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那么优秀为什么没保留下来?

我们好像在那


黄埔军校目前迁到台湾高雄市继续存在,依然在给民国政府培养军事人才,只是名声远远没有以前大了,故给人一种消失了的感觉。黄埔军校于1924年由国民党、共产党、苏联三方联合创建,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该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第一期到第六期人才辈出,将星璀璨!



孙中山苦于没有自己的军队,在与军阀的斗争中发言权太小,因此寻求苏联的帮助,在广州黄埔区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学校首任校长为蒋介石,政治部主任为周恩来,何应钦为总教官。开学典礼上,孙中山亲自作了训词,后来成为学校的校歌,其词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黄埔军校在大陆先后办了23期,培养了41386名军官,其中前六期人才辈出,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军事指挥官。黄埔军校之所以人才辈出在于他的实践性强,学生培训仅仅半年就会上战场磨练,能在血与火中生存下来的人都是精英!平定陈炯明叛乱、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保定的讲堂、操武的操场、黄埔的战场是对当时著名军校深动的描述!

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事件后,国共两党分道扬镳,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培训军官的学校。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抗战的的圣地,中共创办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成为中国有志青年的首选,培养了大批优秀军官出来。新中国成立后抗大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且成立了不少军校,其中著名的有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等!




大秦铁鹰剑士




孙中山人称孙大炮,就是没有什么政治根基,满嘴跑火车,只有革命理想,缺乏实务能力,却总想做成大事,被许多人认为不靠谱,因此被作孙大炮,就是说他用嘴能说死人。

从建立同盟会到辛亥革命,再到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从来就没有成功过。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才明白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就决定联合苏联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有理想的革命军官,以这些军官为核心建立自己的军队。


在这时,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创办了这所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为此后的几十年的中国培养了大批军官,尤其是抗战中牺牲主要中低层军官基本上都是黄埔毕业的,大约有二十几万。

黄埔一到六期出的人才最多,这六期一共毕业了13000多人。国共双方的高级将领中有不少都出自这些人。

共产党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黄埔军校国民党军官: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



1927年,黄埔军校搬迁到了南京,1931年又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又陆续在全国开设了十几所分校,国民政府开始全面培养军事人才,为抗战做准备。

黄埔军校在大陆期间一共培养了30多万军官,其中绝大多数是抗战期间培育的,他们刚刚毕业就走上抗日前线,担任低层军官,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抗战期间,国民党中低层军官的死亡率超高,差不多每个位置都换了好多茬。根据有关数据不完全统计,黄埔军校毕业生死在抗日前线的就不下十几万。


到了1944年底,因为日军的最后反扑,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在全国根本就征不到合适的兵源,就从学校招收了十几万人来补充,为此还提出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的口号,来激励年轻学生士兵和军官。在抗战初期还有由优秀年轻军官组成的教导团,大多是黄埔毕业,他们在南京保卫战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49年,当国民党退到台湾时,四川成都解放后,黄埔军校正式在中国大陆停办了,当然在台湾还是有的。

早在1947年,在抗战中大放异彩的孙立人将军就被派到台湾去负责培训军官,也就是台湾黄埔军校的前身。



黄埔军校自从国共分裂后,就成了国民党的军校,和共产党没有太大的关系,被打上了国民党的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党和政府也建立了一大批军校,比如刘伯承在南京创办的军校,陈赓在东北创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长沙的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等。



黄埔军校因为国民党在台湾还在办,中国大陆自然就选择放弃这个名称。更重要的大陆的军校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不是一个性质的军校,也很难还用这个名称来命名。其实就算是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校也不叫黄埔军校,甚至黄埔军校从一开始的正式名称也不叫黄埔军校,只是地处黄埔。


但不管怎么说,黄埔军校都是一所在近现代史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学校,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一所值得大书特书的学校。


新知传习阁


黄埔军校,确切地说是广州前六期。七期以后在南京单独开办。改名中央军校。

前六期之所以优秀,是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从本质上说,黄埔一二期是军事速成班,三四五期属于中等专科学校,六期算大专。七期以后是更加正规办学。所以黄埔前5期学生的军事素养并不高,也因为如此,到1927年3月的时候,已毕业的前5期9000多只剩2000多人。基本折损在东征及北伐中。

可为啥黄埔前六期出了这么多人才?

