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相信友情吗?看古人之间的友谊: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北宋晚期的陈师道,本不以词名,却在抒发友情方面有篇佳作《南柯子,问王立之督茶》

夭上云为瑞,人间睡作魔,疏帘清簟汗成河,酒醒梦回眵眼、费摩挲。但有寒暄问,初无风乌过,尘生铜碾网生罗、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这首词用诙谐的口气催促王立之(即王直方)送茶。上阕极言夏日酷热,人昏昏而睡的情景。汗成河,眵生眼,在实写中有夸大的成分。下阕用开玩笑的口吻问王直方说为什么只有寒暄之语,而不见龙凤团茶送到。风鸟这里是借指龙凤团茶。接下来是描写烹煮团茶的过程:敲下团茶,用铜碾碾碎,用网筛过,然后烹煮。责怪对方承诺送茶已经过去十年,却不见茶影!全词诙谐有趣,显见双方友情之深厚。

你还相信友情吗?看古人之间的友谊: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尘生铜碾网生罗、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两宋之交,笑傲王侯、自号"清都山水客"的朱敦儒在经历了"靖康之变",被迫南下后,对友情有了深深的感受。多首词中描写颠沛流离中与友人的相知相遇,展示出对友情的珍视。

《浪淘沙·中秋阴雨,同显忠、樁年、谅之坐寺门作》

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晩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消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南海西头应指两广地区,朱敦儒南渡后流亡在这一带。蛮云、瘴雨都是说南方环境之恶劣,虽逢中秋却无圆月可赏。"难收"二字更加凸现漂流异乡的凄凉感。从北方南下的人会聚于异乡唯有弹泪,好好一个国家如今退居一隅,故国成了大家口中的话题。繁华的汴京,如今人去楼空,汴水亦如这些南下的北人,唯有呜咽之声了。朋友之间共患难、同意气,更显友情之温暖。

局势稳定之后,朱敦儒隐居期间,抛却这份颠簸,暂忘了偏安之耻,与山村居民往来友好,仿佛桃花源。

《蓦山溪》

邻家相唤,酒熟闲相过。竹径引篮舆,会乡老、吾曹几个。沈家姊妹,也是怜人,回巧笑,发清歌,相间花间坐。高谈阔论,无可无不可,幸遇太平年,好时节、清明初破。浮生春梦,难得是欢娱,休要劝,不须辞,醉便花间卧。

这首词平白如话,却情真意切,淳朴感人。上阕描绘乡村淳朴的人情:酿好了酒,互相招呼着同饮。乡邻之间没有功利的淳朴感情,跃然纸上。下阕换头用了《论语·微子》中"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句,对心灵的放松很满足。词中提到"太平年,好时节",固然与历史不符,但也就此折射出朱敦儒在看透官场后的本性流露:"浮生春梦,得是欢娱",及时行乐,看淡功名,随性尽欢,未尝不是在有志不能伸的时代一种自卫的选择呢?

然而偏安毕竟是耻辱,如朱敦儒这样安然享受与乡老无机之友情的少,更多的士人则对故国念念不忘。

吕本中和友人相聚时有《虞美人》一阕。

平生臭味如君少。自是君难老。似侬憔悴更谁知。只道心情、不似少年时。春风也到江南路。小槛花深处。对人不是忆姚黄,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友人看似比作者更显年轻,所以词人自叹憔悴。友人也感叹虽然容颜年轻,心情却早已不是年少情怀。虽然南方也有春风,回廊深处也有花丛,但是不能忘的却是姚黄。姚黄是牡丹中的名种,牡丹在南宋词中多指代洛阳,这一句暗含着对故都的无限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这类寓故国之思于友情的词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陈与义,他的词作善于营造出疏旷的意境和苍茫的情思,含蓄而见俊爽之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起句点题。午桥是洛阳城外的桥,这里是回忆往昔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在洛阳畅饮的情景。接下来是写当下之情景:国难当头,北方士人多流离颠沛,普日饮酒的友人不知在何处,唯有流水无声、月渐西沉,只能在江南杏花疏影中独自吹笛,直至天明,彻夜的不眠也就意味着彻夜的思念和回忆。

