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具有智慧能源的“天然優勢”|城市能源變革樣板

天津寶坻具有智慧能源的“天然優勢”|城市能源變革樣板

有專家形容天津市寶坻經濟開發區(下稱“寶坻”)具有發展智慧能源的“天然優勢”。一方面,坐擁京津、京寶唐秦雙發展軸節點,區域優勢明顯;另一方面,能源基礎良好且產業定位明確,已形成以環保設備、電氣設備和新材料為主導的三大產業集群。

在近日舉辦的“智慧能源創新發展專題論壇”上,寶坻區委副書記、區長毛勁松告訴記者:“寶坻正在打造‘智慧能源產業基地’,明年全部達產後,寶坻會成為全國排名靠前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文丨董欣

中國能源報記者

讓能源圈“聰明”起來

新能源產業是寶坻的支柱產業,我們確實有條件將寶坻打造成京津冀地區智慧能源的樣板。”毛勁松直言道。

他介紹,寶坻鋰電池已形成從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到包裝的全產業鏈,以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光熱產業和以艾爾姆風能葉片製品公司為代表的風電產業初具規模,為新能源和智慧能源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瞭解,寶坻一方面引進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製造企業;另一方面,在整個區域規劃上,寶坻用兩年時間進行了棚戶區改造,騰出1.8萬畝左右土地,未來至少還有1.1萬畝土地待開發,這為引入新能源和智慧能源創造了有利條件。

“智慧能源,可以說是我們支柱產業的生命線。”毛勁松說,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協調發展中獲得最高效的配置,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點方向。寶坻正大力推動智慧能源研發與應用,著力引進業界高端人才,加強科技創新,打造“互聯網+能源”的產業生態圈,讓能源圈更“智慧”

在變革中“新”起來

毛勁松表示:“在引進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很多企業希望降電價。儘管政府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但天津並不像內蒙古那樣,擁有很好的資源優勢,降電價比較困難。”另外,新能源產業在生產過程中,也浪費了大量能源,如正負極材料生產中,車間有50—60℃的廢熱,亟待通過人工智能回收利用

。按照一家丹麥企業的計算,這能降低35%左右的能耗。

能源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否能引進周邊地區更低成本的清潔能源?寶坻做了一些設想。比如,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機制,用上來自張家口甚至內蒙古的清潔能源,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整個電網負荷,平衡新能源的波動性,使能源利用達到最優

寶坻地熱資源豐富且溫度很高,北方首個採用地源熱泵技術大規模集中供熱的供熱站就是在寶坻投入使用。中石化、遠大科技集團、丹麥幾家企業正與寶坻合作,循環再利用地熱、工業餘熱和廢能等,解決供暖供熱等問題。

“新能源如何獲得市場?一是本身低碳、環保、可持續的優勢,一是在於智慧高效的配置,大家都在積極探索。如都在談的直流供電,寶坻目前就在嘗試打造全直流供電的能源小鎮,讓大家感受直流電的魅力。這肯定會有困難和挑戰,但總要有人先試一步。”毛勁松說。

在變革中“新”起來讓企業“主動來”

“新能源產業的引進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寶坻區正努力形成一種平衡,讓新能源企業有錢賺、耗能企業能降低成本。在這個架構下,雙方都受益。”毛勁松介紹,寶坻的招商引資政策非常靈活,通過多種形式跟企業合作,採取不同的優惠方式,讓企業“主動來”。

據瞭解,中關村京津科技新城是寶坻區重點打造的“一區三園”之一,也是“主動來”的典型。新城以節能環保、新材料、智能電網、醫療器械為切入點,一期項目4131畝,已於2017年初正式啟動建設。

毛勁松說:“以中關村科技城為例,智慧能源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實現整個園區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為此,寶坻跟中國華錄集團建設了天津第二個大數據服務平臺,輻射京津冀,謀劃借力大數據實現能源系統智慧控制。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中成告訴記者:“寶坻離北京近,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環境要求提升,我們又做了生態園區和低碳園區規劃。”在園區設計之初,就考慮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智慧能源水平。未來規劃建設7個分佈式能源站,傳統電力用於需要可靠電力的生產,天然氣等分佈式能源用於園區內非核心性生產用電,如照明等。

“實現過程中也許會碰到阻力和困難,但只要政府、投資者都將目光統一到長遠循環綠色發展思路上來,通過實踐讓智慧能源變成現實,就非常有意義。”高中成充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