因为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黄埔学生,毕业就参加东征,平商团,平杨刘之战,再北伐、军阀混战,内战,然后是十多年的铁血抗战。战场的激励,成就了一批批军事悍将。

其次,黄埔学生是那个时代最幸运的,最有晋升前途的军校生。因为老蒋的关系嘛,1924年一个千把人的蓝军教导团,到1945年抗战胜利已发展到89个军239个师420万大军,剔除地方军阀也是一个庞大数据,黄埔学生基本不愁出路,晋升迅速,成就自然就更多更大。

为啥输了呢?

前6期黄埔学生们到抗战结束基本都是旅长以上军官了,他们和整个蓝党系统一样,都已经腐败了。完全失去了进取精神,更是违背了孙总理的教育。焉能不败?

1949年后迁移台湾的中央军校,怎么敢说自己是黄埔学生?


四川達州


黄埔军校优秀吗?简直就是世界军校史上一大奇葩,一国际大笑话,亘古未有!

自军校成立起,自称最具成就的六七年里,该校几个月霸蛮短训出来的半吊子水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地图都认不全就陷入了最残酷的生死拼斗。最后,出自该校的师生,在这样的自相残杀中,一半被打死,剩下的一半,三分之一被俘入狱,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胜者评将拜帅,但晚年大多不得善终,最后三分之一亡命海外,有乡难归!

这种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自已打垮自已的现象只能说明一点,校长领导有方!


古月1537131


是这些优秀的人成就了黄埔军校,而不一定是黄埔军校成就了这些优秀的人。

黄埔军校可以说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这所军校中走出了太多优秀的人才,比如中国十大元帅中5个都跟他有关系,林彪、徐向前是直接毕业于黄埔军校,叶剑英是当时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和陈毅是教官。国军就更不用说了,蒋介石最喜欢让别人叫他蒋校长,嫡系就是黄埔系的。

但是问题来了,黄埔军校中产生了如此众多的人才是不是意味着黄埔军校的教育一定是优秀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其实就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留下那么大的名气原因就在于其建立者是孙中山,继承者是蒋介石。后来蒋介石更是以黄埔的人为嫡系,组建自己的军队。蒋介石北伐成功以后,这些人能够有机会走上历史的舞台。

这其实和北洋军七千人能出四个总统、几十个高级将军是一样的道理。小站练兵以后,他手下七千新军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资本。他手底下这些人最后都在北洋政府期间成一方军阀,或者民国总统。后来也是这些人左右民国的政局,更是出了冯国璋、徐世昌、曹锟。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有几个将军县,湖北红安、湖北大悟、江西兴国等地。他们出了很多将军,其中湖北红安出了一共223位将军。原因难道是因为红安教育优秀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将军吗?肯定不是的,因为说到底那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为革命牺牲了14万的子弟兵。

黄埔军校当然是优秀的,但是它能出那么多的人才归根到底还是独特的时机。因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立的,他当时影响力就不用多说了吧。所以来黄埔军校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素质都是非常高的。教官大部分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或者海外归来的精英。学生也是各个地方的人才,第一期报考是3000人,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录取不到500人。黄埔军校其实是基层连排军官的短期培训,学制只有半年。加上战斗紧张,很多学生呆的时间是半年到两年。说实话,这么短的世界能够学到的东西真的不会太多。

当初孙中山先生就是吃亏自己手里没有枪,受制于南北军阀,所以才有了办黄埔的想法。后来在苏联人的帮助下,组建了黄埔军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忠于革命的士官,以便组成先进的军队。后来蒋介石成了校长,把黄埔军校的学生变成了天子门生,学曾国藩搞门生故吏那一套。说实话这完全脱离了黄埔军校的初衷,新中国不要也很正常。


历史是什么


黄埔军校是整个近代史中名声最为巨大隆盛的一座军校,这座军校从创办之初到抗日战争结束,一共培养出了二十多万名学生,但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最终剩下的竟然只有一万多人!

