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学校肇始于1936年办学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2013年4月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分为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截至2017年3月,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设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34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660名,各类在校生1164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6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79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115人。

北京建筑大学

文化传统

校徽设计方案以紫色(RGB136.0.196)为设计基色,标志为正圆形,沉稳宽厚。

以校园特色建筑为主体设计元素。素材源于该校老校区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列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实验5号楼,辅以1936年标记,构成核心图案,展现出母校的悠久历史、建筑文化和办学特色。

主体图案为简洁而不失细节的建筑立面图像,其突破内环的横展布局稳重大方,整体上疏朗而细腻,突显的门廊台阶有着登堂入室之感,体现了该校师生的精神追求。

校名采用了上英文、下中文的布局,英文采用国内外大学常用的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为欧阳中石先生书写的校名。

外围辅助图案,其内环部分为抽取的中国传统建筑细部纹样,再环以校名文字和刚劲外环,颇具装饰感。

北京建筑大学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该校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名列第15名。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数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北京建筑大学

大学生活动中心

教学建设

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

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高等数学、机械原理、大学物理、电子与电子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构造。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筑环境与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水环境实验示范中心。

2011-2012年度住建部下发《关于公布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六个专业教育评估结论的公告》(土建专业评估公告[2012]第1号):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均取得A级,建筑学专业评估取得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7年的优异成绩;2013年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6年。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六个专业全部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工程管理专业一次性通过建设部的优秀评估,排名全国第19名。

北京建筑大学

图书馆

平台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建筑大学

学术报告厅

历史沿革

1936年,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增设土木工程科,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

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兼任校长)。

1953年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升办本科,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61年又恢复中专,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

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开始招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

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

2013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