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胡晋,江西南昌人,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相比学习,对他的生活关注更多。胡晋并没有觉得自己很特别,只是“稍微比别人习惯好一些”,比如做完作业以后再去玩。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乖巧、自律。初中时,因为成绩太好跳了一级,高中又跳了一级。所以他在15岁时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小时候有个国外的综艺节目,叫机器人大擂台,我特别喜欢看,喜欢机器人。”胡晋解释说:“那时候确实不知道自动化是干什么的,选专业的时候人家跟我说这个专业就是造机器人的,我就选了。”对于自己不平凡的成长轨迹,胡晋却觉得平平无奇。他说自己从没上过补习班,如果不是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他也没有考虑过跳级上大学。

胡晋在大学班里是年纪最小的学生,面对周围比他大好几岁的同学,在日常讨论出现分歧时,他学会了用成果来说话,尽量避免无谓的冲突。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19岁大学毕业以专业成绩全校前三的成绩,胡晋依然以免试推荐和最年轻的博士生身份进入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专门研究机器人运动方面的技术和理论,并亲手造了一个用在仓库里的分拣机器人。按照胡晋的话来说,“从小喜欢机器人,长大后造了个‘高达’”。“这个机器人用在仓库里,机械臂可以直接分拣和运送包裹,头部的摄像头和雷达保证机器人正确识别运送的货物,避开障碍物。”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胡晋和他建造的“高达”机器人

因为年级太小,读博时的胡晋压力很大,常常感到一种焦虑和紧迫感。“读博的时候压力很大,总会有点怀疑自己,一直到去年我在一个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那时候才感觉,我总算做出一点能够推进人类科技进步的一点点微小的工作,我才感觉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士。”胡晋眼中的天才必须要在很小的年纪就做出非凡的成就,而他离这一点“还差得远”。

提到心目中的牛人时,胡晋表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算是一个天才”。他说:“维纳也是14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拿到MIT的博士学位,20多岁就写了控制论的第一本开创性著作,把整个控制论跟信息论都结合起来,我觉得很牛。”

胡晋心目中的另一个天才,是他在浙大的导师。“他也是14岁上大学,18岁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就开创了我们国家自动化领域的一个学科。”胡晋说:“这个学科发展很好,他当时30岁就从学校把相关成果拿出来创业,现在公司也做得很大,是一家国内排名前几的化工自动化以及工业自动化企业,把这一块往国际领先推进很多。”

根据胡晋的规划,在毕业后他想从事无人驾驶相关的工作。他曾想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巨头谷歌,但是由于错过招聘时间令他与谷歌擦肩而过。去年,胡晋在阿里达摩院的自动驾驶团队里实习时,用一周多的时间写了一个仿真模块系统,这件事让他觉得挺有成就感。“我搭建了一个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它能够生成仿真的车辆运动数据,不需要在实车上测试,在电脑上测就可以了,给同事们节省了很多时间。”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后来在阿里无人驾驶团队负责人王刚的推荐下,胡晋进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无人车的研发工作。

王刚也是胡晋认为自己身边的“天才”之一,原因是前者在深度学习方面做了非常多有价值的工作。王刚于2017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无人驾驶和机器学习的研发工作。他此前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曾多次受邀成为AI顶会的领域主席,在深度学习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

王刚是在面试的时候才认识的胡晋,几乎立即就感受到了胡晋“非常聪明”,是值得栽培、大有前途的年轻人。

“胡晋比较少年老成,虽然年纪比较小,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对技术的了解比较成熟。同时,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逻辑非常清晰,”王刚说:“我认为这是非常聪明的表现。”

除了在专业上的一定积累(比如在顶会发表论文),胡晋对他做过的项目也非常熟悉,并且在相关技术点和原创性方面阐释得非常清楚。“这证明了他是有创新能力和有深度的。”王刚说。

“尤其是对无人驾驶,胡晋特别有激情,他非常相信无人驾驶的未来,并且愿意在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也是他非常吸引我的一个特点。”王刚说。

14岁读大学、18岁获得MIT博士学位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是胡晋的偶像与榜样。与维纳有相似人生轨迹的胡晋前途无量,未来会有怎样的突破与成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15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揭秘!达摩院最年轻科学家——胡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