黄埔军校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死率达到了非常惊人的95%,从牺牲程度上来说,可以谓之为惨烈。

黄埔军校初创于1924年,那个时候正是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外困内迫的时候,虽然他辛亥年的时候担任过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因为没兵没钱没枪的原因,最终只能将大总统之位交托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在民国各地纷起的军阀之中,没有军事力量的孙中山更是无法占据真正的话语权,所以拥有一支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孙中山的梦想。

最后,孙中山通过寻求苏联的帮助,在苏联派出的许多专业军事人员的协助下,黄埔军校终于在1924年创立了。


与蒋介石共生共存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校长原本不是蒋介石,不过蒋介石知道黄埔军校背后隐藏着多么巨大的利益,所以他通过各种手段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他后来的人生也是凭借着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发家的,而作为蒋介石的回馈,黄埔军校前六期的许多学生在后来也成为了蒋介石军队中的中流砥柱,成为了为蒋介石支撑起一整片天下的助力。


在黄埔军校刚开始创办的时候,广东军阀陈炯明对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威胁很大,因为战情的需求,所以黄埔军校学生们的学习是很短暂的。

黄埔军校学生们入校前一般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起码是初中或者技校学历,第二个就是要基本的身体健康,第三个就是在18岁到25岁的年龄之间。

一般只要满足这三个要求就有机会报考黄埔军校,在报考之后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选拔,在选拔合格之后,考生们就会被编入军队中学习最基本的军事礼仪和知识。

这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训,而军训的目标就是把每一名报考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士兵。


经过六个月的军训,在第二次选拔通过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进入黄埔军校中学习,黄埔军校当时有很多科目,既有涉及到军事,也有涉及到政务的,不过真正占据主要的还是军事。

为战场而生、在战场中强大的黄埔学生

很多人以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们这么优秀,那黄埔军校的教学方面也肯定有过人之处。

但实际上黄埔军校前几期的学生们,在校学习时间基本上只有六个月的时间。

在黄埔军校创办之初,他们是按照苏联的军官速成班制度创办黄埔军校的,所以教给学生们的也只是普通士官门的基本知识,并没有太过于特殊的地方。


不过学习的短暂,并不就意味着黄埔军校学生们的能力不行,实际上黄埔军校学生们的晋升虽然有着运气的成分,但在更多时候,实力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当时战局的紧要,所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们一般毕业后都会马上被拉入队伍中参加各种战争,让他们从底层做起,学习各种指挥战斗的技巧。

正因为真枪实刀的接触到了军事指挥,前六期的黄埔学生们才能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为日后的统兵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保定的课堂、讲武的操场、黄埔的战场。

说的就是黄埔学生们成长于战场之中的事实,这才是他们异于常人的地方,而也因为前六期学生们出现的时期是蒋介石势力发展的上升期,所以他们也积攒下了丰厚的资历,最终在实力和运气的双重作用下,前六期的很多学生都开始坐上了军队中的高位。

黄埔六期开外、多数战死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学生们

不过人在坐上高位置后,往往都会很难避免各种财色困扰,因此黄埔前六期的学生中,也往往是腐败的高发集中点,而至于其他期的黄埔学生虽然没有前六期的学生们那么出名、那么大的权力,但是他们的付出也是不容忽略的。

因为他们处在中下层的原因,所以一般前线的战场上都是由他们带兵支撑的,也因此造就了这些黄埔学生们非常高的战亡率。


在十八万的战死沙场的黄埔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黄埔六期开外的学生们,他们都在战场上为国家捐出了自己的身躯,留下的却是自己的荣耀。

