即给予答案。

5. 父母应使用孩子可以了解的语言和清楚的声调和孩子说话。

6. 父母应让孩子自由发挥表达,对孩子的想法加以接纳并给予回应。

7. 允许孩子改变游戏的规则做新的尝试。

最重要的是,“在陪孩子玩”之前,父母首先要放松心情,以孩子的话语及孩子玩的方式来和他玩。玩的时候全心投入,不要赶时间,也不要记挂别的事。有时不妨让孩子来带领您,看看“这个要怎么玩?”“那个要怎么弄?”这样他会玩得更起劲、更开心呢﹗

二、同理心

在宝宝的心里,玩具、洋娃娃们都是有生命的。可以试着给她的玩具起名字。然后,你会发现,宝宝会记住这些名字的。

我的经历:

大宝二周多的时候,收到一个洋娃娃。她问我,“她叫什么名字”。我脱口而出“曼妮”,没想到,她一下就记住了这个的名字。当找不到洋娃娃的时候,就在屋子里喊“曼妮在哪里?”或者突然问一句,“曼妮最近听不听话?”,这让我感觉到,有了名字的这个洋娃娃,成了孩子的“朋友”,她会寻找他们,惦记着他们在干什么。

别嫌麻烦,给宝宝的玩具取个名字吧,不要怕宝宝记不住,可以提高孩子的情感认同,激发孩子与玩具间的友好互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一举多得。

三、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有爱才有家。

我们要在家里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对生命的热爱。

现在有很多单亲家庭,但是,单亲家庭一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我认为,哪怕是离婚,只要是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的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四、亲密的拥抱

宝宝还小,有时我们语言上的爱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真切感受。但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甜蜜的吻,却会让会让宝宝内心绽放出充满爱的花朵。

亲密的举止不仅增加孩子的愉悦度,还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给宝宝一个可爱的抱抱吧。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曾说过,“十年以后,你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后悔。”从今天开始,请放下一些工作,放下一会儿手机,多陪陪孩子吧,他们需要你。

就这样。

走心。


山那边好地方


陪伴孩子,的确要好多耐性,但是好多爸妈都没有这个耐性,生了就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还有就是请保姆,再次一点的就是送去早教中心,还有的就是爸妈带呢,手机不离手,现在的人都是没有那种耐性,很浮躁,我自己带孩子,也有很多不足,但我每天都带孩子出去溜达,在他一岁的时候,开始呀呀学语,每次我跟他出去,都会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太阳,月亮,苹果,南瓜,总之见到我都指着对他说,慢慢的,他也跟着我说了,我说一句,他说一句,模仿能力强,他也认识了好多东西,有时在家的时候,我拿图书给他看,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现在拿起图书翻到那页都会说这是什么,比起小区的同龄人,都知道得多,说得多,语言表达能力强。我还会陪他玩游戏,在小区很多人带孩子,有的老人背着孩子在打牌,有的爸爸捧着手机看孩子,有的一堆人在聊天,孩子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哭了才看到,这些都不是有效的陪伴,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在三岁前大脑发育超快,希希每位爸妈都用心陪伴孩子,给予各种刺激,孩子都会变得聪明可爱的


能xi妈


再不陪伴宝宝就长大了,宝宝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宝宝心灵互通,知道宝宝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惑,宝宝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宝宝全方位的互动、交流、点拨和引导。父母要保证基本的陪伴时间,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