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紅色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評估

黃岡紅色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評估

1、黃岡先後誕生了六支重要中國革命武裝力量,與其它蘇區相比,是獨一無二的。黃岡是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誕生地。紅軍一詞,最早產生於黃岡。土地革命時期這裡先後誕生和組建了由參加黃麻起義的武裝力量改編而成的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紅一軍、紅十五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抗日戰爭時期這裡誕生了由紅二十八軍改編成的新四軍第四支隊。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紅二十五軍長征先期到達陝北,同陝甘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後同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北上陝甘支隊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抗戰初期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

2、黃岡為中國革命獻出了44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其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5.5萬人,其犧牲人數之眾多,鬥爭事蹟之壯烈,在全國只有中央蘇區核心地帶的江西興國、瑞金堪可相比。黃岡為爭取革命勝利、創建新中國獻出了44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其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5.5萬人,只有48萬人口的黃安縣(今紅安縣)在革命年代犧牲14萬多人,其犧牲人數之眾多,鬥爭事蹟之壯烈,在全國只有中央蘇區核心地帶的江西興國、瑞金等縣堪可相比。黃岡犧牲的這些烈士中有許多是著名的革命領導人,曾經為中國革命作出重要貢獻。如1930年在江西井岡山犧牲的宛希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最早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開闢革命根據地,曾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三壪改編後縮編為一個團)政治部主任兼第一營黨代表。他在井岡山時期曾介紹解放後被授予大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譚政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在上海國民黨龍華監獄犧牲的林育南是黨的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曾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和共青團中央書記;1934年10月在中央紅軍長途中犧牲的洪超,參加過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後隨部隊上井岡山,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出發長征,他率領部隊打先鋒;1935年8月長征途中在甘肅省涇川縣犧牲的吳煥先,是鄂豫皖蘇區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曾任紅二十五軍軍長、政治委員;1942年3月在延安病逝的林育英(張浩),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工人運動領袖,曾任黨的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1943年9月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被國民黨殺害的陳潭秋,是黨的一大代表,曾在江西、江蘇、滿州、福建等地任中共省委書記、組織部長和宣傳部長、中共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因犧牲消息隔絕,仍被選為中央委員……在全國一些著名的革命烈士陵園,如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西井岡山烈士陵園、延安四·八烈士陵園、新疆烏魯木齊烈士陵園等,都安葬有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黃岡兒女,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

3、黃岡是將軍的搖籃,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治黨治軍治國人才,軍政幹部無論在數量還是級別上,與其它蘇區相比,名列前茅。在漫長的革命戰爭與實踐中,黃岡為中國革命培育了一大批高級別的革命幹部,1955年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至1964年,黃岡共有103人分別被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軍銜,是將軍的搖籃;加上解放後從軍隊轉入地方工作的高級將領,共計有230多名功勳卓著的軍事將領,史稱“兩百名將軍同一個故鄉”,黃岡的紅安縣以將軍縣聞名於世。建國後,在黃岡產生了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三位政治局常委(林彪、董必武、李先念),五位副總理(董必武、李先念、林彪、謝富治、陳錫聯),七位政治局委員、八位開國上將,九位首任軍長,十位大軍區司令員。其人數之多,級別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國絕無僅有。

4、黃岡是中國共產黨重要創始人董必武、陳潭秋的故鄉。在同一個革命老區,產生三名一大代表,在全國僅此一地。黃岡是中國共產黨重要創始人董必武、陳潭秋的故鄉。陳潭秋,不僅創建了湖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參與創立中國共產黨的活動,而且在黃岡組織領導開展革命鬥爭,使黃岡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塊重要根據地。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在武漢創建了共產黨武漢早期組織;隨後,他兩人作為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於1921年7月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創立中國共產黨的活動。黃岡的另一位共產黨員包惠僧,受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的委託,也參加了黨的一大會議。董必武、陳潭秋在參與中國共產黨創立和領導湖北建立黨組織期間,還在黃岡組織領導開展革命活動。他們在武漢中學讀書求學的黃岡籍學生中培養了一批早期革命者,吸收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成為黃岡革命的領導者。這是黃岡成為中國革命一塊重要根據地的源頭和發端。在同一個革命老區,產生三名一大代表,在全國僅此一地。