而在台湾的时候,也有人创办过以黄埔为名义的军校,不过实际意义上的黄埔军校早已因为特殊时代的结束,而消亡在了历史中。

黄埔军校和那个时代是相伴相生的,因为特殊的原因、特殊的时间,最终才造就出了特殊的黄埔军校,当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其实再怎么努力地挽留,也终将是徒劳一场。


所以说这就是黄埔军校没能保留下来的原因,原因简单到了极点,黄埔军校就如同一场绚丽多彩的烟花,在历史最需要它的深夜时刻,绽放出了自己所有光芒,给世人留下了一片惊艳,留下了一片久久不能忘的回忆,最终当再去寻找它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零落在天空和大地上的余烬令人回味。


孤客生


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所军校改变了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其一曰云南讲武堂,其二曰河北保定军校,其三曰黄埔军校。


这三所军校中,黄埔军校无疑是最为最重要的一所。在国民党方面,黄埔系毫无疑问是天子门生,是蒋介石最为倚重一股力量。

在我军方面,黄埔军校的地位同样重要。在新中国1955年的第一次授勋中,10大元帅有5名出自黄埔军校,10大将中有3人出自黄埔军校。至于其他上将,中将,少将加起来也有数十人。

这么厉害的一所军校,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却销声匿迹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黄埔军校的前世今生。

1924年,孙中山在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之后,终于恍然大悟,光靠嘴巴是干不成什么事的,痛定思痛之后,孙中山决定干点实际的事情。

于是,在苏联人和我党的帮助下,一所影响了接下来中国历史进程的军校诞生了,名字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地点位于广东广州黄埔区,所以又俗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名字也是几经改变,1926年,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到了1929年,黄埔军校更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而1931年,黄埔军校再次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了1946年,黄埔军校又变成了“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黄埔军校又以“陆军军官学校”在台湾复活。

同样,黄埔军校的地址也在不断的变迁,1924年在黄埔岛成立,1927年随着北伐军迁移到了武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黄埔军校又跟着蒋介石迁移到了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黄埔军校又迁移到了成都;等到蒋介石逃往台湾后,黄埔军校也跟着前往了台湾。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黄埔军校只是指在黄埔岛这个阶段,此时一共创办了6期,而黄埔1-6期也是蒋介石倚重的核心力量,我军的5位元帅和3位大将也出自其中。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黄埔军校一共开班了23期。在1949年蒋介石败退后,黄埔23期绝大部分学生也随之前往台湾。

看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就会发现本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黄埔军校是隶属于国民党的。当蒋介石败退台湾时,黄埔军校也随之在台湾挂牌亮相。这这种情况下,黄埔军校自然不可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还在大陆。


胡史乱翔


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学生一共毕业了五期,从第六期开始,黄埔军校就从广州迁到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名字也改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我们习惯上仍然称之为“黄埔军校”。因此,黄埔军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黄埔军校为在广州毕业的前5期毕业的学员(包括各地的分校),广义的黄埔军校为1924—1949年这期间的办学时间。

黄埔军校是时代的产物,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人才辈出的也就是黄埔军校前6期,这6期学生赶上了好的时机。特别是黄埔军校前几期的学习时间特别短,根本没有学习到什么军事知识就走上了战场,说他是短期的培训班也不为过。因此有“保定的课堂、讲武堂的操场、黄埔的战场”之说。

黄埔军校并不是一所多么优秀的军校,它连保定军校还不如。如今这所学校早已不存在了,但是还存在”黄埔路“。


历史军魂


国内有声音把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苏俄伏龙芝、英国桑赫斯特并称为四大军校,拿破仑必定在坟墓里暴跳如雷,为法国的圣西尔军校喊冤。在世界范围内,黄埔军校还没有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很简单,圣西尔军校更符合外战内行的定义,黄埔军校的人才却被大量运用在北伐等内争上。

