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賭局”倒計時 董明珠和雷軍誰笑到最後?

“5年內小米的收入能否超過格力?”2013年12月12日的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上,小米董事長雷軍和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立下了一個賭約:如果五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給雷軍一塊錢。

董明珠立即回應:“我跟你賭10個億。”

11月19日晚,伴隨著小米公佈2018年第三季度成績單,距離這場10億賭局的答案揭曉只剩最後一個季度。

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小米集團營收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上個月格力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第三季度營收5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46%,淨利潤83.1億元,同比增長38.35%。

從第三季度業績來看,小米和格力的營收相差69億人民幣。利潤上,小米差出了54億人民幣,格力的利潤是小米的2.86倍。市值上,小米以3000多億的市值超過2300多億的格力。

如果小米和格力分別繼續保持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速,那麼第四季度小米在營收上將逼近但很難超過格力。不過,考慮到第四季度裡有火爆的雙11促銷,同時又面臨空調淡季,在營收上二者誰將勝出仍充滿懸念。而如果從更長遠來看,小米所代表的新經濟增長後勁較大。

在賭局進行的五年裡,小米進軍了空調,格力做了手機,二者多少都有點“水土不服”。而趕上了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機遇的兩家公司,同時也都經歷不少成長與挑戰。

從小米來看,立下“賭局”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過了三星,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名。但中國手機市場瞬息萬變,當快速擴張期過後,“唯快不破”的小米,逐漸暴露出因為“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牢固而引發的問題,到了2016年,小米首次跌出全球出貨量前五,並在此後重新恢復了高速增長,實現反彈和逆襲。

和五年前不同,現在的小米除了銷售智能手機,還在互聯網服務、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海外市場等多點發力。以最新的第三季度為例,小米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增至47億元,同比上漲85.5%;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貢獻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8%;國際業務收入貢獻收入22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2.7%。在新零售渠道建設上,中國國內設立超過1100家授權店。

雷軍在此後也曾被多次問及10億賭約,在他看來,小米營收大概率超過格力,“核心原因是格力是工業時代的驕傲,小米是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我覺得小米這種形態,不是小米公司,是小米所代表的這種形態還是極具競爭力的。”

而五年裡,格力則踏上了多元化的道路:造手機、新能源汽車、投資芯片……在董明珠的展望中,未來格力將會是多元化全球型工業集團。目前,格力已經完成了高端智能家電、高端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高端新能源技術、高端精密模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佈局。

格力做手機,曾引來業界一片譁然,董明珠未曾放棄,直至今年推出格力3代手機仍銷量不大,但自主生產,風險可控。而在造車上,因中小股東反對,她拉上萬達老闆王健林和京東老闆劉強東一起入股銀隆,但負面消息不斷,先是供應商登門討債、接著IPO上市終止,之後河北銀隆部分停產、南京項目一度被江蘇高院查封,再到即將與魏銀倉對簿公堂。

從主業來看,受房地產市場疲軟影響,今年7月國內空調市場掉頭向下,格力今年衝刺兩千億目標壓力不小。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等業務,今年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等仍有待檢驗。

還剩最後一個季度倒計時,“十億賭局”就將最終揭曉。對於8歲的小米和27歲的格力而言,未來同樣任重路遠——

雷軍在香港說,手機行業也許不會快速增長了,但小米還有十倍的成長空間。接下來,小米如何調整自己的商業節奏,未來軟件和服務的盈利能力能否跟上,小米構建的生態能否支撐起小米不靠硬件靠互聯網賺錢的商業模式?

而對於陷入銀隆新能源股東內訌漩渦的董明珠來說,接下來能否帶領格力闖過多元化的險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