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前段时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上映了,贾樟柯拍了十几部电影,这是他第四部得到公映的电影。

他不是中国最富有或最著名的导演。

但是,他的电影却代表了一种品质,甚至一种希望。

贾樟柯自嘲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平民导演”,这也表明了他特立独行的艺术追求与思想境界。他总是试图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也包括记忆中的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中国。

贾樟柯发现了中国的乡镇,就像莫奈发现了伦敦的雾。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小武》是他人生中第一部真正的电影。30万的投资,明明不够,但他还是说:“多少钱我都可以拍,一万也行的。”

因为预算不足,明知道国内影院上映的电影要求用32mm以上胶片,他们只用了16mm胶片。这意味着这部电影,根本没机会在电影院播放。

贾樟柯说:“我没留一分钱当工资,有电影拍就很高兴了。”这个热血少年,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花了21天拍完了《小武》。

拿到国外影展时,所有观影人都惊了。这位个子矮小,不知名的大学生竟然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惯偷”,拍下了他在社会的边缘挣扎着生存,也拍下了他的理想主义和无奈。

“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毫无疑问,那一天过后,贾樟柯红了。这部电影为他拿下了8个大奖。他被外媒称作“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小武》剧照

贾樟柯镜头对准的世界不大受到关注,正如学者汪晖所说:

贾樟柯将历史当中不能被打扮和修饰的部分搬上舞台,他讲述一些消失的故事,而那些故事恰恰是主流社会和媒体,尤其是精英们很少讨论的问题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

1990年,当贾樟柯在太原南郊公路局开办的“公路电影院”打算花几毛钱消磨一个漫长的下午时,他看到了陈凯歌的《黄土地》。

“看完电影出来后,突然就开始变得有事干了,我想当导演。过了几天,越来越想当导演。”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三峡好人》

在连考3年后,贾终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而不是导演系。在那里,他接触到法国新浪潮和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以及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

侯氏的长镜头影响了早期的贾樟柯,他的第一部获奖短片《小山回家》中用了7分钟、全片1/10的时间拍摄民工王小山的行走。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小山回家》

1999年1月13日,贾樟柯第一次被请去电影局,从这一日起,他被停止了拍摄影视作品的权利,并且没有提到期限。

这个刚刚在国外出了名的新晋导演,被“禁”了。罪状竟然是“私自拍摄《小武》一片并赴国外参赛,严重地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对外文化交流。”

直到2003年,包括贾樟柯在内的大部分“第六代”导演被宣布解禁。解禁现场,一位官员发表了一段此后常常被引用的言论:

今天我给你们解禁,但你们要明白,你们马上就会变成市场经济中的地下电影。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有的导演一生只拍一个题材。

比如肯·洛奇穷尽一生在为英国底层人民奔走相告;

比如迈克尔·哈内克反反复复抨击中产阶级的浮华与伪善;

比如韦斯·安德森,年过四十还是一身活泼的孩子气。

贾樟柯,从早期的毕业作品《小武》,到今天的《江湖儿女》,他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人对时代变迁的排异反应。

他拍《海上传奇》,采访很多名人,他说在1991年听陈丹青的录音,崇敬的心情好像迎接第五卷“毛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海上传奇》陈丹青

在北美首映《海上传奇》时,有一位女生问贾樟柯为什么拍上海肮脏的样子和有政治色彩的人。

女生愤怒地问:“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电影被外国人看到,会影响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贾樟柯也愤怒起来:“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嘛?就为了那些投资,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我们就忽视一种真实的存在吗?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

贾樟柯无法接受“爱国主义者”的逻辑,他说:“脱离人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2015年,贾导带着自己阔别9年的新剧情片《山河故人》,回到了大银幕。这是他第三部得到公映的电影。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山河故人》

前几天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上映了。

依旧是以他的故乡山西为背景,女主角也依旧是他的夫人赵涛。

男主廖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八字胡后面刻在脸上的法令纹,也有浓浓的江湖气。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江湖儿女》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拍摄中的贾樟柯

《江湖儿女》里描述了一段跨越17年的爱情,是一个关于女人与男人之间的故事,也是时代洪流中无数普通人的故事。

“只有甘愿投入烈火烧成灰烬的爱情才是最纯粹的?”

似乎也没错,兄弟情义大部分时候是利益驱动情感,而女性的义无反顾则来自一往深情。

跟《山河故人》一样,故事依旧分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讲述。跨越山西重庆两个地点,主题依旧是保持了贾樟柯对时间、空间的思考;

失足热血青年,不难看到“小偷小武”的影子;

南下找旧爱,跟《三峡好人》里赵涛远望长江如出一辙;

枪支、酒精、江湖,又像极了《天注定》里面的“侠客们”。

贾樟柯用批判的态度去呈现“近乡情怯”,这本身就是一个含混且自相矛盾的行为,电影中的江湖,一定有未曾挖掘出来的新意。

电影中有一幕:一伙人在KTV喝酒“五湖四海”。

原本简单的情节,在贾樟柯的镜头下充满了满满的仪式感和文化烙印。

最先,是摆在桌面上的六瓶白酒,依次是:

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四川郎酒、宿迁洋河大曲、泸州特曲。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铁盆代表着传统,倒酒意味着交融。这份情谊来自五湖四海,这份感情植根于坚守的执念。六瓶酒,代表着六个地域的精华。

廖凡带头:走一个,且将生活一饮而尽。

贾樟柯的江湖,小人物的浮沉

《江湖儿女》

豆瓣有一句影评:

“我们在贾导的电影里,看到了天堑变通途的壮丽山河,也感受了小人物满目疮痍的颠沛流离。”

这个时代快速的奔跑着,总有一些人被现实重重撞倒。贾樟柯扎进泥土,看到了他们沉默中的一声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