5、黃岡是鄂豫皖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鄂豫皖蘇區在全國曾是僅次於江西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蘇區。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於1921年7月16日至21日在黃岡白羊山浚新小學集會,組建了具有革命政黨性質的社會團體共存社。這是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最早的實踐活動。共存社的主要成員惲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張浩)、蕭人鵠等後來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活動家。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別是在上海、北京、武漢、濟南、長沙、廣州等大中城市建立相比,共存社是唯一在鄉村建立的革命團體,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廣大農村是中國開展革命鬥爭的廣闊空間,後來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對此作出了充分證明。1927年11月黃麻起義後,中共黃麻特委決定成立黃安縣農民政府,在鄂豫皖邊區建立了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1928年5月,中共黃麻特委和第七軍領導人在黃安清水塘召開會議,決定“在恢復蘇區工作的同時,開闢柴山保地區的工作”,不久即創建了僅次於江西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6、黃岡在近三十年的新民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始終紅旗不倒,火種不滅,這在全國各大蘇區中是唯一的一處。黃岡曾發生了一系列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事件:1927年11月在黃安縣爆發黃麻起義,最早在大別山地區樹立武裝鬥爭的旗幟,黃麻起義所誕生的武裝力量和創建的鄂東北革命根據地,分別成為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開端和源頭。1930年春夏在黃岡建立鄂豫皖蘇區。1931年11月在黃安七里坪誕生紅四方面軍。1932年11月在黃安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1934年11月從鄂東北出發長征先期到達陝北,為中央紅軍落腳陝北作出歷史性的貢獻。1946年6月在黃岡打響中原突圍戰役,由此揭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黃岡為落腳點和立足地,建立鄂豫解放區,極大地推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近三十年的新民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黃岡這塊紅色土地上,從1922年黃岡第一個黨組織創建,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黃岡人民前赴後繼,赴湯蹈火,始終紅旗不倒,火種不滅,黨所領導的武裝鬥爭從未間斷,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的活動從來不停。

7、黃岡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要地。1947年8月,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多人,千里挺進大別山,到達黃岡,迅速控制沿江300餘里,建立了包括黃岡在內的鄂豫、皖西兩個解放區,將解放戰爭的戰場由北向南推進了3000裡。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轉折點。在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期間,黃岡黨組織和地方武裝力量在協助主力部隊開展剿匪、進行戰地動員、提供物資給養、救護傷病員等方面,給予了寶貴的支援,使劉鄧大軍在遠離解放區無後方依託的艱難環境裡得以堅持。

8、黃岡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的重要戰場,為推進解放戰爭勝利進程,作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1949年淮海戰役結束後,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團風至武穴渡200多里江面上渡江南進,開闢渡江戰役第二戰場;二野四兵團和四野十三兵團幾十萬大軍過境黃岡。在大軍南下的4個月時間裡,先後有35萬軍隊、3萬多匹牲口從黃岡過境,為保證大軍順利南下渡江,黃岡共計提供了12000多萬斤糧食,7000多萬斤柴草,100多萬斤食鹽,1500餘隻民船,2000多名船工。這期間,黃岡的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對渡江部隊給人民解放軍以巨大支援。

9、在黃岡,經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名軍事家,有11人在黃岡戰鬥過或是黃岡籍,在中國革命軍事史上,十分少見。經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名軍事家,有13人在黃岡戰鬥過或是黃岡籍。他們是: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李先念、徐海東、黃克誠、陳賡、王樹聲、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和林彪。鄧小平、劉伯承1947年8月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千里躍進大別山,以黃岡為基地創立鄂豫解放區,在蘄春縣勝利指揮了高山鋪戰役。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徐向前是1929年6月受中共中央軍委派遣到黃(安)麻(城)地區領導鄂東北革命根據地軍事鬥爭的,他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副師長、中共鄂豫邊特委委員、鄂豫邊革命委員會軍委主席、紅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葉劍英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參謀長和八路軍總部駐南京代表,1938年駐武漢期間同董必武一同去黃安指導新四軍第四支隊改編;李先念,1909年出生在黃安縣,1927年參加黃(安)麻(城)起義,任紅四軍十一師政委,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五師師長率部在黃岡打擊日軍;徐海東,1927年參加黃(安)麻(城)起義,曾任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軍長;陳賡是1931年9月由中央軍委派遣到鄂豫皖蘇區紅四軍中任團長,紅四方面軍成立後任紅四軍十二師師長;王樹聲,麻城縣(今麻城市)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一師師長,後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任鄂豫軍區司令員;黃克誠是1930年夏中央派到鄂東紅軍工作時,由上海沿長江西上到達黃岡所屬的廣濟縣(今武穴市)停留,然後渡江到達陽新紅五軍駐地;許繼慎,1930年由中央派到剛剛誕生的鄂豫皖蘇區任紅一軍軍長,後犧牲;蔡申熙,1930年10月紅十五軍在黃梅成立時任軍長,後任紅二十五軍軍長,1932年10月率紅軍與敵作戰時犧牲;曾中生,1930年11月到達黃安七里坪,任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林彪是黃岡人,他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時,曾指揮第四十三軍於1949年2月下旬先遣南下,4月初進至黃安,5月初解放黃岡縣團風鎮,並從團風一帶渡江繼續南進。

10、黃岡是率先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之一,開展了最早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活動,在中共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在黃岡組建了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團體共存社,這是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最早的實踐活動。共存社的主要成員惲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張浩)、蕭人鵠等後來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活動家。共存社是全國各地唯一在鄉村建立的早期共產主義性質的革命團體,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廣大農村是中國開展革命鬥爭的廣闊天地,後來中國革命鬥爭歷史對此作了充分證明。

黃岡紅色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評估
黃岡紅色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