黄埔军校本身就是北伐路线的产物,孙中山先生苦无根基,手下只能搞暗杀,没有成型的军队,在北洋军阀的启发下,深感枪杆子里才能打出政权,于是在广州黄埔区的一个小岛创建了黄埔军校。

建校之初的几十杆破枪,连门卫保安都不够使,更不用说给学员们使用了,为了扶植中国亲苏俄的势力,对抗对苏俄不感冒的北洋政府,苏俄在关键时刻送来了支援,数以百万计的卢布和枪炮弹药和几十名军事教官抵达广州,这是撑起黄埔军校的基石。

作为一个初级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前六期每期平均学习时间仅为六个月,多的九个月,少的才三个月,进校之后先是一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又有大量的政治学习任务,再加上动不动还要临时执行点军事任务,可以说军事课程时间被大量挤占,实习课时间倒蛮充沛。据黄埔同学会记录,前三期的黄埔生有接近一半牺牲在了战场上。

与黄埔军校相比,保定军校学制为两年,云南讲武堂学制为1-3年不等,奉天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学制为一年,

基础相对比较扎实。

黄埔军校之所以比前三者有名,无法是因为它代表了“进步势力”的一方,在神州大地风雷激荡的年月里,很多热血青年为了救国安邦的理想,在这里寻找主义真理,并接受苏式的军事教育,最终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抛头颅、洒热血,致力于追求一个浴血重生的崭新的大同世界。

时势造英雄,不管它是否建在黄埔,学制几个月,教授的是什么课程,学校的前几期学生在日后,除了牺牲者,都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晋升机会,那也是他们靠奋斗与奉献换来的应得褒奖。1945年前,包括黄埔军校各处分校,共产生了37000多名毕业生,其中有20000余名牺牲,大部分是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牺牲率超过了60%。

所谓的黄埔军校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在广州,它最初是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迁往南京,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改称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在台岛恢复陆军军官学校并于次年招生,直到现在。

黄埔校训为“亲爱精诚”,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只在建校初期和抗战期间一度光辉闪现,现在的大时代背景下,却再也产生不了热血青年,只能生产草莓兵了。


历来现实


题主询问黄埔军校那么优秀,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实际上严格说来,黄埔军校现在还在台湾继续办着。只不过这些新黄埔生的影响力完全无法和老黄埔生相比罢了。

而从黄埔精神来说,实际上,那个战无不胜的黄埔军校,仅仅三四年功夫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1924年创办的,当时的大背景是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也是孙中山十余年利用军阀革命屡屡失败后的新思路,这个思路立竿见影。黄埔军校也代表了苏联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治军,国共合作,以及在广大劳苦大众支持下的革命战争。

从军事上,1924-1927的黄埔军校只不过是一个速成军官培训班,学制还不到一年。但效果上,这时候的黄埔军校确实培养出大批日后在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不得不说,这与真正的黄埔精神密不可分。

1927年,国共决裂,国民党屠杀了三万共产党员,屠杀了三十万国民党自己的左派,从此斩断了自己力量的来源。黄埔军校也经历了同样的震荡。这以后的黄埔军校,尽管还是吸引了大批热血青年参报,但从本质上,已经沦为了蒋介石个人军中骨干的培养皿。黄埔军校之后的学期逐渐延长,学习内容逐渐丰富,也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各级军官,其中不少人在抗战战场上热血报国。但是,在七期开始的20余届学生中,很难再找到如前六期那样璀璨的明星。这条鸿沟显然不能只用“后毕业的资历浅”来解释,而确实事关黄埔军校办理的内核精神。

也就是说,原本国共合作建立的黄埔军校,在1927年便因为分裂而杀死了自己。这以后的黄埔军校,虽然规模日趋兴旺,实际上只保留黄埔的部分编制和一张名牌而已。真正的黄埔精神,或许反而是延安抗大里那些灰头土脸的家伙们继承更多。1949年南京蒋记民国的溃灭,标志着黄埔军校在与其敌对的“革命军校”对抗中全面失败。继续在台湾维持多少期,其实已经毫无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