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在伶仃洋两岸,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深珠通道规划消息一出,在万众欢腾之余,也有反思的声音。当下,已有两座连通珠江两岸的跨海大桥叠加,这样的背景下,再重新斥资建一座大桥是否“浪费”?有观察人士建议,最理想的是将深中通道延长到珠海,由这一条通道来连接珠海、中山与深圳。

“一条深中通道不足以承接深圳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西移。”有区域观察人士表示,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有限的通道将抑制未来珠江两岸交通联系需求的实现。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岸城市珠海而言,深珠跨海通道带来的机遇不言而喻。

“能够真正打破珠海对外的交通瓶颈,对珠中江等西岸城市来说,都是极为重大的发展机遇。”珠海民情观察员禹华超认为,这座大桥可以便利深圳的中心区和产业不断西移,珠海更可以直通深圳核心区,城市的区域优势也将明显增强。

那么,东岸的深圳为何要支持建设这样一座大桥?

从现状看,深圳联系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仅有虎门大桥,该通道绕行东莞虎门、广州南沙,距离过远,无法实现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连通;虎门大桥呈常态拥堵,西岸纵向公路也将随着两岸交通联系增长而不堪负荷。

而目前,深圳和东莞两市汽车拥有量就超过600万,可以想见 “深中通道” 通车之后,必将异常繁忙。未来,两岸客货运交通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5%,日均客运量在30万人次以上,有限的通道难以满足未来交通联系的需求。

在深珠通道目前透露的规划中,深圳一侧起于前海、对接广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线。这条路线贯穿深圳东西,未来通过深珠通道衔接珠江西岸后,将形成一条串联深圳西部南北向发展轴,对完善其区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深圳和珠海作为两大经济特区,其中心城区之间,目前尚无一条直连通道。深珠通道的建设,无疑对两市协同发展及完善湾区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构大湾区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内环通道”,港珠澳大桥是珠江两岸的“外环通道”。那么,位处中间的深珠通道则可以看作“中环通道”。而这条“中环通道”的到来,将让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充满新的想象。

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围绕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将积极推动六方面工作,其中两个方面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便捷高效。

从世界湾区的发展经验看,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互联互通水平决定着区域的发展未来。

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区凭借发达的道路交通与跨海桥梁系统,将州际高速、101号国道、州道有机融合,形成了多个“N小时经济圈”;东海岸的纽约湾区,一条城际铁路将一河两岸的曼哈顿与新泽西州相连接;东京则拥有全世界里程最长的、客流量最大的轨道交通网,能抵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要如何增强扩散效应?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推进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打造便捷和高效的区域交通圈。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规划表明,至2020年,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共规划建设11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

以往谈到广东的区域发展格局,一般会把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块。当前,广东正致力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横跨珠江两岸的战略通道,便是珠三角核心区要素不断辐射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未来,条条跨海通道将像层层阶梯一样,把珠江口的“V”两侧相互连接,打破珠江两岸城市群隔水相望的断裂局面,重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

我们期待,连接两大经济特区的深珠通道早日从蓝图规划变成脚下实实在在的道路,让湾区互联互通的梦想真正照进现实。(南方网)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好评论给您转发助涨粉】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

(本文文字资料、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无意侵犯版权,如有疑问可及时联系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