转头紧承上阕,是感喟自生志向的蹉跎,也是对靖康之难的无奈嗟叹,故有"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行笔至此,不再深入,而是巧妙宕开,写眼前景致:"闲登小阁看新晴",所谓"闲"实则不闲,半壁江山不再的耻辱与朝廷不事收复的立场,如何能真的有闲情呢?故虽看新晴,却无愉悦之情,只有无限感叹:"古今多少事"写尽沧桑,"渔唱起三更"则写出江南水乡清逸之景,情浓景淡,是意言外的妙笔。

整首词以怀念故友写起,实则是对人生和世道的感叹,这种以淡笔写深情的笔法,为陈与义常用。

你还相信友情吗?看古人之间的友谊: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南渡后偏安的局势下,不少文人志士都表达了要收复中原的壮志雄心。而当权者暧昧不明的态度让众人失望悲愤。在政见相同的背景下,志同道合的友情在词中多有表现。

张元幹《贺新郎》一词即是为当时敢于直言上谏而被贬谪的胡铨所写。这首词不再有离别之情的缠绵凄凉,而是知音的声援,悲壮沉郁,为词中别格。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古今,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词有题为"送胡邦衡待制"。胡铨(1102-1180),字邦衡。宋高宗绍兴五年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上书反对议和,请斩主和者王伦、秦桧、孙近三人以谢天下,得罪了当权者被贬。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被除名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当时的人非常景仰张元幹的人品,说胡铨被除名之时,"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公(张元幹)作长短句送之,微而显,哀而不伤,深得三百篇讽刺之义。"

张元幹,字仲宗,号芦川居士。他曾为李纲幕僚,李纲因为主战被贬后,他也遭到贬谪。绍兴元年(1131)致仕,回到福建闲居。他因为胡铨主战被除名一事不平,写《贺新郎》送行。数年之后,秦桧看到这首词非常恼怒,于是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将张元幹除名削籍。这首《贺新郎》可以说是患难见真情的作品,这种惺惺相惜的友情是彼此对家国的责任与高尚人品方可铸就的。

《贺新郎》起笔即是大英雄之志向,以国事为己任。上阕描写了被金兵攻陷地区的凄凉,发出愤怒的质问:为什么撑天的昆仑会倒地?为什么黄河水会泛滥,千村万落皆荒凉到狐兔聚集?词人自问自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宋徽宗、宋钦宗被虏北上,现在掌权的高宗意在偏安,支持议和,有逆于民众收复中原的要求。张元幹这里直击当权者议和背后的私利。是非常犀利和尖锐的,难怪数年后秦桧见到要追他赴大理寺,给予除名是籍的处分。这样的局面下,胡铨直呼斩主和者之首自然是被贬的,张元幹不避嫌不畏祸,"更南浦,送君去",以自己的行动声援胡铨,足见其人品的高洁。

下阕写送别时的景致,高远而凉爽,这样的美景,又再次引发词人的感喟:"万里江山知何处。"词人对中原的收复之志,和胡铨一致,故二人能成为挚交。现在胡铨被贬,词人颇有悲凉之感,以后再不能一起讨论国事了。

煞尾振起,劝慰友人不必在意得失,不理睬那些政见不同的小人。

全词刚柔并济,气势慷慨中有绵绵深情,赢得了后人一致称赞,"所谓拔地欲天,句句欲活者"。这首词已经隐隐然有散文章法,意脉连续不断,所彰显的磊落之气影响深远,杨冠卿在《贺新郎》一词中说,他与朋友过垂虹之时,河边儿童都会唱张元幹这首词。这首词展示了张元幹身在江湖,心怀魏阙的责任意识,他直到暮年仍然关注国家大事:"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倾盆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你还相信友情吗?看古人之间的友谊: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目尽青天怀古今,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