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領域改革開放40年|新藥研發駛上騰飛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珍藏有一張標記得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載錄著近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

35個1類新藥

医药领域改革开放40年|新药研发驶上腾飞之路

作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技術總師,桑國衛院士對這些新藥研發成果如數家珍:“阿帕替尼用於治療晚期胃癌,西達本胺填補了我國外周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鹽酸埃克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成功的首個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

這些新藥的創制成功不僅是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標誌性成果,更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從缺醫少藥的困境逐步踏上新藥研發騰飛發展之路的縮影

從“仿”到“創”

“全球新”與國際標準共舞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製藥行業經歷了從仿製到創新的發展階段,醫藥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40年前,我國製藥工業基礎薄弱,發展水平較低,在當時的醫藥產業生態環境下,醫藥市場只有土黴素、黃連素等老藥,人民群眾面臨用藥困境。為了解決藥品可及性問題,我國開始鼓勵製藥企業對藥品進行仿製。

進入21世紀,我國醫藥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2016年3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化學藥品註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將新藥定義由“未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調整為“未在中國境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我國醫藥研發格局已由“中國新”逐漸過渡到“全球新”。

医药领域改革开放40年|新药研发驶上腾飞之路

“新藥概念的調整雖只有一字之差,卻發生了質的改變。這表明我們追求的新藥,不再只是國際已有藥品的國產化複製,而是以全球視野努力真正解決未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的藥品。”同寫意論壇發起人、科貝源(北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增江說。

2017年6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加入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表明我國藥品監管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將促進我國藥品研發水平提高。2017年10月,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促進藥品創新和仿製藥發展。這些發展機遇為藥物創新增添了動力。業界評價,我國迎來了藥物創新的春天

由少及多

重大創制專項碩果累累

近年來,我國新藥研發成果顯著。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國研發的藥物得到了國際認可。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新藥由少及多,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更是取得了累累碩果。2017年,我國獨立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2018年,我國研製成功擁有全球原創知識產權的“艾可寧”,實現了抗艾滋病新藥“零突破”,並引領全球艾滋病長效治療新趨勢……

医药领域改革开放40年|新药研发驶上腾飞之路

2008年,我國針對嚴重危害百姓健康的重大疾病進行戰略佈局,啟動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截至2017年,重大專項已累計立項1777項,中央財政經費投入約155億元。

我國針對10類重大疾病戰略佈局,獲得35個1類新藥,23箇中藥新藥(5類和6類)”桑國衛院士自豪地說,我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埃克替尼打破了進口藥壟斷,通過國家藥物價格談判,促使同類進口藥“易瑞沙”降價55%。

新藥創制離不開人才支撐。以中共中央組織部“千人計劃”為代表的各類人才計劃,為我國引進一大批國際頂尖的藥物研發人才。疊加近年來國內教育水平提高,國內醫藥行業高端人才儲備加強,為創新藥物研發提供了持久的人才保障。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一大批創新型醫藥企業應運而生。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表示,醫藥研發人才儲備增強受益於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40年前,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並向國外派遣留學生。如今,1400多位生物醫藥行業的海歸回國投身藥物研發。醫藥行業人才的“引進來”“走出去”激發了新藥創制的內在動力,促進了我國製藥產業發展。

往期回顧:

1.藥品GSP:讓醫藥流通行業規範前行

2.藥品GMP:推動“中國製藥”跨越式發展

統籌策劃:劉爽

医药领域改革开放40年|新药研发驶上腾飞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